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关键技术2013年7月(吴奕生)

合集下载

lte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

lte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

lte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由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制定的国际标准。

LTE基于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两种关键技术,旨在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系统容量。

LTE的基础原理是通过将频谱分成多个小的子载波,并通过OFDMA技术将数据并行传输在这些子载波上,从而提高整体的数据传输速率。

同时,采用MIMO技术可以在发送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天线,通过空间复用和多路径传输的方式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和覆盖范围。

除了OFDMA和MIMO,LTE还采用了其他关键技术来增强系统的性能。

其中,调制技术是LTE中的重要一环。

LTE采用了更高阶的调制方式(如16QAM和64QAM)来提高每个子载波的传输速率。

另外,LTE还引入了天线端口数据复用(TM)技术,将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通过不同的天线进行传输,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和灵活性。

LTE还采用了自适应调度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信道条件动态地分配资源,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同时,LTE还引入了多小区(Multi-Cell)协同技术,通过小区间的协作和资源的共享来提高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容量。

除了上述关键技术,LTE还包括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技术和功能。

例如,LTE使用了数据流控制和快速调度算法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公平性。

LTE还引入了LTE-Advanced技术,如协同多点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通过多个基站的协同传输来提高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容量。

总的来说,LTE基于OFDMA和MIMO技术,结合多种关键技术和功能,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系统容量。

LTE关键技术

LTE关键技术
第5章
LTE关键技术
目录
5.1 LTE的技术特点 5.2 正交频分复用 5.3 多天线技术 5.4 高阶调制和AMC 5.5 混合自动重传 5.6 小区间干扰抑制
课件制作:赵珂
5.1 LTE的技术特点
LTE的技术特点
1. 支持灵活的频谱带宽; 2. 提供了更高的容量 LTE提供了更高的比特率,也提升了系统的容量,LTE系统的容量至 少是3G系统的10倍。 3. 高峰值的数据速率 4. 更高的频谱效率 5. 更低的时延 6. 增加了同时活动用户的数量; 7. 提高了单元边缘的性能,提高了小区容量并降低了系统时延。
课件制作:赵珂
5.1 LTE的技术特点
LTE的技术特点
LTE的主要关键技术有: 频谱效率提升技术:OFDM(正交频分复用)。 空口速率提升技术之一:MIMO (多输入多输出)。 空口速率提升技术之二:高阶调制和AMC(自适应调制与编码)。 可靠性提升技术:HARQ(混合自动重传)。 抗干扰利器:ICIC(小区间干扰协调)。
课件制作:赵珂
5.2.2 OFDM技术
2)上行多址:SC-FDMA
SC-FDMA具有单载波的特性,因而其发送信号PAPR较低,在上行 功放要求相同的情况下,采用SC-FDMA可以提高上行的功率效率,降 低系统对终端的功耗要求。
课件制作:赵珂
5.3 多天线技术
5.3.1 MIMO概述
多 输 入 多 输 出 (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最早 是由马可尼于1908年提出的,是指在 发送端或接收端采用多根天线(见图 5-5),使信号在空间获得阵列增益、 分集增益、空间复用增益和干扰抑制 增益。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 功率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可以得到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广的覆 盖面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带来了 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TD-LTE无线原理与关键技术_李青春LTE系列教材

TD-LTE无线原理与关键技术_李青春LTE系列教材
1、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兴起 2、WiMAX技术的挑战
与FDD技术优势
1、频谱效率高、配置灵活 2、上下行转换时刻设置灵活
系统不足
1、终端移动速度受限 2、干扰问题更加复杂
3、OFDM\MIMO技术理论成熟
பைடு நூலகம்
3、利用信道性能对称性,提升系统性能
4、设备成本相对较低
3、同步要求高
TD-LTE发展进程
LTE帧结构融合,TDLTE发展提速。
形成“Type II”帧结构:包 括DwPTS/GP/UpPTS特殊 子帧; 工信部正式将LTE TDD命 名为TD-LTE,定位为TDSCDMA的后续演进
R9 TD-LTE:增强版本
支持双流波束赋形,增强性能 Home eNB增强 实现自组织网络(SON)功能 实现混合载波 eMBMS功能.
概念名词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3GPP制定的高数据率、低时延、面向分组域优化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标准项目。 E-UTRA=LTE空口;E-UTRAN=LTE接入网;EPC=3GPP的演进分组核心网;EPS=3GPP的演进分组系统=E-UTRAN+EPC; SAE=系统架构演进项目;LTE是3.9G技术,构成了LTE-Advanced(4G)的技术核心。
TD-LTE关键技术-OFDM技术
子载波为4时,四 个独立的载波形 和叠加后的信号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宽频信道分成正交子信道 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 每个子信道上传输低速子数据流
OFDM技术带来挑战
1、较高的峰均比(PAPR),对RF功率放大器要求高 2、受频率偏差的影响:子载波间干扰(ICI) 3、受时间偏差的影响:ISI(符号间干扰)&ICI 从理论上思考,精确正交无干扰,但由于电子工艺、复 杂无线环境还是不可避免地有各种类型干扰。

TD LTE原理及关键技术

TD LTE原理及关键技术
影响因素:网络架构、传输技术、网络负载等
优化方法:优化网络架构、传输技术、网络负载等
抖动:TD LTE的抖动性能主要取决于网络负载和传输技术
频谱效率:TD LTE的频谱效率较高能够有效利用频谱资源
能源效率:TD LTE的能源效率较高能够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
网络覆盖:TD LTE的网络覆盖范围较广能够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
调制方式:OFDM、SC-FDM、MIMO等
编码方式:Turbo码、LDPC码等
多址接入方式:OFDM、SC-FDM等
网络拓扑结构:星型、环型、网状等
EUTRN是TD LTE网络的核心部分负责无线接入和移动性管理
EUTRN由eNodeB(基站)和UE(用户设备)组成
eNodeB负责无线资源的分配和管理UE负责无线接入和移动性管理
添加项标题
5G技术的未来:将成为未来通信技术的主流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添加项标题
6G应用场景:智能城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
6G技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预计在2030年左右商用
潜在技术:太赫兹通信、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
6G挑战:频谱资源、能耗、网络安全等
汇报人:
测试方法:可以通过模拟测试、实际测试等方式来评估TD LTE的峰值速率和平均吞吐量
TD LTE覆盖范围:TD LTE的覆盖范围取决于基站的密度和功率以及无线环境的影响。
小区边缘速率:TD LTE的小区边缘速率是指在小区边缘的用户能够达到的最大速率它受到无线环境的影响以及基站的调度策略和功率控制等因素的影响。
物联网:支持低功耗、低速率的物联网设备如智能家居和智能农业
公共安全:支持公共安全通信如应急响应和灾难救援
工业自动化:支持工业自动化和控制如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

LTEPUCCHDTX检测性能提升的新方法

LTEPUCCHDTX检测性能提升的新方法

无 线信道 多径 传输会 造
成频 率选 择性 衰落 终 端

UE
的移 动会 造 成 时 间选 择 性 衰
, ,
1 结束 图1

落 天 线 的不 同位置 会 造 成 空 间选 择 性 衰落 那 么
P UCCH
P U C C H 信 号处 理 示 意 图
, 、
性 能 的改善 必 须 要 充 分考虑 这 些 衰落 的 D T X 检 测 的 目的 是 为 了 防止
领 域 的投 人 从 而 推动 了

些 塑
LTE

的 不 断前 进
UCI
u a
引茎 兰 堡 燮 H !! 墨竺 H! H竺竺 L
— —

L T E P U CCH In fo r m
a
承载上 行控制信息
C QI ( C h a
n n e
( U p l in k Co n t r o l
a t io n
检 测 的 门限 可 以 更 好 地 抑 制 虚警





显 然提高了

UE
进行
DT X


” ,
降低 虚 警 概
因此 如何

决 所 需 要 的信 号 功 率 以 及 噪 声 功 率 进 而 得 到
所 需 的 信 噪 比 其 信 号功 率计算 式 如

DTx
判决
(1)
率 但 门 限越 高
, “ ”
u

a
n e w
m e
t ho
s
d is pr o po s e d in
u

LTE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V7

LTE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V7

所属阶段 标准冻结时间 峰值速率 主要功能选择
HSPA 2005.3 DL 14.4Mbps UL 5.76Mbps HSUPA
UL Open Tx Diversity 4C HSDPA SFDC-HSDPA? MU MIMO? UL Closed Tx diversity?
LTE
LTE+ (Advance) DL 173Mbps UL 58Mbps LTE定位功能 HeNB增强 IMS紧急呼叫 E-MBMS DL 1Gbps(100MHz) UL 500Mbps CA载波聚合 CoMP Relay HetNet
峰值: >100Mbps 频谱效率: 1.7bps/Hz
峰值: >10Gbps 频谱效率: 10bps/Hz
2008年12月
2009年12月
2011年3月
2012年10月
2013年6月(计划)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6
全球频谱情况
LTE商用1800M覆盖的区域
1. 扁平化IP网络 2. OFDMA 3. MIMO
WCDMA 384Kbps GSM EDGE 120Kbps
HSDPA 1.8/3.6Mbps GSM GERAN 240K-2Mbps
HSDPA 7.2Mbps HSUPA 1.4~5.8Mbps
DL>40MBps; UL>10Mbps
DL:100Mbps UL:50Mbps
Denmark
LTE商用2600M覆盖的区域
27
Dominican UAE Saudi Bahrain Portugal Lithuania Luxembour g Germany Slovenia Finland Hungary Poland Slovak Rep

LTE移动通信技术任务4 LTE关键技术

LTE移动通信技术任务4 LTE关键技术

LTE移动通信技术任务4 LTE关键技术LTE 移动通信技术任务 4:LTE 关键技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作为一种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等显著优势。

而这些优势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LTE 的关键技术。

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OFDM 技术是 LTE 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的数据流分解为多个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然后分别调制到相互正交的多个子载波上进行传输。

与传统的频分复用技术相比,OFDM 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有效地抵抗多径衰落。

在无线通信环境中,信号会因为建筑物、地形等障碍物的反射和散射而产生多个路径,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出现延迟和衰减。

OFDM 通过将宽带信道划分成多个窄带子信道,使得每个子信道的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干带宽,从而减少了多径衰落的影响。

其次,OFDM 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

由于子载波之间相互正交,使得它们可以在频谱上紧密排列,从而提高了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OFDM 还便于实现动态频谱分配。

通过灵活地调整子载波的分配,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信道状况,合理地分配频谱资源,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MIMO 技术是 LTE 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它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形成多个并行的空间信道,从而在不增加带宽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MIMO 技术主要包括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两种工作模式。

空间复用模式下,多个数据流同时在不同的天线上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而空间分集模式则通过在多个天线上发送相同的数据,或者对接收端接收到的多个信号进行合并处理,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抗衰落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MIMO 技术可以根据信道条件和系统需求,灵活地切换工作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性能。

LTE的关键技术介绍ppt课件

LTE的关键技术介绍ppt课件
LTE_IDLE:对应RRC的IDLE状态。UE和网络侧存 储的信息包括:给UE分配的IP地址、安全相关的参数 (密钥等)、UE的能力信息、无线承载。此时UE的 状态转移由基站或GW决定。
3) LTE_ACTIVE:对应RRC连接状态;状态转移由 基站或GW决定。
层2的整体功能描述
服务访问点(SAP):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 进行通信的地方是服务访问点。物理层和MAC层之间 的SAP提供传输信道。MAC层和RLC层之间的SAP提 供逻辑信道。
MAC Control element 2
MAC SDU
... MAC SDU
MAC payload
Padding (opt)
复用和解复用(2)
RLC模式
AM模式: AM模式是为可靠性要求很高并且分组的长 度可变的业务提出的。它的典型特征是支持ARQ和分 组的切割和串接。
M模式:UM模式是为可靠性要求不高的业务提出的。 它的典型特征是支持分组的切割和串接,但不支持 ARQ。
UE
eNB
S-GW
P-GW
Peer
Entity
End-to-end Service
EPS Bearer
External Bearer
Radio Bearer
S1 Bearer
S5/S8 Bearer
Radio
S1
S5/S8
Gi
RRC子层
RRC子管理、 UE测量上报和控制等功能。把RRC在网络侧终 结于eNB,是网络的一个重大改变。
控制平面
UE NAS RRC RLC MAC PHY
eNB
RRC RLC MAC PHY
MME NAS
控制平面的底层协议,和用户平面相似,而上层的 RRC层和非接入子层(NAS)是控制平面最重要的 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 关键技术●广东无线网络中心●吴奕生目录⏹第一部分 LTE的背景和基本架构⏹第二部分 LTE关键技术•OFDM/SC-FDMA•MIMO•SON⏹第三部分 TDD/FDD的主要区别LTE应用情况•全球已有66个国家的145家运营商推出了商用LTE服务。

2012年新增了104家运营商承诺投资LTE网络部署,使承诺部署的运营商总数增至104个国家的330家。

•GSA预计,到2013年年底,将有234张商用LTE网络在83个国家推出(大多数运营商部署的是LTE FDD网络,有13张是TD-LTE网络,其中有4家运营商同时部署了FDD和TDD的网络)。

•LTE终端设备共666款,有450款同时支持HSPA网络,其中201款还支持42 Mbps DC-HSPA+技术,193款用户终端可以运行在EVDO网络上。

有221款为LTE智能手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达到360%,LTE智能手机成为所有LTE用户终端中占比最大的终端设备。

(2款PC数据卡,4款Femtocell,19款笔记本电脑,53款平板电脑,64款模块,102款Dongle,201款路由器,221款智能手机)* 数据来源GSA 2013年1月份LTE背景介绍什么是LTE?•长期演进LTE (Long Term Evolution)是3GPP主导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

•接入网将演进为E-UTRAN (Evolved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

连同核心网的系统架构将演进为SAE (System ArchitectureEvolution)。

LTE的设计目标☐带宽灵活配置:支持1.4MHz, 3MHz, 5MHz, 10Mhz, 15Mhz,20MHz☐峰值速率(20MHz带宽):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控制面延时小于100ms,用户面延时小于5ms(单向) ☐能为速度>350km/h的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支持增强型MBMS(E-MBMS)☐取消CS域,CS域业务在PS域实现,如VOIP☐系统结构简单化,低成本建网3GPP的目标是打造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超越现有无线接入能力,全面支撑高性能数据业务的,“确保在未来10年内领先”。

●需求定义●项目启动●Study Item ●Work Item ●2004 ●2005 ●2006 ●2007☐ 3GPP定义LTE/SAE为3GPP技术接入网和核心网的演进☐ 2005年6月完成LTE需求的讨论☐ 2006年9月完成LTE StudyItem阶段研究工作,确定基本技术框架☐发布LTE系列规范的第一个版本,进入规范补充、完善阶段3GPP LTE标准化进展eRAN:从3G-WCDMA的演进•CS域核心网移除,只有PS域•GGSN--S-Gateway)•SGSN--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RNC节点节点移除,功能分布到MME和eNodeB上•eNodeB直连ePC(evolved Packet Core)•eRAN/LTE是ip相连的eNodeB集合LTE 网络架构•LTE 的主要网元–LTE 的接入网E-UTRAN 由e-NodeB 组成,提供用户面和控制面。

–LTE 的核心网EPC 由MME ,S-GW 和P-GW 组成。

•LTE 的网络接口–e-NodeB 间通过X2接口相互连接,支持数据和信令的直接传输。

–S1接口连接e-NodeB 与核心网EPC 。

其中,S1-MME 是e-NodeB 连接MME 的控制面接口,S1-U 是e-NodeB 连接S-GW 的用户面接口。

eNBMME / S-GW MME / S-GWeNBeNBS1S1S 1S 1X2X 2X 2E-UTRANinterneteNBRB ControlConnection Mobility Cont.eNB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 Provision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duler)PDCPPHYMMES-GWS1MACInter Cell RRM Radio Admission ControlRLC E-UTRAN EPCRRCMobility AnchoringEPS Bearer ControlIdle State MobilityHandling NAS SecurityP-GWUE IP address allocation Packet Filtering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PDCP: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RLC: Radio Link Control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PHY: Physical layerEPC: Evolved Packet Core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S-GW: Serving Gateway P-GW: PDN Gateway与传统3G 网络比较,LTE 的网络结更加简单扁平,降低组网成本,增加组网灵活性,并能大大减少用户数据和控制信令的时延。

LTE 的网元功能interneteNBRB ControlConnection Mobility Cont.eNB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 Provision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duler)PDCPPHYMMES-GWS1MACInter Cell RRM Radio Admission ControlRLC E-UTRAN EPCRRCMobility AnchoringEPS Bearer ControlIdle State MobilityHandling NAS SecurityP-GWUE IP address allocation Packet Filtering●e-NodeB 的主要功能包括:☐无线资源管理功能,即实现无线承载控制、无线许可控制和连接移动性控制,在上下行链路上完成UE 上的动态资源分配(调度); ☐用户数据流的IP 报头压缩和加密; ☐UE 附着状态时MME 的选择; ☐实现S-GW 用户面数据的路由选择;☐执行由MME 发起的寻呼信息和广播信息的调度和传输;☐完成有关移动性配置和调度的测量和测量报告。

●MME 的主要功能包括:☐NAS (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AS (Access Stratum)接入层安全性控制、空闲状态移动性控制;☐EPS (Evolved Packet System)承载控制; ☐支持寻呼,切换,漫游,鉴权。

●S-GW 的主要功能包括:☐分组数据路由及转发;移动性及切换支持;合法监听;计费。

●P-GW 的主要功能包括:☐分组数据过滤;UE 的IP 地址分配;上下行计费及限速。

LTE 的协议栈eNBPHYUEPHYMAC RLC MAC PDCPPDCP RLC 用户面协议栈eNB PHYUEPHYMAC RLC MAC MMERLC NAS NASRRC RRC PDCPPDCP 控制面协议栈●控制面的主要功能:☐RLC 和MAC 层功能与用户面中的功能一致 ☐PDCP 层完成加密和完整性保护☐RRC 层完成广播,寻呼,RRC 连接管理,资源控制,移动性管理,UE 测量报告控制 ☐NAS 层完成核心网承载管理,鉴权及安全控制•LTE 协议栈的两个面:–用户面协议栈:负责用户数据传输 –控制面协议栈:负责系统信令传输•用户面的主要功能:–头压缩 –加密 –调度–ARQ/HARQTD-LTE与LTE FDD技术相同点技术项TD-LTE LTE FDD信道带宽配置灵活 1.4M,3M,5M,10M,15M,20M 1.4M,3M,5M,10M,15M,20M多址方式DL:OFDM UL:SC-FDMA DL:OFDM UL:SC-FDMA编码方式卷积码,Turbo码卷积码,Turbo码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 QPSK,16QAM,64QAM功控方式开闭环结合开闭环结合链路自适应支持支持拥塞控制支持支持移动性最高支持350km/h 支持inter/intra-RAT HO 最高支持350km/h 支持inter/intra-RAT HO 语音解决方案CSFB/SRVCC CSFB/SRVCCTD-LTE 与LTE FDD 技术不同点(1/2)●技术项TD-LTELTE FDD频段 详见下节 详见下节 双工方式 TDD FDD帧结构Type2Type1子帧上下行配置 多种子帧上下行配比组合 子帧全部上行或下行 HARQ 进程数与延时随上下行配比不 同而不同进程数与延时固定同步 主辅同步信号符号位置与FDD 不同 天线 自然支持AAS不能很方便的支持AAS RRU需要T/R 转换器,引入1.5dB 插损,并增加时延需要双工器,引入1dB 插损TD-LTE与LTE FDD技术不同点(2/2)技术项TD-LTE LTE FDD Random AccessPremble Format 0~4 Format 0~3Reference Signal DL:BothUE-specific and cell-specific RS supportedUL:bothDMRS and SRSsupported.SRS is carried onUpPTSDL:onlycell-specific RSapplied nowUL:bothDMRS and SRSsupported.SRS is carried ondata sub-frame.MIMOMode支持Mode 1~8 支持Mode 1~8干扰必须严格同步异频组网,保护带宽即满足需求●1710MHz ●1805MHz ●1920MHz●75M ●75M ●60M●60M ●2110MHz ●2500MHz●2620MHz●70M ●70M ●…●… ●100M ●100M ●3400MHz●3500MHz ●100M ●100M ●3600MHz ●3700MHz●…●1880MHz●40M●15 ●M●2010MHz ●2300MHz●2500MHz ●2570MHz ●…●70M ●50M ●70M●…●100M●2620MHz●…●FDD LTE●TD-LTE3GPP LTE 频段目录⏹第一部分 LTE的背景和基本架构⏹第二部分 LTE关键技术•OFDM/SC-FDMA•MIMO•SON⏹第三部分 TDD/FDD的主要区别LTE关键技术●概述☐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属于调制复用技术,它把系统带宽分成多个的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在多个子载波上并行数据传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