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金《家》中的小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家》:人物形象塑造的剖析

《家》:人物形象塑造的剖析

《家》:人物形象塑造的剖析长篇小说《家》,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

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

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余个,下面就是我对其中几个重要人物塑造的剖析。

首先,我要谈谈高家的三个孙子──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刻画了他这个形象。

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人物。

觉新虽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又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于是,作者付与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顺从性格。

他在高家的事务上兢兢业业,办得仅仅有条,但在自己的婚姻、愿望上,总给读者一种无奈的感觉。

他喜欢远房表妹梅,但又无法违抗老太爷的旨意,来放弃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给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们的反封建斗争,但又无法放手掉高家的事业,他只能选择“作揖主义”哲学。

全篇小说他给我一种非常痛苦的感觉,简直是一个悲剧形象。

在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塑造觉新这个悲剧人物,不但是为了唤起读者对这一时期这类人不幸的同情,而且主要是对这种人的严厉批判。

由此可见,作者的用意是如何了。

但我要补充的是高觉新在这个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和转型时期,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高觉民与高觉慧,他们很幸运,没有他们大哥那样活得那么累,还能在高等学府成就大业。

那么作者为何要把他们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地位呢?因为,在当时,他们又是典型的一类人,但他们两兄弟又有着不同。

首先来看觉民,虽然他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

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觉慧,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

《家》巴金人物分析

《家》巴金人物分析


《家》以娴熟的艺 术手法,塑造了众 多富有典型的形象。 每个形象都写得血 肉丰满、个性鲜明、 栩栩如生。
觉新

高觉新是个新旧参半的悲 剧人物 他接受了新式的教育, 想要上大学。但是他作为 高家的长房长孙又,受着 封建思想的压迫,在高老 太爷说要抱重孙是,他放 弃了他的大学梦和他深爱 的梅,去娶了个没见过面 的女子——瑞珏。从而造 成了三个人的悲剧
觉民
觉民是比较稳健温和的人。在家中他是老二,性 格也间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不像觉新过于顺从没 有一点主见,也不像觉慧有时过于冲动没有理智。 如果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个人放在一起, 觉新的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让人着急,觉慧反 抗叛逆又让人担忧,相比之下觉民就显得太不起 眼了。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但在行动 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结果。最主要的就体 现在他逃婚一事上。

觉慧的一个 "异数"。他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对自己所认 定的道理,决不妥协,哪怕是他至亲的人。 年轻的觉慧既敏感又爱冲动、行事莽撞,他 还不了解人生有多复杂,也不能完全理解大 哥。他所爱的女孩鸣凤的死,令他看清了家 中的世态炎凉,他心里有一把火在燃烧,他 愤怒,这不是他该过的生活,然而应该过怎 样的生活,他又只有些模糊的想象。觉慧的 性格,注定了他的出走。 觉慧的感情是外 露的,火热的。他是《家》中最清新的因素, 他对于未来充满着希望,深信青春终归属于 自己。在心灵经受过痛苦的历练后,他的青 春觉醒开来,激励他离开家,去追求自己的 梦想。

巴金
人物分析
高老太爷



① 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但他也有慈祥、 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② 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 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 人生理想。 ③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 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分析巴金《家》中人物形象

分析巴金《家》中人物形象

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姓名:黄静准考证号:046611200046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冯昊完成时间:2014年4月目 录前言....................................一、《家》中的人物形象. (1)(一)封建维护者的形象——高老太爷 (1)(二)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瑞钰 (3)(三)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觉慧 (4)二、家》中的矛盾分析 (6)(一)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6)(二)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7)(三)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7)三、《家》的艺术成就 (7)(一)独特的写作风格塑造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7)(二)叙事结构宏伟,人物心理细腻且富有情感 (8)(三)具有现实主义批判意义 (9)结语····································参考文献····································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摘要:《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代表着时代的缩影。

浅析巴金《家》的女性形象

浅析巴金《家》的女性形象

佳木斯职业学院巴金《家》中女性形象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家》是巴金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他的代表作品。

《家》主要描写了一个封建家庭的败落史,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

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其中的青年一代的女性形象更是发人深思,作品中年亲女性的不幸命运的形成不仅仅是这个社会的原因。

仅仅从封建制度和旧礼教对她们的迫害上去分析是不够的,还应从他们自身性格上进行分析。

她们年轻、美丽、善良,有的是封建家“牢笼”中的可怜女性,她们整年累月地被压在这个封建家庭的最底层,在悲惨的环境中,或是服从主子们对他们的命运的安排,服从命运,或是在不幸中苦苦追求、挣扎;有的是屈服与封建礼教的小姐们,她们最终成为旧制度、旧礼教的牺牲品;有的是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正在觉醒中的青年知识女性,这些给了她们一些希望,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光明。

而这些女性中有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大写“人”,更没有意识到去争取做“人”的权利,而一直是自觉不自觉的遵循着旧礼教的规矩甘心做奴隶。

社会原因加自身原因就造成了其悲剧的结局。

一、旧社会牢笼中的“奴隶”有着秀美外表个纯洁心灵的鸣凤在高家的地位是极卑微的,出生于穷苦人家,九岁失去母亲后被送到高公馆做丫头。

于是“听命令,做苦事,流眼泪,吃打骂”成为她”平凡生活中的点缀”。

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

在高公馆,他尽心服侍少爷觉慧,当觉慧的爱向她走来时,她“盼望着他向她伸手,祈祷着他有一天会拯救她,把他从污泥中救出来。

”做我一个年轻的少女,她也有自己的梦想。

她最美的幻想就是自己也像服侍的小姐一样,享受那些“华丽的衣服,美味的饮食和温暖的被窝”,受着大家的宠爱,最后和少爷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她也真的和三少爷觉慧相爱了。

纯洁的爱情鼓舞着她,给了她美妙的幻想,使她暂时忘却了现实里的一切,只是期待并祈祷有一天觉慧把她从污泥中救出来,让她成为他一个人忠顺的奴隶,那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家》人物分析

《家》人物分析

《家》人物分析《家》中人物分析摘要: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鸣凤作为巴金《家》中不可或缺的女性形象,在作者笔下是觉慧进一步觉醒的一股推动力量,或者说是催化剂。

以鸣凤投湖自尽来说,鸣凤是无奈的,走投无路的,她不能选择自己的生,却可以果断的选择死,借此来诠释对爱情的忠贞与对命运的嘲弄。

关键词:生与死女性忠贞思想觉悟从鸣凤身上可以看出身不由己的悲哀,无力反抗的命运,所处社会的黑暗与情感的浓烈。

身份的悬殊、等级的差异注定鸣凤与觉慧的爱情不可能一帆风顺,鸣凤的命运根本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她不死,那么等着她的也就两条路:一是活着嫁给冯乐山;二坚决反抗争取自己的爱情幸福。

大家从书中可以看出,鸣凤的并没有选择第二条路,就算她有意反抗并争取,但觉慧会不会为她奋起反抗?觉慧的认知就是好女人不会给男人施压,就该以夫权为中心,但他又不愿意鸣凤嫁给别人,相反觉慧是看重对鸣凤的所有权,而不是鸣凤的命运、鸣凤的生存境遇。

鸣凤在走投无路、救助无门的境遇下,只能以死来解脱。

鸣凤投湖、以死抗争,正是以恰如其分的刚烈在精神、肉体双方面为觉慧都保持了贞节,这个情节的设置,正是以女性生命为代价,最大限度地成全了男性全面占有女性的虚荣和男性可以不为爱情负责的自由。

至此,就我个人而言,觉得鸣凤的悲剧收场亦是时代的悲剧所在。

在《家》中,以鸣凤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在书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为男性思想觉醒做铺垫。

鸣凤的死给以觉慧巨大的震撼,给予他对封建家庭反抗的力量,对社会抗争勇气,救出自我的决心。

作者派定给女性角色的男作家派定给理想女性的爱的哲学,实际上已经背弃了冰心等“五四”女作家所奠定的主体觉醒之后关怀生命之脆弱的现代思想特质,成了一种从夫的传统妇德,虽然它已被纳入男性反叛父权专制、控诉社会罪恶的现代启蒙框架中,从的已不再是父辈指定的夫,而是进步的男性青年或者男性启蒙原则,但女性泯灭自己的主体意识、以夫为天的奴性实质并没有变,只不过是封建旧酒装入了现代新瓶而已。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家》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创作的小说,是他长篇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衰败历程。

其中,主要人物有多位,每个角色都饱含着独特的个性,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白嘉轩:《家》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情节的中心人物。

他是白家的长子,父亲早逝后承接家业,初时虽有善意却因技不如人和缺乏领导能力而使白家日渐衰落。

在商贸方面,他疯狂追求利润,并采用种种手段占有别人资产,最终导致家族中高攀不起他的继母去自杀,由此可以看到他的权欲膨胀,在社会上成功上位后连自己的母妻并肩而立,当权势已经稳定后彼此不再关注,最终因忙于政治事务加上回避自己不肯与建新修理剧院相伴,以及对自己姨太庙祝母的忽略引起报应而英年早逝。

二、晓霞:白嘉轩的妻子,家族中的贤妻良母形象。

她的出现改变了白嘉轩的一些恶习,使他时刻警醒着不能再被灰色信用的漩涡所吞噬。

她懂得如何拴住大家的心,而不是只关注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一个成功的男人需要有贤妻良母固本秉德,晓霞就是这样的典范。

三、任光远:在小说中,比较受欢迎的男性角色之一。

他是白家旁系宦门出身的人,为人忠厚老实。

后来,任光远找了个工作女友,开始反对白家世仇,也失败。

但他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像他的父亲一样,以节俭和勤劳实现自己的事业,他更懂得发掘那些每日半生不熟的人所谓的技能,通过合并公司推动规模扩大。

从他描写的路程中看,他的人生意义在于诚实和努力,同时也成了白家乱局中一块稳定的绊脚石。

四、王太度:王太度是一个哀怨的人物,无法适应家族的变迁而遭受巨大的伤害。

他是白富美的儿子,不是黄金卵玩入平凡世界的半客,也没能成为白家新式富豪的core。

人生遭遇一次接着一次失败,导致其陷于酒瘾,并策划了自己父亲的死,这个行径让其在读者心目中形象更加复杂和难以琢磨。

五、金娇:她是白嘉轩暗恋的对象之一。

从外表上看,她是一个性感迷离、勾人心魄的女人,但内心却异常脆弱。

金娇曾经被所爱的男人负心背叛,这种打击使她一度想要自杀,后来被两位扶起的父亲安慰,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永远不是所谓的钱。

【家】巴金人物形象分析

【家】巴金人物形象分析

【家】巴金~人物形象分‎析觉新受过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虽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子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使他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导致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

与梅相爱却‎奉父亲之命‎娶了瑞珏,婚后还算幸‎福,但梅后来的‎回归给他带‎来无限内疚‎与痛苦,而梅也因此‎不久病逝。

办高老太爷‎的丧事时,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把即将‎临盆的瑞珏‎赶到郊外生‎产。

瑞珏难产而‎死,觉新因习俗‎礼教无法见‎她最后一面‎,在悲痛之下‎转而支持觉‎慧离开这个‎破碎的家。

他的悲剧命‎运说明,在反封建斗争‎中,妥协、调和、屈从是绝无‎出路的,从而宣告了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的彻底破产‎。

觉民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个‎人。

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

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了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觉慧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

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

喜欢丫头鸣‎凤,但最终因鸣‎凤不忍被嫁‎给冯乐山做‎小投湖自尽‎和自己那“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理想破灭,随后又目睹‎了梅、瑞珏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这个‎家。

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

冯乐山孔教‎会的会长,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同时又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

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

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家》人物形象分析

《家》人物形象分析

《家》人物形象分析《家》人物形象分析《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家》人物形象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人物形象分析11、高老太爷:他是封建主义的象征,主要性格特征是专横与残忍,象征着旧家庭和封建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小说中,他是高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名言是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

我说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他的话人人必须遵守。

他把觉慧软禁在家里,不准他参加学生运动;他强迫觉民淑英接受他定下的亲事;他把丫头凤鸣当作礼物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终于迫使鸣凤投湖自杀。

高老太爷的令一个特点是虚伪,腐朽。

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他和其他剥削者一样精神空虚,灵魂丑恶。

玩花旦,讨小老婆,欺压丫头,什么丑事都做得出来。

他身边那个浓妆艳抹,说话尖声尖气,走路扭扭捏捏的陈姨太,就是他道貌岸然的形象注脚。

2、觉慧:主要性格特征是幼稚和大胆,具有叛逆精神。

他大胆的冲决一切陈腐观念和秩序。

他冲出家门参加抗—议军人殴打学生的请愿示威,抛散反对军阀的传单;他反对觉新的逆来顺受,支持觉民的逃婚,力斥荒唐的血光之灾的封建说法;他藐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及深严的家法,和丫头鸣凤的恋爱最后愤然离家出走。

他大胆地否定一切,逃出封建家庭,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

然而他又是幼稚的。

他的反抗还带有一些盲目性。

他性格叛逆的局限性。

他是一个激进,大胆,而又幼稚,单纯的知识分子。

他是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形象,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

觉慧的思想性格包括两个方面:A、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这种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

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再次,在爱情追求中屏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巴金《家》中的小人物形象
作者:赵悦言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7期
摘要:《家》作为“激流三部曲”之一,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众多学者对觉新、觉民和觉慧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但是却鲜少关心下层的小人物。

小人物的命运看似不起眼,却是诉说封建压迫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

鸣凤、婉儿、黄妈是《家》中三个不起眼的下人,却有着三种不同的命运和相似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小人物;压迫;女性;封建
下层的小人物往往生活在压迫与黑暗之中,他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只能在封建社会的残忍中勉强求生。

巴金的《家》中也有这样的人物,不过与鲁迅的写作凤格相比,他的笔下少了些辛辣的反讽,多了些悲剧的色调。

一、鸣凤
鸣凤的悲剧是注定的,她成为封建大家庭的牺牲者让人痛心却不意外。

她也曾梦想过精美的玩具,华丽的衣服,美味的饮食。

可是就算是在幻想里,她也马上就醒了,“命啊,一切都是命里注定的”。

明知是飞蛾扑火,她还是奋不顾身的爱上了觉慧。

她不敢也不愿和觉慧单独呆在一起,不为别的,只因怕损害到他的名声。

在她看来,能以丫鬟的身份的伺候心中喜欢的男子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她的短暂的人生中,最幸运也最不幸的是一一觉慧对她也有感情。

只不过觉慧终归是少爷,尽管他的思想激烈,可生活在封建绅士家庭中,他对这份爱情还是有一些动摇。

对他来说,比起鸣凤,他更需要能够和他并肩奋斗的新时代女性,所以他从未过多地关心鸣凤。

然而,鸣凤从来没有抱怨过,反而觉得更加爱他。

可惜就连连这一点点爱,在当时的社会也不能被允许。

很快,她被太太告知三天后将嫁给冯老太爷做小。

她想要获得觉慧的帮助,却只等来了一句:“你忍耐一下,过两天我们好好商量”最终,无助的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三少爷,觉慧。

”直到临死前,她唤觉慧的名字前都要加上“少爷”这两个字。

一直以来,他们两人的这份爱情就不平等,这也是造成她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婉儿
婉儿是三房的婢女,生得还算秀气,她和鸣凤有着一样的身份,却有着不一样的选择。

婉儿的性格比鸣凤更柔和些,她缺少鸣凤的那份反抗,也没有结束生命的勇气,所以她走上了和鸣凤不一样的道路。

当婉儿和鸣凤猜测谁会被选去给冯老太爷做小的时候,鸣凤坚决表示她宁死也不给那老头子做小老婆,而婉儿则说:“那也只有去,只怪我们命不好。


鸣凤投湖后,婉儿代替鸣凤嫁给冯老太爷,剑云在提到婉儿上花轿的时候说到:“看见她挣扎的样子,不论哪个人也会流眼泪,我想她也许会走鸣凤的路……”
她上花轿时喊倩儿也帮她烷一份纸钱,她说:“活着也还不如死了好。

你就当做我已经死了。

”一个人在上花轿的当天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内心是多么的绝望。

书中也提到了婉儿嫁人后回来的样子“她穿得比从前漂亮,而且是浓妆艳抹,还戴着长耳环,只是面容略有一点憔悴。

”少女清纯的感觉已然不见,能看到的只是作为一个姨娘的艳俗和无奈。

生活选择了她,她也选择了生活,于她温婉的性子而言,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三、黄妈
如果说鸣凤还算是个主角,婉儿是鸣凤的对比,那黄妈就可以算是配角中的配角了。

书中对她的描写不过数句,但她的存在十分有必要。

作为高家伺候主子的老人,她所见所感的压迫有时候要比高家三兄弟深刻地多。

“就是因为太太不大管你们,我才来管你们。

”作为下人敢于对主家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也是得到了主家足够的信任,其实像她这样的下人,在封建时期太多了,将自己全家的生死荣辱寄托在了主家上,这是一种无奈,亦是一种病态思想。

黄妈并非庸人,恰恰相反,她对家中的局势看的很透彻,她说:“清水住过了,还要来住浑水,太不值了。

”作为一个小人物,她都能看到封建社会“吃人”的一面,也着实也算一个聪明人。

但她依然自己有冷漠的一面,这份冷漠可以说是对婢女命运见怪不怪的麻木。

当鸣凤得知自己要给冯老太爷做小痛哭的时候,她只是劝了几句就又睡熟了。

固然她不明白鸣凤为了什么而哭,可是即使她知道了,她能做的也不外乎是多劝几句。

就如觉慧对鸣凤的一句戏言:“做奴隶的人永远没有办法……”她和她们对于命运的安排都无力还手。

四、结语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小人物的出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丰满了作品的血肉。

鸣凤、婉儿、黄妈,她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现实能轻易的把她们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巴金也正是想用这一桩桩小人物“触目惊心的血案”,义无反顾地攻击专制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