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
中国吉林省旅游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吉林省旅游行业市场环境分析1. 导言本文将对吉林省旅游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
通过对吉林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旅游资源、旅游产业链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梳理,以了解吉林省旅游市场的状况和潜力。
2. 自然和人文环境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吉林省境内有长白山、镜泊湖、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等风景名胜,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此外,吉林省还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不论是满洲里的满洲文化、长春的阿尔山文化还是松原的朝鲜文化,都为旅游市场提供了独特的人文资源。
3. 旅游资源吉林省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涵盖自然风光、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方面。
长白山被誉为东北第一山,这里的雪景和温泉深受游客的喜爱。
吉林省还有多个世界级的湖泊,如长白山镜泊湖、松花湖等,这里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
此外,吉林省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景点,如长春的东北抗联纪念馆、通化的双辽世界猕猴桃园等,让游客了解和感受到吉林省的历史和文化。
4. 旅游产业链吉林省的旅游产业链相对完整,涵盖了旅游接待、餐饮住宿、交通运输、旅游购物等多个环节。
吉林省有着丰富的酒店、宾馆和民宿资源,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住宿需求。
此外,吉林省还有健全的交通网络,方便游客的出行。
在旅游购物方面,吉林省有很多特色的商品,如吉林省的吉林特产、东北名酒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购物选择。
5. 政策法规吉林省的旅游市场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旅游相关的政策法规,如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交通规划等,以推动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政府还鼓励和支持企业和个体户参与旅游市场,提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
6. 总结综上所述,吉林省作为一个拥有独特自然和人文环境、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具备了旅游市场发展的优势。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目录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4)一、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 (4)(一)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4)(二)吉林省发展旅游业具有较大潜力 (9)二、吉林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3)(一)“十二五”期间跨越式发展任务较重 (14)(二)旅游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变 (14)(三)旅游业竞争的被动局面需要改变 (15)(四)旅游市场主体需要做大做强 (16)(五)旅游服务质量需要提升 (17)(六)市场和资源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17)三、吉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 (17)(一)跨越东北地区:以世界的眼光和国家的责任发展吉林省旅游业 (18)(二)跨越旅游业: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经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吉林省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19)(三)跨越旅游部门:建立以旅游部门为主的宏观分类指导机制和统筹协调机制 (20)(四)跨越传统发展模式:以质量提升和多种业态创新为导向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 (20)四、吉林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21)(一)构建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蓝图 (21)(二)构建吉林省建设旅游目的地的支撑体系 (23)(三)构建吉林省旅游经济运行的监测体系 (24)(四)构建规划产业项目建设、扩大旅游市场规模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25)附件1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组名单 (34)附件2全国各地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情况 (35)附件3 国内开展旅游经济运行分析的情况 (39)专题报告一吉林省:构建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桥头堡 (41)专题报告二吉林省旅游资源及发展环境评价 (45)一、吉林省旅游资源禀赋 (45)(一)吉林旅游资源总体概况 (45)(二)五大特色优势旅游资源 (46)二、吉林省旅游发展机遇 (48)三、吉林省旅游发展优势 (51)四、与东北各省竞争分析 (53)五、几点发展建议 (55)专题报告三树立独特的吉林省旅游形象,开展有针对性多渠道的宣传策划 (62)一、吉林省旅游资源及其知名度的总体印象 (62)二、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63)三、现阶段吉林省的旅游品牌形象问题分析 (64)四、吉林省旅游品牌的开发与定位 (67)五、旅游品牌的宣传 (69)专题报告四吉林省旅游商品发展对策建议 (73)一、吉林省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分析 (73)(一) 旅游商品资源丰富,但资源品质不高 (73)(二)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初具规模,但总体效益不高 (74)(三)旅游商品具有地方特色,但质量有待提高 (74)(四)旅游商品研发已经起步,但需加大力度 (75)(五)旅游商品市场初步形成,但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76)二、旅游商品开发策略建议 (76)(一)树立大旅游商品的观念,拓宽旅游商品的供需范围 (77)(二)抓好旅游商品规划工作,指导旅游商品的有序发展 (77)(三)建立旅游商品开发的协调管理机制,实现统一管理 (78)(四)制定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旅游商品的开发与销售 (79)(五)设立旅游商品开发基金,促进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 (79)(六)建立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旅游商品产业园 (80)(七)加强宣传促销,提升吉林旅游商品的品牌形象 (81)(八)加强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与销售人才队伍的培养 (82)专题报告五吉林旅游项目建设的主要建议 (83)一、加快项目建设,推动跨越发展 (83)二、创新机制,保障项目平稳运转 (84)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省份。
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吉林省拥有十分丰富的地文景观、遗址遗迹、人文活动等旅游资源。
旅游业已经成为吉林省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然而,由于吉林省内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使吉林省旅游经济收入增长缓慢。
因此,全面提升吉林省旅游产业素质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产业;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241—2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逐步增加,居民对旅游的需求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吉林省旅游业在经济环境和相关政策的带动下迅速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2011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达到7641.30万人次,同比增长17.72%;实现旅游总收入929.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1%,突破了省政府制定的旅游业增长25%的发展目标,相当于全省gdp的8.94%[1]。
发展趋势呈现海外旅游市场得到拓宽,入境的国外游客持续增加;国内旅游发展较快,旅游收入大幅增加;特色旅游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等基本特点。
吉林省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吉林特色旅游活动,突出地方特色。
特色旅游逐年升温,且已形成一定规模。
净月潭瓦萨冰雪节、吉林市雾凇冰雪节、红叶节、长白山野生花卉节等都已中外驰名,为吉林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 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 旅游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较弱首先,吉林省旅游行业国有企业比重大,在现有星级酒店、旅行社、主要景区等行业单位中,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占一半以上,这些单位从总体上讲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活力不足。
其次产品和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省旅游纪念品品种及生产销售企业少,基本没有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广受游客喜爱的长影老电影光盘至今没有走向市场,一汽的仿真车模也很少进入市场,长白山、向海、松花湖等风景区的旅游产品也多为当地土特产品为主,缺少新意且不利于游客携带。
其三,吉林省通往主要客源地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国内航线少,来吉方式多为陆路交通。
谈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谈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吉林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吉林省的省辖市之一。
吉林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使得吉林市的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吉林市旅游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两个方面对吉林市的旅游业进行分析。
一、吉林市旅游业的现状1.自然风光资源丰富吉林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长白山、雾凇岛、北大壶冰雪世界等著名景点。
吉林市还有数量众多的温泉资源,如雾凇温泉、长白山温泉等。
这些自然景观资源都为吉林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2.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吉林市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还拥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吉林市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如韩国民族、蒙古族等。
吉林市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如伪满皇宫、净月潭、伪满皇宫等。
这些人文历史底蕴为吉林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3.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吉林市的旅游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
吉林市的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如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吉林市的酒店、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也在不断提升。
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吉林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4.旅游业发展效益显著随着吉林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对吉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效益。
旅游业为吉林市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产业也得到了明显的促进。
旅游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吉林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吉林市的城市形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1.以旅游为龙头,推动经济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吉林市将进一步以旅游业为支撑,推动吉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吉林市将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吉林市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吉林市还将加强旅游业的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吉林省地市旅游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用 等都 值得 进一 步探 讨 。吉林 省域 旅 游经 济长 期 存 在 巨 大差 异 , 不 利 于 区域 总 体 旅 游竞 争 力 的提高 , 本 文借 鉴 已有研 究成 果 , 对吉 林省 地市 旅 游 经 济差 异 进 行研 究 , 并对 其 影 响 因 素进 行
分析 , 以期 为 制定 行 之 有 效 的 区域 旅 游 协调 发 】 F 5 9 2 . 7
[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5 8 5 6 . 2 0 1 5 . 0 5 . 0 1 2
随着 旅 游 业 的迅 速 发 展 , 区域 旅游 经 济 差 异 的研 究成 为 当前旅 游研 究 的热点 。纵 观 已有
一
据, 数据来源于《 吉林 统 计年 鉴 》( 2 0 0 4—2 0 1 2
年) 以及 2 0 0 4— 2 0 1 2年 的省 内各地 ( 州、 市) 的 国民经济 与社 会发 展统 计公 告 。 2 . 测 度方 法 旅游 地 之 间的旅游 经 济差 异研 究大 多源 于 区域 经济 差异 的研 究 方 法 或模 型 。 衡 量 区域
地 市旅 游 经济差 异 的特 征变 化及 其社 会经 济作
游业 由于 S A R S影 响 而受 到 重 创 , 2 0 0 4年是 旅 游业 发 展 的 恢 复 期 。 本 文 选 取 省 内 各 市 2 0 0 4— 2 0 1 2 年旅 游 综 合 收 入 作 为 基 础 分 析 数
吉林省地市旅游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董 阿丹
( 吉林 师 范 大学 旅 游 与地理 科 学 学院 , 吉林 四 平 1 3 6 0 0 0 )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是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
当前,吉林省的旅游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吉林省旅游业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吉林省旅游业现状1.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吉林省的旅游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2018年,吉林省共接待游客逾1.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逾1000亿元。
其中,哈尔滨市、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
2.旅游品牌影响力提升吉林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白山黑水、长白山天池、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等旅游景区相继取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认证,成为旅游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带动了吉林省旅游的发展。
3.旅游业链式发展初步形成目前,吉林省旅游业的链式发展初步形成,从景区、酒店、交通、餐饮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体系。
吉林省具备了优越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离不开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和对游客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未来趋势分析1.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吉林省需要提升旅游品质随着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吉林省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
要从文化、服务、产品等方面入手,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此外,吉林省还需要做好旅游大数据挖掘,洞察游客需求和旅游趋势,为旅游产品的研发提供支持。
2.旅游多样化发展将成为新的方向未来,吉林省旅游业将朝着多样化发展的方向前进。
例如,开展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吸引更广泛的游客群体。
特别是未来吉林省将加强旅游与户外运动的融合,提升产品内涵,加强旅游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提高吉林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3.旅游国际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吉林省旅游业也需要加强国际化发展,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吉林省旅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谈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谈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吉林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地处长白山脉与松花江中游平原交汇处,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吉林市人文荟萃,自然风光优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就吉林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做一番探讨。
一、发展现状1. 自然风光资源丰富吉林市的自然风光资源非常丰富,有著名的长白山、松花湖、蛟河湿地等景点。
长白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和珍稀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亚洲瑞士”,是中国北方最具峰林风采的山脉之一。
松花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湖光山色秀丽,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蛟河湿地是吉林省四大湿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是观赏候鸟的绝佳之地。
2. 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吉林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景点,如明清古城、伪满皇宫、江南大院等。
明清古城是吉林市现存最早的建筑,保存完好,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古城之一。
伪满皇宫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伪满洲国时期的皇家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
江南大院是一处古老的庄园,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古物,展现了清代乡绅文化的独特风貌。
3.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吉林市的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多家星级酒店和旅游度假村,各类餐饮、购物、娱乐设施齐全。
市区交通便利,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城市,对外交通十分方便。
吉林市还建有长白山机场、吉林站等交通枢纽,方便游客前往。
4. 旅游文化活动丰富吉林市的旅游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会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吸引着大量游客。
如长白山冰雪节、松花湖冰雪嘉年华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与。
吉林市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表演,使游客在游览风景的也能感受到当地的特色文化。
二、发展前景1. 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吉林市将积极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塑造独特的旅游品牌。
通过加强品牌推广、提升服务质量、拓展国际市场,吉林市的旅游业将进一步融入国际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
谈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谈吉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吉林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吉林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的城市。
近年来,吉林市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本文将从吉林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吉林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吉林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如长白山、雾凇岛、伊通河等风景名胜区,这些都为吉林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长白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绝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矿泉资源,在吉林市的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吉林市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伪满皇宫、铁西区民居等,这些历史文化景点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吉林市的旅游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提升,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我们来分析一下吉林市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之一。
吉林市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都为吉林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未来,吉林市可以通过深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可以通过开发更多特色旅游产品,如冰雪旅游、温泉养生旅游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吉林市的旅游吸引力。
吉林市可以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旅游品牌,扩大旅游市场。
可以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素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还可以通过加大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吉林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到吉林市来旅游观光。
吉林市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旅游产品和服务水平,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吉林市的旅游业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
内容摘要:文章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为区域研究单元,分析1998-2008年吉林省各城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及空间结构特征。
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分析旅游经济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吉林省
本文以吉林省9个地级城市旅游经济为研究对象,对1998-2008年吉林省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及变化作了定量研究,试图揭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规律,把握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形成的内在机制,以期为制定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衡量方法
指标选取。
吉林省各城市入境旅游发展水平较低,国内旅游是吉林省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作为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差异的衡量指标,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1999-2009年的吉林省统计年鉴。
研究方法。
旅游地之间的旅游经济差异研究大多源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方法或模型,并主要集中于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一些方法。
本文用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分别对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的变化作定量研究,并从空间角度作深入分析。
(1)
(2)
式中,S为标准差,xti是第t年第i个城市的国内旅游收入,xt是第t年各城市的平均国内旅游收入,n为省内城市的个数,CV为变异系数。
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一)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演变
绝对差异呈显著扩大趋势。
表1显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反映绝对差异的标准差从1998年的3.99上升至2008年的70.33,11年间扩大近23倍,年均递增率为160%。
尤其是2006年以来递增幅度均超过10%,2008年绝对差异达到最大,城市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年际变化显著。
吉林省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变化的现状预示未来
其旅游经济差异仍将不断扩大。
相对差异呈波浪式发展趋势。
表1显示,反映相对差异的变异系数在波动中不断扩大,从1998年的1.35增长到2001年最大值1.73时出现波峰,此后逐年略有回落,2008年的相对差异水平降至1.45,几乎回转到1999年的水平,这说明相对差异在平稳发展中略有波浪式的起伏变化。
差异变化过程的总体特征。
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从时间上看,绝对差异的变化趋势与相对差异变化的趋势并不一致;从扩大速度上看,绝对差异的扩大速度显著大于相对差异,而且随着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绝对差异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吉林旅游发展的总体特征说明各城市旅游经济起点不同,发展速度也有较大差异,经济水平高、资源禀赋丰富、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快,相比之下,那些自身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虽然也在发展,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二)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通过各城市国内旅游收入与全省旅游收入平均值的比率来反映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这种比率可以反映各城市的旅游发展水平相对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情况,从而表征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1998-2008年省内各城市国内旅游收入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的只有长春、吉林2个城市,其中长春从2001年到2004年连续四年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5倍多,其余年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处于领头羊位置;吉林国内旅游收入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或2倍多;而辽源一直在全省平均水平的1/10左右徘徊,始终处于全省的最低值,2003年比率最低的辽源与最高的长春相差58.77倍,为十一年间差值最悬殊的一年。
(三)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
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中倾向,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级现象,按照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呈现出三级梯度的空间结构特征。
第一梯度由长春、吉林两个城市组成,即在表2中比率超过1的城市。
两城市的旅游经济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省内旅游经济发达城市,处于省内的第一梯度。
长春是省会城市,经济基础雄厚,拥有完善的国际航空港,铁路和客运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尤其是品味度高的旅游资源在吉林省占绝对优势,在吉林省旅游发展中处于核心位置。
吉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发展水平仅次于长春,成为全省旅游经济的主要贡献者。
第二梯度仅由延边一个城市构成,旅游经济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为全省平均旅游经济比率的0.5-1。
十一年间其旅游经济发展处于波动变化之中,由于延边处于边境地区,区位条件好,旅游地位逐年增强,在旅游发展前景方面显示出强劲势头。
第三梯度由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六个城市组成,这些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均低于全省平均比率的0.5,尤其是辽源长期以来占全省旅游经济平均比率始终在0.1左右徘徊不前。
由于这些城市经济发展实力较弱、旅游资源禀赋欠缺且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城市旅游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吉林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旅游资源禀赋
旅游资源的赋存情况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不均衡将导致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吉林省旅游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春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在全省占有绝对优势;吉林旅游资源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为全省最多。
与此相对应,两个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也居省内前茅。
而辽源旅游资源明显匮乏,到目前为止尚无A级以上的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发展在全省最为落后。
虽然伴随着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有可能下降,但其仍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和形成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近年来,吉林省始终关注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一是重点加强旅游公路建设,逐步完善旅游城市之间、旅游城市连接A级以上景区的旅游交通道路建设,尤其是对开通长春、吉林、延吉等旅游中心城市通往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旅游定时班车予以支持和扶持,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
二是强化铁路基础设施和客运能力建设,如开辟长春、吉林、延吉、通化等旅游集散地城市的火车站旅游通道,完善旅游服务;开通长春、延吉、和龙等地间的旅游专列,提高旅游列车的档次和服务质量。
三是积极发展航空旅游,长春、延边为吉林省两处民用航空基地,一直积极开通与国内省会城市,旅游热点城市以及沿海、沿江、沿边等城市和重要客源地的直飞航线;努力加强对外空中通道建设,增加与周边国家的航线数量与航班数量,努力增强区域的旅游可进入性。
上述旅游综合交通重点建设的城市也是省内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
(三)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发展水平
旅游业是服务产业之一,服务设施发展的优劣制约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及旅游业的经营与发展,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包括旅行社、酒店等。
通过2006年吉林省城市旅游服务设施发展状况可以看出(见图1),长春星级酒店数量为全省最多,其拥有的旅游社数量也最多,约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其中国内旅行社发展显著,共计99家;延边旅行社数量居全省第二,约占全省旅行社数量的五分之一,尤其是国际旅行社发展更具优势,其数量超过其它各城市国际旅游社数量的总和;吉林国内旅行社数量为全省第二,星级饭店居全省第三。
以上三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吉林省的前三位。
而辽源在旅游服务设施发展方面最为落后,仅有5家国内旅行社,为全省数量最少,劣势突出,其旅游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全省落后的状态。
由此可见,区域的旅行社及星级饭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发展的数量与规
模成为支撑旅游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由表4可以看出,2006年长春、吉林、通化、辽源旅游经济收入排序恰好与国民经济收入水平排序完全一致;其他五个城市旅游收入排序与国民生产总值排序存在一定偏离,但偏离程度不是很大,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基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旅游收入水平,即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恰好也是旅游收入高的地区,反之如此。
尤其是近两年松原旅游经济的较快发展更加说明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扶持作用。
综上,吉林省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不断扩大,而相对差异在平稳发展中略有波动变化,各地旅游经济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地区分化较为严重;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差异、城市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导致省内旅游经济出现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因此正确审视与认真对待省内旅游经济差异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正视适度的非均衡发展,通过发挥长春、吉林两个旅游城市的增长极作用,“以点带面”从而带动区域旅游经济整体发展。
二是要重视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旅游落后城市要认清不足,挖掘潜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对策。
三是各城市应树立区域合作意识,加强与其他城市旅游整合,尽快融入大的旅游区,这样才有助于吉林省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5)
2.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开发[M].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建春,陆林.芜湖长江大桥与安徽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J].人文地理,20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