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艺术性

理教改搞得有声有色正是得益于 当时 良好 的环境 , 尤其运用
电教 手段 为我们的物理 教学提供 了更广阔的舞 台 , 对激发学
在讲“ 二力平衡” 一课 时, 我反复研究 了前几 届学 生在这
部分学习中容易出现 的问题 , 就是往往忽略 了二 力平 衡条件
生学 习兴趣 , 提高教学质量 , 都起 到了巨大 的作用 。近年 来 , 由于众所周知 的原 因 , 应试教育制约着义务 制教育的教学发 展 目标 , 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地或多或少受 到些影响 。但 愿素质教育 的号角能吹来初 中物理教 学的第二个春天 , 让每 个物理教师根据 自己的特长来教学 , 真正地使初 中物理教学 能够做到—— 增长科学知识 , 提高学生能力 , 包括观察能力 、
为什么?你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一 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 制作非常符 合青少年 年龄特点 ,具 有青少 年所喜爱 的趣味 性 。加拿大 的一个小 学语言学 习软件就制 作得宛 如游戏软
、
在 物理教学中 , 通过改变 和增 我 加一系列物理实验 , 包括和其他物理 教师一起 为初 二物 理入 门学生 表演 物理魔术 , 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 与操 作中的趣味性 , 分开发利用青 少年 充 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 , 用实验趣 味启发 学习兴趣 , 而转化成学生 的 进 积极求 知动力 , 得了明显的教学效 取
重现 实验 的基本情况。
3巧 用物 理 趣 闻的 艺 术 效 果 .
1联系实际的艺术效果 . 在讲 “ 的概念 ” 力 的课 堂上 , 我设 计 了这 样一道 练 习 , 内容是 : 天课 一
≯
科学 知识本身是严 肃 的 ,可表 达的方式是告说张 明打 我, 老师说 : 当然你也打他了。” “ 这位 同学又说是张明先打我 的, 老师说 :你说的不对 , “ 不实 际。” 这位同学又说 :他用很 “ 大的力打我 , 而我只是轻轻地 打了他。” 老师又说 :不 对 , “ 你 派胡言。” 于是这位同学非常委屈 . 可是过 了一会 他和老师 都笑 了, 从物理学角度 , 你认为他 们谁说 的对? 谁说 的不对? 课
初中物理教学的艺术特色

初中物理教学的艺术特色一、引子初中物理是一门既深奥又有趣的学科,它关乎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合理利用教学艺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物理教学的艺术特色。
二、情景烘托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巧妙地创造情景,为学生展示物理现象。
例如,在讲解电流和电路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个小灯泡和电池组成简单的电路,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小灯泡是否亮起。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电流的存在和电路的闭合原理。
情景烘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生动比喻物理知识常常抽象而难以理解,但通过生动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讲解力的平衡和合成时,教师可以比喻为人们一起拉绳子,力的平衡就像两个人力量相等,各自用力方向相反,绳子保持平衡。
合成力可以比喻为两个人一起拉绳子,力的合成方向就是两个人拉绳子的方向。
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力的平衡和合成的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四、实验探究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由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
例如,在讲解光的传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个小孔板和一束光线进行实验。
学生可以观察到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并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情感教育物理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物理实践的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例如,在讲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时,教师可以讲述牛顿的辛勤探索和科学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六、总结回顾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情景烘托、生动比喻、实验探究和情感教育等教学艺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物理教学的课堂语言艺术

业特点首先是语 言 ,现在各个学校 都实
行集体备课 , “ 公平 教育”就要求 同年
级学生都在平行 班上课 ,这样教育对象
的 知 识 基 础 和 接 受 能力 相 接 近 ,教 学 内
意条理性 和逻辑性 ,在物理教 学 中,教 师应该对 每一节教材做深入钻研 和细致 分析 ,弄 清要 讲的概念和规律 的来龙 去 脉, 精心组织教学语言 , 确定怎样开头 ,
| l § § 萎 》 i 薯 l 萎
鬟 甏 § 蠹 | 王汉犟1 爨 曩 甏 鼹 罄
毫
水 , 学 生 听 了
心烦 意乱 ,也
会 转 移 学 生 的
注意力 。
“ 物理难教 ,学生厌学 ”现象在 中 学物理 教学 中普遍存在 。原 因是 多方面 的,面对众 多的物理 “ 学 困生 ” ,我们
学 习 ,学 习 效 果 就 不 一 样 了 。 再 如 托 盘
利索 ,不 能开
物 理 教 学 的 课 堂语 言艺 术
-薯 蕾奠 誊| | 蠹 _强誊船 尊 誊 毫 魏l 蠹一 | | 0 鬻 誊曩§t 毒 警 妻 强 强萼静
口 “ 这 个 ”,
闭 口“ 是不 是 ” 。
巡
写在黑 板上 ,
念和创设 问题 情境 ,激起学生思维 的积
极 性 和求 知 欲 望 。 如 “ 装 满 水 的杯 子 能 放 多 少 回形 针 ” ,有 学 生 说 1 0个 ,有
结 合 书 面 语 言
进 行讲解 ,让
学 生 能 够 听 懂。另外 还要 注意语 言干净
学生 说 5 0个 ,到 底能 放多 少个 ?有需 要解决 的问题 ,借 以引起学生学习物理 的兴趣 ,使其抱着解决 问题 的态度进行
谈物理教学的艺术性

谈物理教学的艺术性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求知欲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
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
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
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导课艺术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导课艺术【摘要】导课的根本目的,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心理准备,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导课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收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课艺术;原则;方法导入过程,是课程教学中必要的环节,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的设计、对教学过程的最佳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这一共同活动的过程,要通过一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相互作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构成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因素。
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在于对概念的解释,定理定律的阐述,而在于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用耳听、用眼看、动嘴讲、动手做、动脑想、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而每一节课的导语,正是为达到此目的而设计的。
1导课艺术的原则要求导课的根本目的,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心理准备,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所以,艺术性的导课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1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虽然从根本上说,导课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具体到每一堂课的导入,又有了更具体的目标。
比如,有时是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有时是为了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思考;有时想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意境有时是解决学生对课题的疑问;等等。
因此,艺术性的教学,必须首先明确导课的具体目的,导入语的设计、各种手段的使用都应针对具体目的。
1.2简洁明了,恰到好处。
由于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导课又不是授课的重点,所以不易在课的开头花太多的时间。
冗长、哆嗦、不得要领的开头,不但没有美感,更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艺术性的导课,必须争取在较短时间内,用最精练的语言,达成事先达到的目标。
1.3新颖有趣,能吸引人。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艺术

动力 ,幻想总是指向未来 ,指 向人 们 的生活远 景. 古人优美 的幻想如
“ 嫦娥 奔月 ” 龙 宫探宝 ” 千里眼 ” “ “
的探索的兴趣就越浓 ,智能潜力 的
发展就越大 ,对未知创造的积极性 也就越高涨 . 教学过程 中 ,我们 在 可 以在 如 下三 个 地 方 巧设 悬 念 :
考. 多触角指的是 多角度 、多层次 、 多侧 面;纵 向、横 向 ;两方面性 、 辩证性 . “ 此 多角度 ”的过程 正是 创造 潜能诱发 的过程 . 学生有 可能 想 自己所没有想到的或在众多可能 的新假设 中作出评价和选择 ,萌生 新 的角度成 为 自己的 “ 独创” . 多
用 ,同样能 发展学 生 的创造性 思 维 . 漫的幻想是人 的生 活的巨大 浪
性
巧设悬念 ,能诱发动机 , 使之
成为推动学 生学习 的内部诱 因. 学 习的内部动机越强烈 ,学生对未知
“ 正面 ” ,同时 ,也要注 意其 “ 反
面”. 表现在教学 过程 中 ,我们 这 可借助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多维思考 能力 ,如学 习热能的利用 、电热的
设 问题 : “ 你用 冰 能帮他们 取 火
吗? ”让 学生带着 “ ( )火也 水 冰 相融 ”的悬念进入课 堂. 如学 习 再
象题 ,让学生讨论 、演讲 ,再让学 生加 以分析 ,如学完 “ 惯性” “ 摩
擦力 ”后提出 “ 假如没有惯性 ,人
下几点 :1 注意精选 发散点 . () 每节
育
广
角
不能局限于课 内,还要发挥广阔的
六 、改革 实验教 学
物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起源
课 外 空 间 :a 课 内实验 的基 础 . 在
物理课堂上的教学艺术

的想法。也许他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也许他的想法是肤浅幼稚 的, 但是 ,提 出来 就是 学会 了思 考 ,敢于 提 出来 ,勇气 可佳 。我班学 生就 特 爱 提 问题 ,学 《 威 尼斯 的 小艇 》时 问“ 轻快 ” “ 灵活” 之 间为什 么 不用 顿 号而用 逗 号 ,学 《 燕 子 》时 问写 燕子 的外 形为 什么 用“ 凑” 字等 等 。 问题 提 出后 , 教 师不要 急 于代答 ,应让学 生 去作答 ,遇 到有 价值 的问题 还应组 织 学生讨
一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可 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3 . 1培 养学 生 的想象 能力 。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 省 略 处 ,让 学 生对人 物 的言 、行 、心 理 、外貌 或故 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局 等 展开想 象 。 如 《 小珊迪 》 一文 ,小 珊迪 为诚 实与 守信 付 出了生 命 的代价 ,他死 了 ,小 利 比的命运 又如 何呢 ?课 文没有 交代 ,也 无需 交代 。学 生对此 却十 分关 心 。 我 想作 者 留下 空 白也 许就 希望读 者 去大胆 畅想 。 还有如 《 小摄 影师 》一 文 ,
物理课堂上的教学艺术
王 少 玲
( 福建惠安嘉惠 中学
3 6 2 1 O 0)
【 摘 要】 新课程不仅要 求 教师的观念要更新,也要求教师的角色 要转变, 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激发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是
学生人 生 的引路人 。所 以作为 新课程 实施 者 的教 师应从 多方 面去研 究课 堂上 的教 学 艺术 ,并 结合 最新 的信 息技 术 更好 地把握 好课 堂增 加课 堂教 学的 多元 化 艺 术 ,以便 最大程 度地激 发 学生 思维 的冲动 和活 跃 ,从 而 增强课 堂教 学 的效 率。
物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摘要】教学语言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活动的重要表现。
教师对所教的专业知识烂熟于胸,讲课语言吞吐自如,妙趣横生,往往能引起学生积极的的遐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建立起持久而牢固的学习愿望。
作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好的语言艺术,既要使课堂语言通俗易懂,又要深入浅出,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物理知识。
【关键词】语言艺术;科学;规范;技巧;应变中图分类号:g633.7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与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因此,我们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物理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审美性的统一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以准确地表述物理概念、物理定理、物理定律的本质内容为基准点。
因此,谈及物理教学语言艺术,必定以其精当、简明、准确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语言的准确性是物理教学语言科学性的核心。
在此,准确有以下含义:教学语言应当规范。
用词必须贴切,造句恰当,合乎语法,语言流畅;必须概括、简洁、精要,富有感染力。
物理教学语言要有审美性。
教室在构思物理教学语言时,必须注重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众所周知,物理规律具有自然美。
当教师生动地向学生述说事实时,物理规律特有的美感,即内美与外秀的一致性,构造了这一教学语言的艺术。
艺术的感召力,会影响着学生,牵动着学生。
发掘教材的美学内容物理规律的自然美,在内容和形式上统一,是一种审美化的思考,它将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极好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语言艺术应是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审美性的统一。
二、物理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物理教学语言必须清新自然,有生活气息,不得一味追求雕章琢句,要达到意不晦,语不琢,朴实无华;必须自由洒脱、典雅和谐,具有学者风范,虽不讲究平仄押韵,却要追求旋律的美,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如同天成。
因此,物理教学语言的构思应讲究技巧。
物理教学运用语言技巧的目的是,用最少、最精炼,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语言,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物理问题理解得最清晰、最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物理教学的艺术性
发表时间:2013-05-28T16:50:15.733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成智
[导读]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第二中学王成智 075100
摘要:有趣的现象可以激起学习兴趣,有用的知识也可以产生学习兴趣,但要使学习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依靠有效学习,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艺术、揭示物理科学美的艺术、促使学生情感意识的发展的艺术,这三者相互联系、形成结构。
在教育教学中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这一结构,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达到艺术境界。
关键词:教学艺术、情感、课堂教学、学习乐趣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
在学习初二《摩擦力》内容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清洗工坐在一块仅依靠一根绳子吊着的木板上,他正清洗着高楼模墙,并通过松放绳子的一头使自己能自如地移动。
”当看完录像后,马上就有学生问到:“为了不使自己掉下来,他是不是要用很大的力来拉住绳子?”
没等我开口说话,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
”
另一个学生也接着说“我看他的神态的动作,不象是要用很大力的样子。
”
……
通过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猜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共识“是不要用很大力”。
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
趁势我展示了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最活跃是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
我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最浓烈状态。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
“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问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
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
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
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
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
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
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
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学习上的独立和探究中的成功感,丰富学生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得到体认。
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
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