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高清平面图

合集下载

沧浪亭介绍

沧浪亭介绍

御碑亭

• 在沧浪亭园内主景山西侧,四角方亭,南北均与曲廊相连;东面缘石 级而下,可达假山石壁之侧的水池,池水清澈,池旁有俞抛篆书石刻 “流玉”。亭内有康熙御书对联“膏雨足时农户喜,昙花明处长官 清”。御碑题曰:“曾记临吴十二年,文风人杰并堪传。予怀常念穷 黎困,勉而勤管官吏贤。”由御碑亭东望,土石假山似有“横看成岭 侧成峰”之意,满目苍翠、石亭隐约,深得幽远之趣。
五百名贤祠
一间面阔五间的建筑,正中 三间为堂,东西两边为侧室, 整个建筑布置得庄重肃穆。 贤祠堂内的三面墙上分别嵌 有125块碑石,总计594幅历 史人物的线刻头像,这些石 刻都是清代石刻家顾湘舟所 刻的。这594位历史人物都是自春秋到清
朝约二千五百年间与苏州历史 关的名士贤达,涉及到政治、军事、科技、
•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 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 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 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 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 南宋初年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巡抚宋荦重 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 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 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 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沧浪亭的建造位置也是很绝妙的,苏舜钦有首诗这样说到:“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 间。”沧浪亭的中心是假山,周围有一条条小路环绕着,再外面有走廊环绕,走廊连接 着假山四周的所有建筑。假山的中心是亭,亭中心摆放着一张圆桌,桌的圆心正好是整 个山亭的中心。四周建筑都是以亭子为中心,又因为亭子是唯一不与走廊连接的建筑, 这样更能突出了山亭的中心地位。

苏州园林沧浪亭,了解沧浪亭的园林美学构造

苏州园林沧浪亭,了解沧浪亭的园林美学构造
沧 沧沧
浪浪
浪 之之
水水 浊清
亭 兮兮
,, 可可 以以 濯濯 吾吾 足缨

.目ຫໍສະໝຸດ 壹 贰叁肆录地
















地理位置
•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是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江南园林。
• “沧浪亭”在江苏吴县城内郡学之南,钱氏广陵 王元璙别圃,宋苏舜钦得之,筑亭曰沧浪, 因作沧浪亭记,积水弥数十亩,旁有小山,高下曲折,与水相萦带,舜钦死,屡易主,绍 兴时曾归韩世忠家,俗名韩王园,由元迤明,废为僧居,旧有飞虹桥、濯缨亭、清香馆、 翠玲珑、瑶华境界诸胜,明 归有光、清宋荦皆有记,至今为吴中胜境。 在湖北 阳新县 放生池上,莲花弥望,夹堤皆垂柳,群山环列,有浮屠突兀在云烟紫翠间,记称江山之胜, 颇似武林西湖。

具体分析

障景——沧浪亭园外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 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 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 趣。即是主景,又起到了障景的作用。

敝景——沧浪亭三面环水,园因水而活,踱步沧浪亭, 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 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 又例如“面水轩”“观鱼处”周围的水景,也起到了同 样的作用。
• 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代表着宋朝的艺术风格。 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历史往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 祐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 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 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沧浪亭分析

沧浪亭分析

园林简介
北宋庆历年间(公园1044 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 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 水萦绕,遂以四万钱购得,始 在水旁筑亭,取“沧浪亭之水 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 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 亭曰:“沧浪亭”。后园几经 荒废。清康熙35年(公元1696) 重修,该修沧浪亭于土阜之上, 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 桥作为入口处,成为今沧浪亭 的布局基础。
沧浪亭历史由来
沧浪亭历史由来
“沧浪亭[1]”始为五代时吴 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 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著 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 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 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 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 濯吾足”,题名“沧浪亭”, 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 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 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 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 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 振。
沧浪亭历史由来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 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 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 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 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 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 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 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 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 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 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 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 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园林功能组织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 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 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 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 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 园内、外的山、水,使水 面、池岸、假山、亭榭融 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 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 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 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 野林。
园林功能组织
植物的运用

沧浪亭

沧浪亭

沧浪亭1.背景资料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人民路南段附近三元坊,是苏州园林中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处,向以“崇阜之水”、“城市山林”著称,园址面积约十六亩(11000m2) 。

1963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再次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沧浪亭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沧浪亭自五代以来就享有盛名,相传是五代吴越广陵王钱氏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所在,后因世事更迭而废。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时,苏舜钦((1008-1048年)遭贬后流寓苏州,见孙氏旧园遗址高爽静僻,野水萦徊,心生爱意,并以为数不多的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于北山上,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之意,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此举深受欧阳修称赞,曾写诗题咏曰:“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自此,园以人传,沧浪亭名声大著。

不数年,苏舜钦卒,园归章、龚二氏。

章氏建阁起堂,重加扩建,发现地下有嵌空大石,传为广陵王时所藏。

扩建后因亭之胜,两山相对,名甲东南,为一时之雄观。

南宋绍兴初年,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在两山之间筑飞虹桥,并筑有寒光堂、冷风亭、斓运堂、灌缨亭、瑶华境界、翠玲珑、清香馆等。

元代,沧浪亭废为僧居,先后为大云庵、妙隐庵等。

明嘉靖年间,知府胡绩宗于此建韩世忠祠,又废。

释文瑛复建沧浪亭,归有光曾作记。

清康熙年间,巡抚王新命在此又筑苏子美祠,不久再废;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宋牵抚吴,重修沧浪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并得文微明隶书“沧浪亭”三字揭诸媚,自作《重修沧浪亭记》,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

道光七年(1827年),布政使梁章拒重修此园,增建五百名贤祠于亭之隙地,每岁以时致祭,有记。

咸丰十年(1860年),沧浪亭再次毁于兵火。

同治十二年(1873年),巡抚张树声再度重修,建亭原址,并在亭之南增建明道堂,堂后有东苗、西爽,西有五百名贤祠。

沧浪亭

沧浪亭

沧浪亭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

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

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

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地理位置在江苏吴县城内郡学之南,钱氏广陵王元璙别圃,宋苏舜钦得之,筑亭曰沧浪,因作沧浪亭记,积水弥数十亩,旁有小山,高下曲折,与水相萦带,舜钦死,屡易主,绍兴时曾归韩世忠家,俗名韩王园,由元迤明,废为僧居,旧有飞虹桥、濯缨亭、清香馆、翠玲珑、瑶华境界诸胜,明归有光、清宋荦皆有记,至今为吴中胜境。

在湖北阳新县放生池上,莲花弥望,夹堤皆垂柳,群山环列,有浮屠突兀在云烟紫翠间,记称江山之胜,颇似武林西湖。

沧浪亭历史“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

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沧浪亭景观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

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

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

沧浪亭ppt课件

沧浪亭ppt课件
端白酒文化战略从中国白酒第一坊向中国高尚生活元素的高端文化转变从白酒文化提升至生活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34端白酒文化战略从中国白酒第一坊向中国高尚生活元素的高端文化转变从白酒文化提升至生活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35端白酒文化战略从中国白酒第一坊向中国高尚生活元素的高端文化转变从白酒文化提升至生活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36端白酒文化战略从中国白酒第一坊向中国高尚生活元素的高端文化转变从白酒文化提升至生活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37端白酒文化战略从中国白酒第一坊向中国高尚生活元素的高端文化转变从白酒文化提升至生活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38端白酒文化战略从中国白酒第一坊向中国高尚生活元素的高端文化转变从白酒文化提升至生活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39end
其南面是落地长 窗,裙板刻如意 花纹,内部三面 粉墙上,嵌有 549幅历代人物 平雕石刻像,为 清代名家顾湘舟 所刻,每五幅刻 于一方石上,每 幅还刻有传赞
20
清香馆
“清香馆”是品 赏桂花佳处,取李商 隐“殷勤莫使清香透, 牢合金鱼锁桂丛”诗 句而名。与“五百名 贤祠”一墙之隔,南 北而筑,面阔五间, 为园中大型建筑之一。 馆南庭院呈半圆形, 与别处不同,粉墙饰 以花窗,院中桂树数 株,苍老古朴,已逾 百年。
28
沧浪亭在植物的运用 上夜体现了不同的手 法:孤植、对植、丛 植、群植等。沧浪亭 的东南部运用了孤植 手法使得天空(背景) 和院内空间形成图底 关系,在入口大门 的位置运用对植的手 法形成呼应,不仅是 对入口空间的强化, 也是对此标志意义的 恰当表达与呼应。在 真山林上运用群植和 丛植形成自的山林野 趣,不致使山林又虚 假之感
是苏州唯一树有石牌坊的古典园林,现 移至人民路口。
7
石梁桥
三曲石板平桥跨葑溪而至沧浪亭正门,葑 溪之水一方面构成了沧浪亭的园外景观, 同时,它也让园主人苏瞬卿等一批在官场 失意的古代文人心醉于“沧浪之水”的意 境。

沧浪亭资料

沧浪亭资料
沧浪亭
此亭筑于山之岭,正四方形,面积31.36平方米,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
宋庆历间,文人苏舜钦始创,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而名。
今天我们看到的亭子,乃是清康熙三十四年宋荦抚所筑。
沧浪亭,方形平面,梁柱皆为石构,灰瓦歇山卷顶棚,四檐角高高翘起,显得古朴沧桑。
地面铺装
沧浪亭五蝠捧寿铺地图案五蝠捧寿反映追求长寿平安的愿望
沧浪亭盘长、鱼钱铺地图案鱼象征富贵,钱象征前途无量。
沧浪亭六边形铺地图案六边形称六合,在古老的解释中意思是天地四方。
沧浪亭菱方形铺地图案取自古老的巫术,意在克邪压正
沧浪亭厌胜钱铺地图案厌胜钱是古老的
沧浪亭植物运用分析
沧浪亭在植物的运用上体现了不同的手法: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沧浪亭
1.沧浪亭的地理位置
2.沧浪亭的历史
3.沧浪亭的游览路线
4.沧浪亭水系分析
5.漏窗的分析
6.窗棂的分析
7.洞门的分析
8.地面铺砖的分析
9.沧浪亭中植物栽植手法
10.沧浪亭的特点
11.总结
沧浪亭地理位置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沧浪区三元坊附近,毗邻颜文梁纪念馆。
配以平面图片
历史由来
沧浪亭的面积约为16亩,其原址曾是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亲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因谗言被罢官,他流寓吴中时,见孙氏旧园遗址高爽僻静、野水萦回,就以四万钱购买下来,在北部土山傍水处筑一小亭,并以《楚辞渔夫》中“沧浪之水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取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
沧浪胜迹坊图片平面图展示
石梁桥
始建于康熙年间,初为木构赤栏桥。当时沧浪亭的正门在南面,园北仅开了扇小山门,是为了通游屣。巡抚宋荦重修沧浪亭时,在山北所横“略杓”,名曰:红桥。

沧浪亭游记

沧浪亭游记

沧浪亭游记有幸曾经去苏州旅游,参观过沧浪亭,被其中的建筑及精妙的构园技巧所折服,印象及其深刻,今天有幸能将这一建筑史上的奇观介绍给大家。

一.沧浪亭简介沧浪亭,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位于现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其占地面积1.08公顷,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

园内除沧浪亭本身外还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楼等建筑和景观,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198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给我的感受真是美。

未入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园过。

沧浪亭,建筑上似乎不及狮子林那般有诸多细节要去考究,只是山水结合,庭院楼阁精巧秀美,逛在其中,时时会感受到那份超然脱俗的雅趣。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

沧浪亭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面,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

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

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二.沧浪亭名字由来及其历史五代十国晚期,吴越王钱俶妻弟孙承佑,于宋开宝二年(969年)任中吴军节度使,曾于沧浪亭营建别墅(一说广陵王钱元璙池馆)。

明杨循吉《吴邑志》载:此处“既积土为山,因以潴水弥数十亩,旁有小山,高下曲折,与水相萦带,或云池古王璙所凿”。

百年后渐废。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弃地约六十寻,三面借水,旁无民居,崇阜茂木,不类城市,遂以四万钱得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