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中考一模课外古文汇总

合集下载

上海市各区2018届初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8届初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8届初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宝山区】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①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②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传:传说。

③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君为明.君()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讨饭。

B. 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喂牛。

C. 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放牛讨饭。

D. 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给牛喂食。

13.“信贤而任之”、“让贤而下之”的主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4分)A. 提醒缪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 暗示缪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 希望缪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 告诉缪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答案】11.(4分)(1)被(2)英明12.(2分)D13.(2分)秦穆公公孙枝14.(4分)C【黄浦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古诗文默写汇编(15区含答案)(精品文档)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古诗文默写汇编(15区含答案)(精品文档)

精品范文,下载后可编辑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古诗文默写汇总长宁区(一)默写(15分)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望岳》)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胡未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5、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答案1、洪波涌起2、造化钟神秀3、病树前头万木春4、鬓先秋泪空流5、先天下之忧而忧1.劳其筋骨2.道是无晴却有晴3.向来枉费推移力4.当年万里觅封侯5.雪尽马蹄轻松江区答案1.人面桃花相映红2.枯藤老树昏鸦3.无言谁会凭阑意4.乃悟前狼假寐5. 不耻下问崇明县1. 默写(1).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观猎》)(2).竹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__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1). 雪尽马蹄轻(2). 禅房花木深(3). 僵卧孤村不自哀(4). 无案牍之劳形(5). 野芳发而幽香青浦区1. 默写(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2)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凄神寒骨…… (《小石潭记》)(3)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4)_______________,不逾矩。

(《孔孟论学》)(5)_____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

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诗文(39分)(一)默写(15分)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竹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5.,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古诗理解(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0题(8分)(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第1页8.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背景有关。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甲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2018上海中考各区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8上海中考各区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8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黄浦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思有弗得.()(2)命童子取土平.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4分)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11.(4分,各2分)(1)得到,获得(2)填平12.(4分)D (选C得2分)13.(4分)C【嘉定区】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12分)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①于齐营丘②。

东就国,道宿行迟。

逆旅之人③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

客寝甚安,殆④非就国者也。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

莱侯⑤来伐.,与之争营丘。

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节选自《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注释】①师尚父:即吕尚,又称姜尚。

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②营丘:齐邑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

③逆旅之人:指旅店主人。

2018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诗词赏析汇编(15区附含答案解析)(可打印修改)

2018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诗词赏析汇编(15区附含答案解析)(可打印修改)

长宁区答案6、B7、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宫市劳动人民徐汇区(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 “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出萧索枯败的冬日景象。

B. “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勾起旅人的向往之情。

C.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漂泊无依的状态。

D. “断肠人在天涯”以游子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答案6. (2分)马致远7.(2分) A松江区(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6.统一中原建功立业7. C崇明县(二)古诗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 词中“______”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 “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 “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 “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答案2. 狂3. A青浦区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 标题中“乐天”是指唐代诗人_________3. 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B. 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恍如隔世的感慨C. 颈联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诗人积极进取的情怀D.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答案2. 白居易3. C杨浦区(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

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沪教版精品

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沪教版精品

电捕焦油器操作规程电捕焦油器是一种常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的装置,它主要用于去除燃料中的焦油。

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并实现高效的工作,有必要制定一份电捕焦油器的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份针对电捕焦油器的操作规程,共计2000字:一、安全操作规程1. 在操作电捕焦油器之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电捕焦油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流程,并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

2. 在操作电捕焦油器之前,操作人员必须穿上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化服、防护手套等。

3. 在操作电捕焦油器之前,检查电捕焦油器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如有磨损、松动、漏气等情况,必须预先进行维修和更换。

4. 在操作电捕焦油器时,不得穿松散的衣物,以免被捕捉或卡住机器的部件。

5. 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警惕,注意周围的环境,确保周围没有可燃或易燃物质,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6. 在操作电捕焦油器时,严禁抽烟、吸烟或使用明火等易燃物品。

7. 在操作电捕焦油器时,必须定期清理和维护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8. 在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并上报给相关领导或维修人员。

二、操作流程1. 打开电捕焦油器的控制面板,确保电源已连接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检查电捕焦油器的燃油储罐,确保储罐内足够的燃油供应,并确保储罐的密封性能。

3. 打开电捕焦油器的进气阀门,将燃油引入电捕焦油器。

4. 打开电捕焦油器的压力调节阀,调节合适的压力值,以确保燃油能够正常流动。

5. 打开电捕焦油器的点火器,将点火器放入燃油喷嘴附近,点燃燃油。

6. 监控燃油的燃烧情况,确保燃油稳定燃烧,并且没有明显的冒烟或火焰不稳定等异常情况。

7. 通过电捕焦油器的收集管,收集被燃烧后形成的焦油,并将其导出到焦油收集容器中。

8. 在操作过程中,定期检查焦油收集容器的填充情况,及时清理,并确保焦油不泄漏或溢出。

9. 在操作结束后,关闭电捕焦油器的点火器、进气阀门和压力调节阀,切断电源,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2018年上海市中考一模课外古文汇总

2018年上海市中考一模课外古文汇总

2018年一模课外古文汇总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②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传:传说。

③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君为明君()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讨饭。

B.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喂牛。

C.逃出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放牛讨饭。

D.逃出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给牛喂食。

13.“信贤而任之”、“让贤而下之”的主语分别是、(2分)14.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4分)A.提醒繆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暗示繆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希望繆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告诉繆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11.(4分)(1)被(2)英明12.(2分)D 13.(2分)秦穆公公孙枝14.(4分)C崇明县(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傅显迂缓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

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①雅步:从容安闲地行走。

②针黹(zhì):针线活。

③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比相见(2)故走觅兄12.对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3分)A.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课内文言文汇编(15区含答案)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课内文言文汇编(15区含答案)

长宁区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 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A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迁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 B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可乎?”C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D“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魅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8、《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朝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分)9、对选文划线句翻译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山愚公九十多岁了, 面对大山居住。

B.(二山挖平后可以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达到汉水北岸, 好吗?C.纷纷地表示赞同。

D.凭您的力气, 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 (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10、多年前, 有一场大学生电视辩论赛, 辩论的题目是: 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如果请你参与辩论, 你持什么观点?理由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列子•汤问》战国 9、D10评分标准: 观点1分, 理由2分, 语言表达1分。

示例一:愚公应该移山。

因为“移山”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愚公精神, 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 进步发展。

示例二:愚公应该搬家。

因为“搬家”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准确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一模课外古文汇总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②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传:传说。

③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君为明君()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讨饭。

B.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喂牛。

C.逃出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放牛讨饭。

D.逃出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给牛喂食。

13.“信贤而任之”、“让贤而下之”的主语分别是、(2分)14.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4分)A.提醒繆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暗示繆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希望繆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告诉繆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11.(4分)(1)被(2)英明12.(2分)D 13.(2分)秦穆公公孙枝14.(4分)C崇明县(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傅显迂缓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

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①雅步:从容安闲地行走。

②针黹(zhì):针线活。

③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比相见(2)故走觅兄12.对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3分)A.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B.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C.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D.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13.文中傅显迂缓具体表现在、两处。

(2分)14.开头写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的目的是(3分)A.突出了傅显博学、知识丰富的特点。

B.这也是形成他做事拘泥的重要原因。

C.讽刺了只会读书却不懂得变通的人。

D.意在说明读书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11. (1)等到(2)因此,所以(每格2分,共4分)12. A(3分)13. “雅步”或“喘息良久”(1分)、“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1分)14. C (3分)奉贤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侯叔献治汴堤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①,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都水丞侯叔献②时莅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

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

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

(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发汴堤淤田:开筑汴堤排水,让低洼地成为可开垦的田地。

②侯叔献:字景仁,宜黄(今属江西)人。

官至判都水监,卒于任。

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古城中水盈()(2)徐塞古城所决()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11、⑴拉(牵、伸)⑵制作(做)(各2分)12、B(3分)13、先向佛祈祷得到佛的帮助(从敬畏心里上捕获民众),然后病能否医治取决于药丸是否跳入佛手中(从神奇现象上欺骗民众)(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答对得3分)14、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骗术终究会被揭穿不能长久。

遇到问题要善于探究(思考、分析)(2分)黄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⑴思有弗得()⑵命童子取土平之()12.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 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 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 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 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君子求学,贵在(4分)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11.(1)得到,获得(2)填平12.(4分)D (选C得2分)13.(4分)C嘉定区(四)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12分)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①于齐营丘②。

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③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

客寝甚安,殆④非就国者也。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⑤来伐,与之争营丘。

营丘边菜,菜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节选自《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回》[注释] ①师尚父:即吕尚,又称姜尚。

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②营丘:齐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酒区北。

③逆旅之人: 指旅店人。

④殆: 副词,大概恐怕。

⑤莱候: 莱是古国名,在现山东省境内: 莱侯即莱国的诸侯。

11.解释文中加点词。

(4分)(1)莱侯来伐( ) (2)会纣之乱而周初定()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姜太公听了以后,夜里拿着衣服上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

B.姜太公听了这话,穿上夜行衣就赶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

C.美太公听了以后,穿上夜行衣就赶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

D.姜太公听了这话,穿上衣服连夜赶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

13.从选文第一段可见,吕尚具有________的品质;从选文第二段可见,吕尚又具有_____________的能力。

(4分)11.(4分)攻打恰巧(各2分)12.(4分)D13.(4分)虚心听取他人建议杰出的治国(各2分)金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乔山人善琴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①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②,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扣③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④此,酷类其声耳。

”山人默然而返。

【注释】①媪(ǎo):老妇人。

②阕:止息,终了。

③扣:问,询问。

④鼓:弹琴。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以弹絮为业()(2)酷类其声耳()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杰出琴师的教授。

B. 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不同琴师的教授。

C. 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能够向不同的人教授琴技。

D. 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能够向其他的人教授琴技。

13.文中从侧面表现乔山人“善弹琴”的语句是“”。

( 2分)14.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想些什么?(3分)11.(4分)(1)职业(2)像,类似12.A(3分)13.凄禽寒鹘,相和悲鸣(2分,只抄写其中一句得1分,若把“一再鼓之”也抄进去扣1分)14.哎,原本还以为遇上了一个懂我音乐的知音,没想到这位老妇人是一个根本不懂得欣赏的人,真是知音难觅啊!(3分,能表达出知音难觅的慨叹即可。

)静安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3分)唐俭与太宗弈,占先。

上怒,出为潭州。

余怒未息,召尉迟敬德曰:“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查证其过。

”敬德拱手唯唯。

明日廷奏,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

”上追问者三,敬德坚持者三。

上怒,碎玉盏于地,拂袖入。

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益者有三,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

”遂赏敬德。

群臣皆称万岁。

【注释】尉迟敬德,指尉迟恭,字敬德,唐代官员,曾助太宗即位。

11.下列与选文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是(共4分)(1)余怒未息()A.尝贻伞核舟一B.邹忌修八尺有幸C.其级七千有余D.以残年伞力(2)良久索聿( )A.谨章之,时而献焉B.皆出酒章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退而甘章其土之有12.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有怒叱过失之臣的美德。

B.我有自责过失的美德。

C.我有让怒气消失之美德。

D.我有消除怒气的美德。

13. 请引用原文回答(共4分)(1) 敬德接受唐太宗交代的任务先是“”,査证后则是“”。

(2) 敬德抗君之命,太宗的态度先是“”,后是“”。

14.唐太宗是明君,本文能表现他优秀品质的一项是( )(2分)A.从善如流B.察纳雅言C.是非立辨D.自我反省11.(1)D(2)B 12. D(3分)B(2分)C(1分)13. 拱手唯唯、坚持者三;怒、赏。

(4分)14.D(2分),A、B(1分)闵行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初,永德寓睢阳,有书生邻居卧疾,永德疗之获愈。

生一日求汞五两,既得,即置鼎中煮之,成中金。

自是日与永德游。

一日,告适淮上:“后当相遇于彼。

”永德送行数舍,恳求药法,生曰:“君当大贵,吾不吝此,虑损君福。

”言讫而去。

及永德屯下蔡,牙帐前后队,部曲八百人,皆金银刀槊。

永德善骑射,握十矢,疾驰互发,发必中。

淮民环观,有僧睥睨,永德遽召之,乃睢阳书生也。

复求汞法,僧曰:“始语君贵,今不谬矣。

终能谨节,当保五十年富贵,安用此为?然能降志礼贤,当别有授公药法者。

”永德由此益罄家资,延致方士。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遽召之(2)益罄家资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当保五十年富贵,安用此为?13.书生两次不给永德药法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4分)11.(1)立即(2分)(2)更加(2分)12. 应当能保证你五十年的富贵,怎么用得着这样做呢?(“当”、“为”各1分,反问语气1分,句子通顺1分)13. 虑损君福(2分)(多抄扣一分,少抄不给分)终能谨节(2分)(多抄扣一分,少抄不给分)浦东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明帝在西堂会诸公饮酒,未大醉,帝问:“今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周伯仁为仆射①,因厉声曰:“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帝大怒,还内,作手诏满一黄纸,遂付廷尉②令收,因欲杀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