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合集下载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吕德琪
第七章
重点与难点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人 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 局是怎样形成的?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吕德琪 一.国民党的统治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1.政治上:强化了封建法西斯独裁专制的反动统治,拒绝 民主政治改革和镇压民主运动,从而日益陷入孤立; 2.经济上:实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疯狂掠夺社会 财富,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3.外交上的对外卖国使得国统区日益殖民地化,加剧了 社会危机.
(3)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导是理论基础;
(4)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是关键; (5)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重要的外部条件。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2.力量对比:
解放军只有120万人,不及国民党军 队的1/3,装备是“小米加步枪”,并 且被分割在பைடு நூலகம்几块根据地里;解放区 人口1亿多人。 国民党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占有优 势:它有430万军队,占领着3亿以上 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城市 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他们还接收 了100万投降侵华日军的全部装备,并 且还有美国援助。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吕德琪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 正式形成: ..\..\教学影视资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wmv15.flv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 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 见》,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 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 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1949.9.21-30,中国人民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了 《共同纲领》,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以及 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正式形成。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开始出现了美苏主宰世界、东西方冷战对峙的新格局。

美国崛起企图称霸世界全球,苏联在与之对抗的同时又有妥协。

美国在二战后迅速向中国进行经济、军事渗透,意图扶植蒋介石政权,左右中国二战后的发展走向,成为对中国局势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

中国广大人民虽然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努力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但是,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崎岖、曲折。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面对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蒋介石对发动大规模内战还有所顾忌,原因如下:第一,抗战胜利后,人民普遍要求和平;第二,沦陷区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于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手重,国民党军队大多退到西南地区,需要时日在共产党之前赶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第三,苏美英三国出于不同考虑,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今非昔比。

蒋介石集团为了给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采取了假和平的策略,邀请中共方面到重庆和平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全 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重建家园,医治战 争带来的创伤,休养生息。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这一根本 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说明中国共产 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关 键时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为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前途。通过与国民党实行的军政 独裁的状况的对比,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1945年5月) 上的讲话。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 民出版社1992年版,158页
蒋介石
“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 在于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之体系, 即创造斗争之优势环境。”
——潘公展(原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鼓吹反共) 荣孟源:《蒋家王朝》224-225页 潘公展
在全面内战没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力图避 免内战,争取通过和平的道路来实现中国社会政 治改革。建设一个新中国。 1945年4月召开的七大,提出反对内战,主张与 国民党建立联合政府,准备走长期迂回曲折的道 路。 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 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 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8月25日晚,中国共产党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 王若飞去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迫使中共“放弃武装,改走合法道路”;或者“放手动 员作战”。“这两条道路任取其一,都足以解决中共问题”。 但“这两条道路”中,武的一手是根本的,“与中共及 各党派组织‘联合政府’,其结果是整个中国‘和平转变’ 为苏俄的附庸,苏俄即兵不血刃而控制整个中国“。 ——蒋介石:《苏俄与中国》,台湾 中正书局1957年版,155-15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重点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种命运的较量。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的战场较量: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政策。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共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经验。

本章提示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以及蒋介石的背信弃义。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5、较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6、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09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09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内容:
讨论
重庆谈判及政治协商会议的 召开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国 民党进攻我中原解 放区,内战爆发。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国民党方面 军队数量 430万人 共产党方面 130万人 基本上是“小米 加步枪”,没有 飞机和坦克,大 炮很少,没有外 国的接济
有美国援助的 装备情况 飞机,舰艇和 大量的剩余物 资
2、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
1946.6—1947.6国民党全面进攻 1947.7后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
二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一)全国解放区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成立
1941年中国民主同盟(民盟)成立 1945年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成立 1945年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立 1947年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三党)成立
1925年中国致公党成立
1946年九三学社成立
1947年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成立
1、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 但不准 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 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 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2、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取缔民盟 暗杀李公朴、闻一多
3、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1948年1月沈钧儒恢复民盟拥护中共。 1948年1月民革成立宣布拥护中共。
一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 战争

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 、 年 月 日 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 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2、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理论。毛泽东分析 、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理论。 了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坚决认定, 了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 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 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 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 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3、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 、 年 月 日 鲜明地提出了“ 中,鲜明地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 虎”。 4、以自卫战争粉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 自卫战争粉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作战原则:集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土地改革;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①土地改革;②人民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政协与《共同纲领》 政协与《共同纲领》;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 大意义;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大意义;④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2.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主要考查三个经验的 基本内容以及形成过程。 基本内容以及形成过程。 3.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3.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把中国共产党各个时 期的土地政策放在一起,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期的土地政策放在一起,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主要注意:土地政策的内容、 主要注意:土地政策的内容、意义以及各个时期的 不同点。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抓住三个词语即可, 不同点。②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抓住三个词语即可, 领导” 参与” 支持” 基本经验三个: 即“领导”、“参与”、“支持”。基本经验三个: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既可能考查选择题,也可能以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既可能考查选择题,也可能以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C.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D.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参考答案:
A,C,D
17
[多选题]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清醒的认识到“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之所以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是
A.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A.减租减息与交租交息
B.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C.一般不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
D.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
参考答案:
D
30
[单选题]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A.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B.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支援前线的积极性
A.在美国的帮助下建立人民政权
B.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C.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D.国共两党亲密合作
参考答案:
C
1
[判断题]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掌握的“三大法宝”,其中,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是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参考答案:

2
[判断题]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宣布召开其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这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D.《新民主主义论》
参考答案:
B
23
[单选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新中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在抗日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凭借起其执政地位,企图独吞抗战的胜利果实,准备发动内战,同时又以和平谈判进行政治欺骗。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在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等政治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人民对国家前途进行历史选择的关口,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政治主张激烈碰撞,国民党悍然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阶级、阶层的人民,经过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

在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坚实基础上,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了人民历史性的选择。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

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在国内,人民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军队力量有较大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内也达到了高度团结。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是崎岖、曲折的。

国民党统治集团依然要坚持独裁统治,要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国民党的反动方针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

美国之所以支持国民党,是因为这直接会关系到美国在华利益的实现。

美国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70页1-3点)。

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支持国民党政府呢?一是,为其出谋划策,企图诱使或是迫使共产党交出军队;二是具体提供经济、政治和军备方面的援助。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希望实现国共两党合作,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谈判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23日先后向延安发出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面商“目前各种重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5),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0页。
毛 泽 东 手 书 “ 土 地 改 革 总 路 线 ”
参军保田
辽沈战役中,当地人民组织担架队支援前线
发 展 生 产
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 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 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 军,晋冀鲁豫解放区仅 1947年就有30万人参军。
“民众的支前网尤其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不可缺 少的要素。马车、独轮车和扁担成了共产党供应 线上的主要工具,它突出地应验了一句古老的格 言,原始的东西,只要用得上,就比用不上的现 代化东西好。共产党人在最近便的人力物力资源 上,精巧地制成了他们的战争机器。其结果是, 他们的民众人力网络为维持他们的军事行动提供 了必不可少的后勤和情报支持,最终使政府军原 先所享有的人数、训练和物质上的优势化为乌 有”。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3.国共和谈——重庆谈判(1945年8月)
左起:张治中、毛泽东、赫尔利、周恩来、王若飞
挥手之间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但国民党又表示愿意同中共进行和平谈判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 电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图为毛泽东的回电手稿。
思考:既然蒋介石 集团将武力消灭共产党 及其人民军队作为主要 方针,它为什么还要和 平谈判呢?它谈判的目 的是什么呢?
——选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6册(1945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14页。
战役
起止时间
三大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
民工(人) 担子(副) 担架(副) 小车(辆) 大车(辆) 汽车(辆) 牲畜(头) 船只(只) 粮食(万斤)
辽沈战役 1 600 000 13 800 6 750 30 000 7 000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2.战后国际国内形势不利于中国和平建国因素
国内不利因素
国际政治形势
蒋介石独裁反共政策 美苏争霸对华政策
国共实力相差悬殊 蒋政治声望达个人生涯顶点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1946.7)
项 别 数 目 百分比
共产党方面 兵力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地区面积 国民党方面
台湾二二八起义
2.在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充分动员群众支援战争 (后勤、参军、发展生产)。 土地政策: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战争能够胜利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就 是得到了解放区人民的全心全意的支持和拥护。 而它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执行了正确的土 地改革政策。
中国的革命实质上 是农民革命。
120万人
430万人 228.5800万平方公里 731.1720万平方公里
1
3.58 23.8% 76.2%
共产党方面
城市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人口 国民党方面
464座(中小城市)
1545座(大中城市) 13606.7万人 33893.3万人
23%
77% 28.6% 71.4%
参见《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页。
(二)军事上,共产党在战略战术上的成功
1.集中优势兵力,以运动战为主,消耗敌人 的有生军事力量。 2.重视对国民党军队的情报和策反工作。 3.化敌为友,改造俘虏兵。
向中原急速推 进的国民党军队
(三)政治上,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 线,最大限度孤立敌人
1.中共开展第二战线斗争 (1)学生运动高涨 (2)人民民主运动发展
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例
三大战役歼敌统计表
战役 歼敌(人) 天数 辽沈 1948.9.12— 52 470 000 战役 11.2 俘虏:865 000 淮海 1948.12.12— 65 555 000 毙伤:257 000 其 战役 1949.1.31 起义:54 000 中 平津 1948.12.12— 50 520 000 投诚:120 000 战役 1949.1.31 改编:250 000 合计 1948.9.12— 167 1 545 000 1949.1.31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4页。
(一)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2.主观原因: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是由于得 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 并能够制定出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 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方向;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 在斗争的最前线,并依靠人民,从而赢得了人民的 衷心拥护。
(一)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部分优秀党员
李大钊
瞿秋白
蔡和森
向警予
邓中夏
苏兆征
彭湃
陈延年
恽代英
赵世炎
(一)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部分优秀党员
张太雷
肖楚女
夏明翰
郭亮
熊雄
汪寿华
方志敏
刘志丹
黄公略
许继慎
(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三大法宝:
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1.战后国际国内形势总体上有利于和平建国
国际政治形势
A.帝国主义削弱
国内和平力量增长
A.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 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 发展和增强 B.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 平、反对内战,希望 和平建国
B.社会主义发展
C.民族解放力量增强 D.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及 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美)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89页。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一)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1.客观原因: 第一,中国革命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 雄厚的群众基础。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 主要力量,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爱国知识分子和华 侨等,都在这场革命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设,是中国共产 党在中国革命中 战胜敌人的三个 法宝,三个主要 的法宝。” ——毛泽东
人 民 英 雄 纪 念 碑
人 民 英毛 雄泽 永东 垂手 不书 朽:
——毛泽东
《中国土地法大纲》(节选)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 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 所有权。 …… 第六条 ……按乡村全部人口, 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 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 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 归各人所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945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 来延安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本章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正确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和国民党统治崩 溃的原因 2.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3.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二、难点 1.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2.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淮海战役 2 250 000 42 400 73 900 410 900 3 070 250 6 300 13 630 57 000
平津战役 1 540 000 20 000 20 000 380 000 1 000 000 31 000
——选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6册(1945-194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14页。
“假和平、真内战”?
二、国民党破坏和平,发动内战
国民党内战失败原因: (一)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内贪污腐败 现象加剧。 2.国民党内派系林立,组织松散。 3.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物资紧缺、 物价上涨,严重通货膨胀。
攻下南京总统府
《二泉印月》唱词
金圆券,满天 飞,花花绿绿的 好东西,早上可 以买头牛,晚上 只能买只鸡。十 万金圆券,只够 量一斤米……
淮海战役总前委
学 生 运 动 的 高 涨
第二条战线的先声: 一二一运动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标志: 北平爆发反美抗暴运动
第二条战线的高潮: “向炮口要饭吃”的反饥 饿反内战运动
人 民 民 主 运 动 的 高 涨
上海人民反内战游行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 治区成立 阿新 尔疆 泰伊 三犁 区、 革塔 命城 、
(一)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为中国革命作出积极贡献的部分民主爱国人士
宋庆龄
鲁迅
何香凝
邓演达
闻一多
李济深
张澜
沈钧儒
黄炎培
陈嘉庚
(一)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第二,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是同国际无产阶 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假如没有苏联的存在,假如没有反法西斯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胜利,假如没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假如没有 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假如没有东方各被压迫民族正在 起来斗争,假如没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 日本等等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人民大众和统治他们的反动 派之间的斗争,假如没有这一切的综合,那末,堆在我们 头上的国际反动势力必定比现在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在这 种情形下,我们能够胜利吗?显然是不能的。胜利了,要 巩固,也不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