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提升议论文阅读能力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要素三:论证
比喻论证:用具体生动的比喻来证明一个抽 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答题思路: 本文(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把 …… 比 作 …… 生 动 形 象 地 论 证 了 …… 的 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要素三:论证
对比论证:通过两种完全对立的事物 或截然相反的观点进行对比来证明作 者观点的一种方法。 答题思路: 本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 述,突出论证了……的观点。
题。
中考考试要点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辨别论剧的类型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 3、找出本段或本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
作用 4、本文(本段)的论证思路(过程)是什么 5、品味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或作用 6、为文章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剧 7、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证明什么) 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证(怎样证明)
论述。 论点最容易出现的位置:题目、开头、结尾
要素二:论据
题型: 1、辨别论据的类型; 2、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紧扣论点); 3、为文章再补充一个恰当的论据。(依据 语言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准确把握论点,论据能证明论 点,叙述和分析紧扣论点。)
要素三:论证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 方法。 论证方法的类型: 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 3、比喻论证 4、对比论证
议论文结构
1、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层进式结构: 总——分——总 总——分 分——总
议论文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 格式为:先通过……引出…… 观 点 , 再 用 …… 事 例 或 名 言 加 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议论文题目、开头、结尾的作用
1、题目作用: (1)点明论点 (2)交待论题 (3)点明议论由头
议论文阅读技巧

议论文阅读技巧阅读议论文是提高综合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下面是一些阅读议论文的技巧:1. 阅读前:在阅读之前,先浏览文章的题目、作者和摘要,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致内容,这有助于你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理清逻辑关系: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分析作者的观点以及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议论文通常会提出观点、论据和结论,要注意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判断它们是否合理和有说服力。
3. 理解作者意图:要试着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目的,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这可以通过仔细阅读论文中的论证和论据来推测。
4. 注意论证方法:作者通常会使用一些论证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例如举例、比较、对比、引用权威观点等。
要注意这些论证方法,并分析它们对于作者观点的支持程度。
5. 控制阅读节奏:控制好自己的阅读节奏,不要过于匆忙或过于迟缓。
需要花足够的时间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但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阅读。
6. 理解并评价观点:阅读过程中,要努力理解作者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力对其进行评价。
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观点是否合理、是否有证据支持、是否有其他观点等。
7. 做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自己的看法。
这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还有助于后期复习和整理思路。
8. 加强练习:多做一些阅读议论文的练习,通过实践来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议论文进行阅读,并尝试回答问题或写下个人观点。
总之,阅读议论文需要结合细致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文本背后意图和论证方法的理解。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可以逐渐提高阅读议论文的技巧和能力。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1.审题准确。
阅读理解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要掌握的信息。
答题时要从题目中找到关键词或关键句,确定文章的主旨和观点,以便更准确地定位答案。
3.分析段落。
议论文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主题和观点。
在阅读时,要注意分析每个段落的内容和意义,理解每个段落的核心观点,掌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4.提取关键信息。
在阅读理解时,要能够准确地提取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通常包括事实、数据、原因、结果和例子等,它们可以帮助回答问题和支持自己的论证。
6.综合分析。
在阅读理解时,要善于综合各种信息和观点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整合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和观点,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和表达。
7.精确回答问题。
在答题时,要注意回答问题时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准确性。
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准确选择相关信息和观点,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回答。
总之,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主要包括审题准确、通读全文、分析段落、提取关键信息、分辨观点和事实、综合分析和精确回答问题等方面。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议论文,并能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小学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小学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1. 认清议论文的特点- 认识到议论文是一种表达作者观点、论据和论证的文章形式。
- 注意观点与事实的区别,议论文更注重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而非客观事实的陈述。
- 注意论证结构,议论文一般以引出观点、列举论据、进行论证和总结结构为主。
2. 技巧:抓住关键词- 阅读时要注意关键词,这些词汇能够帮助理解作者观点和论证逻辑。
- 关键词可能包括论点、论据、转折词等。
- 抓住关键词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更好地回答问题。
3. 技巧:理解作者观点- 通过仔细阅读,推断作者观点和立场。
- 注意作者的陈述方式,如使用的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等,以此推断他们的观点。
- 认清作者观点有助于把握文章意图和正确回答问题。
4. 技巧:辨认论据和论证- 注意作者列举的论据,它们支持作者观点的主要依据。
- 论据可以是事实、数据、统计数字等。
- 论据通常用来增强作者观点的可信度,理解论据有助于提炼重点回答问题。
5. 套路:引入观点- 一般来说,作者会在文章开头引出自己的观点。
- 注意观察文章第一段或前几段,找出作者观点的表达方式。
- 理解作者观点有助于把握文章方向和判断作者立场。
6. 套路:分析论证结构- 注意作者的论证方式和结构。
- 作者可能会通过列举论据、对比分析、因果关系等方式进行论证。
- 理解文章论证结构有助于把握论证逻辑和回答问题的清晰度。
7. 套路:总结观点- 通常在文章结尾,作者会总结自己的观点。
- 注意文章末尾的总结段落,抓住作者重新强调的观点。
- 理解作者总结观点有助于提炼核心思想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以上是小学议论文阅读答题的技巧及套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议论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议论文答题技巧与方法议论文是一种表达观点、论证观点的文章形式,常见于学术论文、作文考试等场合。
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有清晰的思路和有力的论证,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写议论文的技巧和方法,供参考。
一、审题思路审题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基础,要准确理解题目所给的议论方向或要求,确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思考如何展开论证。
1.了解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涉及的问题和要求,明确自己需要表达的立场和观点。
2.划定范围:确认论文的边界,明确自己要讨论的问题范围,避免太过广泛或太过狭窄。
3.确定立场:确定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考虑如何论证和表达。
4.解析关键词:深入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掌握其含义和要求,从而在文章中进行准确的论证。
二、论证方法和技巧论证是一篇议论文的重要部分,是表达观点和证据的过程。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1.引用权威人士观点:通过引用权威专家、学者或具有权威地位的人士的观点和研究结果,增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2.提供统计数据和事实:通过引用统计数据和实际事实,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证据,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3.列举例子和案例:通过列举生动具体的例子和案例,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4.分析对比对立观点:对于对立观点,可以通过分析对比,得出自己观点的优势和正确性。
5.逻辑推理和演绎论证:运用逻辑推理和演绎论证,通过一条条合乎逻辑关系的论证链条,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三、论文结构组织良好的论文结构组织可以使观点更清晰、逻辑更连贯,下面是常用的论文结构组织方法。
1.引言:开门见山,明确论文的主题和目的,引出观点,并提供背景信息和引起读者兴趣的信息。
2.论点段落:每一段落都围绕一个论点展开,首句明确提出论点,之后用事实、数据、例子进行具体论述,最后总结段落的论点。
3.论证段落:针对每个论点,进行逻辑推理、实证数据、引用权威观点等论证方式,加强观点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议论文阅读技巧

议论文阅读技巧技巧一:留意标题和导语在阅读议论文时,首先应该留意文章的标题和导语部分。
这些部分通常会提供重要的线索,告诉你文章的主题和论点。
通过仔细阅读这些内容,你可以快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帮助你在后续阅读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技巧二:分析结构和段落议论文通常具有明确的结构和段落。
在阅读过程中,你应该留意文章的结构,例如引言、主体段落和结论。
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逻辑和论证过程。
另外,每个段落通常会讨论一个特定的主题或论点,你可以通过分析每个段落的内容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将其与整体论证联系起来。
技巧三:关注证据和例子在议论文中,作者通常会提供支持其论点的证据和例子。
当阅读时,你应该特别关注这些部分,并尝试理解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特定的证据和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些证据和例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作者的观点,并且也可以用于你自己的研究和论述中。
技巧四:批判性思考和提问阅读议论文是一个批判性思考的过程。
你应该不断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他们提供的证据是否充分?是否存在偏见或缺乏客观性?通过批判性思考,你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作者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技巧五:积极参与讨论最后,阅读议论文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讨论来增进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和他人一起讨论议论文的观点和论证,可以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且也可以从其他人的见解中研究到新的思考模式和观点。
希望以上的议论文阅读技巧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通过运用这些技巧,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议论文,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见解。
祝你阅读愉快!。
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技巧详解

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技巧详解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技巧详解议论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快速掌握阅读方法,这才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首要问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议论文的阅读答题技巧,欢迎大家阅读!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其竞争较为激烈。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内容。
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
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
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做论据的。
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
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
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
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
(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3、论证结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5、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
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6、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
(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
(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