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中考复习质量检测题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古老的器件应用到了光学知识,其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梳妆镜B.日晷仪C.望远镜D.照相机2.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A.像变大,速度变大B.像变大,速度不变C.像变小,速度变小D.像变小,速度不变3.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从透镜处缓慢远离透镜,如图,这时在白纸上可看到的现象是()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大小不变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如图小问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焦距f=20.0cmB.图乙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此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C.图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成实像时u<f D.由图丙知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5.在光具座的A点处放置一发光物体,从焦距f甲为5厘米、f乙为10厘米、f丙为20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BC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选择的凸透镜为A.甲B.乙C.甲、乙D.乙、丙6.月食和日食都是罕见天象,下列光现象与月食成因相同的是()A.墙上“兔”B.水中“塔”C.空中“桥”D.镜中“字”7.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成功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航天员们在太空中不会看到在地球上的星星“眨跟”现象,他们开讲的“天宫课堂”和各种活动的图像和声音信号都能向地面及时传送。
中考物理《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 楼梯拐角的墙上装了一块镜子(如图所示),方便同学们日常整理仪容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在节电的情况下通过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光能反射到A点)。请画出:(a)灯S在镜中的像S′。(b)灯S发出的光经过镜子反射到A点的光路图。
A. 照相机B. 投影仪C. 放大镜D. 潜望镜
【答案】A
5.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若在镜后放置一块透明玻璃AB,则像S'将( )
A.变亮B.变暗C.不变D.偏离原位置
【答案】C。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8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17. 因为疫情,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_____(填“发出的红外线”或“反射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_____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B. 若蜡烛放置在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缩小的实像
C. 若蜡烛放置在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倒立的实像
D. 若蜡烛放置在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放大的实像
10.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2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如图所示,模拟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海市蜃楼B.桥在水中的倒影C.用放大镜看报纸D.路灯下的影子2.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B.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内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虚像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球的结构如图所示。
眼球与下列哪种光学器材成像原理相符()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哈哈镜4.小刚用一只亮度较高但发光面积很小的LED灯、水凸透镜做实验其中,水凸透镜是由两层透明弹性薄膜组成,忽略重力的影响,可以认为水凸透镜是薄透镜。
当注射器向凸透镜注入水的时候,它的焦距变短;注射器向外抽水时,凸透镜的焦距变长把LED灯、水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如图中所示位置,小刚继续往水凸透镜内注入一部分水后,保持水凸透镜的水量不变,为了使得光屏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以下操作()①水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均不动,LED灯向左适当移动一段距离①水凸透镜和LED灯位置均不动,光屏向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①水凸透镜位置不动,LED灯向左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光屏向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A.只有①是可行的B.只有①是可行的C.①①①都可行D.①①①都不可行5.为了能更清楚观察昆虫标本,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
盒底上的昆虫标本通过嵌在盒盖上的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从而能更清楚地进行观察。
则以下所选的凸透镜的焦距f与塑料盒高h合理的是()A.f=5cm,h=6cm B.f=5cm,h=10cmC.f=10cm,h=5cm D.f=10cm,h=25cm6.图是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A.B.C.D.7.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月食的形成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C.杯子中的鸡蛋变大D.墙壁上出现的手影8.我们平常使用的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用的是凸透镜,下列对它们各自的功能和成像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9.星期天,小丽为妈妈购买了手机防窥膜。
2023届中考物理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2023届中考物理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测试卷(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姓名:班级:学号:分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1~6为单项选择题,选对得5分,7~8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5分,选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得0分,共40分。
)1.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下列哪种光现象形成的()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2.下列物品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是()A. 显微镜B. 照相机C. 老花镜D. “拐弯镜”3.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4.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 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 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5.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 点。
现有一条光线也从P点发出,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图2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6.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 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7.【多选】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下图中能反映出近视成因及矫正方案的是()A. B.C. D.8.【多选】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变,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B.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2分)9.如图所示,天津永乐桥上直径为110m的摩天轮,有着“天津之眼”的美誉,它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是天文望远镜成像示意图,来自远处的光经过物镜与目镜时,发生的光学现象是()A.物镜处反射,目镜处反射B.物镜处折射,目镜处折射C.物镜处反射,目镜折射D.物镜处折射,目镜处反射2.如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的情景,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15cm C.20cm D.40cm3.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D.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4.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地面上呈现人的影子B.睡莲在水中形成“倒影”C.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D.放大镜把字“放大”5.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F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两条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S的虚像位置C.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凸透镜才会起到会聚作用D.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点光源S在主光轴的位置有关6.如图是小明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适当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7.2021年4月30日,邵阳市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晕”,许多市民都目睹了这美丽的自然奇观,如图是某摄影爱好者用相机拍摄的精彩瞬间,下列对照相机成像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8.如图甲所示,一幅漫画立在桌面上,小明把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简易幻灯机由灯泡、胶片、凸透镜组成,要使幻灯机屏幕上的清晰像更大一些,则应()A.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同时镜头略远离胶片B.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同时镜头略靠近胶片C.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同时镜头略远离胶片D.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同时镜头略靠近胶片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变大B.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的“鱼”的上方C.把光屏拿走,像仍存在D.把镜片拿走,光将会聚在视网膜前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3厘米B.13厘米C.23厘米D.33厘米4.2023年2月哈工大宣布突破EUV光刻机关键技术,光刻技术是利用缩图透镜将绘制在掩膜上的电路图通过光源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从而制造出集成电路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若图示中掩膜上的电路图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膜上的电路图在硅片上成实像B.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D.要使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向下移动5.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A.甲:入射光垂直射向镜面时,不会发生反射现象B.乙:蜡烛远离玻璃板时,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变小C.丙:此时如果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D.丁: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光路图6.小雨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成的像是实像B.图甲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C.图乙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D.图乙中像与书本不在同一侧7.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班:___________班班: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点1透镜的认识1.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请你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镜,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镜的位置。
考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考向1静态成像规律2.小京通过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3.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B.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C.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D.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4.用F为焦点,焦距为f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实验中:(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
(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
撤去光屏,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此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考向2动态成像规律5.(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B.将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考向3焦距的判断6.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B.20 cmC.30 cmD.40 cm7.(多选)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相同B.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5.0 cmC.调节“水凸透镜”的厚度可改变其焦距D.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考向4凸透镜成像的实际应用8.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当投影仪的镜头靠近投影片时,投影仪成的像将变大9.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含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含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的讨论,不正确的是()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焦点上B.凸透镜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C.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成发散光线D.凹透镜能使会聚光线延后会聚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3.过度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是造成青少年视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图为小明眼睛成像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是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B.小明是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矫正C.小明要看清楚物体,可以让物体远离眼睛D.小明的视力问题主要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4.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射到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B.银幕上的像是虚像C.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D.白色的银幕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5.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
如图所示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C.用户进行声纹识别时,利用了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机器人对人脸拍照识别时,利用了光的折射6.如图所示为小南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小南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中考复习质量检测题
(总分68分) 初三( )班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图1是2012年5月21日发生的日环食景象,南宁市当天也能观察到部
分奇观。
日环食是由于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不能完全遮住太阳光而形成的。
说明日环食的形成是由于( )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 C .光的色散 D .光的直线传播
2. 图2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图的是( )
3. 如图3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 每年夏季,中小学生溺水身亡事故时有发生,对水深的错误判断是引发
溺水事故的原因之一。
如图4所示,.产生这一判断是由于( ) A. 光的折射 B. 光的反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D. 光的色散 5. 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 A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 .平面镜成像时,总是成等大的像
D .用放大镜看物体时,总是看到放大的像
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平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在玻璃板后放上另
一支相同的蜡烛B ,如图5所示。
移动后面的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B.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C.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
D.验证平面镜成像满足光的反射规律
7. 下列光学器材中,能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是( )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投影仪
D .平面镜
8. 使用放大镜可以方便地看清报纸上细小的字,如图6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放大镜是凹透镜
B .放大镜离报纸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C. 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D .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字的放大倒立的像
9. 如图7所示,a 、b 、c 、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
下列几
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10. 如图8所示的光路中,正确的是( )
11.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
镜前15cm 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2. 图9所示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
图9
13. 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
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14.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下表,其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1 B 、实验2
C 、实验3
D 、实验2和实验3
1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
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10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图
2 图 4 图 5 图6
图7
图8
图
1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6.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 线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有时,我们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周围的
光滑墙壁也能实现控制,这是利用光的 原理.
17. 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原理来解释;人站在穿衣镜前能看见自己的全身像,当他远离
镜子时,他在镜中的像会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8. 图11所示,表示远视眼的光路示意图是其中的 图,矫正近
视眼应配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19. 如图12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
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
20. 小丽同学正在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着装,如图13所示.她身高为
1.6m .她在镜中像的高度是 m ;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4m ,像到她的距离是 m.
21. 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通过镜
头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三、作图题(6分)
22. 请在图13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B ‵。
23. 图14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入射角为60°。
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位置,并画出折
射光线(大致方向)。
24. 如图15 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 为蜡烛,A ’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
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四、实验题(20分)
25. (3分)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如图16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 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 的A 处时,玻璃板后B 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 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 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
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3)晓雯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 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26. (6分)小明利用如图17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
射定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右下表所示。
由
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EO 射到O 点,若将纸板B 向前或向后
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内,此时,在纸板B 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 沿FO 射到O 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
(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 的 像。
27. (4分)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由图18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_cm 。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
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_______(填 “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 、b 、c 、d 四点中的_____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28. (7分)如图19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
屏放在光具座上。
(1)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实验前,该怎样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
(2)蜡烛在凸透镜2倍焦距外的位置时,在凸透
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像?
(3)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 ,蜡烛到凸透镜距离为8cm ,从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像?
(4)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会怎样变化?
图11
图
12 图
13
图13 图14 图
15 图16
图17 图
18 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