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文献题录

合集下载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文献题录作者:暂无来源:《稀土信息》 2021年第2期粉煤灰“一步酸溶法”提取氧化铝过程中钪的分布【摘要】准格尔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其煤层中伴生有较为丰富的钪,且在燃烧后的产物粉煤灰中富集,极具提取价值。

研究了黑岱沟露天矿煤层中钪的含量,以及钪在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一步酸溶法”提取氧化铝工艺过程中的分布规律,为钪的富集提取奠定了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黑岱沟露天煤矿煤层的煤燃烧后的粉煤灰中钪平均含量为0.0026%,“一步酸溶法”工艺中钪的溶出率高达70%,且在蒸发母液中富集至20 mg/L,具有较高的提取价值。

《稀土》2020年06期水热法制备KF-KYb3F10∶Tm纳米复合物白光上转换发光粉【摘要】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KF-KYb3F10∶Tm3+纳米复合物上转换发光粉。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样品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所制备的KF-KYb3F10∶Tm3+纳米复合物为50 nm左右的类球形发光粉。

在980 nm激光(LD)激发下,在445 nm,536 nm和625 nm处出现发射峰,讨论了其上转换发光机理。

退火温度为800℃时,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最强,此时样品的色度值为(0.3316,0.3314),色温接近日光色的白光发射。

《稀土》 2020年06期ICP-MS法测定镧铈氧化物中钡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摘要】ICP-MS法测定镧铈氧化物中的钡含量,选用铯标准溶液为内标液校正基体效应,通过对测量的重复性,试样中钡的浓度,试样空白中钡的浓度,试样的质量,试样的定容体积,试样稀释倍数的不确定度等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求得镧铈氧化物中的钡含量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

评定结果表明,使用的钡的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高,避免过多的稀释,可减小标准溶液浓度的不确定度;内标铯的响应值应达到钡标准曲线中间点响应值的70%~120%,以降低工作曲线变动性的不确定度分量。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文献题录作者:暂无来源:《稀土信息》 2020年第11期用于物品安全的Yb3+单掺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摘要】为了提高稀土荧光防伪系统的防伪力度,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用于物品安全的Yb3+单掺杂NaYF4纳米颗粒。

利用FT-IR分析了制备过程中间产物的化学组成。

利用XRD和TEM对产物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结合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图,分析了不同掺杂浓度NaYF4 :Yb3+纳米颗粒发光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Yb3+与苯甲酸钠反应生成了多齿配合物,验证了苯甲酸钠在制备过程中起络合作用。

在N2氛围中经400℃煅烧4 h得到β-NaYF4 :Yb3+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86nm。

该纳米颗粒在900 nm光的激发下具有930nm~1080nm的不可见红外发射(归属于Yb3+的2F7/2→2F5/2),980 nm激发下具有475 nm的蓝色可见发射(归属于Yb3+对的合作上转换发光),最大红外发射和蓝色上转换发射的样品掺杂浓度分别为5%和20%。

研究结果表明NaYF4:Yb3+纳米颗粒在物品追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稀土》 2020年04期钕铁硼磁钢居里温度的测定【摘要】居里温度是影响钕铁硼磁钢应用的重要因素和反映磁性材料温度稳定性的基本参数。

对于居里温度的测量,多数方法局限在小尺寸的样品测量,但在工程应用中,往往关注的是磁钢的整体特性,而小尺寸样品的测量不能很好反映磁钢的整体特性。

通过钕铁硼磁钢的热膨胀实验发现:热膨胀系数α的最小值所对应的温度点不会因磁钢的取向改变而改变,此温度点就是钕铁硼磁钢的居里温度。

由于不受几何尺寸与取向的限制,此方法能更好地反映钕铁硼磁钢整体的居里温度。

同时还对比了M-T曲线测试法、差热(DSC)或热重(TG)分析测试法、 ARROTT图测试法,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热膨胀测试居里温度具有很高的准确性;通过材料测试与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所测居里温度的合理性。

《中国稀土学报》 2020年04期钒钛磁铁矿尾矿稀土元素浸出规律研究【摘要】为研究从钒钛磁铁矿尾矿中回收利用稀土的浸出规律,本文以钒钛磁铁矿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浸出实验,从酸类、pH、温度、反应时间四个方面探讨尾矿中稀土元素的浸出规律。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信息Rare Earth Information 2019.No.10铈锌铝复合氧化物的紫外屏蔽性能研究【摘要】为了合成紫外屏蔽性能高且无光催化性能的屏蔽材料,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铈锌铝复合纳米氧化物。

采用XRD、SEM、FTIR及UV-Vis 等检测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为模拟物测试其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铈锌铝复合纳米氧化物具有优良的紫外屏蔽性能,且相比于同种方法合成的铈锌复合纳米氧化物具有无光催化性能的优点。

SPV谱表明氧化铝的复合减少了紫外光所产生的表面光生电子与空穴,进而降低了其光催化特性。

更适用于作为化妆品及外墙涂料等的防紫外添加剂。

《稀土》2019年03期贵州下寒武统黑色页岩稀土元素组成及示踪特征研究【摘要】通过对贵州省织金、凤冈、开阳、天马、天星、大方等地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以及大方下志留统下部龙马溪组进行化学分析,研究常微量元素特征和稀土元素组成及示踪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黑色页岩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其次为Al2O3、Fe2O3和K2O;微量元素中As、Mo、Pb、W等富集最为明显,以Mo、Pb、Co等含量最高。

V/Cr、Ni/ Co等比值表明黑色页岩多形成于贫-缺氧沉积环境,局部存在弱氧化条件;稀土元素属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型。

研究区黑色页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区还原海水沉积并伴有热水沉积参与的环境,物质来源受陆源和幔源、深部物质加入控制。

《稀土》2019年03期槽形结构对10 kA稀土电解槽流场分布的影响【摘要】采用CFD软件FLUENT,建立了三维气—液两相流动模型,对某稀土金属公司现场使用的10 kA方形和圆形两种结构的稀土钕电解槽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这两种不同结构电解槽中的熔盐上表面流场分布和槽内各纵切面上的流场分布。

通过比较分析可知,采用圆形结构较方形结构能使得其中的熔盐具有更好的循环流动,流场分布更加均匀,并且在相邻阳极片之间圆形槽的熔盐会较方形槽熔盐具有较小流速,故对石墨阳极的冲刷腐蚀影响小,有利于减少石墨阳极的稀土文献题录文献Literature稀土信息·40·2019年第10期稀土信息Rare Earth Information 2019.No.10更换次数,便于保障稀土金属电解生产的稳定性,故推荐稀土电解槽优先采用圆形槽结构。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信息Rare Earth Information 2019.No.7广西合山超高有机硫煤中稀土元素特征【摘要】为了研究超高有机硫煤中稀土元素特征,选取了广西合山4个典型超高有机硫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煤中稀土元素含量、轻重稀土比等参数,认为4个煤层总体富集稀土元素;根据分类标准4个煤层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均属于重型。

采用三种常用的稀土元素标准化参考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用北美页岩和上地壳稀土元素标准化参考值绘制出的合山煤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曲线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细节变化明显,更能突出各稀土元素的特点。

将合山煤邻近层之间的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比值和差值计算,发现3上煤与3下煤的差值和4上煤与4下煤的差值存在较强的规律性。

合山3下煤与4上煤的比值从左至右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总体较为平缓,说明二者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一致,且可能存在上下层的淋滤作用。

《稀土》2019年02期 氢等离子体电弧熔炼法制备低C高纯LaNi5合金的研究【摘要】 本文采用氢等离子体电弧炉熔炼法,以掺入H2的高纯Ar作为等离子体产生气氛,制得C含量较低的高纯LaNi5合金。

首先以99.95%La(原始C含量为0.027%)和99.99%Ni(原始C含量为0.0068%)为原料,分别研究了熔炼气氛掺氢量、熔炼电流、熔炼时间对LaNi5合金中C含量去除效果的影响。

进一步以低碳99.95%La(原始C含量为0.007%)和99.999%Ni(原始C含量为0.002%)为原料,设计3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以探索获得C含量最低的高纯LaNi5合金的最佳熔炼工艺。

实验发现当熔炼电流恒定时,合金中的C含量随着熔炼气氛掺氢量和熔炼时间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经过正交实验分析与验证,最佳熔炼工艺为在25%H2+Ar熔炼气氛条件下,熔炼电流为230 A,熔炼30 min,获得的LaNi5合金C含量低至0.0014%,合金的化学纯度为99.983%。

《稀土》2019年02期稀土文献题录文献Literature稀土信息·40·2019年第7期稀土信息Rare Earth Information 2019.No.7工业应用中钕铁硼磁体不可逆磁通损失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 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镧、铈对低合金钢高温氧化的影响。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文献题录作者:暂无来源:《稀土信息》 2021年第4期微波辐射法合成Gd2O2SO4∶Eu3+发光材料及性能研究【摘要】以Gd2O3、Eu2O3和NH4HSO4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Gd2O2SO4∶Eu3+发光材料。

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对所得发光材料的物相、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微波辐射30 min可以合成纯相Gd2O2SO4∶Eu3+发光材料,晶体结构为正交晶系,与Gd2O2SO4结构相同;其形貌不规则,存在团聚现象;Gd2O2SO4∶Eu3+发光材料呈红光发射,发射光谱由一系列铕离子的5D0→7Fj(j=0,1,2,3,4)能级跃迁的尖峰组成,激发光谱主要由处于200 nm~350 nm的宽激发带和位于397 nm和466 nm的窄激发带组成。

《稀土》 2021年01期ICP-OES法测定失效稀土催化剂中氧化铝及二氧化硅含量【摘要】探讨了碱熔融分解、盐酸提取失效稀土催化剂的前处理方法,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同时测定试样中氧化铝及二氧化硅的方法。

高温下,试样在Na2CO3-Na2O2混合熔剂中分解,于盐酸介质中溶解,考虑待测溶液中的离子干扰,通过标准曲线法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溶液中的氧化铝及二氧化硅的含量。

干扰实验表明,共存元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本方法可用于失效稀土催化剂中氧化铝及二氧化硅量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小于0.2%。

《稀土》 2021年01期稀土萃取分离过程中诱导析晶法降钙的研究【摘要】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通常采用浓硫酸高温强化焙烧、水浸、除杂工艺生产硫酸稀土溶液,萃取转型常用镁盐皂化有机相的方式,水浸及皂化过程引入的钙离子与硫酸根结合产生硫酸钙。

过饱和硫酸钙极易在生产设备中结晶,堵塞相口和管道,严重时经常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是制约稀土分离的瓶颈。

通过设计降钙工艺来改善萃取生产线的结晶程度,延长生产线清理周期。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文献题录作者:暂无来源:《稀土信息》 2020年第2期沉淀母液和洗液回用的草酸沉淀稀土方法【摘要】介绍了一种沉淀母液和洗液的回用的草酸沉淀稀土方法,并系统研究了该方法过程中主要技术参数,如草酸沉淀剂形式、料液与草酸沉淀剂加入形式、沉淀方式、洗涤方式等对草酸稀土质量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佳工艺方案为:草酸沉淀剂配制成溶液与稀土料液采用偏正同沉方式加入反应锅,采用分步沉淀方式控制沉淀过程,并逆流洗涤草酸稀土沉淀。

该沉淀方法操作方便、工序简单、沉淀成本低、稀土回收率高、产品质量好,母液和洗液重复利用,减少洗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稀土》2019年06期轻稀土尾矿库周边土壤中La和Ce分布特征【摘要】通过分析北方某轻稀土尾矿库周边风速和风向对土壤中轻稀土含量最多的La和Ce元素的分布特征,旨在为城区与尾矿库之间的轻稀土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显示,2007年至2017年年平均风速1. 31 m/s~1. 95 m/s,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尾矿库西北方向风速大于东南方向,且与东北方向和西南风速相同;分别从尾矿库坑边缘由近及远依次从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检测了50 m到500 m表层土壤中La和Ce的含量,其含量值浓度依次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含量值变化趋势与风向相同;尾矿库周边土壤中La和Ce含量分别与2008年、2013年和2016年的其他研究结果趋势相同。

研究结果说明,当年平均风速低于1. 4 m/s时表层土壤中La和Ce富集量降低,年平均风速高于1. 81 m/s时表层土壤La和Ce的富集量增加。

研究尾矿库周边土壤中La和Ce分布的特征,可以精准定位土壤污染修复的区域,改善人居环境。

《稀土》2019年06期N-亚硝基苯胲铵在独居石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摘要】以N-亚硝基苯胲铵与独居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为主要研究内容,系统研究了体系pH、矿浆温度、药剂浓度等条件对药剂在独居石表面吸附特性的影响。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信息·40· 2019年第6期离子液浸渍树脂对稀土吸附性能的研究【摘要】 研究了一种新型中性磷萃取剂辛基-二苯基磷酸酯(ODP)在1-辛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OMIm][NTf 2])离子液体和甲苯溶液中对稀土的萃取能力;并将该中性磷萃取剂通过溶液浸渍的方式固定在XAD-7树脂中并用于水相中镥离子的吸附分离。

研究表明,在[OMIm][NTf 2]离子液体和甲苯环境中ODP 对稀土表现出了不同的萃取能力;离子液浸渍树脂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很短,仅需十分钟,吸附过程与动力学二级反应模型相吻合;水相溶液的PH 值对吸附量有显著影响,低酸度条件有利于吸附过程。

《稀土》2019年02期可见光响应的稀土离子掺杂TiO 2-还原石墨烯【摘要】 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耦合溶剂热处理过程,制备了可见光响应的La 和Yb 掺杂的TiO 2-还原石墨烯催化剂。

结构表征和模拟海水中的苯酚光降解实验表明,吸附相反应制备后掺杂的稀土离子分散于TiO 2晶格结构中,促进了TiO 2从锐钛矿到金红石的转变从而形成混晶结构,并在催化剂中引入了少量Ti 3+离子。

而Ti 3+的自掺杂作用可以显著提升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和可见光催化活性,光降解5h 后对模拟海水中苯酚最高去除率在80%以上。

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大小是由催化剂中Ti 3+含量决定的,掺杂引入的混晶结构越多, Ti 3+含量越高,因而催化剂的可见光降解活性也越高。

过多稀土离子会聚集在锐钛矿周围抑制晶型转变,减少了催化剂中的Ti 3+含量,也降低了催化剂可见光降解活性。

《中国稀土学报》 2019年02期不同稀土元素对镁合金钼酸盐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摘要】 研究了硝酸铈、氧化钕和硝酸镧对镁合金钼酸盐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添加氧化钕的镁合金钼酸盐化学转化的最佳配方为:钼酸铵25g/L,硝酸钠1.5g/L,硝酸锰1.0g/L,柠檬酸1.5g/L,氧化钕0.4g/L,PH 值5,温度60℃,时间30min。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文献题录

稀土文献题录作者:暂无来源:《稀土信息》 2021年第3期PAH与碳酸铈晶体相互作用的MS模拟【摘要】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对水溶性聚烯丙基氯化铵(PAH)在水溶液中的不同空间构型进行了分子力学模拟,确定PAH在水溶液中的最低能量构象为间规夹角90°。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PAH在碳酸铈晶体表面的吸附过程,发现PAH在碳酸铈的(160)晶面结合能最低。

根据晶体表面的Ce3+密度分析,碳酸铈晶体的(220)晶面的PAH吸附量远大于(160)晶面,因此PAH对碳酸铈(220)晶面的抑制作用最强。

而且,根据PAH的特性和碳酸铈不同晶面的PAH吸附量差异分析,碳酸铈的(220)晶面在PAH的牵引作用下能够有序地堆积,最终PAH模板调控的碳酸铈形貌为花瓣状。

《稀土》2021年01期局域结构依赖的稀土上转换发光【摘要】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因其发光性能优异、化学性质稳定以及自发荧光干扰小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如何实现稀土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可控调节一直是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局域结构依赖的稀土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研究进展,分别从结构设计和晶体结构调节两个方面展开,主要内容包括核壳结构、复合结构和孔洞结构的设计对稀土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及晶体结构对稀土上转换发光强度和上转换发光红绿比的影响,以期为制备高质量、可定制上转换发光性质的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提供参考。

《中国稀土学报》2021年01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地表荒漠化遥感监测方法比较【摘要】离子吸附型稀土由于特殊的开采方式及红壤背景,导致矿区大面积土地退化及荒漠化,准确快速提取荒漠化信息是矿区环境治理的前提。

以定南县岭北矿区为研究样区,以Landsat-8的影像作为数据源,分别用Albedo-NDVI特征空间理论、线性光谱像元解析(Linear Spectral Mixture Model,LSMM)两种方法对稀土矿区荒漠化信息进行提取,并随机取样,利用同年同月的Google高分影像,对研究区荒漠化信息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对比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土文献题录
作者:暂无
来源:《稀土信息》 2018年第9期
固体酸SO42-/C-TiO2-La2O3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摘要】采用高温磺化法制备复合型稀土改性固体酸SO42-/C-TiO2-La2O3,以酸值为
18.97 mg(KOH)/g地沟油与甲醇的酯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La2O3含量、磺化温度、磺化
时间对固体酸催化剂SO42-/C-TiO2-La2O3酸位中心的影响。

结果表明,制备催化剂SO42-/C-
TiO2-La2O3的最佳条件:La2O3的含量为3%、磺化温度为200℃、磺化时间为10 h,在此条件下
催化地沟油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的酯化率最高可达到91.42%。

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
线衍射、比表面积、热重分析、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固体酸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同时加入
La2O3和TiO2,可增加催化剂的酸位中心的数量、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增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稀土》2018年04期
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条件下临界注液强度的计算
【摘要】以现场渗透系数测试实验和室内物理力学参数测试实验结果为依据,基于Geostudio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选取江西信丰典型离子型稀土矿山进行注液作用下的边坡稳定
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随深度的增加,矿体渗透系数呈现先快速后缓慢减小的变化规律,该变化规律可较好地解释当地稀土矿山浅层滑坡现象;临界注液强度与注液范围呈指数函数关系,当注
液范围由20%增加到50%时,临界注液强度由0.11 m3/(m2·d)减小到0.045 m3/(m2·d);设定注液范围为30%,当注液强度小于0.3 m3/(m2·d)时,随着注液强度的增大,滑坡的剪出口高度非线性增加,当注液强度大于0.3 m3/(m2·d)时,随着注液强度的增大,滑坡的剪出口高度处于一个
稳定值。

《稀土》2018年04期
富铈液相合金添加的再生烧结钕铁硼磁体研究
【摘要】采用废旧的烧结钕铁硼电机磁钢作为研究对象(牌号33H),研究富铈液相合金添
加量对再生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磁性能和微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烧结温度下,当
未添加液相时,再生磁体密度很低;进一步提高烧结温度,磁体密度略有提高,但是磁体容易氧化、甚至开裂。

随着液相合金的添加,再生磁体的密度不断提高,磁性能相应地明显改善,这说明液相合金具有明显的助烧结作用。

但是当液相合金的添加量超过8%(质量分数)时,再生磁体的矫顽
力降低,这可能因为过多的富铈液相添加使磁体中的富稀土相团聚,磁体微观结构变差。

当液相
合金添加量为5%,烧结温度为1080℃时,再生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磁性能最佳:剩磁Br达到11.67 k Gs,内秉矫顽力Hcj达到18.94 kOe,磁能积(BH)max为33.1 MGOe。

再生磁体的性能与原废旧
磁钢相当,甚至略有提高,再生磁体具有优异的退磁曲线方形度(Hk/Hcj=0.972)。

《稀土》2018年04期
稀土双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摘要】由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L,C4H4N2O2S)和相应的稀土硝酸盐Ln(NO3)3·n H2O(Ln=Ce,Gd,Tb,Dy,Ho)合成了5个稀土双核配合物[Ln2(NO3)2L4(H2O)6]
(Ln=Ce,1;Gd,2;Tb,3;Dy,4;Ho,5),均得到单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产物的组成和结构。

结构分析表明:5种晶体属于异质同晶型,同属于三斜晶系,空
间群为Pī。

配合物由2个中心离子、4个去质子的配体、2个硝酸根离子和6个配位水构成,形成双聚配合物分子,每个中心离子为九配位,形成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体。

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以及室温下配体和配合物的固体激发和发射光谱。

《中国稀土学报》2018年04期
添加Y2O3对TiN-Sialon-Al2O3复相材料的制备与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铝热还原氮化法原位制备了TiN-Sialon-Al2O3复相材料,探讨了Y2O3添加量对TiN-Sialon-Al2O3复相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固体粒子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Y2O3能够显著提高TiN-Sialon-Al2O3复相材料的抗折强度。

Y2O3在高温下形成Y-Si-Al-TiO-N低共融相,起到弥合气孔及愈合裂纹的作用,促进了复相材料的烧结致密。

Y2O3添加量5%时,材料在室温和1400℃下的冲蚀磨损性能最好,体积冲蚀磨损率最小分别为1.99和
0.65 mm3·g-1。

添加Y2O3后形成的Y-Si-Al-Ti-O-N玻璃相1400℃下发生软化并产生塑性,减弱了材料受到的磨削和切削作用,提高了TiN-Sialon-Al2O3复相材料的冲蚀磨损性能。

《中国稀土学报》2018年04期
不同吸附剂对稀土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进展
【摘要】稀土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与积累、稀土元素的高效提取与分离和各种有机或无机物质对稀土元素的吸附特性息息相关,故研究稀土元素在不同吸附剂中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归纳经典的等温吸附模式、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土壤、不同生物质及其他吸附剂对稀土元素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土壤吸附对环境中稀土元素分布、迁移和转化的影响及作用,分析了不同生物质及其他吸附剂对稀土吸附的等温吸附模式及影响因素,指出了其在稀土元素分离以及治理稀土离子污染等领域的应用,对稀土元素吸附特性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使人们对该领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中国稀土学报》2018年04期
串级萃取理论之联动萃取分离工艺设计:Ⅱ、出口联动分离单元基本关系式
【摘要】与传统流程中彼此独立的分离单元不同,联动萃取分离流程要求每一分离单元均通过横向或纵向衔接方式与其他分离单元联动运行。

当两个分离单元横向衔接时,联动位置位于水相或有机相出口,彼此提供含有待分离组分的有机相或水相作为萃取有机相或洗涤液使用。

以前文结论为基础,分别推导得到了无联动和出口联动(AtAt-1…A2)/(At-1At-2…A1)分离单元优化的基本关系式,包括水相进料、有机相进料和双相进料方式下中间组分Ai(2≤i≤t-1)最优切割方程、最小萃取量公式、最小洗涤量公式和混合萃取比方程等。

《中国稀土学报》2018年04期
对(N,N-二甲基)苯甲醛席夫碱与硝酸钕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抗菌性质研究
【摘要】利用对(N,N-二甲基)苯甲醛和对氨基苯甲酸合成了一种新的席夫碱Nd(Ⅲ)配合
物[Nd L(Paba)2(H2O)4],L=对(N,N-二甲基)苯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Paba=对氨基苯甲酸。

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
数:a=2.0964(7)nm,b=1.4012(5)nm,c=1.8019(6)nm,α=90.00°,β=114.723(5)°,γ=90.00°, V=4.8079(30)nm3,Z=2。

同时研究了该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和抗菌性质,结果表明:该稀土配合物固体粉末在λex=280 nm激发波长激发下发生了荧光猝灭效应,抗菌实验表明其对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中国稀土学报》2018年0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