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和批评的解剖

合集下载

弗莱 批评的解剖文类形式解读

弗莱 批评的解剖文类形式解读

形式中的“原型”与“循环”——弗莱的文类形式规律理论之解读《批评的解剖》的第四章《修辞批评:体裁的理论》是从修辞的角度剖析文学的各个文类以及非文学的某些文体的特点的。

在本章前四节内容中,弗莱以大量文本的具体分析为例,深入探讨了使不同文类(包括口传史诗、散文、戏剧、抒情诗)成为一个整体的修辞规律:口传史诗是反复的节奏、散文是持续的节奏、戏剧是得体的节奏、抒情诗是联想的节奏。

在本章后五节中,弗莱以宽阔的视野对不同文类(包括戏剧、抒情诗和口传史诗、散文体虚构作品、特定的百科全书、非文学性散文)的程式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秉持着原型象征批评的原则,围绕原型置换的思路对不同文类的形式规律进行探讨。

下面拟对第四章后五节所涉及到的不同的文类程式规律进行简单的解读和分析。

一、戏剧的特定形式(原型的循环)(一)圣迹剧:又称神话剧、神圣剧,兴盛于伊丽莎白时期。

主要的特点有:1、场面壮观。

神圣剧可以被称为原始的戏剧,它要为社会群体提供产生强烈轰动效果的场合。

这种强烈的“轰动效果”完全依靠场面的壮观来实现,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观众情感的迸发,进而达到“共鸣”的目的。

2、消极接受,神话基调。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神圣剧本身来讲,它以所演出的神话的基调作为自己的基调;其次,从受众来讲,他们在想象上始终受到故事的支配,强调的是一个群体在精神上和肉体上休戚与共的象征。

这里的“象征”依然延续弗莱在本书中的主旨,即一种“原型象征”,最终回归到“神话”的领域。

所以无论是剧作还是观众,都缺少了一种独立的探索精神,这与当时的时代精神紧密相连。

伊丽莎白时期,国家的统一是中心的议题,所以剧作的目的就是使观众坚信他们都是统一大业的继承者这一神话,以此来反对发动内战和削弱君权所带来的灾难。

因此,这个时期神圣剧更多体现出“灌输”而非“启发”的精神。

3、通俗性与玄妙性相结合。

这在基督教的世俗的神圣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传奇式地展示了英雄的伟绩,马洛的《帖木儿大帝》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摘要:原型批评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研究文学与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

它起源于英国,兴盛于北美。

本文介绍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并试图概括其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的仪式学派,容纳英国学者弗雷泽的人类学,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大成于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弗莱,使其成为跨越多个学科,对文化与艺术进行深度研究的批评理论。

诺思洛普・弗莱(1912-1991),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多伦多大学文学教授,著有《文学原理》、《批评的解剖》、《伟大的代码》等作品。

《批评的解剖》最负盛名,被誉为原型批评的“圣经”。

本书综合了弗雷泽与荣格的主要观点,吸收了分析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及符号学的成果,建立了神话原型批评体系。

一、原型的含义原型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或传统的神话或隐喻,是构成人类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些最基本因素,体现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

叶舒宪对原型概念做了如下总结:第一,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

第二,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情节母题或结构。

只要它们在文学中反复出现,就具有约定性联想。

第三,原型体现文学传统力量,把独立文学作品联系起来,使文学成为社会交际的特殊形态。

第四,原型的根源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把文学同生活沟通起来,成为二者相互沟通的媒介。

(叶舒宪,101―102)二、“置换变形”与意象世界弗莱认为不仅能找到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原型结构,还能在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找到共同原型,西方文学史上的各种结构和叙事模式都是最古老的神话模式的置换和变形。

弗莱发现了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他认为神话和现实主义分别代表文学表现的两级,两级中间是传奇文学。

神的超人性是人类愿望的隐喻表现,现实主义强调所表现的东西与现实的相似,即明喻。

传奇指从虚构过渡到写实的文学过程。

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在于原型的“置换变形”。

2018年批评的剖析读书笔记word版本 (5页)

2018年批评的剖析读书笔记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批评的剖析读书笔记《批评的剖析》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巅峰之作。

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学者弗莱(Northrop Frye)从文化和文学角度对“原型”作进一步深入阐释,发展出一套更加系统完整的原型理论。

下面我们来看看批评的剖析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批评的剖析》(1957年)※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 1912-1991),加拿大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也是西方世界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之一。

在其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弗莱以其广泛的兴趣将研究视角投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以及文化和社会批评领域,成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富有盛名的一代宗师。

弗莱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包括《威严的对称》(Fearful Symmetry: A Study of William Blake, 1947)、《批评的剖析》※(Anatomy of Criticism, 1957)、《有教养的想象力》(The Educated Imagination, 1963)、《批评之路》(The Critical Path, 1971)、《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The Great Code: The Bible and Literature,1982),等等。

一、什么是批评《批评的剖析》一书气势宏阔,是弗莱在其批评之路上重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重要一步。

在他看来,文学批评的对象是艺术,而文学批评自身也是艺术,但是它是和文学有关的学问和艺术趣味。

批评的要义在于,要假定批评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结构,而且它所讨论的艺术有一定的独立性。

因此,批评就具有了一定的科学因素,它既不同于寄生于文学的附属品,也不是那种印象式的批评态度。

对于批评的这种科学性,弗莱指出:“如果有读者感到‘科学的’这个词含有缺乏想象力的武断的情感色彩的话,那么他们不妨用‘系统的’或‘进步的’等词语取而代之”(“论辩式的前言”),或者就直接采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诗学”一词。

弗莱《批评的剖析》 第二篇伦理批评

弗莱《批评的剖析》 第二篇伦理批评

第二篇《伦理批评:象征理论》一、引言1、提出“没有一个术语可以用来称呼一部文学作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按今天习惯也不能指称文学艺术作品,所以弗莱自己提了一个说法:假设性的言语结构。

(引言para1)2、解释此书中“象征”的用法:指可以从文章中离析出来供批评家研讨文学结构的单位。

(词、成语、形象使用时带有某种特殊参照物的)说明这些象征处在一个系统、整体中,彼此关联。

(引言para2)3、文学批评是从多层面开展的,从不同层面来理解作品的含义(中世纪就有关于字面的、道德的和天谕的意义这些层面,只是被忽视了,)弗莱将从文学内部来寻找关于文学意义的理论。

(引言para3)4、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在不同语境内会有不同的意义),才会有文学批评的多元化。

Para4的各种批评流派(当今最注目的有神话批评、历史批评和新批评),承认这种多元化可促使学术进步。

(引言para4)5、承认多元化后,可以寻找一种单一的可概括这种多样性批评的理论。

弗莱分不同的层次,但并不是分等级。

(引言para5)补充:文学作品的意义是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

文学作品有三大成分:含义、叙事结构、人物刻画所以不是单纯考虑一些列意义,而应考虑一系列语境和相互关系,使整部文学作品都能纳入其中。

每一语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人物和含义。

本篇是从意义和叙述互相联系的方面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层次分析。

有五种语境称为“阶段”(phases):(字面阶段、描述阶段、形式阶段、神话阶段、总解阶段)文字描述阶段:象征是母题和符号几个概念:1、象征(上一页)指可以从文章中离析出来供批评家研讨文学结构的单位。

(词、成语、形象使用时带有某种特殊参照物的)说明这些象征处在一个系统、整体中,彼此关联。

(引言para2)2、母题(Motif):是一部文学作品的主导思想之一,属于该作品中心主题的一部分,由一个人物,反复出现的形象或一个文字型式构成。

按弗莱在书中的解释——指文学作品的言语结构内部互相关联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象征”的一个方面,与“符号”相对。

弗莱和批评的解剖课件

弗莱和批评的解剖课件
数字人文技术应用
随着全球化、多元化等社会文化现象的不断涌现,弗莱和批评将更加注重对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与解读,挖掘文学和文化中的多元价值。
社会文化关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早期阶段
弗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批评体系,提出了“原型批评”等理论,强调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和研究。
中期阶段
弗莱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提出了“神话-原型批评”等观点,将文学作品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
后期阶段
强调对文学作品中的原型、象征、隐喻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揭示作品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02
CHAPTER
弗莱和批评理论基础
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文学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揭示作品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所创建的文学批评方法,注重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分类和研究,以探寻文学作品的共性和规律。
弗莱和批评
文学批评
弗莱受到新批评、形式主义等文学批评方法的影响,注重对文学作品进行细读和分析。
原型批评
将文学作品置于历史背景中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影响。
历史批评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创作心理等。
心理批评
将文学作品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与文化传统、文化现象等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文化批评
03
CHAPTER
弗莱和批评方法论述
文本类型分析
将文学作品归类为不同的类型,如小说、诗歌、戏剧等,探究不同类型作品的共性和差异。
文本细读
对文学作品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挖掘其中的意象、隐喻、主题等深层含义。
文本结构分析

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的意识形态转向

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的意识形态转向

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的意识形态转向弗莱的原型批评一贯强调文学的自足与文学批评的本体化,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在弗莱那本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批评的解剖》中,他也确实如此这般地践行着这一主张。

对文学发展的规律以及文学的意义生成等问题,弗莱都表现出十足的克制,他始终没有滑向对此有巨大阐释力的社会学批评或历史传统更悠久的哲学批评。

不仅如此,弗莱也拒绝承认自己属于任何一个流派(包括神话原型批评),他表示自己出版研究布莱克的专著时,“还不知世上有什么‘神话批评’,可是事后人们对我说我属于这一流派”。

弗莱将任何从外围研究文学文本的方式,统称为“文献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批评、社会学批评、心理学批评、传记式批评等皆属此类。

他从根本上否决了文献式批评能达至诗的真正意义。

但是弗莱后期的学术研究却一反常态,大量援引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并将意识形态概念引进自己的理论体系,置于非常显要的位置。

此种一反常态的转变根源于弗莱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

整体有机且置换循环的文学架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甚至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意识形态的引进是为了进一步打开原型批评的理论空间,也是其理论突破自我的更新。

一、关怀神话与自由神话:重建文学的社会维度弗莱的原型批评向意识形态转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次突变的革命。

弗莱的文学批评总是避免那种激进的破与立,包括对文学意义的阐释和理解。

他更喜欢将文学的意义还原于绵长悠久的文学历史当中,这一点让他跟新批评进一步拉开距离,尽管两者都主张立足文学本身的形式和语言来阐释文学,强调文学的本体地位。

一般人们认为弗莱与新批评的分歧在于后者拘泥于单个文本细读,而前者视整个文学世界为一体。

事实上两者深层的区别在于,弗莱坚信文学意象或象征意义的一脉相传,它们具备某种恒定的特征,以及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和相关性,而新批评则不断解构文本的确切意义。

作为先行者俄苏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还只是强调文学的不断更新和进步,而稍后含混、反讽、悖论、意图谬误等概念的出场已然摆出一副解构主义姿态,任何确定意义的解读都会遭到批评家们轻蔑的嘲讽。

博采众长的《批评的解剖》

博采众长的《批评的解剖》

11下 2016年 第33期(总第551期)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63Wide-angle Lens 【广角镜】《批评的解剖》中最重要的第三部分论述了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以及他的叙事学理论,这也构成了本文论述的两个方面;同时,这一部分与弗莱的模式理论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整部书都是基于这一模式理论,这也构成了本文论述弗莱思想中结构主义批评的一部分。

这部书中所涵盖的文学批评思想可谓博采众长,本文仅选择结构主义、原型批评以及叙事学三方面作重点论述,但无论是哪一种批评思想,弗莱都不囿于某一单一思想,而是打破各自的界限,使之整合成为“文学批评”。

一、模式的理论:弗莱的结构主义批评《批评的解剖》一书共有四篇文章加上一个前言和结论组成,其中第一篇《历史批评:模式理论》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

但从标题和大方向看,这章内容似乎与结构主义无甚关系,但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弗莱在这一部分着重研究了西方整个文学系统的结构形式,并对这些结构形式进行了多层面的精细分析。

在这篇论文的开篇引言部分,弗莱将文学作品分为两大类:虚构型和主题型。

虚构型以叙述人物及其故事为主,而主题型则以作者向读者传达某种寓意为主。

弗莱认为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可以完全被归为上述两种极端类型,而是属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类型。

这一篇论文的重点在虚构型作品及其分类上,这也构成了之后全书内容的基调。

弗莱按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书中人物与普通人的水平比较标准,将虚构型文学划分成五中基本模式:第一种是“主人公在性质上超过犯人及凡人的环境”,这个主人公即是神祇,关于他的故事就是神话,这构成了第一种基本模式。

这种基本类型中需要注意的是故事主人公的“性质”,即从本质上说他就与凡人不同,这也是它与第二种基本类型的区别所在。

第二种是“主人公在程度上超过其他人和其他人所处的环境”,主人公的行为可能超乎常人,但究其本质他还是属于凡人,这就成为了“传奇”。

浅析弗莱《批评的剖析》文学循环观

浅析弗莱《批评的剖析》文学循环观

文艺研究浅析弗莱《批评的剖析》文学循环观司钰琦山东艺术学院摘要: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提出自己的神话原型理论,而文学循环论则作为其理论支撑,成为贯穿整部作品的一个核心部分。

本文将以此入手,对文学循环论的产生背景、弗莱提及到的相关循环模式,以及循环论的弊端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以期对弗莱理论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神话原型;文学循环;批评的剖析弗莱是二十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之一,其代表作《批评的剖析》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西方批评的《圣经》。

在书中,他将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神话特质进行了归纳概括,提出原型理论,并依循循环论,解释自己的整个体系架构。

本文就弗莱所阐释的循环方式,尝试归纳出一个基本的套式。

以求对弗莱的原型理论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文学循环论产生的背景弗莱不是第一个提出原型一词的学者,在它之前,斐洛在阐释人身上的“上帝形象”时就曾使用这一词;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构成且它们并不相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现实世界的本原就是理念,所以用到“原型”一词作为理念的高级概括等等。

弗莱反对“新批评派”,指出当时存在的各个批评派之间相互孤立,无法相互借鉴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融汇诸家之长,向批评界给出一个“崭新的视角”。

在这个视角的建立过程中,弗莱也借鉴了各种学说的研究成果。

文学循环论的提出也是弗莱“集百家长”的结果。

斯宾格勒说“文化的圆圈,经过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最终走向死亡——就这样完成其生命的循环周期,而不同文化的这些圆圈,就构成了世界历史或历史世界的完整图像。

”①他将西方的历史行进轨迹比作是自然四季循环,而他当时所处的西方正处于寒冷萧索的冬季。

由此演绎出一种完整的文化循环原则,即认为人类文明都是在不断经历产生、成长、成熟、凋落,这种将大自然的四季循环作为生命循环周期的整体性理论视角为弗莱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弗莱跳脱出英美语言批评思想的束缚,以一种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原型批评与荣格的原型理论
• 荣格总结和描述了众多的原型,如: • 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力量原
型、巫术原型、智叟原型、英雄原型等等。 • 原型或原始意象以集体无意识的形态存在
于原始人的生活经验、巫术、神话和传说 之中。 • 神话原型成了文学艺术创造的基本来源。
9
荣格论原型对文学的意义:
17
C 类比意象
• C.类比意象:表现介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 种种意象。“天启意象”和“魔怪意象” 属于原始的、没有移用的神话。
• 弗莱试图通过“类比意象”使他的神话原 型批评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18
三、神话的叙述模式是对自然循环 运动的模仿
• A.喜剧是春天的神话结构,讲述神或英雄 的诞生和复活,其基本意象为春天、黎明 、日出、生命的萌发;
11
一、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 1.主人公在类别上高于我们常人和自然环 境,这就是超人的神。关于他的故事就是 神话。
• 2.主人公不是在类别上,而是在程度上高 于他人和他所处的环境,这就是传奇
• 3.主人公在程度上高于他人,但并不高与 他的环境,这就是人间英雄,关于他的故 事比如史诗和悲剧,弗莱称之为高模仿
•弗雷泽说,《金枝》要探究并解释隐藏在 “金枝王国”这一奇异习俗之下的动机和目 的。
弗雷泽
4
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
以生代死、以荣代枯的金枝习俗 弗雷泽指出:“金枝”习俗从远古时代遗传下来。地中海沿 岸的原始部落对首领有一种神奇的看法,认为部落和自然界 的繁荣昌盛取决于首领的生命力。首领强壮有旺盛的生殖力, 部落就团结,大自然也会保障人的所需。首领年老多病,身 体衰竭,部落会衰落,生活也无保障。 •当首领精力衰落时就应杀死他,吃他的肉,喝他的血,这 样可以继承他的力量和智慧。 •许多宗教正是起源于这个古老的习俗;所有宗教的中心人 物都是一个以青年男子形象出现的神。他代表四季的繁衍和 丰衣足食。
14
二、原型意象与作品的基本类型
• 神话原型在文学中呈现为意象 • 西方文学原型分为三大类意象:
15
A 神启意象
• A.神启意象:对天堂景象的展现和表现人 类的理想。表现人类向往的文学均源于“ 神启意象”类的原型。
• 《圣经·启示录》是“神启意象”原型的 典型。
16
B 魔怪意象
• B.魔怪意象:展示地狱和人类否定的世 界,表现梦魇、替罪羊、迷惘和奴役的 文学均源于这种原型。
12
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 4.主人公既不高与他人,也不高于环境而 是类似于我们的普通人,关于普通人的喜 剧和现实主义小说等弗莱称之为低模仿。
• 5.主人公在体力和智力上都不如我们一般 读者,这就是现代派作品中的人物,弗莱 认为这便是反讽模式。
13
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弗莱认为: •“欧洲的虚构作品在过去一千五百年间,其 重点一直沿着上述五项的顺序下移。” •当西方文学完成了这个演变顺序之后,又会 从“反讽型”模式向“神话型”模式回流, 形成一种循环。
5
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
自然循环与生命 •弗雷泽发现,许多古代神话和祭祀仪式都与自然界 的季节循环变化有关。自然界万物春华秋实,周而 复始,自然界的循环使人类祖先相信人的生死繁衍 也有一个由生至死、由死再生的过程,许多死而复 生的传说与之有关。 •许多学者也认为,“这种关于神死而复生的神话和 仪式,实际上就是自然节律和植物更替变化的模 仿”。
20
神话结构对自然循环运动的模仿
上述四种神话叙述模式伴随整个文学进行 循环运动。关于神由生而死而复活的神话 ,弗莱又称之为追寻神话(quest myth), 已经包含了文学的一切故事。
21
22
循环论的文学发展观
• 神话体现了文学总的结构原则,包括上述四种叙述 结构的雏形。
6
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
艺术与神话 •弗雷泽《金枝》发现了处于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神话和祭祀仪式的相似性,即 西方文化有一个普遍的原型。启发许多 学者致力于探寻艺术和神话、仪式的同 源关系。 •弗莱说:“《金枝》本来是人类学著 作,但它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比在它自己 的领域中的影响还要大,因而也确实不 妨把它看成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在20世纪的地位
韦勒克指出: •对西方文学理论而言,从影响和普及的程 度上看,原型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 神分析批评可谓“三足鼎立”,是“真正 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 •原型批评的奠基者:加拿大文学理论家诺 斯罗普·弗莱; •原型批评的代表作是弗莱的《批评的剖析 》。
2
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资源
• 作家一旦表现了原型,就 好像道出了一千个人的声 音,“把个人的命运纳入 了人类的命运,并在我们 身上唤起那些时时激励着 人类摆脱危险,熬过长夜 的亲切力量。”
10

《批评的解剖》的四篇论文
论文一 论文二 论文三 论文四
历史批评:模式理论 伦理批评:象征理论 原型批评:神话理论 修辞批评:文类理论
7
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无意识”理论
原型批评与集体无意识
•原型批评接受了荣格的“集体无意 识”说。
•荣格称集体无意识为“原始意象” 或“原型”,它是人类社会早期生活 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典型经验 的积淀和浓缩。
•荣格指出,原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 基本范型,是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 它决定着人的知觉、领悟、情感、想 象等心理过程。
• 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研究——《金枝》 •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无意识”理论
3
1.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研究——《金枝》
原型批评与《金枝》
•弗雷泽和他的《金枝》对弗莱影响巨大。
•《金枝》1890年以两卷本出版第一版,以后 不断扩充,到了1915年第三版,已成12卷的 煌煌巨著。
•《金枝》是对以巫术为中心的仪式、神话和 民间习俗的比较研究,收集的材料几乎遍及 全球,有人类学百科全书之称。
• B.浪漫传奇是夏天的神话结构,讲述神或 英雄的成长、胜利和结婚,其基本意象为 夏天、正午、日中、生命的繁盛;
19
神话结构对自然循环运动的模仿
C.悲剧是秋天的神话结构,讲述神或英雄的末 路与死亡,其基本意象是秋天、黄昏、日落、 生命的衰亡; D.反讽即冬天的神话结构,讲述神或英雄逝去 后的世界,其基本意象为冬天、夜晚、黑暗、 生命的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