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孔子世家巩固提升案

合集下载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屈原列传巩固提升案+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屈原列传巩固提升案+Word版含解析.doc

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离骚者,犹离忧也B .齐与楚从亲C .被发行吟泽畔D .明道德之广崇解析:选D 。

A.“离”同“罹”;B.“从”同“纵”;C.“被”同“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模仿、效法 B .人穷.则反本 穷:贫穷、贫困 C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夺:抢夺、夺取 D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 解析:选A 。

B.穷:处境艰难;C.夺:改变,更改;D.属:连,跟着。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屈平之.作《离骚》邪曲之.害公也 B.⎩⎪⎨⎪⎧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举贤以.自佐 C.⎩⎪⎨⎪⎧顷襄王怒而.迁之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D.⎩⎪⎨⎪⎧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解析:选A 。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以:介词,表凭借/凭着/连词,表目的,来。

C.而: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转折,但,却。

D.为:介词,被/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A .泥.而不滓 B .蝉.蜕于污秽 C .惠王患.之 D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解析:选B 。

B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

A.名词用作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用作动词。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兵挫地削解析:选A。

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被动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语文导学苏教史记选读讲义:专题四 第9课 孔子世家(文白对译) Word版含答案

语文导学苏教史记选读讲义:专题四 第9课 孔子世家(文白对译) Word版含答案

孔子世家孔子 生 鲁 昌平乡 陬邑。

其 先 宋人 也,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曰 孔防叔。

防叔 生 伯夏,伯夏 生 叔梁纥。

名叫孔防叔。

孔防叔生子名叫伯夏,伯夏生子名叫叔梁纥。

纥与颜氏 女 野合 而 生 孔子,祷 于叔梁纥和颜家的女儿不合礼法的结合后生下孔子,孔子是尼丘得 孔 子 。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他们向尼丘山的神求福后而生的。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

生 而首 上圩顶,故 因名曰“丘”云。

字仲 尼,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低凹,所以就取名叫“丘”。

取字叫仲尼,姓孔氏。

姓孔。

孔子 贫 且 贱。

及 长 ,尝 为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长大成人后,曾经做过季氏 史, 料 量 平;尝 为季氏家中主管仓库的小吏,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又做过司 职 吏 而 畜蕃 息。

由 是 为管理牧场的小官吏而使家畜繁殖增多。

从这起升任掌管司空。

已而 去 鲁 , 斥 乎 齐,工程的司空。

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逐 乎 宋、卫, 困于 陈 蔡 之间,于是反 鲁。

被宋人、卫人驱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于是返回鲁国。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 “长人” 而 异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大个子”,觉得他与一般人之。

鲁 复 善待,由是 反 鲁。

不一样。

鲁国后来对他好了,因此他就返回了鲁国。

鲁 南宫敬叔言鲁 君 曰:“请 与孔子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国国君说:“请允许我跟随孔子适 周。

” 鲁 君 与之一乘车,两马, 一 竖子俱,前往周地。

”鲁国国君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个童仆随从,适 周 问礼,盖见老子云。

让他们前往周地学习周礼,见到了老子。

(事情结束之后)辞 去,而老子 送之 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孔子告辞离去,老子为他送行,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仁人者 送 人 以 言。

吾不 能富贵,财物送别,仁义之人拿有用的言语赠别。

我不是富贵之人,窃 仁人之 号,送 子以 言, 曰:‘聪明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对问题看得深 察而近于死者, 好 议 人者也。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含解析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
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
解析:选D。修:恢复。
7.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③④⑥D.①③⑤
解析:选A。④⑤两句是讲管仲在齐国施政以及其主张平易而容易实施,没有表现鲍叔牙“能知人”,可以排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贬斥,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这是没有遇到时机。
(2)百姓想要的,趁机给百姓;百姓认为不好的,趁机去掉。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2019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语文

2019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语文

2019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语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岂以为周道衰微C.仓廪实而知礼节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⑤ D.③④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以为言 鲍叔不以我为贪B .孔子小之 夫晋,何厌之有C .鲍叔知其贤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D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9课 孔子世家 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9课 孔子世家 含答案

第9课 孔子世家1.通假字(1)几然而长,眼如望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者吾未知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赐,而志不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约其文辞而指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所慎:齐,战,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匪兕匪虎,率彼旷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1)病⎩⎨⎧ 从者病,莫能兴: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2)固⎩⎨⎧ 君子固穷: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盖错误!(4)志⎩⎨⎧ 丘未得其志也: 而志不远矣:(5)故⎩⎨⎧ 故所居堂弟子内: 据鲁,亲周,故殷:3.虚词归纳(1)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合 B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C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欺负,占便宜 D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 解析:选D 。

游:交际,交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思垂空文以自见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解析:选B 。

B.介词,表被动/动词,“显露”。

A.介词,“替”;C.连词,表转折,“可是”;D.语气助词,不译。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C .吾尝三战三走.D .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选D 。

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富.国强.兵 B .然孔子小.之 C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D .贵.轻重 解析:选A 。

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5.与“管仲既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 .吾幽囚受辱B .岂管仲之谓乎C .管仲之谋也D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解析:选A 。

A 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B 项,宾语前置句;C 项,判断句;D 项,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第9课孔子世家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第9课孔子世家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第9课孔子世家含答案第9课孔子世家1.通假字(1)几然而长,眼如望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者吾未知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赐,而志不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约其文辞而指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所慎:齐,战,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匪兕匪虎,率彼旷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1)病从者病,莫能兴: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2)固君子固穷: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盖错误!(4)志丘未得其志也:而志不远矣:(5)故故所居堂弟子内:据鲁,亲周,故殷:3.虚词归纳(1)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合 B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C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欺:欺负,占便宜 D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 解析:选D 。

游:交际,交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思垂空文以自见.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解析:选B 。

B.介词,表被动/动词,“显露”。

A.介词,“替”;C.连词,表转折,“可是”;D.语气助词,不译。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C .吾尝三战三走.D .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选D 。

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富.国强.兵 B .然孔子小.之 C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D .贵.轻重解析:选A。

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5.与“管仲既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吾幽囚受辱B.岂管仲之谓乎C.管仲之谋也D.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解析:选A。

A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B项,宾语前置句;C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黯然而黑,几然而长B.夫子盖少贬焉C.约其文辞而指博D.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解析:选D。

A.“几”同“颀”;B.“盖”同“盍”;C.“指”同“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军队临时驻扎B.陈蔡大夫谋.曰谋:商量C.从者病.,莫能兴病:生病D.吾道.非邪道:思想,主张解析:选C。

病:精疲力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语鲁大师..B.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C.传十余世,学者..宗之D.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解析:选B。

A项,古义:太师,即乐官之长;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C项,古义:有学问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D项,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予一以贯之B.人之不我行也C.不容何病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解析:选D。

A、B、C项都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

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一狼人.立而啼②以太牢祠.焉③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④孔子学鼓琴而师.襄子⑤学者宗.之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A。

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④⑤名词的意动用法。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6.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 .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 .纲而纪.之 纪:整治 D .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痛苦 解析:选D 。

病:担心,忧虑。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今君乃.亡赵走燕 C.⎩⎪⎨⎪⎧人之.不我信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赐,而.志不远矣某所,而.母立于兹 解析:选D 。

都是代词,通“尔”;A.表顺承,“那么”/表转折,“却”;B.表顺承,“就”/表转折,“竟然”;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这”。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知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

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

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

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

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解析:选D。

后半句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产生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原文意为“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给你当管家”。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1)假如聪明的人就一定能让别人跟着走,哪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呢?(2)老师您的思想和主张是极其宏大的,所以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

(3)如果思想和主张已经十分完善了而不被人采用,那就是执政者的羞耻了。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

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

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

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

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

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

出之其口,不知其因也。

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友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

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

今丘失言于未子,讥之,是吾师也。

”因宰我[注]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 【注】宰我:孔子的弟子。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维.其行维:维护,保持B.不自以为约.约:穷困,困窘C.吾罪几.矣几:(到了)极点D.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过:探望,拜访解析:选D。

过:超过。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对对方的评价的一组句子是()①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②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③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④今吾望儒而疑之⑤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⑥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A.①③B.①④C.②⑥D.④⑤解析:选B。

②是孔子直言对晏子的不满,③是晏子为自己“事三君而顺”的辩解,⑤是孔子自责时说的话,⑥是孔子道歉。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我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穷陈蔡”的窘况回击孔子的讥讽,并因此非难儒生,显出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解析:选C。

晏子的话意在指出孔子的错误,不能因此就说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孔子“吾疑其为人”是直陈己见,不算讥讽。

晏子“望儒而疑之”,“疑”是“怀疑”,不是“非难”。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1)我听说晏子服侍三位国君都很顺利,我怀疑他的为人(不端)。

(2)我听说,君子独自一人站立时,不会对自己的身影感到羞愧,独自一人睡觉,也不会对自己的魂灵感到羞愧。

参考译文:孔子到齐国去,拜见齐景公,却不去拜见晏子。

他的学生子贡问道:“拜见国君而不去见为他管理政事的人,行吗?”孔子说:“我听说晏子服侍三位国君都很顺利,我怀疑他的为人(不端)。

”晏子听说了孔子的话以后,说:“我晏婴世世代代都是齐国的百姓,如果不能保持好的品行,不能认识自己的过错,就不能在齐国自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