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计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5篇通过组织“班级读书会”、美文诵读角逐、读书演讲角逐、故事会、书签制作、小小报、报刊剪辑、古诗擂台赛等各类读书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呈现读书成果。
2、主动开展小课题争论。
在全校“主题学习”试验的大框架下,各试验老师可依据个人状况和学段特点申报开展小课题争论,例如:“主题学习”课型、教学模式、小组建设、导学案设计、主题作文教学、阅读呈现汇报、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集中识、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将争论成果在校内推广,丰富试验争论的内涵,提升试验争论的效果。
3、认真开展试验争论。
依据试验目标的要求,深入到到理解“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实质,努力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争论。
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符合实际的操作方法。
尝试学案导学,单元集中授课,制定科学细致的教学方案,合理支配教学课时。
建设自主互助学习型高效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留意培育同学科学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厚的阅读兴趣,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4、留意积累试验成果。
试验老师要留意收集积累试验过程性材料,结合试验经受认真撰写试验论文、教学反思、个案报告、试验总结等,并将试验取得成果和存在问题通过学校组织的老师论坛、试验论证会、小课题相互沟通会、成果推动前进会等途径进行汇报、相互沟通、研讨。
(三)同学层面1、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老师指导下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学案”进行小组互助自学,合作探究,相互沟通呈现。
2、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语文教材和《主题学习丛书》的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养成科学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厚的阅读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3、主动参预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呈现自我,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争当“阅读之星”。
(四)家长层面1、支持孩子购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和课外阅读书籍。
2、协作语文老师开展试验争论,指导孩子认真完成课文预习和课外阅读任务。
试验设计

响应面法
二、应用实例
正交法应用实例
L9(34)正交表
试验号 列号 1
2
3
4
1
1
1
1
1
2
1
2
2
2
3
1
3
3
3
4
2
1
2
3
5
2
2
3
1
6
2
3
1
2
7
3
1
3
2
8
3
2
1
3
9
3
3
2
1
正交法应用实例
正交法应用实例
指标
70 60 50 40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指标-因素图
因素
正交法应用实例
表 6 Box-Benhnken试验结果
表 7 全模型回归分析 表 8 全模型方差分析
表 9 精简模型方差分析 表 10 模型的可信度分析
响应因子的水平优化
Y = f(X1 , X2)响应面立体分析图和等高线图 Y = f(X1 , X3)响应面立体分析图和等高线图
Y = f(X2 , X3)响应面立体分析图和等高线图
0 豆饼粉 蛋白胨 酵母浸粉 硝酸钠 硫酸铵
2、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主要因素
a. 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 1 Plackett-Burman试验因素与水平
表 2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结果
b. 结果分析
百分比 项
正态概率图
(响应为柚苷酶酶活)
99
标准化效应的 Pareto 图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实验设计方案1药品:半枝莲、95%乙醇、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蒸馏水、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碘-碘化钾试剂仪器:72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数据超声波清洗器、微型植物粉碎机、PH计、加热板、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实验方法:超生波提取法、半仿生法、正交实验、生物碱的鉴定方法实验步骤:一、药品、仪器的准备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波长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作、推算出回归方程三、样液的制备四、用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1、单因素实验(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酸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碱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4)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由单因素温度、酸度、碱度和料液比作为正交试验的四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半仿生法中最优的提取条件五、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生物碱:在上述半仿生法得到的最优提取条件下进行超声波提取1、单因素实验(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酒精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由单因素温度、提取次数、酒精浓度作为正交试验的三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中的最优条件六、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的最优条件下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提取到的生物碱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计算出生物碱的量及产率。
八、生物碱的鉴定:生物碱沉淀反应1、碘化铋钾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碘化铋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色至棕红色者为阳性反应在。
2、碘-碘化钾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碘-碘化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3、硅钨酸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硅钨酸试剂数滴,生成淡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实验设计方案2一、【实验题目】:印刷条件对预涂膜覆膜质量影响探究二、【实验设计思路】:影响覆膜质量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即覆膜工艺的影响和印刷条件的影响。
试验设计名词解释

试验设计名词解释试验设计是研究设计的一种,旨在确定一种实验方案,以验证或否定某种理论、假设或方法。
在试验设计中,通常会涉及到一系列实验操作,以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试验设计名词及其解释:1. 研究设计:指用于确定实验方案的研究计划,通常包括研究目的、假设、研究对象、实验方案、实验条件、样本量、数据分析等要素。
2. 样本设计:指用于确定样本容量和抽样方法的实验设计,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3. 盲法:指一种实验设计方法,以确保实验参与者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不敏感。
盲法包括完全盲法和半盲法两种类型,其中完全盲法是指参与者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哪种实验条件,而半盲法则是指参与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哪种实验条件,但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哪种结果。
4. 随机化设计:指一种实验设计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随机化设计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以消除实验参与者的主观偏见和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
5. 比较设计:指一种实验设计方法,用于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研究结果。
比较设计通常包括两个或多个对照组,每个对照组接受不同的实验条件,以评估不同实验条件之间的差异。
6. 假设检验:指一种数据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某种假设是否成立。
假设检验基于样本数据,通过计算概率来评估原假设是否可接受,如果原假设不可接受,则拒绝零假设,接受正假设。
7. 置信区间:指用于确定某种假设是否可接受的置信水平。
置信区间是指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的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原假设是否可接受的概率范围。
试验设计是研究设计的一种,旨在确定一种实验方案,以验证或否定某种理论、假设或方法。
在试验设计中,通常会涉及到一系列实验操作,以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
了解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设计实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

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又名:DOE,设计试验(designed experiments)概述试验设计(DOE)是一种对过程进行计划性试验的方法。
通过执行该组试验的既定计划并且依据特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从最少的试验次数中获得许多信息。
在一次实验中可以研究不止一个变量,所以说试验是低成本的,同时,试验还能够识别出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通常,试验设计包括一系列的试验,开始时关注多个变量,然后集中在几个关键变量中。
这里表述的是“典型的”方法。
其他的DOE方法,例如,日本工程师田口玄一(GenichiTaguchi)博士强调应首先减少变异,然后再满足目标值。
田口方法有时被称为稳健性设计,应用于产品和过程设计中,从而使过程稳健或者说对一些不可控制变量(田口称为噪声因子)的变异不敏感。
他提出“损失函数”(参看图表5.51)的概念来表明由于变异的原因使质量特征偏离它的目标值,即使偏离后仍在顾客的容差范围内,但是顾客的不满意度和厂商的成也会随之变大。
第三种方法是由美国工程师Dorian Shainin提出并经Keki Bhote进行深入研究,这种方法常用于解决疑难杂症。
这种DOE方法是广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中的一部分,包括如多变异图、变异分量研究等统计工具(“配对比较”与本书中的同名工具是不同的),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在数学上比较简单,并且谢宁( Shainin)法主要用于装配过程中,是一个识别并消除掉导致过程大多数变异的原因的过程。
适用场合·当研究能够被量化的输出过程时;·当想要了解关键变量如何影响输出时;·当想要知道哪个变量是重要的并且哪个不重要;·当想要改变过程均值时;·当想要减少过程变异时;·当想要通过设置一些过程变量,从而使输出很大程度上不受不可控制变化影响时(使过程更加稳健)。
实施步骤在本书中,没有介绍一种足够详细的、使我们进行和分析试验的步骤。
试验设计的概念及其作用

试验设计的概念及其作用试验设计是研究者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所采用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实验条件、操作步骤及数据收集的方法。
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来源,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试验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变量:试验设计允许研究者能够识别和控制对实验结果有可能产生干扰的各种变量。
通过保持除被试变量外的其他条件恒定,研究者可以确定实验中引起变化的真正原因,从而减少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
2. 随机分配:试验设计需要随机分配参与者到不同的实验组或对照组,从而避免了选择偏倚和混杂变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随机分组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提高实验的内部有效性。
3. 定量测量:试验设计要求使用可量化的测量指标来评估实验结果,以便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
这种定量测量的方式可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于验证研究假设和得出结论至关重要。
4. 控制偏差:试验设计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各种偏差,例如时间顺序效应、实验者效应、测量误差等。
通过采用适当的设计方法和对照组设置,研究者可以降低这些偏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外部有效性和推广性。
总之,试验设计是科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确保实验的内部和外部有效性,并减少各种可能干扰因素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通过合理设计和严密实施试验设计,研究者能够更加准确地得出结论,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试验设计是实验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描述了实验的组织和安排方式,确保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试验设计中,研究者需要制定明确的假设、确定所需样本量、选择适当的实验设计类型,并决定实验组的组成和对照组的设置。
试验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效进行因果推断:试验设计是唯一可以用来推断因果关系的研究设计。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可以确定研究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实验设计方案6篇

实验设计方案6篇实验设计方案一:比较不同种类油在烤面包中的影响研究目的:比较不同种类油在烤面包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油类。
实验步骤:1.采购黄油、植物油和橄榄油作为研究对象,采购新鲜面包片,并保持每种油类的质量一致。
2.将每种油类涂在面包片上,分别放入烤箱中进行烤制。
3.对每种油类烤制出的面包片进行评分,分别对外观、口感、香味等进行打分。
4.将评分结果进行汇总整理,比较不同种类油在烤面包中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1.采购的面包片应当尽量新鲜,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烤箱温度和烤制时间应当相同,以保证烤出的面包片质量一致。
1.采购咖啡、茶、可乐、红牛等常见饮料,将饮料倒入标准杯中。
2.选取2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让他们先进行一项学习任务,然后随机分配给不同饮料组进行饮用。
3.实验对象在饮用完饮料后再进行一项学习任务,记录学习成绩。
4.将记录的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和比较,比较不同饮料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1.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饮料,尽量避免过于特殊的饮料,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对实验对象进行饮食限制,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方案三:比较同一品种蔬菜在不同存储条件下的效果1.采购同一品种蔬菜,将蔬菜分别装入不同的储存容器中,分别放在室温、冰箱和低温库中。
2.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储存的蔬菜的状态,观察变黄变软等现象。
3.整理记录每种储存条件的蔬菜的状态,分析不同储存条件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1.相同品种和质量的蔬菜应当放入不同储存容器中,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不同储存条件下的蔬菜所处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应当相同。
实验设计方案四:比较不同防晒霜对紫外线防护效果的影响研究目的:比较不同防晒霜对紫外线防护效果的影响,定量评估不同防晒霜的防晒效果。
1.选取数种市售的防晒霜,依据其SPF值和PA值将其分组。
2.将每组防晒霜均匀涂抹在人体的皮肤部位上,使用强度比较强的紫外线灯照射一段时间。
3.记录每组的照射时间和皮肤泛红情况,对受到紫外线灯照射后的皮肤颜色进行比较。
试验设计

沸石粒径的选取:50目,100目,150目,200目 pH的水平:3,4,5,6,7 其他因素固定:沸石用量1g;反应时间60min
铬离子的去除率(%)
100 80 60 40 20 0 0 1 2 3 4 溶液的pH 5 6
★
50目 100目 150目 200目
7
8
三、正交试验设计
对于单因素或双因素试验,因其因素少 , 试验的设计 、实施与分析都比较简单 。但 在实际工作中 ,常常需要同时考察 3个或3 个以上的试验因素 ,若进行全面试验 ,则 试验的规模将很大 ,往往因试验条件的限制 而难于实施 。
第二点合格率低 第三点 690 697 702
第四点 第三点合格率低
690 695 697
× ×
709 第二点
第四点为第三点的对称点, 其对称中心点为699.5 ,第 四点 = 690 + 709 – 702 = 697 第五点为第四点的对称点, 其对称中心点为696 ,第五 点 = 690 + 702 - 697 = 695
均分法
对采用新钢种的某零件进行磨削加工,砂轮转速范围为 420转/分~720转/分,拟经过试验找出能使光洁度最佳的 砂轮转速值。 N = 30 转/分
b-a 720 - 420 n = ———— + 1 = —————— +1 = 11 N 30
试验转速:
420,450,480,510,540,570,600,630,660,690,720
××
702
第三点
第五点 第四点
0.618法(例)
重复上面的步骤,最佳点被限制在越来越小 的范围内,即存优范围越来越小。
上面的过程可以总结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枇杷花的止咳润喉研究
1.试验目的
枇杷花,异名“土冬花”,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的干燥花蕾及花序,用于伤风感冒、咳嗽、痰血的治疗。
据《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花具有“止渴下气、利肺、止吐逆、去焦热、润五脏”以及“治头风、鼻涕清涕”等功效。
目前对于批把的研究多集中在叶片上,
而关于花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以批把花为试验材料,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批把花中的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三萜类化合物、多酚类物质的含量,探讨批把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止咳抗炎效果。
2.试验材料
2.1植物材料:枇杷花
2.2仪器:UV-124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多功能平行浓缩仪、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清洗器、恒温水浴锅、恒温水浴锅、其它常规玻璃仪器
2.3动物:小鼠,昆明种,雌雄各半,体质量(20±2)g,豚鼠,英国种,雌雄各半,体质量(250±50) g,
3.试验内容
以枇杷花为试验材料,采用小鼠和豚鼠模型进行批把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止咳!抗炎药效实验,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批把花中的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探讨批把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止咳抗炎效果,为批把花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干燥批把花提取不同溶
剂枇杷花提取液
止止咳药效学研究抗炎药效学研究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4.试验方案
4.1提取液的制备
4.1.1 枇杷花95%乙醇提取液:称取枇杷花粉末50 g,加10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1 h,滤过,重复3次,合并滤液,浓缩得浸膏,加入015% CMC-Na超声溶解,定容至500 mL,得枇杷花95%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
稀释2、4倍即得本实验所用中、低剂量组。
4.2.1 枇杷花75%乙醇提取液:称取枇杷花粉末50 g,制法同3.1.1定容至500 mL,得枇杷花
75%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
稀释2、4倍即得本实验所用中、低剂量组。
4.3.1 枇杷花50%乙醇提取液:称取枇杷花粉末50 g,制法同3.1,定容至500 mL,得枇杷花50%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
稀释2、4倍即得本实验所用中、低剂量组。
4.4.1 枇杷花水提液:称取枇杷花粉末50 g,加10倍量蒸馏水浸泡30 min后,强火煮沸,微沸30min,重复3次,合并滤液,浓缩得枇杷花水提物浸膏,加入015% CMC-Na超声溶解,定容至500mL,得枇杷花水提物高剂量组。
稀释2、4倍即得本实验所用中、低剂量组。
4.5.1 枇杷花混合提取液:称取枇杷花粉末50 g,先加10倍量95%乙醇,制法同3.1再以同样方法用50%乙醇提取,合并6次滤液,浓缩得浸膏,加入015% CMC-Na超声溶解,定容至500 mL,得枇杷花混合提取物高剂量组。
稀释2、4倍即得本实验所用中、低剂量组。
4.2总黄酮测定:,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总黄酮定量测定[7],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熊果酸、齐墩果酸定量测定。
4.3 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17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4.5 mg/mL)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液),枇杷花95%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75%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50%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混合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各提取物高、中、低剂量均相当于生药5、215、1125 g/kg。
每组10只g给药,每天1次,连续6 d,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溶媒(0.15% CMC-Na)。
末次给药后1 h进行氨水引咳实验,即逐只将小鼠放入钟罩内后用超声波雾化器以恒定压力匀速将13%氨水喷入箱内,喷雾时间70 s,观察其咳嗽潜伏期(从开始喷雾到引起小鼠第1次咳嗽的时间)和3 min内咳嗽次数(以小鼠腹肌收缩,张大口并同时伴有咳嗽声为准)。
并对此实验进行两次验证。
4.4 枸橼酸豚鼠引咳法筛选豚鼠:将豚鼠放入5 L特制喷雾箱内,待其稳定后,用超声波雾化器以恒定压力匀速将175 g/L枸橼酸喷入箱内,持续喷雾10 s后,立即拔出喷雾管,以豚鼠出现响亮的咳嗽声为标准,记录豚鼠咳嗽潜伏期及5 min内咳嗽次数,5 min之后,立即揭开保鲜膜,迅速将豚鼠转特制喷雾箱内,待其稳定后,用超声波雾化器以恒定压力匀速将175 g/L枸橼酸喷入箱内,持续喷雾10 s后,立即拔出喷雾管,以豚鼠出现响亮的咳嗽声为标准,记录豚鼠咳嗽潜伏期及5 min内咳嗽次数,5 min之后,立即揭开保鲜膜,迅速将豚鼠转移至正常环境中,再观察其后5 min内动物的咳嗽总数,咳嗽次数<10次和>50次者或潜伏期<10 s和>120 s弃除。
次日将挑选筛选合格的豚鼠170只随机分组,分组方法同213项,各提取物高、中、低剂量均相当于生药3、115、0175 g/kg。
每组10只,ig给药,每天1次,连续4 d,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溶媒(015%CMC-Na)。
末次给药30 min后按上述筛选方法重复引咳实验。
4.5 与常用止咳药效果比较: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将具有较好止咳效果的枇杷花提取物分别与5种常用止咳药(复方磷酸可待因、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枇杷膏、枇杷止咳颗粒、急支糖浆)进行药效比较。
4.6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5. 试验预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枇杷花95%乙醇提取物,混合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及50%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对小鼠和豚鼠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并与阳性对照组相当。
75%乙醇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和各提取物低剂量组均无明显止咳作用
6.结论
枇杷花95%乙醇提取物和混合提取物具有明显止咳作用,50%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具
有一定止咳效果,75%乙醇提取物无明显止咳效果。
各提取物中三萜化合物可能具有明显止咳作用,总黄酮具有一定止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