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学名著专题训练之《家》《红楼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名著导读《家》习题(4).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名著导读《家》习题(4).docx《巴金研究》复习一、填空1、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芇甘)。
“巴金”是他 1929 年发表中篇小说《灭亡》时的署名。
2、在沪、宁求学和养病期间,巴金与旅居美国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爱玛·高德曼通信,极受鼓舞。
他还翻译了(克鲁 .泡特金)的论著《面包略取》(即《面包与自由》)。
3、从( 1929)起,到(1937)年,是巴金创作的丰收的年代。
4、巴金写有许多“三部曲”,例如“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等。
5、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巴金创作了题为“抗战三部曲·火”三部曲,它包括了《火》、《冯文淑》、《田惠世》等三部。
6、《寒夜》的出现,表现出巴金的创作进入成熟的现实主义阶段,帮助着巴金的创作进入( 2 )个高峰时期。
7、从1978年底开始,巴金写作记录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想”的《随想录》。
表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心灵历程,是一个饱经沧桑、阅历的老人的真知灼见。
8、巴金曾获得许多国际文学奖励。
例如1982 年的(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1983年的(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授予他(名誉外籍院士)称号。
9、巴金漫长的思想发展道路,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他滋生、萌芽了(民主主义)思想、第二阶段形成了独特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第三阶段中,他彻底抛弃了(无政府主义)信仰、接受(马克思主义)。
10、民主革命时期,巴金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体系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是(爱国主义)思想。
11、在法国期间,对巴金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卢梭)的(民主主义)。
12、《激流三部曲》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次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对封建家庭崩溃的过程作系统深入的描写。
13、巴金作为新文学史上的第(2)代作家,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革命和批判的精神。
14、受左拉长篇系列小说的影响,巴金打算在《灭亡》前后各加两部,写成连续性的五部小说,它们是《(春梦)》、《(一生)》、《灭亡》、《(新生)》、《(黎明)》。
期末复习高一语文必修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知识梳理+考点汇总+强化练习

期末复习高一语文必修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知识梳理+考点汇总+强化练习高一必修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知识梳理+考点汇总+强化练习一、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二、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
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
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
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
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
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三、别名和版本1.别名《红楼梦》有4个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衩》。
2.版本《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脂砚斋评点本( 80回)和程伟元活字印本( 120回),程本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和其他人补写。
(高三语文教案)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红楼梦》《家》

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红楼梦》《家》高三语文教案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三、《红楼梦》1.《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
答:例如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
2.《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叙写有什么作用?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
总体而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
3.《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答: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4.《红楼梦》中袭人与贾宝玉关系那么密切,那么受到贾府主子喜爱,为什么却只是列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不但次于《正册》,而且次于《副册》?答:宝玉出走后,王夫人把袭人打发回了娘家,袭人“不得已”与蒋玉菡结了婚。
小说中说:“看官听说: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
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
此袭人所以在又一副册也。
”原来是从封建观念出发,因袭人未能守节而贬低她。
(能大体说出意思即可。
)5.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
清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答:①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②薛宝钗出生于豪富的皇商家庭。
她挂有一把金锁,与宝玉“通灵宝玉”恰成一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名著导读《家》习题(2)

《家》考题集锦1、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证明《家》中的觉慧是一个叛逆的典型。
答:如:①反抗祖父。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
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
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如:②向鸣凤示爱。
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
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
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如:③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
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
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
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
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2、为什么说《家》比“五四”以后许多同类题材作品思想上显得深刻?答:它不再是那种人们熟悉的自由恋爱和反抗旧礼教的故事,它的矛头不仅针对着旧礼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它的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流。
3、爱情故事是《家》中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写了哪几对青年的爱情?答:作品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
4、请简要分析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高老太爷形象。
答: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他是这个家族的至尊,掌握着全家人的命运,按照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是家族的“君主”,全公馆上下无不敬畏的“神”。
5、请简要分析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觉新形象。
答:觉新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他也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但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孝”的毒害,长房长孙特殊地位的约束,旧意识的沉重的十字架,已使他养成了懦弱顺从的性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名著导读《家》习题

巴金《家》1、简述最能表现高老太爷封建专制性格特色的一个详尽情节或事件。
答:①“嫁丫鬟”。
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向高公馆要一个丫鬟作妾,高老太爷满口答应,就在他的所有丫鬟中任意选了一个作为人情送给他,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鸣凤。
可是鸣凤心里只有三少爷觉慧,生性刚强的她以死抗争,绝望地投湖自杀。
②“抱重孙”。
正当觉新希望着模糊爱情的时候,他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
”于是,父辈用拈阄的方法为他定了门亲事,赶忙成婚。
今后,觉新不得不隔绝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这件事毁掉了梅一世的幸福。
2、简述《家》中表现高老太爷专横的一件事冯乐山在寿辰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立刻表示反对。
觉新把觉民的建议向祖父讲解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反驳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3、你怎样理解《家》中高老太爷临死从前的后悔?看法能够多种。
一般认为高老太爷临死前的后悔与他面对高家衰落的严重事实有关,高老太爷最大的希望是“长宜后辈”,让这个家“一每天地兴旺发达下去”。
但儿子克定、克安的胡作非为令他感觉失望和孤寂。
为力挽颓势,高老太爷将保持这个家的希望寄望到孙子辈的身上,对觉慧说出“你很好”,并放弃了包办觉民的亲事,这是一个弥留制度的挣扎。
4、谈谈《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高老太爷是巴金在《家》中作为封建大家庭的专制的君主而出现的。
他全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所有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一代为带界,他的灵魂腐败而堕落。
所以“风雅的事”与“卫道的精神”并存。
作品经过他复杂的性格,揭穿了新与旧、当势权益与被压迫者的矛盾,拥有鲜亮的时代意义。
5、觉慧是个封建专制的反叛者典型,请用一个详尽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答:①抗争祖父。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发散传单。
陈姨太向高老太爷见告此事。
于是他被叫来训话,碰到高老太爷严格训斥,声称禁止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
高考文学名著复习资料汇编——名著导读《家》

高考文学名著复习资料汇编名著导读《家》[内容提要]这部小说写的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公馆里发生的故事。
小说描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和婚姻上的不同遭遇。
他们的爱情或者刚刚萌芽就被旧礼教所扼杀,或者屈服于包办婚姻而酿成悲剧,或者反抗家长的干涉争取自由结合。
这种种遭遇代表了当时青年人的不同生活道路。
小说还展现了封建大家庭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封建大家庭的丑恶和腐朽,倾轧和迫害,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变化。
[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一个门前有“石狮子看守”、门墙上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红漆对联的高公馆。
一天傍晚,风刮得紧,雪下得大。
18岁的觉民和弟弟觉慧排完戏,刚从学校回到高公馆,16岁的婢女鸣风就告诉他们来了客人。
原来是姑母张太太和她的女儿琴。
琴在省立一女师三年级读书,她是高家的亲戚里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是一个富有反抗性格的新女性。
望着琴开朗活泼的美丽面庞,觉慧不由想着另一张脸——鸣风,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良美丽、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婢女。
这两张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两种不同的命运。
觉慧明白鸣风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他对命运的安排感到了不平,并对自己绅土家庭感到愤恨。
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房长孙。
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被决定了。
他相貌清秀,自小聪慧,在家里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里得到先生的赞扬,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
他曾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过去德国留学,梦想和自己爱着的姑娘——梅表妹结婚。
可在他毕业归来的晚上.父亲就告诉他为他订婚的消息,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
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
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习题)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下册)

《红楼梦》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
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D.《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
如同是咏柳絮,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涉及角度有:内容、主旨、结构、手法。
要做好此题,一定要全面提取信息,迅速筛选,准确整合概括,本题考查的角度比较细微,因此在把选项和文本对照比较时需要冷静细致耐心,争取不遗漏一丝一毫。
粗心马虎大意,往往是是失分的主因。
D项,“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说法有误。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宝钗的诗,“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也不是薛宝钗的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
故选D。
2.关于《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晴雯性格温柔和顺,处事细心周到,从称赞;袭人性情急躁直率,待人爱憎分明,受人怨谤。
二人性格迥异,却都走向悲剧结局,令人唏噓。
B.黛玉是诗社中的佼佼者,“温柔敦厚”是姐妹们对其诗风的赞誉。
C.《红楼梦》中写史湘云有金麒麟、薛宝钗有金锁,是为了说明她们有显赫的家世,从而反衬出林黛玉出身的贫寒。
D.《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来自社会底层,农村生活孕育了她精于世故又朴实善良的复杂性格。
高中语文95道《红楼梦》期末专题训练习题

由材料“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
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可知,文中引述了许多作家作品,是为了表明这些作品都值得我
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故选D。
10.曹雪芹有很多个“号”,以下不是他的“号”的一项是:(
)
A.芹溪B.芹圃C.雪芹D.梦阮
黛玉和宝钗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故选A。
2.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
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B.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C.话,惟有功名忘不了!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
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梦阮”是曹雪芹的字。
故选D。
11.下列各项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午后,贾宝玉到梨香院探望薛宝钗。宝钗因平日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赏了一番。巧的是,玉上
在《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贾蓉继娶的媳妇父亲姓胡,故可称为胡氏。
故选C。
1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写的人是:(
)
A.秦可卿B.贾迎春C.尤二姐 D.D.林黛玉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能力。
在《红楼梦》第三回中写到“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文学名著专题训练之《家》《红楼梦》1、作品故事情节叙述(1)探春在贾家是庶出,但是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
“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倡下组织起来的。
(2)《家》中,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3)《家》中造成鸣凤之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高老太爷要把她当做一件礼物送给孔教会会长、年已花甲的老恶棍冯乐山做妾。
(《家》)(4)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
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5) 他们开始捶门,又叫“三少爷”,也没有用。
觉慧在里面大声说:“我不开。
我屋里没有鬼! ”他索性走到床前,躺下去,用手蒙住耳朵,不去听外面的叫声。
高老太爷病重,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
当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时,“只有这两扇门是紧紧关住的”。
(《家》)(6)“袭人定了一回,哭道:‘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 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连李妈妈都说不中用了,那里放声大哭.只怕这会子都死了!’”紫鹃故意试探宝玉对林黛玉是否真心。
这里紫鹃说的是林黛玉要回苏州去,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不作声了。
晴雯见时已是两眼发直,口角津液流出,皆不知觉了。
(7) 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先是女儿英莲被拐走,后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红楼梦》) (8)“好,你的‘无抵抗主义’又来了。
我想你不如规规矩矩地去做一个基督徒。
人家打你左脸,就马上把右脸也送上去。
……”这段文字是觉慧怒责大哥觉新的话。
因为参加学生请愿活动,觉慧遭爷爷斥责,又见大哥唯唯诺诺,劝他听爷爷的话,不禁愤愤地骂起来,好像要把他在祖父那里受到的气向觉新发泄。
(《家》)(9)“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
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
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
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
(《家》)(10)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这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五四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比黛玉更得贾府上下喜爱。
这令黛玉感到了一丝不平,因此经常与宝玉闹别扭。
(《红楼梦》)(11)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
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 (《家》)(12)高老太爷六十岁寿辰办宴席,根据辈分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
大家小心翼翼。
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
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喝酒,高家一派喜庆。
(《家》)(13)贾探春,贾政之女,与贾环为同胞兄妹,与元春、宝玉则是同父异母。
在四春中,她居第三。
她的文才虽不及薛、林,但也能应付过去。
她虽为庶出,但聪明能干,有论辩的口才、果断的性格,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
而史湘云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以其独特的个性光彩,一扫大观园女儿国中的脂粉气息。
(《红楼梦》)(14)凤姐知道贾琏在外面偷娶了尤二姐,大发雷霆,设计将尤二姐骗人大观园,先是挑唆尤二姐的元配(未婚)张华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后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折磨尤二姐。
尤二姐流产后吞金自尽,凤姐假惺惺地痛哭。
(《红楼梦》)(15)高家丫头鸣凤与觉慧情投意合,却被高老太爷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
她向太太哀求,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无法反对;她又想向觉慧求救,但又不忍打扰。
出嫁前的晚上,她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恰遇觉慧赶着写稿,他没有听完鸣风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
于是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投湖而死。
(《家》) (16)她不再迟疑了。
她注意地看那平静的水面。
她要把身子投在晶莹清澈的湖水里,那里倒是…个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
她要跳进湖水里去。
60多岁的冯乐山要娶17岁的鸣凤去做姨太太。
鸣凤与觉慧深深相爱,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
出嫁前夜,鸣风怀着最后的希望去向觉慧求救,觉慧却赶着为刊物写文章,不明真相,没有听完鸣凤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
鸣风绝望了,把纯洁的身子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家》)(17)高老太爷临死前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不提了。
觉民与琴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家》)(18)宝玉在大观园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借《西厢记》中的词句表白、打趣。
宝玉自比张生的“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的“倾国倾城的貌”。
(《红楼梦》) (19)觉民对琴低声说:“琴妹,我们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
”听到这消息.琴十分高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
回家后,她找母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当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并写信给许倩如,表明自己的决心。
(《家》)(20)高老太爷六十寿辰时.冯乐山把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答应了。
正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高老太爷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怎么样,就要怎样做!”(《家》)(21)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枯萎的绛珠草,使得绛珠草“得延岁月”,修成女形。
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其中神瑛侍者就是宝玉,绛珠仙子就是黛玉。
(《红楼梦》)(22)觉民和觉慧从张家出来,遇到了剑云,便邀一起回家。
不想剑云被克定邀去赌钱,让觉慧很气愤。
回到家里,觉民在书房里写日记,觉慧一个人觉得无趣便信步在过道上走着,无意间听到鸣凤和婉儿谈论冯老太爷要在她们中挑一个做姨太太的事。
觉慧很着急,鸣凤就向他赌咒,即使选了她,她也绝不去跟别人。
(《家》)(23)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晴雯拒绝开门。
黛玉受到严重的挫伤,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吟》。
(《红楼梦》)(24)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
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
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
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
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家》)(25)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挨打,被抬回怡红院。
宝玉恍惚听到悲泣之声,看是黛玉,又心疼她暑天跑来看他。
而黛玉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达了无限感情。
(《红楼梦》)(26)“你路上要好生保重啊,”觉民说罢,便跟着张惠如、黄存仁两人上岸去了。
他们立在岸上,他立在船头。
他跟他们对望着,彼此不住地挥手。
觉慧无法忍受这个家的种种罪恶,鸣凤的死、瑞珏的死都让他忍无可忍。
他要出走,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
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追求新的生活。
(《家》) (27)《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薛宝钗“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红楼梦》)(28)大观园里出现了代表男欢女爱的绣春囊,引起王夫人的震惊,决定抄检大观园。
园中各房都担惊受怕,当抄到宝玉的丫头晴雯时,晴雯愤怒地倒出了自己的东西以示反抗;抄到迎春的丫头司棋时,发现了她与表弟潘又安的情书,司棋低头不语,最后晴雯、司棋都被逐出贾府。
《红楼梦》2、简答题。
(1)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逼死尤二姐的经过。
答:王熙凤知道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后,大发雷霆,设计将尤二姐骗入大观园。
先是挑唆尤二姐的未婚夫张华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然后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折磨尤二姐,导致尤二姐流产,最后吞金自尽。
(2)《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述本性”中写道“王夫人不免暗里落泪,悲女哭弟,又为宝玉耽忧,如此连三接二,都是不随意的事,那里搁得住……”又写“贾政也无心应酬,只念家中人口不宁,又不敢耽延在家,正在无计可施……”使贾政夫妇“不随意”的是哪些事?请简要叙述。
答:一天,宝玉的“宝玉”突然不见了,丫头仆人们园里园外寻了个遍也没找着,宝玉渐渐地痴呆疯癫起来,接着元春病故,王夫人做大官的弟弟在进京途中也突然生病去世了,薛蟋因再次打死了人被捕入狱,好几家亲戚接二连三获罪抄家,而贾政因外任离京又得要去好几年。
(3) 简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关于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
贾政对宝玉抓周结果持什么态度? (《红楼梦》)答: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1分)。
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1分)。
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1分)。
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2分)。
(4)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段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
请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
答:①“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的是薛宝钗;“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的是林黛玉。
②薛宝钗出生于豪富的皇商家庭。
她挂有一把金锁,与宝玉“通灵宝玉”恰成一对。
但宝玉倾心于林黛玉,于是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使用“掉包计”让宝、钗成婚。
后来宝玉出家,宝钗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分析画线句子的含义。
“幸福?幸福究竟在什么地方?人间果然有所谓幸福吗?”觉新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