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实验策划_共3篇.doc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精选3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精选3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精选3篇)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六(1)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六(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一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

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

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3篇)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3篇)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一:物体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掌握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内容:用小镜子、白纸、手电筒等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实验步骤:1. 把小镜子竖起来,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照在小镜子上。

2. 把白纸放在桌子上,调整小镜子的角度,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3. 把小镜子倒置,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4. 运用所学的光的传播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二: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能够区分水的三态。

实验内容:用火炉、水和冰块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火炉,将火炉加热至适当温度。

2. 将水放在锅中,加热至10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3. 将锅中的水冷却至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4. 将冷却后的水放入容器中,放在冰箱中冷冻,观察水的变化。

5. 运用所学的水的三态变化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水的三态变化原理。

实验三:电流的通路与开关的作用教学目标:了解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掌握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内容:用电池、灯泡、导线和开关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

实验步骤:1. 连接一个电池、一个灯泡和导线,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 在导线上设置一个开关,接通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断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4. 运用所学的电流的流动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四:空气的压力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压力及其变化,掌握空气压力的实验方法。

实验内容:用吸管和水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吸管,用手封住一个开口,将吸管的其他一端放入水中。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实验目标本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内容本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将涵盖以下内容: 1. 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 2. 实验二:研究气体的流动 3. 实验三:观察动物细胞 4. 实验四:研究水的循环过程三、实验目的和原理1. 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的原理和特性。

实验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具有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的特性。

2. 实验二:研究气体的流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气体的流动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气体的流动遵循流体力学原理,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气体流动的速度、方向和压力等特性。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和特性。

实验原理:动物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实验四:研究水的循环过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的循环等过程,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过程。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1. 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实验步骤: - 将一个光源放置在一个封闭的黑暗室内。

- 在黑暗室内设置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直线、凹面镜、凸透镜等。

- 观察物体对光的传播的影响,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2. 实验二:研究气体的流动实验步骤: - 准备一个封闭的容器和一定量的气体。

- 在容器上设置不同形状的孔,如圆孔、方孔等,以及可控制的压力差。

- 观察气体在不同形状孔的流动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步骤: - 准备显微镜和动物组织样本。

- 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合适数目,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

- 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细胞结构的特点。

科学实验活动策划书3篇

科学实验活动策划书3篇

科学实验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科学实验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探索科学奥秘,体验实验乐趣二、活动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活动,激发参与者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详细地址]五、参与人员[适合参与的人群,如学生、爱好者等]六、活动内容1. 实验展示邀请专业的科学老师或实验员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展示,如化学反应、物理现象等,让参与者亲眼目睹科学的神奇。

2. 实验体验设置多个实验区域,让参与者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如制作晶体、提取 DNA、搭建电路等。

每个实验区域都有专业人员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 科普讲座邀请科学家或科普专家进行科普讲座,介绍一些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或科学知识,拓宽参与者的科学视野。

4. 互动游戏设置一些与科学相关的互动游戏,如科学知识问答、实验竞赛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5. 展示与交流设置展示区域,展示参与者的实验成果和作品,并提供交流平台,让他们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

1. 签到入场:参与者在活动现场签到,领取活动资料和实验用品。

2. 开场致辞:主持人介绍活动的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实验展示:专业人员进行科学实验展示,引发参与者的兴趣。

4. 实验体验:参与者分组进行实验体验,专业人员在旁指导。

5. 科普讲座:科学家或科普专家进行科普讲座。

6. 互动游戏:进行与科学相关的互动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7. 展示与交流:参与者展示实验成果和作品,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

八、活动预算1. 实验用品费用:[具体金额]2. 科普讲座费用:[具体金额]3. 场地租赁费用:[具体金额]4. 宣传费用:[具体金额]5. 其他费用:[具体金额]九、注意事项1. 活动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确保参与者的安全。

2. 实验用品和设备要经过严格检查,确保质量和安全性。

3. 专业人员要对参与者进行实验指导,确保实验的正确操作。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技能方法的训练。

关注对科学的理解,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和能量等方面的发展,以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

二、学情分析通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比较了解,很多学生探究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对科学精神和方法都有所感悟,对学习科学也有很浓厚的兴趣。

但许多学生在准备材料、资料方面做得不好,影响学习效果。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围绕主题制定研究计划,能通过考察、调查、观察、实验、测量、查阅、统计等方法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进行分析,能借助数据、文字、图表有条理地阐述自己地观点并认真倾听他人地评议、友好交换意见,尝试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地好奇心和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地保护,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关心科技地新发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地联系。

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生物地进化、水环境污染与保护、宇宙、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人类科技发展历程等有关知识。

四、教材分析1.“生物地进化”——此单元主要引领学生围绕环境地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人类发展地历史以及驯化动物地历程展开研究,并通过对化石的分析、资料地查找让学生亲历研究地过程,初步了解进化论。

2.“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此单元分别从污染地现状、污染地源头、污染地危害、怎样防治污染地角度并通过考察、调查、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地污水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地环保意识。

3.“宇宙探索”——此单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讨论等一系列活动由近及远地了解关于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地奥秘,激发他们地求知欲,同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六年级科学实验安排

六年级科学实验安排

六年级科学实验安排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我校六年级科学实验课程将进行以下几个实验项目。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将有机会探索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提出假设和解释。

实验一:水的减沉和密度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理解物体的密度与浮沉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纸块、木块和金属块。

2. 用天平称量各物体的质量。

3. 分别将这些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

4.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

实验二: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变化,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植物的需求。

实验步骤:1. 将两盆相同种类的植物放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如一盆放在阳光下,另一盆放在暗处。

2. 每天观察并记录两盆植物的变化,包括生长状况、叶片颜色和健康程度。

3. 根据观察结果,解释植物的变化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实验三:电流与电路实验目的:通过构建简单的电路和观察电流的流动情况,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电池、导线和灯泡。

2. 将电池和灯泡用导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3. 打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来。

4. 更换导线的连接方式,改变电路的组成,再次观察结果。

5.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解释电流的流动和电路的原理。

实验四:空气的压力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物体受到气压压力的变化,了解空气的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水平的玻璃管,将一段U形的管道连接在上面。

2. 在U形管道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3. 观察水位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相应的气压。

4. 进行不同高度和位置的实验,再次观察结果。

5.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解释气压对物体的影响和空气的压强。

实验五: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声音传播的路径和变化,了解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方式。

实验步骤:1. 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准备一个搁置物和一把敲击物。

2. 将搁置物放在地面上,并敲击它发出声音。

3. 沿着不同的路径和遮挡物观察声音传播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实验活动计划

六年级科学实验活动计划

六年级科学实验活动计划【引言】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我们制定了一份六年级科学实验活动计划。

该计划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科学现象,培养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名称及目的】1. 实验名称:探究水的沸点及其影响因素目的:通过观察、测量和探究,了解水的沸点及其受压力、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实验名称: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并深入理解其重要性。

3. 实验名称:探究磁铁的性质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对磁铁的吸引力,并探究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来源。

【二、实验材料】1. 实验一所需材料:- 锅具、水壶- 温度计- 火源(酒精灯、燃气灶等)- 压力计(可选)- 海拔高度测量仪器(可选)2. 实验二所需材料:- 苦菜叶片- 酒精灯或日光灯- 蒸馏水- 碘液- 小试管、移液管等实验器材3. 实验三所需材料:- 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铁钉、纸夹、铝片等) - 磁铁- 实验盘或平面【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水的沸点及其影响因素- 步骤一:准备水壶和温度计,将水加热至沸腾。

- 步骤二:记录水的沸点温度。

- 步骤三(可选):在不同压力条件下测量水的沸点,并比较结果。

- 步骤四(可选):在不同海拔高度测量水的沸点,并比较结果。

2. 实验二:模拟植物光合作用- 步骤一:将苦菜叶片放置在试管中,加入蒸馏水。

- 步骤二:在一组试管中加入酒精灯,模拟阳光照射。

- 步骤三:观察并记录苦菜叶片在不同条件下(有光、无光)的变化。

- 步骤四:通过加入碘液等试剂,验证苦菜叶片产生的氧气。

3. 实验三:探究磁铁的性质- 步骤一:准备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如铁钉、纸夹、铝片等。

- 步骤二:分别将这些物体与磁铁接触,并观察吸引力的差异。

- 步骤三:将磁铁和各物体在实验盘或平面上进行比较,总结规律。

【四、实验预期结果】1. 实验一:- 水的沸点温度在常压下为100℃。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实验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实验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实验计划引言本实验计划旨在为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提供一系列实验活动,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与这些实验活动,学生将能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和记录,从而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巧。

实验目标- 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巧-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实验一:植物的成长过程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将土壤填充到小花盆中,并将花盆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2. 播种并浇水,确保土壤湿润。

3. 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幼苗的出现、叶子的生长以及花朵的开放等。

4. 观察并记录植物与阳光、水分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材料1. 小花盆2. 土壤3. 种子4. 水壶实验二:水的汽化过程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探究水的汽化过程,了解水的物态变化和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杯水,并放在桌面上。

2. 定时记录杯中水面的情况,包括观察水面是否出现蒸发现象、水面上是否有水滴凝结等。

3. 分析和总结导致水的汽化和凝结的因素。

实验材料1. 一杯水实验三:灯的电路连接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灯的电路连接方式,了解电流的流动和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1. 使用导线和电池连接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 尝试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比如使用开关控制灯泡的亮灭。

3. 观察不同连接方式对灯泡亮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灯泡2. 电池3. 导线4. 开关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活动,学生将能够亲身参与科学实践,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巧。

这些实验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实验计划_共3篇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18个分组实验有第一单元全部第二单元1课《抵抗弯曲》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课《拱形的力量》5课《做框架》8课《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1课《电与磁》2课《电磁铁》3课《电磁铁的磁力》4课《神奇的小电动机》第四单元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12个演示实验分别:第二单元4课《找拱形》6课《建高塔》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第三单元6课《电能和能量》7课《电能从哪里来》8课《电能从哪里来》第四单元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7课《谁选择了它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验措施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实验安排周次时间实验内容实验类型19月34使用工具分组29月5--9杠杆的科学分组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分组39月12--16轮轴的秘密分组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组49月19--23滑轮组分组斜面的作用分组59月26--30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分组抵抗弯曲分组710月10--14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分组拱形的力量分组810月17--21找拱形做框架演示分组910月24--28建高塔桥的形状和结构演示1011月1--4用纸造一座桥分组电与磁分组1211月14--18电磁铁分组电磁铁的磁力分组1311月21--25神奇的小电动机分组电能和能量演示1411月8--12月2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演示1512月5--9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分组1612月12--16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繁多的动物演示1712月19--23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演示1812月26--30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演示第2篇: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科学教材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八个,其中,分组实验有:第3课《馒头发霉了》,第5课《蜡烛的变化》,第6课《食盐和水泥》第10课《距离和时间》,第20课《蚯蚓找家》,演示实验,分别是:第7课《铁生锈》,第8课《牛奶的变化》中,第14课《白天与黑夜》既是演示实验又是分组实验。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共有七个班。

这些学生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喜欢做实验,从上学期的实验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并能进行自主实验。

但也有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

本学期还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三、实验目的1、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味实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验措施1、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五、实验安排周次实验内容备注第二周第3课《馒头发霉了》分组第四周第5课《蜡烛的变化》分组第四周第6课《食盐和水泥》分组第七周第7课《铁生锈》演示第七周第8课《牛奶的变化》演示第八周第10课《距离和时间》分组第十三周第14课《白天与黑夜》演示并分组第十六周第20课《蚯蚓找家》分组第3篇: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一、教材分析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分组实验如:第一单元2课《杠杆的科学》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第4课《轮轴的秘密》7课《斜面的作用》第二单元1课《抵抗弯曲》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8课《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2课《电磁铁》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第四单元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等。

演示实验如:第一单元6课《滑轮组》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第二单元4课《找拱形》第三单元6课《电能和能量》等。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3、4班共有学生106人。

这些学生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喜欢做实验,从上学期的实验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并能进行自主实验。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

本学期还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三、实验目的1、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验措施1、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五、实验安排周次时间实验内容实验类型19.月5--8我们使用过的工具研究杠杆尺的记录分组29月12--15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研究轮轴作用的实验研究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分组演示39月1922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研究滑轮组作用的实验演示49月2629研究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记录分组演示510月1013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分组710月17--20塑料饮料瓶的观察记录演示910月3111月3桥的设计方案分组1011月7--10制作电磁铁分组1111月14--17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电磁铁磁力与电池关系的实验演示1211月21--24家用电器的调查分组1412月512月8校园动物记录分组1612月19--22相貌各异的我们调查统计分组.zongjiejihua216818.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

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

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

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

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

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

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

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二、教学建议1.用足每一分钟,上好每一节课,坚定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目标的信心纵观本册教材,有六个单元,共20课,应该说是科学课八册教材中内容比较多的了,再与以往第十二册自然相比,课时数也比较多。

而再看这个学期是一个短学期,其中还包括五一长假以及学生的期中测试,而本册教材教学总课时则需要29~33课时,也就是说每一节科学课都得实打实地最大效率地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之短,密度之大,要求科学老师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每一分钟的价值。

要求科学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认真和学生一起组织教学材料,精心地组织课堂上的每一个活动,活动要求少而精,任务要求小而实。

少做或不做那些大而空的,泛泛而谈的活动。

2.科学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需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自己得有一桶水。

新课程虽不必要求教师面面俱到,虽不必要求教师要有“一桶水”的量,但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内涵对于教育学生来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科学课上尤其如此。

对于本册教材中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以及《神奇的能量》中的一些知识点,由于在老的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的不多或者说有的根本就没有涉及,所以我们的科学老师要加强这方面的阅读学习,不能依靠自己的老底子,须知不断学习的教师才会跟上形势的发展,科学教师绝不能在科学课堂上犯科学性的错误。

我们可以一知不解,但不能将一知半解的东西教给学生。

3.相信学生,树立大活动观在科学课程刚刚起步时,出于对科学的理解,学生不会做,往往由老师带着领着,于是我们称这一阶断为引导性探究。

现在四年的科学课程学完了,如果我们还这样不放心,还是想手把手的搀着学生,这样显然不符合学生发展的步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