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

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10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实验人员进行 IgG、Ig A、Ig 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分析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总胆红素水平(TBIL)。

结果观察组IgG、Ig 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TA、TBI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免疫球蛋白检验运用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验中,可对其疾病情况进行判断,临床各项指标较为明显,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临床价值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HBV检测呈现出阳性,发病过程中临床各项表现不清晰,主要通过血液、母婴以及性传播,患者在发病后出现厌食、劳累以及腹胀的等情况,并且出现肝掌以及蜘蛛痣。

该病致病原因较为复杂,由急性发展为慢性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时甚至出现肝硬化以及肝癌,因此需要对该病进行全面的控制,采用病毒复制、提升免疫力以及保护干细胞的方式进行治疗,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因此临床检测的意义就凸显出现,通过临床检测可以将患者自身免疫情况进行分析,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案,提升治疗整体质量[1]。

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汇报: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10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对照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为(45.59±5.69)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3±2.13)年;观察组年龄33-76岁,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45.89±5.7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31±2.15)年。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研究发布时间:2023-01-06T03:21:54.242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2期作者:杜宗晟[导读] 目的分析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的临床检验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者,同时在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以及不同阶段的指标变化情况。

杜宗晟吉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吉林吉林 132000【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的临床检验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者,同时在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以及不同阶段的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在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等指标比较上差异显著(TG=152.827,TM=17.099,TA=42.824)P<0.05。

恶化组的TBIL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T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的临床检验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检验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肝炎常见的类型之一,该病毒性肝炎可以通过多种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全身的乏力,消化道症状,厌食以及腹胀等症状,同时由于肝炎病毒在体内的不断复制会导致肝脏发生肝硬化,最终形成肝癌,引起肝性脑病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1-2]。

目前临床上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病毒药物干预为主,同时在针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上及时的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患者体内病毒对人体免疫的影响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者,同时在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4例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范围43.39±2.31岁,病程时间3-9年,平均病程时间5.01±0.31年;对照组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范围43.41±2.29岁,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差异性P>0.05。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分析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分析

临床研究70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维持人体营养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乙型肝炎不仅可对患者的肝脏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可造成营养不良等病症,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1]。

有研究报道指出,免疫球蛋白水平可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将重点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

具体情况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30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28例及健康个体30例作为此次调查对象。

慢性乙肝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18~67岁,平均年龄为(45.5±2.3)岁;慢性重度乙肝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患者年龄为30~72岁,平均年龄为(46.8±3.5)岁。

健康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4.8±2.5)岁。

1.2 方法清晨空腹状态下对受检者进行静脉采血,每例5ml。

于离心机上对静脉血静脉分离,并检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lgG、lgA、lgM)水平,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

其中,免疫球蛋白以比浊法进行测定,总胆红素以重氮比色法进行测定。

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凝固法进行测定。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分析王 莹 郭栓青 王 暖宁晋县医院 河北省宁晋县 055550【摘 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30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28例及健康个体30例作为此次调查对象,以比浊法对三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lgG、lgA、lgM)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组与慢性重度乙肝患者组的lgG、lgA、lgM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个体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研究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研究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180例接受免疫比浊法检查患者,其中90例治疗组和90例参照组,治疗组为不同程度乙型肝炎患者,参照组为健康体检者,治疗组按照乙型肝炎由轻度向重度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并予以患者相应治疗,对比各组及治疗后有效者和无效者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

结果经过检查后,治疗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A、B、C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明显(P<0.05);经治疗和检查后,治疗组中有效者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比无效者低,存在显著差异(P <0.05)。

结论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以反映乙型肝炎不同程度病情,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预后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免疫球蛋白;检测;乙型肝炎;临床研究在临床众多发病率高的疾病当中,乙型肝炎属于其中一种。

乙型肝炎[1] 患者临床表现为呕吐、食欲不振等。

据资料显示[2] ,乙型肝炎致病原因与患者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

现阶段,临床上多采用和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但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机制较为欠缺。

为此,本文就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180例接受免疫比浊法检查患者临床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180例采用免疫球蛋白检验患者,其中,9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9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

治疗组均排除:近半年内为接受过正规抗病毒治疗;妊娠期和哺乳期;失代偿肝病;合并慢性肝脏疾病;心、肾、肝疾病史。

其中,48例男,42例女,年龄在30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0±0.5)岁,病程在3个月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0±0.5)年之间,按照患者病程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在临床表现、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存在一定可比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验免疫球蛋白(Ig)的临床价值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验免疫球蛋白(Ig)的临床价值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验免疫球蛋白(Ig)的临床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5T08:21:06.75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仇婷婷[导读] 分析免疫球蛋白(Ig)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筛查、评估临床价值。

仇婷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Ig)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筛查、评估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7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2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8月~2021年4月行临床研究,经采集两组研究人员外周静脉血样本后,行实验室免疫球蛋白检验,乙肝患者另行肝功能检验。

分析健康者、乙肝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标差异及不同乙肝进展阶段患者免疫球蛋白、肝功能指标水平差异。

结果:(1)慢性乙肝患者IgG、IgA、IgM均高于健康者(P<0.05)。

(2)轻度、中度、重度乙肝患者间免疫球蛋白、肝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筛查中的应用,可为受检者乙肝初筛提供指向性参考依据,并可依据相关指标水平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损伤进展,检验价值确切。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临床价值前言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病毒性肝炎类型,乙肝病毒感染唯一发病机制,可在乙肝病毒感染后对肝细胞损害进展期间引发肝实质弥漫性损伤、肝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损害患者健康质量,且疾病治疗难度较大,多数患者需终生服药,以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肝硬化、肝癌等不良预后风险,或可在疾病检验筛查中选择兼具乙肝筛查及功能评估性价值的实验室指标,开展临床检验,为患者临床预后评估提供多类参考依据[1]。

因此,为分析免疫球蛋白(Ig)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筛查、评估临床价值,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1研究资料选取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7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2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8月~2021年4月行临床研究。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研究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研究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研究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乙型肝炎的主要特征是其持续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血清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病原体,从而参与免疫反应。

在乙型肝炎感染过程中,免疫球蛋白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检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乙型肝炎的免疫机制及其相关的临床特征。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验结果可以用于判断患者的免疫状态。

根据检验结果,可以确定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

这些免疫球蛋白在抗病毒免疫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IgA在肠道和呼吸道等黏膜表面起到防御病原体的作用;IgG主要起到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体液免疫;而IgM是早期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类别,通常在感染初期增高。

通过对这些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可以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反应状态,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验结果可以用于评估疫苗免疫效果。

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血清中抗HBV表面抗原(HBsAg)抗体水平,可以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

当HBsAg抗体水平高于一定阈值时,说明患者获得了免疫保护,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的感染。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验结果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的疗效。

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抗病毒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降低病毒载量来控制疾病进展。

而免疫调节治疗主要通过调节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抗病毒免疫能力。

通过对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可以确定治疗前后其水平的变化,从而评估治疗的疗效。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的研究对了解乙型肝炎的免疫机制、评估疫苗免疫效果和治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研究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研究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

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变化趋势、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临床意义以及治疗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其变化能够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并有望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研究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测方法、变化趋势、病情严重程度、临床意义、治疗策略、重要意义、治疗方案、应用前景、研究目的、结论、引言。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乙型肝炎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乙型肝炎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包括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和变化。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病毒感染的控制和清除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研究尚不足,对于指导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变化趋势、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为乙型肝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生活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及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通过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变化趋势、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其临床意义和治疗策略,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指导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结果,从而提高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分析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分析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分析背景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肝炎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治疗来控制病情的进展。

免疫球蛋白检验是乙型肝炎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分析。

免疫球蛋白概述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分子,也称为抗体。

抗体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可以识别并结合体内或体外的抗原。

在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包括IgG、IgM和IgA。

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原理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抗体来评估患者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状况。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荧光免疫分析法(FIA)。

其中,ELISA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在ELISA检测中,将乙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质(抗原)固定在检测板上,加入患者血清中的特定免疫球蛋白,经过反应后,用酶标记的二抗和底物来检测反应产物。

根据反应产物的颜色、荧光或放射性等指标可以判断出患者血液中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球蛋白水平。

临床分析IgG检测IgG是一种抗体,可以保护机体抵御病原体侵入。

在乙型肝炎患者中,IgG抗体是长期存在的标志,在治疗过程中可用于监测病情和疗效。

IgG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感染初期可能不具备检测价值。

在感染后1-2个月,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的IgG抗体水平开始升高。

在治疗过程中,IgG抗体通常在治疗后12周内开始下降。

因此,IgG抗体的检测可以用于判断感染的时间和病情。

IgM检测IgM抗体是一种刚刚产生的抗体,可以代表最近的感染状态。

在乙型肝炎患者中,IgM抗体通常出现在感染后2周内,并在4-6周后逐渐消失。

因此,IgM抗体的检测可以用于早期感染的筛查。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IgM抗体水平降低,则表明治疗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7-02-28T13:38:55.44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作者:陈勇
[导读]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结果。

长沙市第四医院检验科湖南省 410006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结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

对所有受检对象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分析不同首先对象的结果差异。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gM与IgA指标对比对照组健康人的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中诊断为轻中度慢性乙肝的患者指标对比重度患者更高,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助病情判断,对于医生选择治疗方案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非常必要的诊断指标。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临床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疾病,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感染人体之后会对肝脏细胞组织产生极大的侵害,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自己生命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1]。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手段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但是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各项检测指标确定。

免疫球蛋白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研究表示,该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程度具有较大的联系[2]。

本文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现将方法与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40例;年龄在34-71岁之间,平均(54.78±6.23)岁;慢性轻中度乙型肝炎患者55例、重度乙型肝炎患者30例。

选择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48例;年龄在31-76岁之间,平均(55.62±6.18)岁。

将研究组与对照组受检对象的基线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比组间差异小,结果不具有显著性(P>0.05)。

1.2方法
两组受检对象均在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液2-3ml,置入抗凝管中,放置1h后使用离心机以3000转/分钟的速度进行离心10min,将血浆分离并在零下20℃的冰箱中存放。

IgM、IgG以及IgA指标均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根据患者的各项指标选择口服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进行治疗。

1.3评价指标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受检对象的免疫球蛋白指标以及轻中度乙肝患者和重度乙肝患者的IgM、IgG以及IgA结果进行观察对比。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受检对象的免疫球蛋白指标对比
研究组85例患者的IgM、IgA等指标结果对比对照组健康人均更高,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乙型肝炎是对全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具有极高的发病率,科学的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是改善患者健康的关键[3]。

免疫球蛋白是人体中具有抗体活性的化学结构,属于与抗体分子类似的球蛋白,但是不具有抗体活性[4]。

也是人体免疫组织、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分子等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机体发生感染之后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合成会出现明显的增加。

有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肝脏实质的破坏程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因此临床中将免疫球蛋白作为乙肝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标准[5]。

本文中,对85例乙肝患者以及100名健康人进行研究,分析其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且病
情越严重,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治疗水平也越高,差异明显(P<0.05)。

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于病情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具有较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中锋,刘春礼,张莹等.白细胞介素-17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细胞凋亡机制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3(13):1271-1273. [2] 谢冬英,刘琼,谢俊强等.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表达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水平及其与肝脏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5):285-289.
[3] 鲁晓娟,王娟,白莹立等.红细胞免疫指标与 T 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慢性 HBV 感染中的价值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3):5351-5353.
[4] 魏宪义,魏红.慢性HBV感染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用药方法的合理性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1):23-26.
[5] 王琳,赵春楠,祁松楠等.基于协同刺激分子表达量建立慢性HB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评价新体系的研究[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4,7(1):53-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