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6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4.3 性质活泼的氧气拓展延伸 (新版)鲁教版

合集下载

2016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4.3 性质活泼的氧气预习导航 (新版)鲁教版

2016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4.3 性质活泼的氧气预习导航 (新版)鲁教版

性质活泼的氧气
预习导航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
2.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
3.检验和验满的方法
(1)检验:将_________放入________,若木条______,则气体为氧气; (2)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时,当集气瓶口____________时,证明氧气已收集满,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将____________放在_______,若木条_____,则氧气已收集满。

智慧园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如何放置?为什么?
答案:1.过氧化氢――→催化剂水+氧气
2.(1)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将导气管放入水中,双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 (2)向上排空气 密度比空气略大 接近集气瓶的底部 排水 不易溶于水 要等到气泡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3.(1)带火星的木条集气瓶瓶内复燃(2)有一大气泡冒出带火星的木条集气瓶瓶口复燃
智慧园
提示: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2。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性质活泼的氧气》同步优秀教案三(重点资料).doc

湘教版化学九年级《性质活泼的氧气》同步优秀教案三(重点资料).doc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2.使学生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个大致印象。

教学重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

2.由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和固体与液体常温制取气体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以边演示边讲解为主。

教具试管、带塞导管、集气瓶、方玻璃片、水槽、酒精灯、火柴、木条、铁架台及铁夹、试管夹、药匙。

KMnO4、H2O2、MnO2。

教学过程[提问]1.请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根据氧气的性质来说明它有哪些主要用途?[引言]前一节课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工业上又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板书]一、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是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药品: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和二氧化锰2、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 4 K 2MnO 4 MnO 2 O 2过氧化氢 水+氧气 H 2O 2 H 2O O 2(催化剂:“一变二不变”)3、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二氧化锰收集装置4、实验步骤:高锰酸钾制氧气(组、查、装、定、点、收、离、熄)双氧水制氧气(注意点)a.用酒精灯外焰加热b.铁夹夹在离管口中上部的地方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d.导气管稍微露出橡皮塞.e.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排尽瓶中的空气f.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g.实验完毕,应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h.制备出的氧气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5、检验和验满:检验(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中)验满(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讨论]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装置跟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相比较有何优点?2、用长颈漏斗可以代替分液漏斗,这两套装置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小结]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要点。

《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性质全解析

《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性质全解析

《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性质全解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氧气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物质。

它不仅支撑着生命的呼吸过程,还在许多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氧气那活泼的性质。

氧气,化学式为 O₂,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这一特性使得在一些情况下,氧气能够在空气的下层聚集。

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首先,它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许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够发生燃烧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比如,我们常见的煤炭、木材、石油等燃料,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光和热。

这也是我们利用能源的重要方式之一。

金属在氧气中的反应也十分有趣。

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表面会逐渐变黑,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这些反应都充分展示了氧气的氧化性。

氧气还能与许多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

比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也是获取清洁能源——氢能的关键步骤之一。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

除了单质,氧气也能与化合物发生反应。

例如,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在生物体内,氧气同样起着关键作用。

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这个过程虽然相对复杂,但本质上也是氧气参与的氧化反应。

氧气的活泼性质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钢铁冶炼中,需要通过向熔炉中通入氧气来除去杂质,提高钢铁的质量。

在化工生产中,氧气常用于氧化反应,以合成各种化工产品。

然而,氧气的活泼性有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例如,金属的氧化会导致金属制品的腐蚀,从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食物的氧化会导致变质,影响其品质和口感。

为了更好地利用氧气的性质,我们需要在储存和使用氧气时采取一定的措施。

氧气通常被压缩储存在钢瓶中,以确保其安全和稳定。

在使用氧气进行实验或工业生产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doc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 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f 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f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f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镭、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1.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2.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3.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 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性质活泼的氧气》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氧气的重要性质和用途,还能为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制取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的氧化性,知道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1.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现象观察和分析。

2.理解氧气氧化性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氧气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但对氧气的性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化学用语的书写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氧气的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法】: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有关氧气性质的信息。

2.实验法: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归纳法:归纳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形成知识体系。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课件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课件

2021/12/11

过氧化氢(ɡuò yǎnɡ huà qīnɡ)
过氧化氢 其水溶液制俗氧称双气氧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 (ɡu二ò y氧ǎnɡ化huà锰: 一种黑色固体。
qīnɡ)
第十一页,共十七页。
过氧化氢(ɡuò yǎnɡ huà 制氧气 qīn实ɡ) 验(shíyàn)注意事项:
①如何检查(jiǎnchá)装置气密性?
先将活塞关闭,导管一端伸入水槽中,双手(或 用热毛巾)捂住锥形瓶,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②装药品的顺序 先固后液
③分液漏斗的作用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速率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2021/12/11
催化剂:
2021/12/11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huàxué xìngzhì)在化 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D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liánxù)并均匀放出时
4.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
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在氧气中燃烧木炭
D.粗盐提纯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No 性质活泼的氧气。3、装(装药品到试管中)。为了防止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破
点 5、 (用酒精灯加热(jiā rè)药品)
先 预热(后yù rè) 对准药品集中加热
2021/12/11
收 6、 (收集(shōují)气体)
①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
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②如何验满

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性质活泼的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性质活泼的氧气



2Mg + O2
2MgO

4P + 5O2
2P2O5

(gòng
tóng)
S + O2
SO2

2Cu + O2
2CuO
物 质
石蜡(shílà)+氧气
H2O+CO2

第十四页,共十九页。
C + O2
3Fe + 2O2 2Mg + O2 4P + 5O2 S + O2 2Cu + O2
CO2 Fe3O4 2MgO
第十七页,共十九页。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满氧气的集气 瓶,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由瓶口逐渐伸入到 瓶底,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瓶中比在乙瓶中 燃烧旺且时间长。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jùyǒu)
的性质是:
带火星的木条
(O2)
氧气(yǎngqì)的密度
(O2)
比空气大,氧气
(yǎngqì)能支持燃烧
(甲)
C Fe
第五页,共十九页。
木炭在氧气(yǎngqì)中燃烧
第六页,共十九页。
反应 现象: (fǎnyìng)
1.剧烈(jùliè)燃烧,发出白光。 2.放出 热量。 (fànɡ chū) 3.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第七页,共十九页。
铁丝(tiě sī)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 现象 (shíyàn)
铁丝(tiě s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木炭:剧烈(jùliè)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一些主要用途;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认识氧化反应。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用实验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自主学习法四、仪器和药品分液漏斗、锥形瓶、集气瓶、玻璃片、燃烧匙、石棉网、水槽、带活塞的导气管、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蜡烛、木条、澄清石灰水、细铁丝、木炭、硫粉五、教学步骤(一)复习并引入新课1、提问: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含量最多的是,其次是,我们又是怎样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2、讨论:你知道在空气中占了五分之一的氧气的哪些性质?你又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同学们在热烈地讨论着他们觉得很“熟悉”的氧气的同时,我用课本图片指出火箭升空图,并说明火箭升空,液氧作助燃剂。

3、引入谜语: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得高。

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打一物质)(二)制取氧气,了解其物理性质1、利用双氧水制取几瓶氧气,简介制取过程,观察收集的气体,说出其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及其三态变化。

(板书)(三)实验探究,掌握化学性质1、学生协助完成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1)观察比较: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2)思考:燃烧后生成的产物相同吗?如何证明生成物是什么呢?(3)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注意:a、把木炭、蜡烛直接伸入氧气中会燃烧吗?(突出条件的重要性)b、木炭、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有何不同?(4)交流讨论:完成课本32页的实验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质活泼的氧气
拓展延伸
一、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催化剂具有“一变”“两不变”的特点,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是说没有参加化学反应,也不是说物理性质不变;催化剂不增加或不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一个化学反应中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例1】小惠在一次实验中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了二氧化锰加入了氯酸钾中,加热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

于是她惊奇地告诉同学小华:高锰酸钾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小华同学经过思考,认为小惠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

(1)小华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证明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它具有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特点。

单独加热高锰酸钾能产生氧气,说明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

答案:(1)未验证反应前后高锰酸钾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2)单独加热高锰酸钾能产生氧气,说明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3)因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而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所以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的速率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起催化作用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二、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描述
描述实验现象常犯的错误是混淆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混淆“光与火焰”“烟与雾”。

【例2】下面是某研究性小组的一位同学对氧气性质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解析: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

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气体,红磷燃烧产生白色固体,A 错误,B 正确;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非实验现象,C 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 错误。

答案:B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三、判断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例3】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

A .铜+氧气――→加热氧化铜
B .氨气+氧气――→催化剂一氧化氮+水
C .氢气+氧气――→点燃水
D .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E .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F .一氧化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解析:考查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理解。

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这里的“氧”可以是“氧气”,也可以是含“氧”的物质,两个特征都具备的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答案:ABCDF ACEF ACF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水――→通电氢气+氧气
B .碳+氧化铜――→加热铜+二氧化碳
C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D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四、判断氧化物
氧化物是纯净物,它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它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不一定是
氧化物,学习中应区分氧化物、化合物、混合物、纯净物、单质的概念。

【例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B.H2O
C.KCl D.H2SO4
解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A只含一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B含氢和氧两种元素,属于氧化物;C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D含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答案:B
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
C.氧气跟某物质反应的生成物
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氧气,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原理、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要特别注意发生装置与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的关系,收集气体的方法与气体密度、溶解性的关系。

【例5】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

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率。

甲、乙两位同学要选用下图所示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位同学在制取氧气时,都选择A装置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但他们收集气体的装置不同,实验后对比知道,甲收集的气体纯度比乙高,则甲选择____________装置收
集氧气,乙选择____装置收集氧气。

(填字母)
(3)甲同学选择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选择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A 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___(填序号)。

A .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
B .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 .加热反应物
解析:液体由分液漏斗加入,固体由锥形瓶口部加入。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且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含空气,较纯净;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但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不如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纯净。

A 中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可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答案:(1)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2)D B (3)氧气
不易溶于水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5)A
下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装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C .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D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迁移1.B 解析:催化剂对化学变化起催化作用,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但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A 、C 正确,B 不正确;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D 正确。

迁移2.C 解析:描述实验现象要客观、准确,不要涉及生成物的名称。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A 错误;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不是产生白色烟雾,B 错误;C 正确;生成二氧化碳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

迁移3.C 解析: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A 、B 、D 的生成物中都有两种,都不属于化合反应,C 的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迁移4.D 解析: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一定含氧元素,但不一定是氧化物;氧气跟某种物质
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氧元素,却不一定是氧化物。

迁移5.D 解析: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中,通常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漏气;反应开始时冒出的气体是空气;先熄灭酒精灯会使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故A、B、C正确。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收集完氧气后,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