高中物理第三章电磁振荡电磁波教案教科版选修3_4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电磁场和电磁波》教案-新版

、重点: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电磁波的形成和电磁波的特点
、难点: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理解
、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一: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
,交流电产生了周期变化的磁场,上面的线圈中产生电流使灯泡发光
:
如果用不导电的塑料线绕制线圈,线圈中还有电流和电场吗?
线圈不存在时,线圈所处的空间还有电场吗?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v=λf
电磁波具有波的特性
、赫兹的电火花
,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
.
统一了人们对电磁和光现象的认识,为电和磁的利用开辟了理论前
1905年建立了狭义相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两个核心是什么?
、举例说明家庭照明电路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波吗?
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电场
振荡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
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关系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广泛运用
S一定的前提下,
B的变化率。因此在图像中可以通过观察斜率来判断被激
、电磁场:如果在空间某区域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就在
B随时间成正比例增加的变化磁场,设小球运动过程中的电量不变,
)
小球对玻璃环的压力不断增大 B.小球受到的磁场力不断增大
小球先沿逆时针方向做减速运动,过一段时间后,沿顺时针方向做加速运动
磁场力一直对小球不做功
v0 B
若改成恒定的直流电,还有电场吗?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跟闭合电路是
,导体环只是用来显示电流的存在
:在变化的磁场中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 (涡旋电场)
: (1) 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
1. 电磁振荡-教科版选修3-4教案

1. 电磁振荡-教科版选修3-4教案教学内容1.电磁振荡的概念与特点2.电磁波的基本特性3.电磁波与光的关系4.电磁波和无线电通讯的应用教学目标1.掌握电磁振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和与光的关系3.理解电磁波和无线电通讯的应用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电磁振荡的概念和特点2.电磁波与光的关系3.电磁波和无线电通讯的应用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法3.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节电磁振荡的概念与特点1.讲解电磁振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电路振荡器的工作原理2.案例分析:手机震动的原理及应用3.实验探究: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 LC 电路振荡器,观察振荡现象并记录相应数据第二节电磁波的基本特性1.讲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如速度、频率、波长等2.案例分析:广播电台的发射与接收原理及应用3.实验探究:学生利用频率计实验测量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并计算出其速度第三节电磁波与光的关系1.讲解电磁波和光的共同特性,如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2.案例分析: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及应用3.实验探究:学生利用光栅实验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第四节电磁波和无线电通讯的应用1.讲解电磁波在无线电通讯中的应用,如广播、电视、移动通讯等2.案例分析:手机通讯、卫星通讯等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3.实验探究: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无线电收发机,体验无线电通讯的奥妙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回顾电磁振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确认电磁波和光的关系,以及其在无线电通讯中的应用3.布置课后实验报告和阅读相关的科普读物或新闻报道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2.实验报告和作业成绩3.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电磁振荡电磁波 第1节 电磁振荡课件 教科选修34教科高中选修34物理课件

12/13/2021
第六页,共三十四页。
3.LC 电路的周期(频率)的决定因素
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LC 电路的周期 T 与自感系数 L、电容 C
的关系式是
T=__2_π___L_C___,所以其振荡的频率
12/13/2021
第十九页,共三十四页。
2.影响电容器的电容 C 的因素
两极板正对面积 S、两板间介电常数ε以及两板间距 d,由 C=
4πεSkd(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不难判断 ε、S、d 变化时,电容 C 变化. 一般来说,电容器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的改变较为方便,只需 要将可变电容器的动片旋出或旋入,便可改变电容 C 的大小, 所以,通常用改变电容器正对面积的方法改变 LC 振荡电路的振 荡周期和频率.
第三章 电磁振荡(diàn cízhèn dànɡ) 电磁波
第 1 节 电磁振荡
12/13/2021
第一页,共三十四页。
第三章 电磁振荡(diàn cízhèn dànɡ) 电磁波
1.理解振荡电流、振荡电路及 LC 电路的概念,了解 LC 回路中振荡电流的产生过程.(重点+难点) 2.知道 LC 振荡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了解电磁振荡的周期与频率,会求 LC 电路的周期与频率.(难点) 3.知道无阻尼振荡和阻尼振荡的 区别.
子恰好从电容器的下极板的边缘飞出,当开关 S 接到 2 处时. (1)试判断飞入电容器的粒子在 t=2×10-6 s 时刻是否碰到极板. (2)t=2×10-6 s 时刻粒子的速度.
12/13/202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四页。
[思路点拨] 带电粒子在 LC 振荡电路形成的电场中运动时,分 成两个方向: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水平方向由于没有力,做 匀速运动,但在竖直方向上由于电场力在周期性的变化,所以 竖直方向的运动主要应用对称性来解决.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三章 电磁振荡 电磁波 2 电磁场和电磁波教案 教科版选修3-4

电磁场和电磁波学习目标1、掌握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方向的和大小2、知道电磁场、电磁波概念3、理解记忆电磁波的特点4、体验赫兹证明电磁波存在的实验过程及实验方法,领会物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基础意义。
领会发现电磁波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难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应用,电磁波的产生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启发诱导法、类比法教学过程生活中我们已经离不开电磁波,那么电磁波是如何被科学家们发现的呢?一、伟大的预言: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奥斯特在1820年电流的磁效应,——电生磁。
那么磁能生电吗?(电与磁有着对称的美)法拉第在1831年电磁感应现象——磁能生电吗问题1:当磁场增强时,感应电流方向如何(俯视)?问题2:电荷为什么能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呢?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实质:产生了电场,电场驱使电子定向移动而产生了电流, 电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
问题3:如果回路是不闭合的,这个电场是否存在?麦克斯韦观点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感应电场感应电场的方向如何判断?楞次定律猜想感应电场的大小由谁决定?感应电场的大小正比于磁场的变化率磁场可能如何变化呢?① 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②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小结:① 恒定的磁场不产生电场② 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B t Et③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④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电场问:电场的产生方式有哪些?变化的磁场可产生电场——感应电场,其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电荷周围空间存在电场——静电场,电场线不闭合麦克斯韦确信自然规律的统一性与和谐性,相信电场与磁场的对称之美。
那么由此你想到一什么?麦克斯韦观点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如何理解呢?①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②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③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④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的磁场问:产生磁场的方式有哪些?磁体和电流,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的,由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体的磁场也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电磁振荡 电磁波 第3、4节 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应用 无线电波的发射教学案 教科版

第3、4节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应用无线电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1.在电磁波谱中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不同的电磁波,频率不同,特性不同,产生机理也不同。
2.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开放电路,(2)足够高的振荡频率。
3.将要传递的信号加到载波上的过程叫调制,调制有调幅和调频两种。
对应学生用书P44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应用[自读教材·抓基础]1.电磁波谱按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所有电磁波排列起来,称之为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从长到短依次排列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2.不同电磁波的比较波长、频率特点应用无线电波波长大于可见光许多自然过程也辐射无线电波广播和通讯,天体卫星研究红外线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比冷物体强红外线摄影红外线遥感可见光复色光波长(红)――→大小小大(紫)频率⎭⎪⎬⎪⎫太空黑暗天空明亮――→原因没有大气,天空蓝色――→原因短波散射,傍晚阳光红色――→原因短波吸收紫外线能量较高灭菌消毒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荧光效应防伪X射线对生命物质有较强作用,过量会引起病变,穿透本领强检查人体内部器官、零件内部缺陷γ射线能量很高,破坏生命物质治疗疾病探测金属部件内部缺陷[跟随名师·解疑难]1.电磁波的共性(1)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电磁波,它们的行为服从相同的规律,各波段之间的区别并没有绝对的意义。
(2)都遵守公式v=λf,它们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c=3.0×108 m/s。
(3)它们的传播都不需要介质。
(4)它们都具有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的特性。
2.电磁波的个性(1)不同电磁波的频率或波长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波长越长越容易产生干涉、衍射现象,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强。
(2)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速度越小。
高中物理第三章1电磁振荡课件教科选修34教科高中选修34物理课件

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周围空间去了,这样,振荡电路(zhèn dànɡ
diàn lù)中的能量逐渐损耗,振荡电流的振幅逐渐减小,直到停止振荡.这种振荡叫
做阻尼振荡.
第六页,共二十四页。
3.电磁振荡的周期(zhōuqī)和频率
1
2π
, 式中的、、
、
的单位分别
为秒(s)、
亨利(H)、
法拉(F)、
赫兹(Hz).
第七页,共二十四页。
某种电子钟是利用LC振荡电路制成的,在家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每昼夜总是
快1 min,怎样调节可使电子钟走时准确(zhǔnquè)?
提示:把电容C适当调大一些.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探究
还是减小,这时电容器是处在充电过程还是放电过程?
点拨:
第十五页,共二十四页。
解析:(1)T=2π = 2 × 3.14 ×
=6.28×10-4 s.
2.5 × 10-3 × 4 × 10-6 s
2
4
4
(2)因为 t=9.0×10-3 s 相当于 14.33 个周期, < 0.33 <
当t=9.0×10-3
振荡电流和我们(wǒ men)前面学习过的交变电流有什么关系?
提示:振荡电流实际上就是交变电流,由于频率很高,习惯上称之为振荡
电流.
第五页,共二十四页。
2.无阻尼振荡和阻尼振荡
(1)无阻尼振荡:在电磁振荡中,如果没有能量损失,振荡将永远持续下去,
振荡电流的振幅应该永远保持不变.这种振荡叫做无阻尼振荡.
, 所以
s 时,LC 振荡电路中的电磁振荡正处在第二个 的变
1.电磁振荡-教科版选修3-4教案

1. 电磁振荡-教科版选修3-4教案一、知识要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电磁振荡。
电磁振荡即指电磁场中电荷或电流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会从电磁场储存的状态向负载或周围环境传输。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要点包括:1.电磁振荡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电磁振荡的物理现象、特征和基本规律;3.电磁振荡的应用。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振荡的实际应用,如无线电收发、电声换能器、频率标准等,让学生认识到电磁振荡的重要性。
2. 知识点讲解核心知识点1:电磁场的振荡1.振荡的概念振荡是指一个物理量在某一时刻呈现一定数值,而后在另一个时刻降至零点,然后又轮换到原来的值,如此循环往复。
2.电磁场的振荡电磁场的振荡是指电磁场中电荷或电流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如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就是利用了电磁场的振荡。
核心知识点2:电磁振荡的特征1.振荡的频率电磁振荡的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电磁场中电荷或电流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用赫兹(Hz)表示,常见的有50Hz和60Hz。
2.振荡的周期电磁振荡的周期是电磁场中电荷或电流所需要的时间完成一次完整的周期性变化,一般用秒表示。
核心知识点3:电磁振荡的应用1.无线电无线电是利用电磁场的振荡进行信息的传输,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广播电视、航空交通、卫星通信等。
2.医学应用如磁共振成像、电子生物学等应用,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对火灾、事故等也起到重要的救援作用。
3. 练习与讲解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当讲完每一个知识点后,教师会进行相关的练习,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又可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疑惑。
4. 总结和归纳讲完本节课的内容后,教师会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概念和理解。
同时,教师会询问学生对本节课讲解的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和澄清。
三、课堂实践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实验,如利用振荡器实现电磁振荡的实验,在课堂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讲述。
高中物理第三章电磁振荡电磁波1电磁振荡2电磁场和电磁波学案教科版选修3-4(2021年整理)

2018-2019版高中物理第三章电磁振荡电磁波1 电磁振荡2 电磁场和电磁波学案教科版选修3-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物理第三章电磁振荡电磁波1 电磁振荡2 电磁场和电磁波学案教科版选修3-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物理第三章电磁振荡电磁波1 电磁振荡2 电磁场和电磁波学案教科版选修3-4的全部内容。
1 电磁振荡2 电磁场和电磁波[学习目标]1。
了解振荡电流、LC回路中振荡电流的产生过程,会求LC回路的周期与频率.2.了解阻尼振荡和无阻尼振荡。
3.了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基础内容以及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4.了解电磁波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过程,通过电磁波体会电磁场的物理性质.一、电磁振荡1.振荡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迅速变化的电流。
2.振荡电路:能够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
3。
LC振荡电路及充、放电过程(1)LC振荡电路:由线圈L和电容器C组成的电路,是最简单的振荡电路.(2)电容器放电:由于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放电电流不能立即达到最大值,而是由零逐渐增大,线圈产生的磁场逐渐增强,电容器里的电场逐渐减弱,电场能逐渐转化为磁场能。
放电完毕后,电场能全部转化为磁场能.(3)电容器充电:电容器放电完毕,由于线圈的自感作用,电流并不立即消失,仍保持原来的方向继续流动,电容器被反向充电。
在这个过程中,线圈的磁场逐渐减弱,电容器里的电场逐渐增强,磁场能逐渐转化为电场能,充电完毕时,磁场能全部转化为电场能。
4.无阻尼振荡和阻尼振荡(1)无阻尼振荡:如图1所示,如果没有能量损失,振荡电流的振幅永远保持不变的电磁振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电磁振荡 电磁波
教学目标
1.通过基本知识的回顾和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对本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进一步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本章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2.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复习重难点
对物理概念的深刻含义、对物理概念的综合性运用
设计思想
本章在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章的基础上,论述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内容简单但比较抽象,复习课主要通过问题本章的重点知识强化记忆并熟练应用。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设计
【课堂引入】
问题:本章学习了哪些知识?
【课堂学习】
学习活动一:电磁波的发现
问题1: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电磁波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投影总结
电磁波 电磁波的发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预言
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振荡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应用
问题2: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会改变?
电磁波的频率和周期就是电磁振荡的频率与周期,与介质无关,因此频率和周期在传播过程中永远不变.而波长和速度与介质有关.电磁波在真空中速度最大,等于光速,在介质中速度要比真空中小,波长也要比真空中短.
问题3:电磁波与机械波有什么区别?
(1)机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传播速度有介质决定,与机械波的频率无关,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仅取决于介质,还于电磁波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
学习活动二:电磁振荡
问题1:某时刻LC 回路中电容器中的电场方向和线圈中的磁场方向
如右图所示。
则这时电容器正在_____(充电还是放电),电流大小正在______(增大还是减小)。
解答:用安培定则可知回路中的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而上极
板是正极板,所以这时电容器正在充电;因为充电过程电场能增大,
所以磁场能减小,电流在减小。
小结:电磁振荡的规律
(1)产生原因:电容器的充、放电作用和线圈的自感作用.
(2)实质:电场能与磁场能的相互转化.
①理想的LC 回路中电场能E 电和磁场能E 磁在转化过程中的总和不变。
②回路中电流越大时,L 中的磁场能越大(磁通量越大)。
③极板上电荷量越大时,C 中电场能越大(板间场强越大、两板
间电压越高、磁通量变化率越大)。
(3)具体表现:两组物理量的此消彼长,周期性变化,循环往复. ①电容器的电荷量q ,电势差U ,场强E ,线圈的自感电动势E 自. ②电路中的电流i ,线圈内的磁感应强度B .
放电过程:q 减小、i 增大
充电过程:q 增大、i 减小.
放电完毕:q =0、i 最大
充电完毕:q 最大、i =0.
问题2:右边两图中电容器的电容都是C =4×10-6F ,电感都是L =9×10-4H ,左图中电键K
先接a ,充电结束后将K 扳到b ;右图中电键
K 先闭合,稳定后断开。
两图中LC 回路开始电磁振荡t =3.14×10-4s 时刻,C 1的上极板正
在____电(充电还是放电),带_____电(正电还是负电);L 2中的电流方向向____(左还是右),磁场能正在_____(增大还是减小)。
解答:先由周期公式求出LC T π2==1.2π×10-4
s , t =3.14×10-4s 时刻是开始振荡后的T 65。
再看与左图对应的q-t 图象(以上极板带正电为正)和与右图对应的i-t 图象(以LC 回路中有逆时针
方向电流为正),图象都为余弦函数图象。
在T 6
5时刻,从左图对应的q-t 图象看出,上极板正在充正电;从右图对应的i-t 图象看出,L 2
中的电流向左,正在
t
增大,所以磁场能正在增大。
学习活动三: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问题1:在下题的空格中填上合适内容:
①发射条件:开放电路和高频振荡信号,所以要对传输信号进行调制(包括调频和调幅). ②调幅:使高频电磁波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变.调幅广播(AM)一般使用中波和短波波段.
③调频:使高频电磁波的频率随信号的强弱而变.调频广播(FM)和电视广播都采用调频的方法调制. ④无线电波有天波、地波、直线传播三种传播方式。
⑤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相等时,激起的振荡电流最强,这就是电谐振现象. ⑥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能够调谐的接收电路叫做调谐电路.
⑦从经过调制的高频振荡中“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叫做检波.检波是调制的逆过程,也叫做解调.
学习活动四: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应用
空事业居于世界前列。
(1)如图是A “神州五号”的火箭发射场,B
为山区,C 为城市,发射场正在进行发射,若该火箭
起飞时质量为2.02×105kg ,起飞推力2.75×106N ,
火箭发射塔高100m ,则该火箭起飞的加速度大小为 ,在火箭推力不变的情况下,若不考虑空气
阻力和火箭质量的变化,火箭起飞后经 s 飞离发射塔。
(2)为了转播发射实况,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发射场建立了发射台用于发射广播与电视信号。
已知传输无线电广播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550m ,而传输电视信号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0.556m ,为了不让山区挡住信号的传播,使城市居民能听到和收看实况,必须通过在山顶的转发站来转发 (填无线电广播信号或电视信号),这是因为 。
解答:(1)利用F - mg=ma ,得a =3.81m/s 2,再有s=at 2/2,得t =7.25s 。
(2)电视信号 电视信号波长短,沿直线传播,受山区阻挡,不易发生衍射。
【课堂小结】
问题1:关于电磁波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课堂反馈
1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电磁波必须依赖介质传播
B .电磁波可以发生衍射现象
C .电磁波不会发生偏振现象
D .电磁波无法携带信息传播
2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雷达是用X 光来测定物体位置的设备
B .使用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解调
C .用红外线照射时,大额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会发出可见光
D .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磁场
3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均匀变化的磁场能够在空间产生电场
B .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 .只要有电场和磁场,就能产生电磁波
D .电磁波在同种介质中只能沿直线传播
4电磁波包含了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A ).
A .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
B .红外线、无线电波、γ射线、紫外线
C .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
D .紫外线、无线电波、γ射线、红外线
课后测评
1.对处于图所示时刻的LC 振荡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电容器正在放电,电场能正转变成磁场能
B .电容器正在充电,电场能正转变成磁场能
C .电容器正在放电,磁场能正转变成电场能
D .电容器正在充电,磁场能正转变成电场能 2.下列关于电磁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 )
A .电磁波是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
B .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传播时,波长将变长
C .电磁波不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
D .雷达是利用自身发射的电磁波来对目标进行定位的
3.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进行,为了实现全球的电视转播,我国政府将进行设计多种方案,下面正确的一种是( B )
A .只需运用一颗同步卫星,在赤道平面上空运行
B .至少需运用三颗同步卫星,在赤道平面上空运行
C .只需运用一颗同步卫星,绕着通过南北极的上空运行
D .至少需运用三颗同步卫星,绕着通过南北极的上空运行
4.某收音机可变电容器的电容量为C 1时能收到无线电波的彼长是λ1,当电容量为C 2时,能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波长是λ2,若把电容量调为C 1+C 2,则能收到的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 电磁波的发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预言
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振荡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应用
是 .(2
2213λλλ+=)
5.按有关规定,工作场所所受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电
磁波能量)不得超过0.50W/m 2。
若某小型无线通信装置的辐射功率为1W ,那么在距离该通
信装置 m 以外是符合规定的安全区域。
(0.40)
6.“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如果你想通过同步卫星转发的无线电话与杨利伟通话,则在你讲完话后,至少要等多长时间才能听到对方的回话?(已知地球的质量为 M =6.0×1024kg ,地球半径为R =6.4×106m ,万有引力恒量G =6.67×10-11Nm 2/kg 2)
解答: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它的运动周期T =3600×24s,设卫星离地面距离为h ,它绕地球转动的向心力是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即22)2)(()(T h R m h R mM G
π+=+,代入,h =3.59×107m 。
最短通信距离是发话人和听话人均在同步卫星的正下方,这时电磁波
传播的最短距离为s =2h ,所以最短时间为t =2×2h /c =0.48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