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完稿规定-朝阳科技大学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规章制度样本1-20

毕业设计(论文)规章制度样本1-20

毕业设计(论文)规章制度样本1-20大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为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程序,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二条在主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具体负责组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条学院成立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主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

第四条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一)拟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指导毕业设计工作。

(二)组织检查教师指导情况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度与质量。

(三)审核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并推选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四)负责组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总结与经验交流。

第五条各系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其主要任务是:(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制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二)组织选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三)组织各专业召开毕业设计(论文)动员会。

(四)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五)组织毕业设计(论文)评阅、答辩、成绩评定、总结等工作。

第三章工作程序第六条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一)调研阶段: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学生提交一份调研报告。

(二)制定总体设计方案或试验研究方案阶段: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完成任务的设想与途径。

设计型课题,要做设计方案论证报告;论文型课题,要做课题论文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可以进入下一阶段。

(三)方案实施和技术设计阶段:进行试验研究、数据处理、设计计算、绘制图纸、技术指标和经济性分析等;整理和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四)答辩和成绩评定阶段:完成答辩、成绩评定、撰写评语、工作总结等内容。

- 1 -第四章选题第七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得到全面的训练。

辽宁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

辽宁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

辽宁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切实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计划、组织、指导和考核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深化与升华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毕业和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

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提高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重要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综合实验技能或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第三条根据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制订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组织教学、检查质量的基本依据。

“毕业设计(论文)大纲”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目的、任务和作用;毕业设计选题原则、课题类型、研究方向;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进度的基本要求;技术资料和参考文献。

各院(系)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调整“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内容和格式。

第二章选题第四条选题的基本原则1、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内容,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

2、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又要注重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管理、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

科技论文撰写规范

科技论文撰写规范

科技论文撰写规范科技论文国家标准格式:科技论文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后置部分.(一) 前置部分前置部分包括封面,封二,题名页,前言,摘要,关键词,目次页,插图和附表,清单,注释表.(二)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 后置部分后置部分包括参考文献表,致谢,封底.各部分简单介绍如下:(1)封面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2)封二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3)题名页题名页(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右页.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个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题名页内容除与封面一致外,还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单位名称和地址,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名称.(4)前言前言一般是作者对本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主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5)摘要摘要是报告和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述的简短陈述.为方便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为英文)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够获取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书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6)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或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款目的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5个至10个,按词条外延层次从小到大排列列举.(7)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8)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页次之后.(9)引言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10)正文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像,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观点和导出的结论.(11)参考文献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章,数据资料时应该按照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出参考文献表,以表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也利于读者了解此领域里前人做过的工作,以便于查找有关资料.著录参考文献时应注意:若注录多著者的参考文献著者为三人以内,全部注录著者;著者为四人以上,只著录前三个著者,其后加"等"字,或者其它与之相应的字.著者最后两人之间,不加"及""和"等连接词,如果参考文献的著者佚名或无著者,应注明佚名或其它与之相应的词.(12) 致谢可以在正文之后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作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或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及管理办法详解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及管理办法详解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及管理方法详解毕业写作是大学教学方案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大学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对学生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毕业后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打下扎实根底,并促进学院毕业写作指导工作的标准化管理,特制订本方法。

1、学院大专及其以上的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一篇。

2、选题应是本专业范围内的问题,并尽量结合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际,选题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3、毕业论文应该观点鲜明,材料翔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4、初等教育专业专科生字数必须在6000字以上,学前教育大专生字数必须在3000字以上。

5、毕业论文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不能两人及其以上合作);不能抄袭他人成果,如有引用他人观点,须注明出处(假设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一经发现,作不合格处理)。

6、毕业论文的形式以议论文为主,不能用文艺作品、教案等其他文体。

7、稿纸及格式:见附录一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工作由各系部总体负责,各系部在学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下根据工作方案和专业特点具体落实系部所辖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指导。

有关责任部门在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积极支持的根底上共同完成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工作。

1、担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教师应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业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能认真负责地指导学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2、指导教师以指导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为主,原那么上不跨专业指导。

每一位教师每届指导学生本科大专合计不超过10人。

3、指导教师应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全过程指导。

(选题确定、查阅文献、提出假设、制订提纲、收集资料、作出结论、撰写论文等)4、指导教师应填写“毕业论文评定意见表”;同时学院要求毕业生填写“毕业论文指导情况反应表”。

1、9月,各系部指导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及辅导的相关范围;同时,各系部指导毕业班学生考虑研究方向,收集有关资料,确定论文选题,并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论文选题汇总初定论文的题目。

教育部关于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教督〔2020〕5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教督〔2020〕5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教督〔202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评估监测,保证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特制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

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为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评估监测,做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工作,保证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负责本科毕业论文抽检的统筹组织和监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的具体实施。

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部门负责军队系统本科毕业论文抽检的具体实施。

第三条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工作应遵循独立、客观、科学、公正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抽检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四条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第二章评议要素和重点第五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要求,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学科门类分别制定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评议要素。

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暂行规定

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暂行规定

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暂行规定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暂行规定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的训练与检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暂行规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的训练与检验。

为规范我院的毕业论文工作,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特修订本暂行规定。

一、毕业论文的目标要求1.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基本技能,发现、分析与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3.训练与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运用各种工具搜集、整理各种材料的能力;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

二、毕业论文的命题与选题(一)命题1.命题的原则(1)命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与新颖性,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

(2)命题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学科的发展性与应用性。

(3)命题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难度大体一致的基础上,针对少数优秀或较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提高或降低命题的难度。

(4)命题应注意不断更新与题型的.多样化,同一专业相继年(届)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的更新率应不低于15%。

2.命题的审核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由专业教师拟定,经系主任核准后报主管教学的副院长。

3.命题的公布经核准的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应在学生毕业学年度第1学期第6周前(含6周)向学生公布。

(二)选题选题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生原则上应在学院公布的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范围内选题,也可以自拟毕业论文题目。

学生的自拟题目必须经论文指导老师同意,送所在系系主任核准。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1、内容的要求毕业论文要求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严谨、语言通顺、格式规范,具体包括标题及署名、写作提纲、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一般采用尾注的形式)、参考文献七部分。

字数要求不得少于4000字,原则上不超过6000字。

(1)标题及署名(从略)(2)写作提纲:在这一部分中,要以分条列项的形式把论文正文部分的结构框架如实地反映出来。

提纲的写作形式通常为:提纲就是一篇文章的结构关系图,从大的项目写起,即先写出大的部分或大的层次的要点,然后是该部分或该层次内的中项目即各段的要点,再后是中项目中的各个小项目即段内层次的意思,最后可简单列举一下本部分需要使用的材料。

提纲通过后,要誊写在一稿正文之前。

(3)论文摘要简单地说就是概括全篇文章的基本观点的语句,从某种意义上说,摘要应为一篇相对完整的短文,读者即使不读论文全文,也能通过摘要对论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能够获取必要的信息。

摘要要客观,避免主观评价,如“本文对某某有重要意义”之类的词句不要使用。

另外,摘要应简洁,它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不宜写得过长,可保持在100——300字之间。

(4)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篇论文应有3——8个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单独列出。

(5)正文这是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由于论文篇幅较长,应有章节之分,要求尽可能在大章节上加上小标题,标示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

(6)注释就是将你在论文中引用的他人的文字注明出处,包括:著作者、书名(文章名)、出版社(杂志期刊)、出版时间、引文所在页码。

(7)参考文献论文中虽然没有直接引用,但作者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查阅和参考了其他研究者撰写的文献资料,要把这部分文献资料的目录开列出来,包括著作者、书名(文章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等。

2、写作格式的要求(1)毕业论文第一稿可以手写,亦可打印;第二稿要求打印,自备A4纸。

第三稿即定稿全部内容必须打印,使用WORD书写排版,并一律使用电大统一发放的论文用纸,完成后将封面附上装订,要求一式三份,装订一律在左侧。

科技论文写作格式及规范1

科技论文写作格式及规范1

科技论文写作格式及规范1 论文题名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应以简明、准确的词语反映文章特定内容,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

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2 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注于首页页脚或文末,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

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及邮编,工作单位和邮编之间空一个字。

3 摘要论文摘要的写作应符合GB6447-86的规定。

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其中,研究的结果和作者的结论为摘要的核心部分。

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提供全文重点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且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在300字左右。

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

4 关键词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

每篇论文选择关键词3~5个,可从题名、摘要中选出,也可以把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数据名称作为关键词标出。

5 绪论绪论又称前言或引言,绪论的序号可以不写,也可以写为“0”,不写序号时“绪论”二字可以省略。

绪论应少而精,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应写明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与与实践依据,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

题目姓名关键词摘要一、引言(目的、项目的引出。

)二、原理描述三、功能分解四、结论(效果、不足、发展前景。

)五、参考文献(至少有三个。

)1.论述部分:包括绪论---引论---通论---专论等四项基本内容(标题可自定)。

(1)绪论或工程(工作区)概况: A.项目由来 B.工程目的、任务要求 C.工作区(或工程)位置、交通(只适地学) D.研究程度(2)引论:只进行和工程有关的宏观论述。

(3)通论:是论述的主体和重点,要求紧扣设计题目。

对有关问题作详细论述—阐明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c.c速克達座墊外型與舒適性評量之研究趙晉緯* 胡祖武***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講師**朝陽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副教授摘要國內機車市場蓬勃發展,但除了少數研究有相關人體計測資料外,鮮少有機車座墊造型與騎乘舒適性的研究與相關文獻。

經過相關文獻研究資料收集,與基本車型設定,座墊成形,基材、造型理論等相關資料進行整理與探討,以為本研究之基本理論架構與基礎。

「形」出現在於人的生活週遭及環境當中,「造型」一詞由德文Gestaltung示意,其字義是完全形態,它是物體﹝object﹞所呈現出來有豐富內涵的樣式。

亦指型態的統一完形為「形」,如橢圓形、方形、三角形等。

「形」是由基本元素的組合﹝composition﹞來決定整體設計是否有內涵。

由基本元素的構成可得到一些相當有涵義的構成現象,「造型」在普遍上的解釋是透過人類的視覺觸覺等感官為媒介,呈現出實質上的「形」;狹義的解釋「造型」是將人心中的想法透過思考再選擇一表現法則(構成形式、表現方法、媒材選定等)的造型過程。

故經過有創造的意念,將造型的外在形象及內在的意涵表達出。

故凡是經過思考過程,表現出一完形的物件,皆可稱為「造型」。

關鍵詞:座墊外型、舒適性、速克達一、前言「形」是由基本元素的組合﹝composition﹞來決定整體設計是否有內涵。

由基本元素的構成可得到一些相當有涵義的構成現象,其原理就如任何物品一樣,最基本的構成元素是細胞。

所以研究構成必須先從其基本元素開始,再發展其建構的行為過程,按著造型目標﹝aim﹞去進行。

才能發揮素材的特性。

一般造型的基本源處乃是由點、線、面、體和空間五種元素發展而形成。

以立體造型而言,由基本構成元素發展成造型的各種現象﹝expression﹞,而呈現出立體造型不同的特質﹝character﹞,包括形態、量感、肌理、空間四種。

但是如何由構成的基本元素探討,發展為有造型的內涵,必須藉由構成的行為方法,分析其造型的各種本質問題﹝造型心理學、造型原理、美感、時間與空間、材料特性﹞,才能達到我們所要的造型理想目標。

二、文獻探討1.生物力學研究就坐者及座椅表面之壓力分布,並以分布與座椅自行調整的支撐力來提供最大舒適度。

2.研究發現舒適性要項在實務設計工作中,機車的坐姿配置、整車振動﹝屬於力學問題﹞、座墊表面材質、座墊的造型、軟硬度設計,是影響使用者乘坐舒適與否的重要變項,特別是後兩者,往往要經過長時間的騎乘測試(如原型車的各種長效性路試)才有辦法確認其適切性,研究發現連續使用時問的長短與使用者感覺舒適與否成反比的現象相當吻合。

研究也發現設計上坐姿配置的處理,是影響此一人因設計要項的首要變數。

﹝王兆華,1996﹞3.針對速克達設計師對座墊造型設計、舒適特性,作造型的因素設定,以50c.c.速克達坐墊外型資料,並分析其造型舒適點,經統合彙整得出以下舒適要因,視覺及觸覺所能接觸能感受之座墊舒適要項,故有以下舒適條件、軟硬度即是坐墊之支撐臀部直接之坐感,外觀輪廓係指整體座墊造型外觀,膠皮提供保護美觀之功能,有如人體皮膚之功能、膠皮顏色變化以配合機車之配色提升流行感、皮紋質感知表現並提供防滑之功能。

4. 壓力分佈座墊造型必須符合乘坐舒適性,座墊寬度則應與人體臀寬、坐骨節點寬等相符,研究指出座墊受力時,座墊輪廓與人的臀部輪廓相近,則產生較小的座墊變形量及壓力均佈之效應﹝Chow,1974﹞。

表現形式和材料的應用如表1三、研究方法步驟與分析.1.座墊外型比較分析及靜態實驗基本車型分析並將座墊外型做比對分析藉此了解座墊外型美醜與舒適性之關係,及實際乘坐測試以主觀評量之方法,求得實際乘坐舒適,及視覺造型與舒適性之感受。

2.對多組座墊外型做比對分析再將前五組座墊比對。

再與多組分析出之座墊外型做比對透過等比例比對各個樣本,找出在線性中心點最近之座墊線型代表較舒適的造型Type或稱原型﹝Prototype﹞,進一步將分析出之原型與問卷統計分析資料比對出最佳造型之近似度再分析其座墊之形成各項因素資料,以期了解各座墊舒適性與造型特徵的關係。

安排Vino50、JOG50 、Going50、Dio50、DD50、針對上述機種,實際乘坐後,對速克達座墊舒適性,作主觀評量選擇,速克達座墊造型滿意度調查,對象為騎者並無後載者。

四、實例驗證與討論1﹝如圖1-1﹞50cc各廠牌速克達之現有機種,設計師在繪製速克達造型時皆採側視發展,座墊造型亦同,座墊造型特性也由此初步形成,進一步發展成45度角作細節處理,故以此特性為主軸,依其座墊外型描繪造型輪廓線,用重疊比對方法,將各座墊之造型輪廓線用2D軟體CorelDRAW描繪輪廓,依其軸距為標準點,訂定標準比例,將全部座墊依標準比例作等比縮放,調整為一致大小,再將所有座墊造型輪廓線依標準點重疊比對密度最接近之輪廓線﹝如圖1-2﹞,群聚自然形成最終之座墊造型輪廓線再以2D軟體CorelDRAW描繪出黑色粗線造型新輪廓線﹝如圖1-3﹞。

採取此一方法,在橫剖面看會有乘坐面的差異也就是段差,由上視看來乘坐面也會有寬窄的區分,但就以50c.c.速克達座墊的造型來說差異性不大,此點可從目前所收集到的資料﹝圖1-1﹞得知,且此次實驗沒有考慮乘坐面的差異。

圖1-1 50cc各廠牌速克達坐墊1-2 50cc各廠牌速克達座墊造型2D重疊線性圖1-3 重疊比對密度最終座墊造型2D線圖(黑線)2.資料分析圖2-2所喜歡的座墊造型其風格為何3座墊舒適度喜好順序座墊舒適滿意之結果,經受測者試坐完座墊後,填入問卷再經Excel統計分析完分別為Vino50﹝187分﹞、Going50﹝187分﹞、JOG50﹝174分﹞、DD50﹝174分﹞、Dio50﹝171分﹞對座墊舒適滿意度依序為Vino50、Going50、JOG50、DD50、Dio50。

﹝圖3-1﹞目前所騎乘的速克達座墊舒適性滿意度,垂直列為機種名,橫列為分數圖3-1 目前所騎乘的速克達座墊舒適性滿意度圖3-2 座墊造型與舒適性關係大小由上表4-1所得之數值,再經由Excel軟體轉換成雷達圖,從圖中可以明顯的看出Vino50與Going50座墊造型與舒適性的強關係是受測者最為接受的,在造型方面Vino50的數值為3.7,在舒適性方面Vino50與Going50同為3.74。

圖4-1 造型與舒適性關係之雷達圖圖4-2座墊造型與座墊舒適性之平均值向量落點由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得知,在南部地區銷售前5名的JOG50、Going50、Vino50、Dio50、DD50的這5台機車中,座墊造型滿意度最高的為Vino50﹝185分﹞,大幅領先其他車種,其次為Going50﹝180分﹞,顯示出Vino50的座墊造型是最能被大眾所接受的。

而從問卷第2題的統計結果能夠知道,受測者對於造型所滿意之主要因素為座墊的外觀輪廓,這也說明了在設計座墊造型時,外觀輪廓的美觀與否是較為重要的,而其他﹝如:皮紋、有段差、無段差…等﹞亦為造型的參考因素。

所以,設計師必需在外觀輪廓多下點功夫。

而問卷統計出外觀輪廓為造型滿意之主要因素,這一點也驗證的研究先前所做的外觀輪廓線形重疊比對分析之方向是正確的。

所以,最後將所有車種與銷售前5名之比對密度最高的兩個線形,一一的和這5台機車線形再行比對﹝如圖4 -3﹞,從比對結果發現,較為符合密度最高之線形的車種為Vino50,與問卷結果相同,這也說明了Vino50的座墊造型是最能被大眾所接受的。

所以,在設計座墊造型時,可參照密度最高與Vino50這個範圍內之線形。

圖4-3與銷售前5名之車種再行比對圖4-4 所有車種﹝左﹞與銷售前5名﹝右﹞重疊後之外型線比對圖4-5比對後之結果上圖﹝4-5﹞為所有車種與銷售前5名﹝圖4-4﹞重疊後之外型線比對後之結果,由此圖可看出,重疊後的所有車種與銷售前5名的兩條線型輪廓吻合度頗高,表示圖﹝4-5﹞比對之外觀造型線皆可作為日後50cc 速克達座墊外型設計之參考。

五、結論在座墊舒適性的部分,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中可看出Vino50與Going50同為最高分﹝187分﹞,也就是說Vino50與Going50這兩台車的座墊舒適性是最佳的,一樣與所有車種與銷售前5名之比對密度最高的兩個線形作比對,從圖4-10中也能觀察出Going50似乎沒有比Vino50更符合這兩個線形,但是比起其他車種是還算普通,原因可從問卷第5題的統計結果得知,受測者對於舒適性所滿意之主要因素為座墊的軟硬度,其次為座墊的防滑性,而其他﹝如:皮紋、有段差、邊條…等﹞就非舒適性的主要影響因素。

又如問卷第6題的統計結果能夠了解,速克達座墊造型與舒適性關係大小為何,有52%的人認為有關係,有26%的人認為非常有關係,在造型與舒適性關係之雷達圖可看出造型與舒適性之平均值皆落在3.7 Vino50與Going50由此初步可看出造型對舒適之影響。

所以在往後的研究中,舒適性的部份能夠分別針對Vino50與Going50這兩台車的座墊進行量測,量測其軟硬度﹝合綿密度﹞、長寬厚度以及上視造型…等,以求出一套最佳舒適性的相關數值。

六、參考文獻1. 羅世忠,1992,人體坐姿與座椅介面間之生物力學分析,1992國立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50。

2. 小林重順,1991,造型構成心理,新形象,台北。

3. 成寬佑,1993,基礎造型,編輯部譯,藝風堂,台北。

4. 許勝雄,1991,人因工程,滄海,台北。

5. 郭繼生,1982,美感與造型,聯經,台北。

6. Henry Focillon ,2001,造型的生命,吳玉成譯,田園,台北。

7. 林崇宏,1999,造型、設計、藝術,田園,台北。

8. 林崇宏,1998,造型設計原理,視傳文化,台北。

9. 林振陽,1993,造型(二),三民,台北。

10. 林書堯,1987,基本造型學,三民,台北。

11. David M.Brienza, Member, IEEE, RafaelM.Inigo,IEEE, Kao-chi Chung, and Clifford E.Brubaker,1993,“Seat support surface optimization using force feedback ”,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V ol.40,No.1, January ,1993, p95-103.12. Diane E Gyi , J. Mark Porter,1999, “Interfactpressure and prediction of car discomfort ”Applied Ergonomics 30 ,1999, p99-107.A Study on the Comfort of Seat Style for the 50c.c.Scooter RiderChin-Wei Chao* Zo -Wu Hu***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dustrial Design Lecturer **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aduate Industrial of Design英文職稱Abstract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systematic procedure for biomimetic design that helps students carry 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a product design course. This systematic procedure is mainly based on wording transformation and morphological analysis in which interchanging a series of graphics and words may enable the students to carry out abstract thinking for form, and through morphological analysis, they derive optimal and feasible solutions. A six-week biomimetic design course is used to verify how this systematic procedure helps students condu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biomimetic design and complete product design works in the process.Keywords:biomimetic design, product design, morphological analy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