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ds-8-CO2二氧化碳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oxideCAS:124-38-9分子式:CO2分子量:44.01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GHS危险性类别:无危害分类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280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防范说明:•预防措施:——无•事故响应:——无•安全储存:——无•废弃处置:——无物理和化学危险: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健康危害:无资料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新鲜空气,休息。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给予医疗护理。

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立即就医。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

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不燃。

受热后,容器或储罐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发生异常变化或发出异常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防止容器受热爆炸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大量泄漏: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漏出气允许排入大气中。

泄漏场所保持通风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

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

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

碳酸(MSDS)

碳酸(MSDS)

碳酸(MSDS)
1. 产品标识
- 产品名称:碳酸
- 化学名称:二氧化碳
- 化学式:CO2
- CAS号:124-38-9
- 分子量:44.01 g/mol
2. 成分信息
- 主要成分:二氧化碳
- 化学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和醚3. 危险性概述
- 碳酸本身不具有明显的毒性和腐蚀性
- 高浓度的碳酸会引起窒息
- 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的碳酸可能引起头晕、胸闷等症状
4. 急救措施
- 吸入: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如有呼吸困难,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就医治疗。

- 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提醒患者及时就医。

-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如有异常或持续不适,就医治疗。

- 食入:不适用。

5. 防护措施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戴适当的防护眼镜、手套和呼吸器。

- 应急处理:排除泄漏源,并注意防止剧烈挥发。

将泄漏物质收集起来,放入标有二氧化碳储存的地方。

6. 泄漏应急处理
- 在泄漏点附近设置适当的通风设备。

- 确保人员远离泄漏区域。

- 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清除泄漏物质。

- 避免泄漏物质进入下水道和水源。

7. 废物处理
- 废弃二氧化碳应按照当地法规处理。

8. 操作注意事项
-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碳酸中。

- 使用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吸入过量的碳酸。

- 避免与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参考相关法规和安全操作指南。

二氧化碳MSDS

二氧化碳MSDS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oxide2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化学品名称:二氧化碳主要成分:二氧化碳≥99%。

CAS号:124-38-9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入侵途径:吸入、皮肤接触健康危害:本身无毒。

但空气中浓度超过3%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眩晕、呕吐等。

10%以上时出现视力障碍、痉挛、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意识丧失。

25%以上时,出现神经抑制、昏睡、痉挛、窒息至死。

接触液体二氧化碳可引起冻伤。

环境危险: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产生温室效应爆炸危险:盛装液体二氧化碳容器遇明火高温,器内压力升高有开裂爆炸危险。

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就医吸入:迅速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输氧,如呼吸和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并及时就医。

食入:无资料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盛装液体二氧化碳的设备与容器遇高温,明火有爆炸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有害燃烧物:无资料灭火方法与灭火剂:用水冷却设备或容器,选用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灭火注意事项:无资料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现场保持现场通风。

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堵漏气瓶泄漏无法堵漏时,将其移至空旷安全处放空。

液体二氧化碳泄漏要有防寒护具。

消除方法:切断气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7.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封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守操作规程,持证上岗。

充装时按充装系数要求控制充装量严禁超装。

接触液体二氧化碳要穿戴好护具防止冻伤。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气瓶应有防倒措施,大于10立方米贮槽不能放在室内。

8.接触控制/个人保护最高允许浓度:中国MAC(mg/m3)18000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浓度超标时,人员撤离现场,紧急事态抢救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完整版)二氧化碳MSDS

(完整版)二氧化碳MSDS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产品推荐用途: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在焊接领域可以用作保护气,在塑料行业有用作发泡剂的(很少见)也可以用于生产聚合物(研发阶段)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用作制冷剂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干净可以用于冷藏运输领域产品限制用途:非说明书规定用途的其他任何用途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长时间过量吸入会引起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呼吸停止,休克死亡。

皮肤、眼睛接触干冰或液体二氧化碳会引起冻伤。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冷冻液化气体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长时间过量吸入会引起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呼吸停止、休克死亡。

皮肤、眼睛接触干冰或液体二氧化碳会引起冻伤。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呼吸防护:通风环境下不需防护。

眼睛防护: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设备可使用防护眼镜,防止飞溅冻伤眼睛。

皮肤防护: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装置时使用棉手套,防止冻伤。

工程控制:生产、使用场所保持自然通风。

事故响应: 产品本身无火灾危险,为防止外来火灾对压缩气体包装钢瓶造成的危险,可就近配备泡沫式灭火器。

对火场中的气瓶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转移至安全空旷处。

吸入,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

皮肤、眼睛接触,用自来水冲洗,就医。

安全储存: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库温不宜超过35℃。

使用时对气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

废弃处理:少量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中。

物理化学危险:产品系灭火剂,为防止外来火灾对压缩气体包装钢瓶造成的危险,可就近配备泡沫式灭火器。

健康危害:长时间过量吸入会引起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呼吸停止,休克死亡。

皮肤、眼睛接触干冰或液体二氧化碳会引起冻伤。

环境危害: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大气能破坏地球臭氧层,少量二氧化碳废气可直接排放。

常见危险品MSDS

常见危险品MSDS

标识中文名:乙炔英文名:acetylene分子式:C2H2 分子量:26.04 CAS号:74-86-2 危规号:21024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熔点(℃):-81.8(119kpPa)沸点(℃):-83.8 相对密度(水=1):0.62临界温度(℃):35.2 临界压力(MPa):6.14 相对密度(空气=1):0.91燃烧热(KJ/mol):1298.4 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4053(16.8℃)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闪点(℃):无意义聚合危害:聚合爆炸下限(%):2.1 稳定性:稳定爆炸上限(%):80.0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卤素引燃温度(℃):305 最小点火能(mJ):0.02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消防措施: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 TVL-TWA ACGIH 窒息性气体。

毒理资料:动物长期吸入非致死性浓度本品,出现血红蛋白、网织细胞、淋巴细胞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尸检有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肺充血和脂肪浸润。

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注意。

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014-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014-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环境危险: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产生温室效应
爆炸危险:盛装液体二氧化碳容器遇明火高温,器内压力升高有开裂爆炸危险
4.0应急措施
皮肤接触:用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就医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输氧,如呼吸和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并及时就医。
食入:无资料
5.0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盛装液体二氧化碳的设备与容器遇高温,明火有爆炸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修改记录
修改符号
修改处数
修改内容
修改人签字
修改日期
水溶性:1.45 g/L(25℃,100kPa)闪点:无
可分解物:碳酸钙外观:无色无味气体
应用:作灭火剂、气肥、药用等含 量:≥99% (纯品)
CAS登录号:124-38-9EINECS登录号:204-696-9
危险性描述:酸中毒制备方法: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₂,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空气中有微量的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由于其能溶于水,所以通常情况下,雨水的PH值≥5.6。CO₂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含量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作业现场要求: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浓度超标时,人员撤离现场,紧急事故抢救时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带面罩。
手防护:戴防寒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烟火,工作前避免饮酒精性饮料。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9.0理化特性
参照 “1.0”。
10.0稳定性和反应灵活性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无

MSDS-CO2(二氧化碳)编号MSDS-06

MSDS-CO2(二氧化碳)编号MSDS-06

江苏凯斯博电梯有限公司二氧化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编号MSDS-06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 中文名称2:碳酸酐技术说明书编码:42 CAS No.:124-38-9 分子式:CO分子量:44.01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二氧化碳 124-38-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不详侵入途径:不详环境危害:不详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

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

慢性影响: 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

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不详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二氧化碳安全资料表MSDS

二氧化碳安全资料表MSDS

二氧化碳安全资料表MSDS标识中文名:二氧化碳、碳酸酐英文名:carbon dioxide分子式:CO2分子量:44.01CAS号:124-38-9危规号:22019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无臭气体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熔点(℃):-56.6(527kPa)沸点(℃):-78.5(升华)相对密度(水=1):1.56(-79℃)临界温度(℃):31临界压力(MPa):7.39相对密度(空气=1):1.53燃烧热(KJ/mol):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1013.25(-39℃)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不燃燃烧分解产物:闪点(℃):无意义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极限(V%):无意义稳定性:稳定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消防措施:本品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毒性接触限值:毒理资料: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

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

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主诉。

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急救眼: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皮肤: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防护工程防护: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 化学产品及公司名称PRODUCT NAME(产品名称): CARBON DIOXIDE, GAS 二氧化碳CHEMICAL NAME(化学品名称): Carbon dioxide二氧化碳COMMON NAMES/SYNONYMS(常用名/别名):Carbonic AnhydrideTDG (Canada) CLASSIFICATION(分类): 2.2WHMIS CLASSIFICATION(WHMIS分类): A2. Composition, 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构成及组分信息职业安全与健康协会美国政府和工业界卫生专家会议3. Hazards Identification危害识别EYE EFFECTS: 对眼睛的影响No adverse effects anticipated. 无有害影响。

SKIN EFFECTS: 对皮肤的影响No adverse effects anticipated. 无有害影响。

INGESTION EFFECTS: 摄入的影响No adverse effects anticipated. 无有害影响。

INHALATION EFFECTS :吸入的影响Carbon dioxide is the most powerful cerebral vasodilator known. Inhaling large concentrations causes rapid circulatory insufficiency leading to coma and death. Asphyxiation is likely to occur before the effects of carbon dioxide overexposure. Chronic, harmful effects are not known from repeated inhalation of low concentrations. Low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cause increased respiration and headache.二氧化碳是最有效的脑血管扩张剂。

高浓度吸入会迅速引起循环不足,导致昏迷或死亡。

二氧化碳过度暴露的危害发生前有可能发生窒息。

低浓度吸入是否会产生慢性、长期的有害影响尚未见报导。

低浓度二氧化碳会引起呼吸急促和头痛。

Effects of oxygen deficiency may include: rapid breathing, diminished mental alertness, impaired muscular coordination, faulty judgement, depression of all sensations, emotional instability, and fatigue. As asphyxiation progresses, nausea, vomiting, prostration, and loss of consciousness may result, eventually leading to convulsions, coma, and death.由于缺氧而造成的影响包括:呼吸急促,反应迟钝,肌肉的协调性变弱,判断力下降,意识模糊,情绪不稳定以及疲劳。

随着窒息过程的发展,会产生恶心,呕吐,虚脱和失去知觉,最后导致抽搐,昏迷及死亡。

Oxygen deficiency during pregnancy has produced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in humans and experimental animals. 怀孕期间缺氧会造成发育畸形(根据人类和实验动物的资料)。

4. First Aid Measures 急救措施EYES 眼睛:Never introduce oil or ointment into the eyes without medical advice! If pain is present, refer the victim to an ophthalmologist for further treatment and follow up.除非有医生建议,否则不得随意使用软膏或油类药品。

由如果还有疼痛,可将患者交由眼科医生医治。

SKIN 皮肤:No adverse effects anticipated. 无有害影响。

INGESTION 摄入Not anticipated. 无INHALATION 吸入PROMPT MEDICAL ATTENTION IS MANDATORY IN ALL CASES OF OVEREXPOSURE TO CARBON DIOXIDE. RESCUE PERSONNEL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Conscious persons should be assisted to an uncontaminated area and inhale fresh air. Quick removal from the contaminated area is most important. Unconscious persons should be moved to an uncontaminated area, given mouth-to-mouth resuscitation and supplemental oxygen. Further treatment should be symptomatic and supportive.在任何过度暴露的事故发生时必须立即通知医疗部门。

救援人员必须配备自持式呼吸器。

应帮助受伤害人员转移到无暴露污染区域并吸入新鲜空气。

其中关键是快速的从污染区离开。

将失去知觉的人员转移到污染区域之外,如停止呼吸,应实施人工呼吸并提供氧气。

进一步的处理应是对症的和支持性的。

5. Fire Fighting Measures 防火措施FIRE AND EXPLOSION HAZARDS: 火灾及爆炸危害None. Nonflammable 无,不可燃。

6.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 释放事故应急措施Evacuate all personnel from affected area. Us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equipment. If leak is in user’s equipment, be certain to purge piping with inert gas prior to attempting repairs. If leak is in container or container valve, contact the appropriate emergency telephone number listed in Section 1 or call your closest BOC location.将所有人员疏散到事故区之外。

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

如果.如果泄漏发生在容器或容器的阀门上,应立即拨打第一部分中所列出的紧急电话或与最近的BOC分部联系。

7. Handling and Storage 操作和储存Electrical classification:Non-hazardous. 无危险。

Dry carbon dioxide can be handled in most common structural materials. Moist carbon dioxide is generally corrosive by its formation of carbonic acid. For applications with moist Carbon Dioxide, 316, 309 and 310 stainless steels may be used as well as Hastelloy ® A, B, & C, and Monel ®. Ferrous Nickel alloys are slightly susceptible to corrosion. At normal temperatures carbon dioxide is compatible with most plastics and elastomers.干燥的二氧化碳可使用大部分普通结构材料。

潮湿的二氧化碳由于形成碳酸,一般具有腐蚀性。

对于潮湿的二氧化碳,可使用316、309和310不锈钢或哈斯合金和孟乃尔合金等。

在常温下,大部分塑料和橡胶可用于二氧化碳。

Use only in well-ventilated areas. Carbon dioxide vapor is heavier than air and will accumulate in low areas. Valve protection caps must remain in place unless container is secured with valve outlet piped to use point. Do not drag, slide or roll containers. Use a suitable hand truck for container movement. Use a pressure reducing regulator when connecting cylinder to lower pressure(<3000 psig) piping or systems. Do not heat containers by any means to increase the discharge rate of product from the cylinder. Use a check valve or trap in the discharge line to prevent hazardous back flow into the system. Provide proper pressure relief valve.只能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