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盛同学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与很多的竞技项目不一样,高尔夫与其说是一场与他人的抗衡,更像是一次自己与自己的较量,它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专注,锻炼一个人独立思虑的能力,培养一个人踊跃进步的心态。

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 洞就仿佛人生,阻碍重重,崎岖不停。

但是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一定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照赛中可能出现的各样困难,并且肩负全部结果。

或许,经常还会碰到这样的状况:你刚才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喝彩雀跃,下一刻狂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许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喜悦不已。

2011-2012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构成,请同学把选择题填涂到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

总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文字,达成1~3 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周笃文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艺术像我国古诗同样这样长久绚烂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 4000 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联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期间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彩,旦复旦兮。

”只十六字却明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悟,从远古洪荒迎着旭日高歌猛进。

今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此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可看法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义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华、美听、奇妙、易让,拥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琳琅满目。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

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建立的美学理念,也随之人心所向,浸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以致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2012学年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学年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学年第一学期杭州育新高中第一次月度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卷上。

2.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区域内作答,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试卷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题(1-5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感喟./匮.乏吝啬./褪色.遒.劲/集腋成裘.B.漂.白/漂.洗角.色/角.斗屏.除/屏.气凝神C.祈.祷/颀.长梦魇./笑靥.歆.羡/万马齐喑.D.拮据./狡黠.隔阂./弹劾.洗濯./擢.发难数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除了丰富的景观资源,温州也不乏深厚的人文底蕴,“山水诗发详地”、“南戏故乡”美誉在前,细纹刻纸、木活字印刷等众多“非遗”珠玉迭出。

B.为保护太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根据江浙两省出台的通告,从2月1日起,太湖开始进入一年一度的封湖禁渔期。

C.从抢车位、买卖奴隶,到如今的开心农场(即虚拟的偷菜游戏),没有人预料到这些小游戏会风糜白领阶层,进而危及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企业生产。

D.“大锯活人”“利剑穿箱”“口接子弹”……这些令人心惊胆战的名字,是魔术师在故弄悬虚,还是暗示他们的表演确实有生命危险。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日前,金文明先生在《咬文嚼字》上撰文指出,余秋雨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强不知以为知......,硬说自己将“仁者乐山”的“乐”读成lè并没有错,显然是无稽之谈....。

当然,余秋雨不是专攻语言的,读错一两个字,本无可非议..,并且编出..硬撑.....——....。

问题是分明错了,还要乌龟垫床脚一套理论来唬人,实在让人不能接受。

A.强不知以为知 B.无稽之谈 C.无可非议 D.乌龟垫床脚——硬撑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河南省郑州盛同学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河南省郑州盛同学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河南省郑州盛同学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英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9.15. C.£9.18. 答案是B.1.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he tickets?A. £7.5.B. £15.C. £50.2. Which is the right gate for the man's flight?A. Gate 16.B. Gate 22.C. Gate 25.3.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going to school by bike?A. Happy.B. Tired.C. Worried.4. When can the man get the computers?A. On Tuesday.B. On Wednesday.C. On Thursday5.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shirt for the party?A. The size is not large enough.B. The material is not good.C. The color is not suitable.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

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

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

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

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

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

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

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

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

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河南郑州盛同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河南郑州盛同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语文试题 第I 卷(选择题共39分)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陈水扁之流 通过“公投立宪”的方式, 通的。

②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极大地 ③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发现疯牛病,但有关部门已加强了A •妄图激励防治B •企图激励防范C .企图激发防治D •妄图激发防范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古人清明踏青往往还举行体育活动:踢球呀、射柳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 中荡秋千最受人们喜爱。

B •大幕徐徐拉开了,琴声一一这饱含情韵,畅快倾诉的心语悠扬地飞翔在剧场中,萦 绕在每个人的耳畔。

C .《说文解字》解释“读”的含义时指出:读和背诵。

D •王充的学说吸收了道家的思想,其“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 超过了同时代思想家的水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人们普遍担心,迟早要出现的克隆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 使人类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

B •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 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C ・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 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 •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① 你要快乐,孩子,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

②,月光照在苹果树上, 就是美与美的相遇, 就是世界上 大美之物的诞生。

A •①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②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B •①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②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C .①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 A . 刹那 /古刹阻塞 /边塞 处心积虑 /处世原则 B . 湖泊 /血泊阿附 /阿谀 罪大恶极 /深恶痛绝 C . 蹊跷 /蹊径殷红 /殷实 安步当车 /螳臂当车 D . 偏裨 /裨益复辟 /开辟 细嚼慢咽 /咬文嚼字 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艰苦倍尝人才辈出 崭露头角 挖墙脚 B . 安排部署布置妥当 赤膊上阵 泊来品 C . 额首称庆措手不及 一诺千金 金榜题名 D . 计日程功 开诚布公遮天蔽日 弃如敝屣 2. ( 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 这是行不 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京剧,城市的一条文化经脉 尚长荣 A.城市强大的辐射性与集中性,使京剧得以极大地拓展生存的空间,赢得上升的高度,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且为京剧的舞台艺术、演出市场、评论理论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B.京剧艺术同其它艺术一起形成了永恒跳动的经脉、构成了整个城市、整个民族强大的精神网络。

C.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京剧的精神网络,没有文化的经脉,无论它再怎么高 耸,再怎么庞大,也只能是一个缺乏智慧、没有活力的躯壳。

D.首先京剧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文化,升华了城市精神,其次城市的 力量推动了京剧的成长,它们是血脉相连、无法拆解的。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兼收并蓄、融汇创造的精神是京剧这一拥有博大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剧种始终保持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因。

B.京剧超过了其它剧种成为国粹,是因为历史上京津名家谭鑫培、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和上海的周信芳等众多大师级人物用自己的心血浇铸了大量的经典作品。

C.京剧是多个地方剧种的升华,又以深厚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回馈地方剧种,从而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多样化进步和繁荣。

D.突破地域限制的艺术词汇,精湛的演艺和优秀的剧目,使京剧拥有了最广泛的观众群体和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因而能够在全国通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

时以兵事急,令兼试射,煌言三发皆中。

慷慨好论兵事。

顺治二年,师①定江宁,煌言与里人钱肃乐、沈宸荃、冯元等合谋奉鲁王以海。

煌言迎于天台,授行人。

至绍兴,称“监国”,授翰林院修撰。

入典制诰,出领军旅。

三年,师溃。

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次石浦。

四年,集义旅屯上虞平冈。

诸山寨多出劫掠,独煌言与王翊履亩劝输,戢所部毋扰民。

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不吾知其亦已兮,。

(屈原《离骚》)(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3),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4)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5)舞榭(xiè)歌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是仪传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

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

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入阙省尚书事。

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

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进封都乡侯。

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

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

”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

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权曰:“仪俭,必非也。

”问果他家。

其见知信如此。

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2012郑州实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999

2012郑州实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999

参考答案一、(9分,每小题3分)1.C 2.D 3.A二、(36分)19分)4.(3分)B(冲:要道)5.(3分)C(①被推举为孝廉③袁绍礼待荀彧⑥董昭询问荀彧)6.(3分)A(到冀州有误)7.①(5分)古代成功和失败的人,果真有才能,即使弱小,也必将强大,如果不是有才能的人,即使强大,也会变得弱小。

(大意2分,诚、苟、易各1、分)②(5分)适逢征伐孙权,太祖上表奏请派荀彧到谯地慰劳军队,荀彧因病留在寿春,因忧郁而死。

(大意2分,会、表、薨各1分)(二)(11分)8.(6分)围绕“归”字描绘了三幅画面:④夕阳斜照村落,牛羊归巷;②柴门外,老人拄着拐杖等候牧童;③农夫们下地归来,亲切絮语。

(1点1分,意思对即可)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和归隐田园的愿望。

(3分)9.(5分)运用反衬手法。

(2分)如:“穷巷牛羊归,田夫荷锄至”,以动物、人皆有所归,归得惬意,反衬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帐。

(3分,例子1分,分析2分)或:运用白描手法。

(2分)如;“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不加渲染地描绘出老人等候牧童回家的画面,亲切质朴。

(13分,例子1分,分析2分)(三)(6分)10.(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落霞与孤鹜齐飞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11.(25分)(1)(5分)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2)(6分)①爱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②掩饰真实身份,自欺欺人;③正派(安详、恬静)、细心但不切实际。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6分)①首尾照应,开头姑娘读书,结尾年轻人捡书。

推动情节发展,开头用书巧妙引出两人的交谈。

③有讽刺意味。

结尾点出书名是《新天方夜谭》,耐人寻味。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8分)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突出、深刻。

①以小见大,汽车是作者用来描写社会虚伪、爱慕虚荣现象的载体,借此批判社会的不良风气;②讽刺人们对钱财与荣耀的追逐,反映贫富差距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扭曲;③穷人向往有钱人的生活,富人假装穷人,令人啼笑皆非,体现作者对这一社会反常现象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郑州盛同学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9)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刹那/古刹阻塞/边塞处心积虑/处世原则B、湖泊/血泊阿附/阿谀罪大恶极/深恶痛绝C、蹊跷/蹊径殷红/殷实安步当车/螳臂当车D、偏裨/裨益复辟/开辟细嚼慢咽/咬文嚼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艰苦倍尝人才辈出崭露头角挖墙脚B.安排部署布置妥当赤膊上阵泊来品C.额首称庆措手不及一诺千金金榜题名D.计日程功开诚布公遮天蔽日弃如敝屣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陈水扁之流通过“公投立宪”的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这是行不通的。

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极大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③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发现疯牛病,但有关部门已加强了措施。

A.妄图激励防治 B.企图激励防范C.企图激发防治 D.妄图激发防范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古人清明踏青往往还举行体育活动:踢球呀、射柳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们喜爱。

B.大幕徐徐拉开了,琴声——这饱含情韵,畅快倾诉的心语悠扬地飞翔在剧场中,萦绕在每个人的耳畔。

C.《说文解字》解释“读”的含义时指出:“读,诵也。

”也就是说,读,是出声地阅读和背诵。

D.王充的学说吸收了道家的思想,其“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论衡·自然》)超过了同时代思想家的水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普遍担心,迟早要出现的克隆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使人类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

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C.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①你要快乐,孩子,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

②,月光照在苹果树上,就是美与美的相遇,就是世界上大美之物的诞生。

A.①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②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B.①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②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C.①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②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D.①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②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①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

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

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②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

这种“飘渺”亦即朦胧。

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

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察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③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

“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④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

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

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来源:学科网]⑤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

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

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7.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B.“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8.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A.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B.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C.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厚,并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D.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9.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引用“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是要说明不清晰而产生出朦胧的美感。

B.第四段作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朦胧能使人产生出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的原因。

C.最后一段通过朦胧与晦涩的比较,使人们对朦胧美有全面的认识,避免了片面性。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朦胧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只有朦胧才能使美感经久不衰。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目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

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

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

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

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

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

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

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

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

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

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

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

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略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须贵顺物情物:人 B.宫中卑湿卑:低下C.陛下本怜百姓怜:同情 D.隋炀帝志在无厌厌:满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C.B.A.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吾负神明,而使汝夭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唐太宗崇尚俭约的一组是()①朕有气疾,岂宜下湿?②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③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④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

⑤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

⑥公所奏对甚善!A.②④⑥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⑤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所论俭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而是针对王公贵族挥霍无度“则危亡之期可立待”展开讨论的,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

B.贞观以来“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是王室和大臣们认真贯彻唐太宗俭约治国主张的必然结果。

C.唐太宗不仅以古为鉴,对俭约治国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身体力行,宁愿忍受疾病困扰也决不造屋避湿,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高尚风范。

D.魏徵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1分)四、(18分)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l)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

⑴这首小诗中作者突出了白梅的哪些主要特征?(2分)⑵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6.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题)(6分)(1),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2)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

”常被用来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语难言的感人场面。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4)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根的神韵张和平山岩上的树根挺立于悬崖一侧,与山野和头顶的青松凝为一尊力的塑像。

紧抓着苔滑的崖壁,把力挤进山岩,去探索生命的源头,为头顶的绿色汲取营养,然后目睹古铜色的虬枝突进苍穹,挺向蓝天。

你本属于一片沃土,可以分享花香和欢乐,因立志太高,便注定了此生的孤独和磨难,注定终生与清贫为伴。

在风与雨的交错处,你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拼命汲取营养,然后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心头。

于是在磨难中,你畸形地生长,扭动的躯体便是你奋斗的足迹。

即使在诗意疯长的季节,诗人留恋的也是你头顶的青松,不曾想到忍受孤独饱经风霜的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