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成人高考语文(高起点)精选模拟题

合集下载

语文成人高考高起点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成人高考高起点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一、(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凋.零 惆.怅 雕梁画栋 B .压轴. 轴.线 群轻折轴.C .卷.宗 眷.顾 卷.土重来 D .揭.晓 间.歇 竭.泽而渔【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洪荒 沧穹 披星戴月B .玄奥 炫耀 暄宾夺主C .逆料 凝望 鞠躬尽瘁D .沉缅 惰性 欲盖弥彰【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几万年前,撒哈拉地区曾经植物丰盛茂密,河流_______东西南北,湖泊_______,洪水经常泛滥。

公元前2000年以后,气候干燥程度加剧,湖泊干涸消失,植被_______退化,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A .横贯 漫山遍野 枯竭B .纵横 漫山遍野 枯竭C .横贯 星罗棋布 枯萎D .纵横 星罗棋布 枯萎【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位负责人说,中学生校服价格比较稳定,不会因为物价的上涨而“水涨船高....”。

B .大家赞扬这个方案犹如抱薪救火....,一定会把这次改革的“三把火”烧得更加旺盛。

C .海洋污染不像陆地环境污染那样触目惊心....,公众了解信息的途径也非常有限。

D .绿色植物摆放在室内,不但赏心悦目....,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功效。

【答案】B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手中。

B .鸟类的大脑虽然很小,却显示出远比人类过去所想象的更复杂、更聪明、更神奇。

C .过度开发湖洲,破坏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其必然结果是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D .人,来到了海南岛的最南端,赋予天涯以形,赋予海角以影,固定了“天涯海角”。

【答案】B6.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雨过天晴,举目四望,但见朵朵白云托出早晨灿烂的太阳。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怠慢苔藓贻笑大方百战不殆B.精粹荟萃猝不及防鞠躬尽瘁C.菡萏焰火冲锋陷阵谄上瞒下 D.譬如毗邻穷乡僻壤避重就轻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鸟瞰日本列岛,可见一座座形似天文馆的半圆形的穹隆建筑。

B.交通管理部门每两年对所有行驶的车辆都要进行认真检察。

C.旅游局规定,要给旅客提供务有所值,多姿多彩的活动项目的旅游商品。

D.影片展现了周恩来总理对知识分子的袒诚相待、推心置腹的动人情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一组是( )①在媒体和车迷轰炸式的追问下,刚刚获得F1赛车比赛总冠军的舒马赫终于明确_______了自己的想法。

②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即使资历浅一些,也不应________自己的观点。

③许多国家在议会召开期间,电视台辟有专门的频道对其进行转播。

________个别议案由于涉及国家重大机密而不得不进行秘密讨论,________不能仅由议会单方面决定。

A.流露隐讳即使/也 B.透露隐晦如果/就C.流露隐晦如果/就 D.透露隐讳即使/也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解放前,穷人吃的是残羹剩饭,睡的狗窝猪棚。

C.活动中我们虽然出了些问题,但是塞翁失马,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D.李明为主题班会出了个主意,大家觉得不错,可谓是自出机杼,很有创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以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B.挫败感、自卑感、失落感,对于这些不良的心理,只有通过很强的心理调节才能战胜它。

C.歌星、影星多是靓男俊女,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甚至因此而荒废了学业。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1)-中大网校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1)-中大网校

2012年成⼈⾼考⾼起点《语⽂》模拟试题(1)-中⼤⽹校2012年成⼈⾼考⾼起点《语⽂》模拟试题(1)总分:150分及格:90分考试时间:120分第I卷(选择题,共40分)⼀、(24分,每⼩题4分)(1)这⾥所说的“浅尝”、“粗知”,培根的解释是________,这叫摘读;_________,这叫印象翻阅。

⾄于_______,培根强调:_________。

这种根据不同知识的需求,涉猎各种书籍,既突出重点,⼜不忽视⼀般,既顾及⼴博,⼜聚焦于专精的⽅法,对拿起书就读的⼈来说,不是很有启发吗? ①“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②“这些书只要读其中⼀部分”③“深⼊钻研,仔细揣摩”④“知其中梗概” A.②④③① B.④②③①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2)下列各句中,下划线的成语使⽤不恰当的⼀句是()五⼗年来,我国取得了⼀批批举世瞩⽬的科研成果,这同⼏代科技⼯作者殚精竭虑,忘我⼯作是密不可分的。

博物馆⾥保存着⼤量有艺术价值的⽯刻作品,上⾯的各种花鸟⾍兽,⼈物形象栩栩如⽣,美轮美奂。

家⽤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

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下⼦成了炙⼿可热的商品。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劳永逸。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句是()A. 这粒扣⼦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作提供了线索。

B. 由于精神过分(过度)紧张,他在⽐赛中失利了,没能实现捧杯的梦想。

C. 类似的事情不⽌(不只)⼀次地发⽣,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D. 班长与团⽀书⼀起合计(核计)着春游的事⼉,不知不觉天已经⿊了。

(4)下列词语中括号中的字的读⾳全都相同的⼀项是()A. (曲)解(龋)齿兴(趣) (曲)曲折折B. (档)案恰(当) (荡)漾安步(当)车C. 割(舍) (摄)取(赦)免退避三(舍)D. (便)宜(骈)⽂随(便) (便)宜⾏事(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不相同的⼀组是()A. 调解协调调教调遣调味B. 校对校样校订校场点校C. 泊位停泊漂泊淡泊泊岸D. 颠倒倾倒倒闭倒运倒霉(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句是()A. 学校的通知说,让新⽣本⽉20⽇前去报到。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3)-中大网校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3)-中大网校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3)总分:150分及格:90分考试时间:120分第I卷(选择题,共40分)<br />一、(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姐妹情深,我怎么能丢下残疾多病的姐姐和妹妹,一个人嫁到外省去呢?B. 这个项目能否上马,决定于我们现在是否具备了条件。

C. 所谓“关键”词语,是指与文章内容有密切关系,重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D. 作为一个领导,你应该把群众的意见认真地考虑一下,怎么能看也不看,就束之高阁呢?(2)填人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A. 相当则却因此就B. 相当虽然却因此就C. 不但则仍当然必然D. 不但虽然仍当然必然(3)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

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

B. 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

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

C. 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

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

D. 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

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他在公众场合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

B. 近期,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占了便宜。

C. 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理解诗的意义和道理。

D. 抗日战争的时间之长,地域之广,是一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山青水秀磨拳擦掌大声疾呼苦心孤诣B. 出类拔萃防微杜渐再接再厉天网恢恢C. 言简意赅因地制宜强弩之末萍水相逢D. 永葆青春变幻莫测孤注一掷余勇可贾(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二、(16分。

每小题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

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汇总

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汇总

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瘙.痒(s ào ) 胆怯.(qi è) 溃.脓(ku ì) 抛头露.面(l òu ) B .针灸.(ji ǔ) 连累.(l ěi ) 着.重(zhu ó) 包扎.伤口(z ā) C .庇.护(p ì) 熨.帖(y ù) 遂.愿(su ì) 宁缺毋.滥(w ù) D .咋.舌(z é) 辟.邪(b ì) 蜷.曲(qu án ) 冠.心病(gu à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飞黄腾达 合衣而卧 凭心而论 珠连璧合 B .蛛丝马迹 以身作则 备尝艰辛 心律不齐 C .继往不咎 拾人牙惠 再接再厉 食不果腹 D .大材小用 沤心沥血 指手画脚 兴高彩烈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张艺谋的团队过于 了历史细节的真实,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缶”阵根本无法让人联想到“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的那种“缶”。

②王维那些满是绿意的田园诗意境 ,让她骚动的心顿然归于 。

③堪称国宝的青铜四羊方尊其实并未损毁,一直为这几位古董商人所 ,日本人毫不知情。

A .忽视 安宁 宁静 暗藏B .忽略 安宁 宁静 隐藏C .忽视 宁静 安宁 隐藏D .忽略 宁静 安宁 暗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党员干部既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埋头实干,努力当善于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实干家,而不要当夸夸其谈....、光说不干的“战略家”“思想家”“理论家”“指挥家”。

B .商品供大于求,各大商场销售不瘟不火....,持续低迷。

C .岁月如行云流水....一般悄悄地流逝,白发也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成了头脑中永远的记忆。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一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一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出师未捷身先死”指的是( )。

A.刘备B.关羽C.诸葛亮D.周瑜2.《断魂枪》的作者是( )。

A.老舍B.巴金C.茅盾D.鲁迅3.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

A.移其民于河东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4.《灯下漫笔》一文的作者是( )。

A.茅盾B.冰心C.鲁迅D.钱钟书5.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是一首( )。

A.五言律诗B.五言绝句C.七言律诗D.七言绝句6.“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

A.《韩非子》B.《墨子》C.《论语》D.《诗经》7.我国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

A.李白B.杜甫C.王维D.岑参8.被誉为“曲状元”的元曲作家是( )。

A.马致远B.关汉卿C.王实甫D.白朴9.《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字的意思是( )。

A.急忙B.迅速C.竭力D.屡次10.《选择与安排> -文的作者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 )。

A.语言学家B.文学家C.美学家D.表演艺术家1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一句的作者是( )。

A.陶渊明B.李白C.曹操D.司马迁12.《蜀相》是一首( )。

A.五律B.七绝C.七律D.七古13.《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 )。

A.传记散文B.寓言故事C.神话传说D.记事散文14.《马伶传》的作者侯方域生活在( )。

A.明代中期B.明末清初C.清代中期D.晚清15.宋代作家中作有《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是( )。

A.李清照B.欧阳修C.辛弃疾D.苏轼16.下列作家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

A.郭沫若B.冰心C.鲁迅D.巴金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B.《秋水》C.《陈情表》D.《五代史伶官传序》18.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二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二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二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鲁迅的小说《风波》选自( )。

A.《故事新编》B.《朝花夕拾》C.《呐喊》D.《彷徨》2.屠格涅夫的《门槛》是一篇( )。

A.散文B.小说C.散文诗D.寓言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是( )。

A.苏轼B.李商隐C.李煜D.韩愈4.“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出自( )。

A.《左传》 B.《国语》C.《战国策》D.《韩非子》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左传》B.《汉书》C.《史记》D.《后汉书》6.《饮酒》(其五)是一首( )。

A.五言律诗B.乐府诗C.五言绝句D.五言古诗7.“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暗”从语法角度看是( )。

A.意动用法B.使动用法C.为动用法D.-般用法8.《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

A.关汉卿B.王实甫C.汤显祖D.马致远9.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 )。

A.明杂剧B.说唱文学C.元杂剧D.传奇10.“逝者如斯”一语源于( )。

A.《醉翁亭记》B.《前赤壁赋》C.《论语·子罕》D.《孟子》11.下列各句中,“数”字作“计算”义解的是( )。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B.成败之数,视此而已C.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D.数罟不入湾池12.《种树郭橐驼传> 一文中“故不我若也”一句从语法上看属于( )。

A.被动句B.判断句C.宾语前置D.双宾语句13.《米龙老爹》在叙述角度和叙述方式上的特点是( )。

A.顺叙方式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B.顺叙之中有插叙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C.倒叙方式和第一人称叙述方式D.倒叙方式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14.《论毅力》的作者是( )。

A.王安石B.康有为C.梁启超D.欧阳修15.议论文的核心要素是( )。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5)-中大网校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5)-中大网校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5)总分:150分及格:90分考试时间:120分第I卷(选择题,共40分)<br />一、(24分,每小题4分)(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好像我有缘,才走在这里②这里有一切,这里没有我③我走在这里,却与这里远离④像一切都没有,唯独只有我A. ①②③④B. ②④③①C. ④②③①D. ②④①③(2)阅读下面的现代文。

完成{TSE}题。

金属历来都是通过采矿、冶金制取的。

可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科学家发现在聚乙炔中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

因为这种塑料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人造金属”。

近年来,它的发展极为神速,人们又先后研制成功了聚苯乙炔、聚苯硫醚和聚双炔类等。

这种“人造金属”不仅具有金属光泽,还能导电传热,其用途十分引人瞩目。

“人造金属”最奇特的功能就是它的导电性。

与普通塑料不同的是,“人造金属”塑料具有一种独特的线性结构,许多同样的分子能奇妙地结合起来,并带来较多的“自由”电子,这就使原来的塑料改变了物理性能,能够导电。

它的导电率比铜、银还要高。

普通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成为超导,但这种低温很难得到。

而人造金属却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外围“自由”电子释放越来越多,因而导电性增大,在常温下就呈现出超导电性能。

实现超导,由低温变成常温,这是“人造金属”创造的一大奇迹,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超导电线将使远距离无损耗输电的设想成为可能,使火车悬浮在轨道上高速运行,并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最终解决能源的问题。

“人造金属”的另一突出贡献是,用它制成新型电池代替笨重硕大的铅蓄电池,可以使A&amp;q长期盼望的用蓄电池做动力的汽车有了实现的可能。

“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常规电池l0倍的电力,不需要维修,充电次数可达1000次以上,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4~5倍,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成语中,不出于《季氏将伐颛臾》的是A祸起萧墙B季孙之忧C望洋兴叹D分崩离析[ ]2、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A鼓励生育B发展生产C军事扩张D.实行仁政[ ]3、《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A逐客正确B逐客错误C客利于秦D客有负于秦[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史实来证明中心论点,运用的表现手法是A比喻B夸张C对比D象征[ ]5、梁启超《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B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C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D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6、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A《国语》B《战国策》C《左传》D《史记》[ ]7、下列句子中,“于”字表被动的是:A西取由余于戎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移其民于河东D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 ]8、《张中丞传后叙》一文的表达方式以下列哪种为主々A叙述B议论C叙述和议论D叙述和抒情[ ]9、下列诗句中化用《诗经》中诗句的是A时酒当歌,人生几何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诗歌风格融音乐、绘画、理趣于一体的诗人是A杜甫B王维C李商隐D韩愈[ ]11、《蜀相》中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辉煌业绩的句子是A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脯空好音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2、李后主是指A李商臆B李煜C李瑕D李白[ ]1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是围绕着什么来抒写情怀的A蝉娟B明月C琼楼D青天[ ]14、受五四新思潮的冲击,巴金最先接受了什么思想的影响?A革命民主主义B俄国民粹派C马克思主义D自由主义[ ]15、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是(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楼中。

(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太;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A拟人排比夸张比喻B比喻拟人对偶夸张C比喻排比对偶夸张D拟人比喻对偶夸张[ ]16、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A物质文明建设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D所有制形式[ ]17、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A书信B小说C辞赋D奏疏18、《风波》的中心线索是A皇帝坐了龙庭B九斤老太的八十大寿c辫子事件D七斤的飞黄腾达19 、《麦琪的礼物》运用了哪种结构方法?A、追溯法B、条平行的情节线索C、一虚一实.虚实结合D、四条情节线索交叉叙述20、议论文的三要素是A论点、论据、论证B论点立论驳论C论证论证方法论证方式D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二、文言文阅读:2l~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l一23小题[端正好]碧云走,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l、前四句所写的景与送别有何关系?(4分)22、分析“晓来谁染霜林醉7总是离人泪”的修辞方法与含义。

(4分)23、这段曲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情感?(2分)(二)阅读《陈情表》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遗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4分)除:猥以:当:笃:25、在这一段中,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的矛盾心理的?(4分)26、简述这一段的主旨(2分)(三)阅读《晏子春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

灵公①好妇人而丈夫饰②者。

国人尽服之③。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裳,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④。

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⑤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逾⑦月,而国人莫之服。

注①灵公:指卫灵公。

②丈夫饰:穿男子服装。

③尽服之:都跟着穿戴男子服怖。

④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⑤为:指“穿”27、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4分)公使吏禁之曰使( )使内勿服使( )女子而男子饰者者( )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者( )28、分析“悬牛首于门”和“卖马肉于内“各喻指什么。

(4分)29、灵公有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0—32小题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

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太家见了,都芙嘻嘻的招呼。

九斤老太早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

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了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30、“九斤老太…康健。

六斤…新近裹脚…一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具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31、这种描写方法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32、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2分)(二)阅读《米龙老爹》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3-35小题他一旦动手杀了那个骑兵以后.就念念不忘,一直想着:“杀普鲁士人!”他恨他们,他对他们怀着一个既贪财而又爱国的农民才会有的那种阴狠的、强烈的仇恨。

正像他自己说的,他有他的主意,他等了几天。

他对战胜者是那么谦恭,既殷勤而又驯服,所以他们让他自由来去,随意进出。

每天晚上他都看见有传令兵出发。

他跟士兵们经常接触,学会了几句必要的德国话。

一天夜里,他听到骑兵们前往的那个村庄的名字以后,就出去了。

他走出院子,溜进树林,到了石灰窑就连忙钻进那条长坑道。

他在地上找到那个死人的衣服.穿在身上。

然后.他在田野里转来转去,一套儿爬,一会儿躲躲闪闪地沿着斜坡走,只要有一点响声就注意听.像违禁偷猎的人那样紧张不安。

他认为时间到了,就来到大路边上,藏在荆棘丛里,继续等着。

将近半夜十二点,硬土路面上终于响起了嗒嗒的马蹄声。

他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准了只有一个骑兵过来,就做好准备。

33、这段文字中的主人公是谁?(4分)3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7(4分)35、从这段文字来看,主人公具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三)阅读《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6—38小题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用,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36、作者通过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给人以清静、悠闲的感觉。

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限一字)?(2分)37、“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限=字),(4分)38、这四句话从哪四个方面的感受写槐树的落蕊,寂静的气氛?突出“故都”秋的什么特点(限一字)’(4分)四、作文:50分。

39法国银行太王贾库?拉斐萨托年轻时曾一度失业。

一天他到一家银行求职又遭拒绝,这已是他第52次碰壁了。

当他垂头丧气地走出银行时,忽然发现门前台阶上有一枚大头针.就弯腰捡了起来。

没想到第二天银行来了录用通知。

原来,昨天他蹲身捡针的情景恰好被这家银行的董事长看见。

在董事长看来,从事银行工作.需要的正是拉斐萨托的这种精神。

从此,拉斐萨托凭着自己的才干和努力,终于在法国银行界崭露头角。

请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精选模拟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思路与技巧一、选择题1、【答案】C【解题思路与技巧】《季氏将伐颛鬼》一文,语言形象犀利,“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以及由本文引申出来的“祸起萧墙”、“开柙出虎”、“季孙之忧”等成语,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而C项“望洋兴叹”则是出自庄于《秋水》。

2、【答案】D【解题思路与技巧】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具体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发展生产,认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实行仁政,表现了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

3、【答案】B【解题思路与技巧】《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事斯首先以史为证.列举秦国历史上四位明君任用客卿使秦国富强的事实;再将逐客与享用异国色乐珠玉对比,指出重物轻人非成就帝业之术;并分析逐客的危害.从而论证“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错误。

因此选择B项。

4、【答案】C【解题思路与技巧】《五代史伶官传序》全篇将后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过程对比起来,从而论证了“王朝的兴衰主要在于人事”的论点。

因此此处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

5、【答案】A【解题思路与技巧】梁启超的《论毅力》从人生历程的一般规律、顺逆的关系和顺逆的转化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因此选择A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6、【答案】C【解题思路与技巧】此题旨在考查几种主要史书的编写体例。

【错误分析与防范】《国语》是国别体史书,《左传》是编年体通史,《战国策》是国别体断代史.《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因此本题应选择c项。

7、【答案】B【解题思路与技巧】此题测试文言虚词中的一词多义和被动句A西取由余于戎:从的意思C移其民于河东:从的意思D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在的意思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表被动8、【答案】C【解题思路与技巧】《张中丞传后叙》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叙有议.叙议结合。

这篇文章虽然是纪实之作,但义是有感而发,所以在记述张巡、许远、南霁云事迹的同时,又对他们的行为作出评价,并回击当时社会上种种对张、许的诬蔑之辞。

所以文章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

特别是前半部分.有针对性回击小人对许远、张巡的诬蔑,以议论带动对史实的回顾.对史实作出评价。

文章的后半部分补记南霁云和张巡的事迹,则基本上是记叙。

因此选择c 项。

9、【答案】C【解题思路与技巧】本题所列诗句中化用《诗经》中诗句的是c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该诗句源自《诗经?小雅?鹿鸣》首章:“助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0、【答案】B【解题思路与技巧】王维足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