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检测卷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内能 专题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习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1.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煤油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 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D )
4.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小明使用相 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____比___较__物__体__吸__收___热__量__的__多___少___。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 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___量____有关;分析第 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升高相同的温 度时,质__量___相__同__的__不___同__物__质______吸收的热量不同。
A.取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 B.盛放煤油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 验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加热,在 吸收热量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 小雨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__煤__油___温度升高的 多。
(4)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下列探究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__A__。
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5) 小 丽 用 规 格 相 同 的 酒 精 灯 代 替 电 热 器 也 能 完 成 该 实 验 , 则 用 __电__热__器_ 给 水 和 煤 油 加 热 效 果 好 一 些 , 理 由 是 _使__水__和__煤__油___在__相__同__时___间__吸__热__相__等___,__实__验__误___差__更__小__;__操___作__方__便__,___热_。损失少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检测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检测(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检测(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检测(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三章内能检测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1.(2018•自贡)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0℃的冰块内没有内能2.(2017秋•荔湾区期末)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杯中各盛入一定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水,关于杯中水的内能说法正确的()A.b杯中水分子平均运动比a杯中的剧烈 B.a、b两杯中水的内能无法比较C.b杯中水的内能比c杯中大 D.d杯中水的内能最小3.(2017•汉阳区模拟)如图是某校展示柜内的光压风车。
风车玻璃罩内大部分空气被抽走,每个叶片两面分别为黑白两色,由于黑色表面吸收热辐射能力强,当用强光照射风车时,黑色叶片这一面的温度比白色的一面高,因此它们附近的空气加热程度不一样,使叶片旋转。
下列有关光压风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黑色叶片附近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剧烈些B.玻璃罩内大部分空气被抽走,罩内空气密度变小C.将大部分空气抽走是为了减小叶片旋转时所受的空气阻力D.从上往下看,风车叶片应沿顺时针方向旋转4.(2018春•宝塔区校级期中)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
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 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5.(2018•钦南区校级模拟)关于下列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B.热水瓶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污水排出池塘不久,整个池塘的水都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D.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6.(2017秋•常熟市期末)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关于该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B.酒精灯给水加热,是采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C.橡皮塞冲出,其机械能增大的同时水蒸气的内能也增大D.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橡皮塞的机械能7.(2017秋•盘龙区期末)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8.(2017秋•平邑县期末)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C.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9.(2017秋•上杭县校级期末)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比热容之比为3:1,吸收的热量之比为4:1,则甲乙两物体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A.1:3 B.1:4 C.3:4 D.4:310.(2017秋•榆树市期末)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与乙的比热容之比()A.1:2 B.4:1 C.1:1 D.1:4二.多选题(共3小题,每题4分)11.(2018•青羊区模拟)某种煤油有关数据如下表:( )熔点﹣30℃热值4。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检测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运动速度,它的内能将。
2、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叫热量,热量的国际单位是。
3、水的比热为。
质量相同的某种物质和水,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的热量的比值是11:100,那么这种物质的比热是,这种物质可能是。
4、在一个槽形容器内装满水,一块玻璃平放在水面上,当向上提的力超过玻璃的重力时,才能使玻璃脱离水面,这是因为玻璃和水之间存在着。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和,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是的。
(填“相同”或“不同”)6、冬天,当人们觉得手冷时,把两手合起来反复摩擦就可使手热起来,这是利用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
7、煤油的比热是2.1×103焦/(千克·℃),100毫升的煤油用去50毫升,剩下的煤油的比热是。
8、质量相同的水和铁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
9、质量为0.1千克的金属块,温度由70℃降低到20℃时放出2300焦的热,则这种金属的比热为,这种金属可能是。
10、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力。
11、往一杯水中放入一些糖,过一会儿,水变甜了,这一现象说明,物体的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把磨得很光的两块不同金属紧压在一起,经很长时间后,可以看到它们会相互渗入对方,这是由于固体分子在的缘故。
液体能聚合在一起而保持一定的体积,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的缘故。
13、如图所示,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这是现象,表明。
14、冬天感到手凉时,常常用双手互相搓一搓或把手贴在暖气片上烤一烤。
这是分别利用了和的方法改变了手的内能。
15、用钢锯锯钢管时,锯条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的方法改变锯条的内能的。
16、火炉上烤饼子,这是通过方法改变饼子的内能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如图所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产生高温形成火球进入黑障区,下列改变内能的方式,与“火球”的形成不同的是()A.钻木取火B.敷冰降温C.搓手取暖D.擦燃火柴2.下列现象的原因或应用实例,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是()A.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可以降温B.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蔬菜被冻坏C.干燥的天气里在卧室放一盆水加湿D.北方冬天的“暖气”输送用水作为介质3.图是小慧同学在恒温封闭环境中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线,容器内的100g的冰最终变化成100g的水,且变成水后,水的质量保持不变。
相同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下列说法()[c水:4.2×103J/(kg·℃),c冰:2.1×103J/(kg·℃)]℃该物质在“1min-2min”段吸收的热量等于它在“20min-21min”段吸收的热量℃该物质在第7min时的内能小于它第10min时的内能℃BC段该物质吸收的热量是3.36×104JA.只有℃是正确的B.只有℃℃是正确C.只有℃℃是正确D.℃℃℃都是正确的4.中国的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吸收热量凝华形成的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运动是以船为参照物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是空气流动造成的D.“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水看上去浅了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5.现代社会,物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海鲜,可放心食用B.公园里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D.飞机获得升力是因为其上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表面空气流速小压强大6.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20min吸收的热量为()A.5.04×105J B.4.2×105JC.2.52×105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7.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时,根据实验结果描绘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该图象可知()A.甲比乙温度升高得快,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B.甲比乙温度升高得快,乙的比热容大于甲的比热容C.乙比甲温度升高得快,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D.乙比甲温度升高得快,乙的比热容大于甲的比热容8.如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B.C.D.9.关于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加湿器喷出的细小水珠四处飞散是扩散现象B.夏天,空调房的玻璃外侧会出现水珠,这是液化现象,发生时吸热C.琪琪用抹布反复快速擦桌子时,桌子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桌子的内能D.将一块铁扔进炼钢炉中加热,铁熔化时持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10.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它的温度一定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二、填空题11.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一些宏观现象来推断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运动。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本章检测含新题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本章检测含新题新版新人教版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7四川广元中考)以下几条摘录出自小李在学习“内能”一章时的学习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能够在固体中发生B.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不是同时存在的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1.答案 B 扩散现象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能进行,故A说法正确;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B说法错误;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C说法正确;摩擦生热,该过程中消耗机械能,产生内能,属于能量的转化,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D说法正确。
2.(2018四川自贡中考)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0 ℃的冰块没有内能2.答案 B 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故A错误;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所以0 ℃的冰块也有内能,故D错误。
3.(2018山东临沂中考改编)小明用煤气灶烧水时,进行了如下思考,正确的是( )A.加热过程中水的比热容变小B.加热过程中水的比热容变大C.壶内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内能增大D.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3.答案 C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温度无关,故A、B错误;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内能增大,故C正确;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4.(2018江西抚州崇仁期中)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B.一定质量的水凝固成冰,它具有的内能一定减少C.物体放热,内能减小,温度一定降低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4.答案 B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一定质量的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则内能一定减少,故B正确;物体放热,内能减小,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可以说含有,故D错误。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ppt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6.(5分)下列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7.(10分)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该实验说明 分子间有_间__隙__;当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很难再推动活塞,这表明分子间存在 相互作用的 _斥__力__(选填“引力”或“斥力”)。
13.(5分)(2018·福建)宋词《解语花·上元》中写到“箫鼓喧,人影参差, 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产振生动的, “满路飘香麝”是由于分子在___不__停__地__做__无__规__则__运__动_。
14.(5分)将50 mL的水与50 mL的酒精混合后,液体总体积 小__于__(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100 mL,这说明分子间__存__在__间__隙_。
10.(5分)(2018·随州)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 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C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 B.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17.(10分)课堂上,物理老师将断成两段的均匀圆柱形铅块A、B的两端磨 平,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如图所示,将合 在一起的铅块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然后在铅块下面悬吊了多个钩码,两铅 块仍未分离。
Hale Waihona Puke (1)上述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引__力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