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雷雨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雷雨教案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苏教版必修4雷雨【一】一、目的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认识旧中国封建性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二、重点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难点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方法解读、鉴赏、分析五、过程【一】、点拨《雷雨》是曹禺先生1933年创作的优秀话剧剧本,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雷雨》以本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
通过一个反动的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黑暗的社会。
【二】写作背景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序)【三】作者简介曹禺(1910—1996)现代著名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
出身封建官僚家庭。
1924年入南开中学读书,广泛阅读“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作品和外国戏剧名著,参加了戏剧团体“南开新剧团”。
1928年入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写成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次年在《文学季刊》发表,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引起剧坛震动,成为暴露封建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优秀现实主义悲剧。
曾先后到保定中学、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上海复旦中学教书,同时从事剧本创作。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5雷雨(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4

-请简要解释雷雨现象的基本科学知识,如闪电的形成、雷声的产生等。
-请谈谈雷雨现象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请结合《雷雨(节选)》,谈谈雷雨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及其意义。
4.文学与文化背景题型
-请简要介绍《雷雨(节选)》的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
-请分析作者通过《雷雨(节选)》传达了哪些意图和思想。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5雷雨(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4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必修4《雷雨(节选)》。该课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对雷雨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神秘。本文节选自更大篇幅的作品,适合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探讨和分析。
2.《雷雨(节选)》中雷雨现象的描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雷雨的壮观和神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3.《雷雨(节选)》中的修辞手法及其对作品艺术魅力的影响: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雷雨现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
4.《雷雨(节选)》的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作品创作于20世纪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敬畏之情。
其次,通过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作者意图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现象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通过写作任务的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然现象,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高中语文雷雨节选演练苏教教必修4

【优化方案】学年高中语文雷雨(节选)演练苏教教必修4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周朴园(惊愕)梅花?①鲁侍萍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还有一件,——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②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边幅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感觉你早死了。
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
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感觉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1.①处浮现了周朴园什么样的心理?②处浮现了周朴园的什么性格特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既要看人物台词,还要分析舞台说明,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其心理、性格。
答案:①处浮现了周朴园的恐慌心理;②处浮现了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冷酷的性格。
2.如何理解“你来干什么”和“谁指使你来的”这两句话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戏剧人物潜台词的能力。
《雷雨》(语文苏教必修4).docx

《雷雨》教学设计j 3本课时编写:南昌三中黄莎教材分析:《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 M《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 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剧小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繁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教学目标:1、了解剧本文所展示的矛盾冲突及冲突的性质,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2、通过品味富有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及英个性特点;3、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的内涵,透析它们的言外Z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对雷雨故事进行熟悉,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3岁的曹禺在就读清华大学期间创作了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
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设计意图】十七岁也正好是学生也学习雷雨的年龄,用十七岁的曹禺引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雷雨(节选)-苏教版必修四教案

雷雨(节选)-苏教版必修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档是基于苏教版高中必修四《文学与生活》教材中的雷雨节选所编写的教案。
该节选是从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雷雨》中选取的,其中包含了两段男女主人公雷雨和孔雀之间的对话。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该节选,使学生能够了解曹禺先生的创作背景、风格和艺术特点;2.通过分析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人物性格、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在分析文本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了解曹禺先生和其作品《雷雨》1.首先,通过让学生观看介绍曹禺先生和其作品的视频,展示曹禺先生对于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极大贡献;2.然后,详细讲解《雷雨》所蕴含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人物形象,让学生理解该剧是如何批判人性和社会制度的。
2. 分析男女主人公雷雨和孔雀的对话1.将文本给学生阅读一遍,然后再分小组讨论;2.引导学生分析对话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气氛和情感变化,帮助学生体会人物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3.通过与孙犁先生《荷花淀》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文学作品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
3. 培养语言表达、思辨和逻辑思维能力1.在学习中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分别从角色扮演、作文和口语表达三个方面展示所学的知识;2.培养学生的思辨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于男女主人公的不同观点和推理过程,以及分析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本教案的重点是在于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难点则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阅读、讨论、角色扮演、写作和口语表达等多种交互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价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了解曹禺先生的作品《雷雨》和时代背景;2.学生是否能够深入分析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从文本中感知人物内心世界、情感变化,以及理解文学的种种表现形式;3.学生是否能够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对所学内容进行表达,并表现出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4教师用书:第2单元雷雨(节选)含解析

雷雨(节选)本课话题——尊严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鲁侍萍(接过支票)谢谢你。
(慢慢撕碎支票)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又不乏坚强,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
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
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人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
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
——普列姆昌德2.人的尊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生命都更有价值。
——海卡尔3.擦地板、洗痰盂的工作和总统的职务一样,都有其尊严存在。
——尼克松4.不知道自己尊严的人,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席勒5.一个真正伟大、骄傲而又勇敢的民族宁可面对战争等任何灾难,也不愿在牺牲其民族尊严的情况下换得卑贱的繁荣.——西·罗斯福6.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勇于不惜一切地去维护自己的尊严,那么,这个国家就一钱不值。
——席勒[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曹禺.( )不妨.()侍.萍( )惊愕.( )慈.善() 樟.木( )汗涔涔.( )袖襟.( )弥.补()敲诈.( )暂.且() 学乖.( )【答案】yúfánɡshìècízhānɡcén jīnmízhàzànɡuāi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茄错误!(2)亲错误!(3)缝错误!(4)伺错误!2.语境辨析法(5)“将来一定会遭报应.()”这种狠话,本来不应.( )该由我来说。
高中语文2.1雷雨(节选课件苏教必修4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连线作者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生于天津,原籍湖北潜江。中国现 代剧作家。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 《明朗的天》《王昭君》等。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探寻背景 课文选自剧本《雷雨》。《雷雨》创作于 20 世纪 30 年代,写的是 旧中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悲剧,这一场悲剧的高潮和结局都发生在雷 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而且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 时,作者以象征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 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 现实。 课文节选的是原剧第二幕,相关情节是:蘩漪因为四凤和周萍热恋, 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用人的鲁侍萍来周家带 走四凤。情节便由此展开。
专题二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雷雨(节选)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通过分析个性化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集中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并 能运用这一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3.准确把握本部分的戏剧冲突,理解其批判精神及其揭示的社会矛 盾。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3.文体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由演员扮 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 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戏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 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要适合舞台表演,二是 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专题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1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戏剧单元学习的要求。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能力目标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
4.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5.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艺,即学生分角色表演话剧《雷雨》。
6.研读重要“舞台说明”,认识其在剧中的作用。
德育目标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学方法1.分角色朗读、表演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并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
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
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雷雨》电影VCD光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就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二、解题多媒体显示:1.戏剧知识介绍戏剧是一门怎样的艺术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节选)本课话题——尊严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接过支票)谢谢你。
(慢慢撕碎支票)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又不乏坚强,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
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
——普列姆昌德2.人的尊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生命都更有价值。
——海卡尔3.擦地板、洗痰盂的工作和总统的职务一样,都有其尊严存在。
——尼克松4.不知道自己尊严的人,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席勒5.一个真正伟大、骄傲而又勇敢的民族宁可面对战争等任何灾难,也不愿在牺牲其民族尊严的情况下换得卑贱的繁荣。
——西·罗斯福6.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勇于不惜一切地去维护自己的尊严,那么,这个国家就一钱不值。
——席勒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曹禺.( ) 不妨.( ) 侍.萍( ) 惊愕.( )慈.善( ) 樟.木( ) 汗涔涔.( ) 袖襟.( ) 弥.补( ) 敲诈.( ) 暂.且( ) 学乖.( ) 【答案】 yú fánɡ shì â cí zhānɡ cãn jīnm í zhà zàn ɡuāi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茄⎩⎪⎨⎪⎧雪茄.( )茄.子( ) (2)亲⎩⎪⎨⎪⎧亲.戚( )亲.家( ) (3)缝⎩⎪⎨⎪⎧缝.衣服( )裂缝.( ) (4)伺⎩⎪⎨⎪⎧伺.候( )伺.机而动( ) 2.语境辨析法(5)“将来一定会遭报应.( )”这种狠话,本来不应.( )该由我来说。
(6)市工商网监分局提.( )醒众电商用户,提.( )防网店利用“限时限量抢购”噱头,兜售问题产品。
【答案】 1.(1)jiā qiã (2)qīn qìnɡ (3)fãnɡ fânɡ (4)cì sì 2.(5)yìnɡ yīnɡ(6)tí dī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无xī( )赏cì( )tī( )除(2)⎩⎪⎨⎪⎧恩huì( )拾人牙huì( )哈雷huì( )星 (3)⎩⎪⎨⎪⎧tí( )哭真dì( ) dì( )造(4)⎩⎪⎨⎪⎧道qiàn( )qiān( )虚zhuàn( )取【答案】 (1)锡 赐 剔 (2)惠 慧 彗 (3)啼 谛 缔 (4)歉 谦 赚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功夫·工夫(1)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展演的第二篇章中国功夫展风采,为开幕式打造背景式展演,6 000名武校学员将演绎最具观赏价值的少林________(功夫工夫)视觉盛宴。
(2)鲁迅曾说: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________(功夫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答案】(1)功夫(2)工夫2.委屈·委曲(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保障城管队员以及商贩的权利不受侵害;并且积极号召商贩遵守相关规定,文明摆摊,让双方都不________(委屈委曲),才能建设更加美丽的城市。
(2)他们主动和政府相关人员联系,告知________(委屈委曲),政府相关人员承诺将对该事件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答案】(1)委屈(2)委曲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中央反腐的铁拳已经打出,高压态势不会减,必将一抓到底,一帆风顺....,不负众望。
( )理由:【答案】ד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此语境强调主观上勇敢向前,而“一帆风顺”强调客观,应用“一往无前”。
(2)这部戏给人的印象是:“苦戏”过火,悲伤过度,缺乏生活真实性,全剧哭哭啼啼....,情节老套,对白造作……()理由:【答案】√“哭哭啼啼”形容哭个没完没了,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识作者]“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王昭君》等。
[探背景]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
在谈到《雷雨》的创作时,曹禺曾说“写《雷雨》是为了反封建。
我生长在封建气氛很浓的家庭里,周围的亲属、朋友,差不多都是封建社会里的核心人物,代表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黑暗,使我感到可厌、可恨,不能自制”,“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
作者通过《雷雨》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暗示中国社会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
《雷雨》一共四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中的第一场。
[巧识文]戏剧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分类:①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②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③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④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⑤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剧本通过描写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以及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革的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的社会现实。
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通过写曾经与周朴园相恋,并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的鲁侍萍在30年后与周朴园邂逅的矛盾冲突,反映了人性的真与伪之间的较量。
【答案】①相认前②鲁侍萍刚强自尊一、阅读课文从开头至“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说说下面舞台说明中“自然地”和“慢慢地”的作用。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哦。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答案】2.周朴园在谈到三十年前的侍萍时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年轻小姐”,而且还说“很贤慧,也很规矩”?【答案】(1)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周朴园是某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在家里也“格外显得峻厉”。
三十年前,他对梅妈女儿侍萍的凌辱与他今天的身份、地位不相称。
周朴园认为侍萍已经投河死了,因此极力美化侍萍,并且从各方面表示出他对“第一个妻子”的纪念,以掩盖他的丑恶灵魂。
(2)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自我解脱。
根据课文注释我们知道,周朴园在鲁侍萍之后又结过两次婚,家庭生活并不如意,他应该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那曾经被他凌辱的“很贤慧”的侍萍。
3.周朴园与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侍萍,那么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三十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答案】三十多年来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经历已把侍萍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把这一切归结于“报应”和“命”;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某种轻信和谅解。
在对话中,侍萍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表达了她悲愤交加的情怀。
二、阅读课文“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至结尾,回答下面的问题。
4.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时间顺序概括课文节选内容之前发生的故事情节,从而了解本文戏剧冲突发生的背景。
【答案】【答案】(1)周朴园有着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
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他都是一个封建暴君。
他十分重视自己家庭的秩序和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他冷酷虚伪,专横独断,唯我独尊。
(2)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迫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她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自尊。
6.本文以“雷雨”为题,有何深刻含义?【答案】文章以“雷雨”为题,含义有两点:(1)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2)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话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到底是真是假,一直有着争论,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甲: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发展变化的。
从课文的对话可以看出,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鲁侍萍。
每年都不忘为她过生日。
一切都按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她房间内的一切摆设和夏天关窗的习惯也依然保留着,甚至连穿衣服(不管是雨衣、衬衣)都爱穿旧的,而不爱穿新的……这一切表现难道不是出于真心吗?如果说他这一切都是装出来的,那装给谁看呢?谁知道他三十年前的过去呢?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
我的观点:【答案】周朴园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一般人认为他冷酷、自私、虚伪,是残酷剥削无产阶级的资本家。
可我认为就感情方面来讲,周朴园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
他年轻时与鲁侍萍相爱,这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
他本是一个善良、热情、追求个性解放的阔少爷,但环境逐渐改变了他,为了追逐本阶级的利益,他只能忍痛割爱。
这点可从他后来一直保留旧家具、旧衬衣、旧照片、旧习惯等方面看出来。
所以说,他是封建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下的可悲的牺牲品,三十年来,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中。
因为他内心深处一直还爱着鲁侍萍。
1.写作特色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上的处理,也都有相应变化。
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对应。
这在周朴园企图用金钱来打发鲁侍萍的对话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