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吉林省教师资格笔试(12.31)习题解析
2014年吉林省吉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

2014年吉林省吉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是“教育”一词最早见于文献______的例证。
A. 《孟子·尽心上》B. 《说文解字》C. 《中庸》D. 《学记》2. 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______。
A. 有意注意B. 无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分散注意3. 决定社会的性质,并最终决定教育的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
A. 政治制度B. 生产关系C. 生产力D. 生活方式4. 学生在弄清一首古诗的含义及整体思想的前提下,背诵这首古诗,属于______。
A. 机械识记B. 再认C. 意义识记D. 无意识记5.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A. 备课B. 课外辅导C. 上课D. 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6. 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其中的错误,这是由于______。
A. 主要分散B. 粗心C. 知觉整体D. 定势7. 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______。
A. 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B. 全面关注和面向全体学生C. 全面培养和全面发展D. 全面要求和全面发展8. 没见过草原的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诗句的表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草原牧区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是______。
A. 注意B. 思维C. 记忆D. 想象9. 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在强调______。
A. 教师的道德素养B. 教师的专业知识C. 教师的教育机智D. 教师的教学技巧10. 某学生背诵一篇课文,背诵了6遍刚好能回忆出来,那么该生要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需要再背______。
A. 3遍B. 4遍C. 5遍D. 6遍11. 课程计划的中心任务是______。
A. 设置教学科目B. 进行课时分配C. 安排教学顺序D. 做出学年编制12. 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字体颜色搭配,这是因为______。
2014年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解析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A.2岁B.4岁C.4—5岁D.5—6岁2.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三种教养模式,不包括()A.专制型B.任意型C.放纵型D.民主型3.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映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A.准备律B.近因律C.练习律D.效果律4.班杜拉认为,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这种强化属于()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性强化D.自我强化5.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B.任务越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越低C.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适中D.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6.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属于哪种迁移()A.具体迁移B.重组性迁移C.同化性迁移D.顺应性迁移7.化学老师演示KMnO4制取O2的实验,这属于哪种直观方式()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图像直观D.言语直观8.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作()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下位学习9.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因此,操作技能在结构上具有()A.简缩性B.客观性C.外显性D.展开性10.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二个阶段是()A.认知阶段B.定向阶段C.联结阶段D.自动化阶段11.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A.操作的熟练B.操作的整合C.操作的模仿D.操作的定向12.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这属于问题解决的哪一阶段()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13.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种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词汇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14.某学生十分喜欢某位教师,就会自愿接受该教师的教育,在态度和行为方面与教师的要求保持一致。
2014年吉林省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政治)真题试卷汇编(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4年吉林省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政治)真题试卷汇编(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判断题7. 简答题8. 材料题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正确答案:A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它的常设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党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商品的是( )。
A.彩票中奖得奔驰轿车一辆B.订婚赠与的戒指C.市场上待售的水果D.农民自己种的粮食正确答案:C3.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自我促成的纪律正确答案:D解析: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成熟水平向前迈进的标志。
4.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
这说明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理解和运用。
材料明显体现的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故选B。
5.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辩证否定的理解。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属于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故本题选D。
2014年吉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

2014年吉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形式训练说”所讨论的迁移实际上属于____A.正迁移B.负迁移C.特殊性迁移D.普遍性迁移参考答案:D2.自下而上的迁移被称为____A.正迁移B.垂直迁移C.负迁移D.水平迁移参考答案:B3.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____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参考答案:B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正迁移,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而言,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4.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A.正与负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参考答案:A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与负迁移。
5.“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____A.创造性B.学习迁移C.发现教学法D.学会学习参考答案:B它们都是同化性迁移。
6.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A.沃尔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奥苏伯尔参考答案:A形式训练说源于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Woiff)所提出的官能心理学7.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____A.原型B.定势C.变式D.问题参考答案:D8.从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排列了11种媒体,构成一个经验锥形的提出者是____A.布鲁纳B.桑代克C.皮亚杰D.戴尔参考答案:D9.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____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参考答案:D10.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____A.发展了的心理官能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C.已有经验的概括化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参考答案:D11.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____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参考答案:B12.经验类化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____A.心理官能的发展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C.概括化的原理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参考答案:C13.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被称为____A.定势说B.经验类化说C.关系转化说D.共同要素说参考答案:B14.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____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参考答案:B15.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____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参考答案:D奥苏伯尔认为影响迁移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2014吉林省教师事业编考试(12.18)练习题

2014吉林省教师事业编考试(12.18)练习题吉林教师考试微信号:jljsksw1.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 )。
A.课程结构B.教学内容C.学习方式D.教学组织形式2.( )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A.课堂设计B.教学设计C.目标设计D.活动设计3.1994年布鲁纳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4.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 )。
A.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B.独白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C.对话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D.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5.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是( )。
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C.语言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D.语言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6.以下属于教育万能论的是( )。
A.洛克B.爱尔维修C.霍尔D.高尔登7.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是1989年正式颁布施行的。
(判断题)8.“教师讲、幼儿听”是灌输式的机械教育。
(判断题)9.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的集中体现是政治制度,政治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实质上是政治制度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判断题)10.教育具有永恒性,因此教育行为会一直存在下去。
(判断题)相关推荐:2014吉林省教师事业编考试(12.18)答案@吉林教师考试信息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中公教育官方网站:中公教师考试网站站: 吉林省公职考试交流论坛:。
2014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考试题库

1、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并由此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
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史上称该政变为”雾月政变”。
因此本题选B。
3.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法》自( )开始施行。
A.1994年1月1日B.2006年9月1日C.1995年9月1日D.2007年6月1日2、童话名篇《大萝卜》的作者是()。
A.安徒生B.阿?托尔斯泰C.列夫?托尔斯泰D.马雅可夫斯基3、刘老师作为班主任,只关心本班学习好的学生,将成绩差的学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经常上课言语讽刺这些学生。
该老师()A.做法不正确,没有履行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B.做法不正确,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C.做法正确,能够严格履行教育教学职责D.做法正确,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4、教学原则是依据( )制定的。
A.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B.教育部颁布的文件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D.教学目的5、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A.德育B.美育C.体育D.劳动技术教育6、相传我国古代诗人自居易每次做完诗后,都会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白居易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检查作品的韵律是否朗朗上口B.检查作品的内容是否通俗易懂C.检查作品的主题是否符合大众趣味D.在普通大众中推广自己的作品7、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并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的小说家是( )。
A.莫泊桑B.杰克?伦敦C.屠格涅夫D.欧?亨利8、“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9、教学原则是依据( )制定的。
A.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B.教育部颁布的文件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D.教学目的10、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并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的小说家是( )。
2014吉林省教师资格证最新考试题库

9、现代理论认为,学生在过程中处于( )地位。
A.从属
B.被动
C.主体
D.主要
10、法国历史上“雾月政变”的发动者是( )。
A.罗伯斯庇尔
B.拿破仑
C.丹东
D.戴高乐
11、我国学校一般实行( )负责制。
A.教师
B.校长
C.部
D.地方政府
12、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
A.全体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25、我国《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的机会”。这体现了素质的( )。
A.全体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ຫໍສະໝຸດ 26、下列武器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首次研发成功,并用于战争的是()。
A.坦克 B.重机枪 C.原子弹 D.潜水艇
1、刘老师作为班主任,只关心本班学习好的学生,将成绩差的学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经常上课言语讽刺这些学生。该老师()
A.做法不正确,没有履行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B.做法不正确,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C.做法正确,能够严格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D.做法正确,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2、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
C.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 D.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5、我国学校一般实行( )负责制。
A.教师
B.校长
2014年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之案例分析题一

2014年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之案例分析题一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中公专家解析】: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2: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中公专家解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3: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中公专家解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4: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吉林省教师资格笔试(12.31)习题解析参考答案及解析@吉林教师考试信息
1.【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l92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2.【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纲要》中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思想。
3.【答案】ABD。
中公专家解析:6岁以前儿童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情景记忆为主,所以6-7岁着重培养的是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
4.【答案】AB。
中公专家解析:家园共育的形式分为集体方式和个别方式两种,集体方式包括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和专家咨询。
家园联系栏、小报小刊等方式;个别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家园联系手册或联系卡、书信、便签等方式。
5.【答案】ABC。
6.【答案】ACD。
中公专家解析: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7.【答案】×。
中公专家解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是指幼儿园与社区实现资源互享、互通。
8.【答案】×。
中公专家解析:教师的指导过多与效率的高低不一定成正比。
9.【答案】×。
中公专家解析: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意味着教育学的产生。
10.【答案】√。
吉林教师考试交流群:279620409
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
中公教育官方网站:
中公教师考试网站站:
吉林省公职考试交流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