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沁园春意象特点
沁园春词牌名的特点

沁园春词牌的特点包括:酬唱性、丰富的意境、旋律感强、语言简洁、贴近生活。
1、酬唱性:沁园春词牌多用于作曲和酬唱,而不是纯粹的文学创作。
它通常配合特定的曲调,以歌唱的方式表达情感。
2、丰富的意境:沁园春词牌注重描绘自然景物和涵养情感。
它常常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比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叹,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旋律感强:沁园春词牌的歌词通常具有鲜明的节奏和旋律感。
它常常有明快的音调和优美的押韵,使得词牌旋律悠扬、易于被吟唱。
4、语言简洁:沁园春词牌倾向于使用简练明快的语言,力求以简洁的文字表达情感。
它通常采用对仗和平仄的格律结构,使得词牌的语言更加鲜明有力。
5、贴近生活:沁园春词牌通常表达的是词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它通过对自然景物、季节变迁和人情世故等日常生活元素的描绘,让人们产生共鸣,并通过与读者共享心境来传达情感。
沁园春长沙意象赏析 精品

• 在上片,诗人通过描写山、林、江水、江 上的船、鹰、鱼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 蓬勃、境界宏大、情意深长的秋景图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主沉浮”是什么意思? • 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 “怅”写出了词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但词人为何惆怅 呢?山河越壮美,人民却不能当家作主,突出革命的重要 性,革命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问”道出了词的主旨, 提出了革命政权的领导权问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浮。”突出了词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高考题
• 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 画堂春 秦观 •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 啼,无奈春归。 •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 晖,此恨谁知? •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 要分析。(4分) • 【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
形容词
事物动态
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 竞→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动词
的雄壮美
三、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方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表现手法
艺术特色
动静搭配,远近结合,
拟人 呼应 反问 设问 借代
“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色之深,与寒秋相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同学少年 万户侯
毛泽东诗词补充
清平乐 会昌 (1934年夏) •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 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沁园春长沙意象赏析

沁园春长沙意象赏析摘要:一、概述:沁园春长沙的意象特点二、具体意象分析:1.湘江2.橘子洲3.山4.林5.江6.舸7.鹰8.鱼9.百侣10.书生11.万户侯正文: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意象是诗人心灵的反映,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而鲜明的意象,它们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画卷,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沁园春·长沙》中的主要意象。
湘江、橘子洲、山、林、江、舸、鹰、鱼等,这些自然景观在诗人的笔下赋予了深厚的内涵。
在词中,诗人首先选取的意象是湘江,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坚韧的精神。
橘子洲则象征着希望和理想,它静静地矗立在湘江之中,仿佛是诗人内心的寄托。
在山、林、江、舸等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雄心壮志。
山象征着坚定和刚毅,林象征着生命的繁茂和多样性,江象征着流逝的时光和无尽的追求,舸象征着奋进的动力和决心。
鹰、鱼则象征着自由和独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展示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担当。
在词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同时,词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去峥嵘岁月的怀念,对青春岁月的感慨。
总的来说,《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画卷中,有山水的壮美,有诗人的豪情,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过去的回忆。
这些意象使得词歌充满了诗意,令人回味无穷。
浅析沁园春·长沙的意和象

浅析沁园春·长沙的意和象《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歌,其中的意和象在文学界备受称赞,成为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语言、意境、形象等方面,对“沁园春·长沙”的意和象进行浅析,以寻找其美妙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语言方面。
整首诗歌运用了大量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花卉、植物、鸟类等自然元素,诗句也从中萃取出相应的意义,创造出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氛围。
比如,“万紫千红春满园”中,万紫千红的颜色搭配形成了效果的渲染,让人感受到跃然而出的春天气息;“一行行、竹影深”中,竹影的表现为一种较为清新、自在的意象,配上“一行行”的描写,则更加增添了层次感;“金色添新意,玉妆照古今”中的“金色”透出坚实、充满生气的气息,而“玉妆”则配以“古今”的修饰,显出一种气质、特殊的风姿。
在意境方面,“沁园春·长沙”的主人公是毛泽东自己,通过诗歌去忆及往昔的长沙,回忆起当年的悲欢离别,思考人生和未来的方向。
比如,“月儿弯弯照九州”中,显出了寥寥无几的俯瞰,又意味着坚定信念,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全景的描述显得更为宏伟气势磅礴;而“无穷碧落惊鹏起”中的“碧落”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落寞、哀伤,充满了毛泽东蕴涵在诗歌中的情感,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形象方面,诗歌里不同层次、涵义各异的形像层层疏进,互相照应,启迪着读者的感悟视界。
比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所表现出的是对大自然的恭敬和感激,而相反的,彭蠡之滨寓意着旧日往事,深寓震撼、慷慨、深深的欣慰;“近水楼台先得月”则意味着成功,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某个阶段之中的努力、成功,在此基础上蔓延出更多的希望。
《沁园春·长沙》的意和象,是诗歌语言的一种通达性,是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不断深化和发挥。
古往今来,意象形象都是中国诗歌的的重要元素,它们富于含义,能够引动人们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情感的流露和意象的表现,是中国古今诗歌中最为急需的表达手段。
沁园春上阙的意象

沁园春上阙的意象我们来了解一下沁园春上阙这首诗词。
这是毛泽东于1957年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在河南南阳沁园春游玩时所作。
整首诗以描绘春天的景色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沁园春上阙的意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这些描绘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作者通过描绘山水的变化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诗中融入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
"忽闻岸上踏歌声,声断衡阳之浦。
"这句诗揭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索。
通过对岸上踏歌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种对现实的思考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感情。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句诗中的"日暮乡关"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通过对美好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豪情壮志。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和家乡的热爱,并展现了一种豪情壮志。
作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追求。
沁园春上阙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沁园春上阙这首诗词不仅具有美丽的意象,更是一首充满深意的作品。
它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切。
这首诗词既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诗篇,也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它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豪情壮志,饱含着作者的热爱和追求。
《沁园春·长沙》意象意境(精简版)

《沁园春·长沙》意象意境《沁园春·长沙》意象意境“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
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
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杜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取之“象”也自然离不开那“哀猿”“落木”等。
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了,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还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
意象的选择固然很重要,但意象的表达则更应别具匠心。
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为了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
辛弃疾《沁园春》中的艺术特色大学语文

辛弃疾《沁园春》中的艺术特色大学语文
1.虚笔点睛的风景写意
《沁园春》这首词通篇都是描写灵山的雄伟景色,在写景上颇有值得注意之处,它不同于一般描写山水之作,它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
如写山似奔马,松似战士,写得龙腾虎跃,生气勃勃,实是词人永不衰息的斗争性格的写照,即他词所说青山与我“情与貌,略相似”也。
显然,作者写此词,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力终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
2.恰当合适典故的运用
要传山水之神,光用一般写实的方法不行,于是《沁园春》借助于用典,出人意料地以古代人物倜傥儒雅的风采来比拟山峰健拔秀润的意态,又用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来刻画灵山深邃宏伟的气度。
3.大学传神写意的写作风格
表面上看来,这两两相比的东西,似乎不伦不类,风马牛不相及,而它们在精神上却有某些相似之点,可以使人生发联想。
这种独特的比喻,真可说是出神入化了!当然,为山水传神写照,是纯粹写观赏风景之人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实际上与作者的胸襟、与作者的思想境界是密切相关的。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境界,词作者这种传山水之神的写意
笔法,在山水文学上开创了一代先河,值得后人仿效。
泌园春雪意象及特点

泌园春雪意象及特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沁园春·雪意象及特点”的内容:
1. 沁园春·雪那宏大的雪景意象,简直太震撼啦!你说“千里冰封,万
里雪飘”这一句,把整个北方冬天那浩渺无垠的雪景描绘得多逼真啊!就好像咱亲眼看到了那无边无际的白雪世界一样!
2. 诗中的长城、黄河意象多有气势呀!“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不是把长城和黄河的壮观和在雪后的独特模样生动展现了吗?就好比巨龙在雪地里沉睡呢!
3. 沁园春·雪的人物意象也很牛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多么
豪迈自信的表达呀!这就像是在说现在的英雄人物那才是最了不起的呀,能不让人激动吗?
4. 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意象,哎呀妈呀,太形象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不就是把山和原在雪后的样子比作银蛇和蜡象在舞动、奔跑吗?太有画面感啦!
5. 沁园春·雪体现出的那种豪迈气魄,那可真是独一无二呀!你想想,“俱
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多霸气呀!这就好像是站在巅峰对着世界喊出的宣言呐!
6. 那冰封雪飘的意象,咋就那么能抓住人的心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简直让人感觉那寒冷都扑面而来了呀,像不像咱一下子就走进了那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呀!
7. 沁园春·雪的意象组合起来,真的是太精彩啦!从雪景到山河,从历史人物到今朝豪杰,这一连串的意象就像一部超级大片一样在眼前展开,多让人惊叹呐!我觉得沁园春·雪的意象和特点就是能让人深深沉醉其中,感受到那种伟大的魅力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
写出了群山如火 写出了色彩浓烈 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 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
竞自齐思考上片主要写什么内容
• 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 彩的秋景图
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生机勃勃 壮阔绚丽
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乐观热烈、奋发向上 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 兴起的革命形势
“意象”简释
意
创作者的 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 客观物象
诗人的 思想感情 与客观物 象融合形 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思考作者上片选取了哪些意象?
万山
意象
层林 漫江
百舸
雄鹰 游鱼
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有力之状 鱼翔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