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第二讲
文学理论教程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与发展⏹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与发展⏹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西方马克思主义”康德⏹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0)《判断力批判》(1790)⏹审美判断(趣味判断):无利害感;没有概念的普遍性;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没有概念的必然性黑格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人本主义人类学原则,坚持反映论和审美意识的观点。
但没有看到社会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卢卡契⏹西方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主要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心灵与形式》(1911)《现实主义论文集》《审美特性》《社会存在本体论》⏹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审美反映论;艺术发生于劳动与巫术统一论;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葛兰西⏹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狱中札记》(1947)《狱中书简》(1947)⏹“文化霸权”理论文化霸权是支配者与反支配者之间文化能力的较量。
无产阶级通过取得文化的领导权而取得统治权。
历史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坚持真善美的统一文学批评标准本雅明⏹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理论家⏹主要著作:《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的概念》、《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古典艺术的终结和现代艺术的费解独特的艺术生产论:艺术技巧(技术)是艺术生产力的代表传统艺术“光晕”的消失阿多诺⏹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理论家⏹主要著作:《启蒙的辩证法》、《新音乐哲学》、《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等⏹阿多诺否定性文论:通过文艺来彻底否定和抗议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即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受其支配的大众文化采取不妥协的批判态度。
文学理论教程讲义(上)(2)

文学理论教程讲义(上)戴冠青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的五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的含义;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的联系和区别;3、文艺学的五个分支;4、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2、文学理论的任务;①文学本质论: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②文学创作论:作家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③作品构成论: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④文学接受论: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①文学理论是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②文学理论应受到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③坚持与发展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正确态度。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①体现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服务;②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理论。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的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①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②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2、文学理论的多样化形态。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以反映论为基础;2、文学心理学:研究文学创作与接受的特殊心理行为;3、文学符号学:研究语言符号的生成和破译;4、文学信息学:研究文学这一特殊信息的传播、接受和反馈;5、文学社会学: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6、文学价值学:研究文学的艺术价值产生、确立和确证的过程;7、文学文化学:研究文学的泛文化状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批判地断承德国古典美学——人类文学理论史的革命性转换;马克思主义文学理性的根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对象化论;②艺术生产论;③特殊的意识形态论;④能动的反映论;⑤文学起源论;⑥现实主义的创作论;⑦文学历史发展论;⑧文学批评论。
文学理论教程PPT课件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小结)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五个分支之一,它与 其它四个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 横向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 的普遍的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它分支 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 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 上。
就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而言,它体现了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它公开宣布 为繁荣和发展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学服务。
对于过去时代和西方各国的文学理论,我们要采 取批判地继承和有分析的借鉴态度。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广延性极强的 事物,决定了文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多样 性。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使文学理论呈现 出不同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 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 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以新时期文学为例)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之二: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家在总结实践经验时,总是要依据一定 社会集团的观点。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当然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的过程是一个从艺术生产到艺术价值生 成再到艺术消费的过程。这就是说文学活动在意 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即文学创作——文学 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作品价 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正是由于同一客体可以形成多对象,并运用多视 角、多方法加以研究,文学理论就形成了多样化 形态。
我们要强调的是,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是 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 然分开的。
文学理论导引-第二章-精品文档

“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
第二节 诗歌
5.意境包括了境和意两个方面,而且意的因
素更显得重要,在构形和表意两个环节上, 表意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形成了意境在构形
和表意上的特点。
第二节 诗歌
(1)意境的绘形除了要受主体意识的投射、点染之 外,还有虚化和集合性的特点。
•虚化是指作家对具体物象及相互关系不做工笔式
第四节 小说
4.从18世纪末开始到今天,西方的文学理 论家经常把‘史诗’看成是叙事文学的开山 鼻祖,继之以中近世的‘罗曼史’ 发展到 18和19世纪的长篇小说而蔚为大观,从而 构成一个经由‘epic—romance—novel’
一脉相承的主流叙事系统。
第四节 小说
5.叙事就是讲故事,它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 用话语讲述一系列事件的过程。叙事的特征
的实写描绘,而是跳跃式的大笔虚写乃至不写, 使诗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 和体味的天地,造成“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第二节 诗歌
•所谓集合性,是指构成意境的各种物象不是支离
破碎的罗列和堆砌,而是紧密和谐地联系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构建成生动的环境、场景、氛围, 从而形成立体感和空间感。
第四节 小说
一、小说与叙事
1.中国小说的源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古 代神话传说和先秦诸子篇籍中的寓言,另 一个是《春秋》、《左传》等史传文学。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外物》:
“饰小说以干
2.直到唐代,小说才从野史和琐碎闲谈的
阴影中走出,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宋代 洪迈称赞唐代小说,把小说提高到与诗歌
第一节 文学文本
2.文学理论研究必须以体裁这一文本的规 范化的形式来统合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与阐 释,作为建构理论的出发点与根据。
文学理论课程讲义

文学院文学理论课程讲义简编(一)倪思然(按照知识点和问题点内容的重要性,从最重要到最次要,依次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简要了解、粗略浏览四个层次)第一讲课程导语基本概念1.文学理论(粗略浏览):文学理论(也称:文学概论)是有关文学的产生、作家特征、作品内容构成、创作过程、艺术技巧、读者欣赏、批评和文学发展的基本理论的概述和简论。
文学理论亦可称作文学原理,是对文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最一般的、最简要的概括与说明。
文学理论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什么是文学,什么是作品,作家如何创作,读者如何阅读,文学批评如何进行,文学如何发展这样几个大问题。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结合课本P5~6,一般掌握,准备大题):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具体而言有以下内容:(1)文学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
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2)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存在。
文学活动,即从事文学的活动,具有多个环节,包括: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
A.文学活动的基本过程: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②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作出文学作品;③作品经过读者的阅读和再创造,或经由批评家的评论。
B.文学活动的两个层面: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C.文学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此处依据马克思的学说: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自身的肉体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都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力量。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结合课本P6~9,粗略浏览):(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实践就是文学创作实践活动和文学鉴赏实践活动。
文学理论总是随着文学活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从文学实践中来,并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
(2)文学理论的人文性“人文”(humanities, 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 “人”),狭义的“人文”是关于人类价值和文明教化的学科知识。
广义的“人文”是指对于人区别于动物需要的基本关怀,即充分肯定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文学理论第二讲

例3:《文章流别论》:赋者,敷陈之称, 古诗之流也。古之作诗者,发乎情,止乎礼义。 情之发,因词以形之;礼仪之旨,须事以明之。 例4:《文心雕龙》:书中有辩骚、明诗、乐 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 杂文、谐隐、史传、诸子等二十余篇,分别对 这二十多种文体加以论述。
明清时期,我国体裁分类的思想已经较为成熟。
例2,李贺《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体裁分类理论把具体文本放在文学的范式、 惯例的背景上加以研究,在具体文本的批评 阐释与文学整体的理论框架之间建立起了联 系。
体裁是一个大于单个文学文本,又小于总体 文学的中间概念: 单个文学文本→体裁→总体文学
(2)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的纽带
作为一套写作和阅读的规则,在文学创 作与文学接受活动中,作者和读者的行为都 要受体裁的规范和制约。
(3)借助丰富的想象为情感造型
想象和情感之间存在着彼此相依的互动关系: 情感为想象的活跃提供了内在动力。
例1,杜甫《春望》,国破家亡的悲愤情感驱 使诗人对自然景物做了拟人化处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例2,徐志摩《再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 漾
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梁小斌《雪白的墙》
“体裁就是语言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功能, 一种与世界的独特的关系,一种规范和 期望。”
——卡特《结构主义诗学》
(1)具体文本与总体文学的中介
文学理论第二讲第四节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3、情感与认识P62 文学是情感的。这里的情感就是审美情感,也就是 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的态度,例如:喜怒哀乐、 厌恶与热爱等等。在文学作品中,作家总是通过艺 术形象以无功利的方式表现出一种情感,或褒或贬 总是渗透着作家的一些情感。
二、理论渊源
1.康德的哲学构成 纯粹理性批判 认识能力 知性 知识 自然
1.从质上来看,鉴赏是通过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或 不悦而对一个对象或一个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 一个这样的愉悦的对象就叫作美 2.从量上来看,凡是那没有概念而普遍令人喜欢的 东西就是美的 3.从关系上来看,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 如果这形式是一个没有目的的表象而在对象身上被 知觉到的话 4.从情状上来看,凡是那没有概念而被认作一个必 然愉悦的对象的东西就是美的
(2)审美的无功利性背后应该隐含着功利性的目的: 从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能够通过 审美活动达到把握社会的目的。审美无功利活动能 够以特殊的方式再现社会生活,也就是说任何创作 或者阅读在获得审美愉悦之后都能看到其中隐含着 社会生活的某些道理,
2、形象与理性P60 所谓的形象也就是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既是一 些有形的东西,其背后往往又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 确定性,是作者通过虚构等创造活动创造出来的, 需要读者去想像或通过情感来维过程,通常认为理性与形象是相对立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永新
yongxin_lisun@
第二讲 反映论范式的文学观念
第四节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及理论渊源 【授课思路】 一、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二、理论渊源
一、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1、无功利性与功利性P57 (1)无功利性
内涵:无功利性就是指人们在阅读等审美活动中不 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功利性就是为了获得实际利 益的满足。
文学理论第二讲第二节(1)

2.作者 模仿者——表现者——作者之死
3.作品 再现现实——表现情感——自足文本
自足文本:不考虑作者身世及作品背景
4.读者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
三、文学观念在20世纪西方的变化 三、文学观念在20世纪西方的变化
20世纪西方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四种深度模式: 20世纪西方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四种深度模式: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概念是意识 形态(ideology)。简单地说,它认为我们根本看 形态(ideology)。简单地说,它认为我们根本看 不到我们周围的世界的真实面目,而只是看到那些 我们被教导着要看的世界。
3、存在主义:各种形式的存在主义都建立在本真存 在(authentic existence)与非本真(inauthenticity) 在(authentic existence)与非本真(inauthenticity) 相区别的基础上:本真是一种位于为非本真所扭曲 的状况之下的自我的真实。
4、符号学:我们已经看到的,索绪尔的语言概念以 能指和所指的区别为前提。语词或声音能指和所指的区别为前提。语词或声音-意象代表着 潜藏其下的理念或精神观念。
延伸阅读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第一章“文 化——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 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 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任意一 卷的前言。
作业
1.简要回答人类知识的三次转向。 1.简要回答人类知识的三次转向。 2.20世纪的四种深度模式分别是什么? 2.20世纪的四种深度模式分别是么?
2.知识的三次转向 2.知识的三次转向 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学 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学 本体论: 本体论:强调作品的客观属性 认识论: 认识论:强调作品的认识理解力 语言学: 语言学:强调作品主题和客体的中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文学文本:语言→意义。 文学文本:
语言→形象→意义。
钱锺书说: “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 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变象 易言,是别为一诗甚且非诗矣。” (教材56页)
昨天 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 猛撞 在一棵 法国梧桐上 车上四人 全部 死亡
3)意蕴层
意蕴层即文学文本的“蕴含意指”,是文 学文本的灵魂所在。 文学文本意蕴层的特点: A.意蕴层隐含在形象之中,并不独立存 在。 B.意蕴层具有含蓄、多义的特点。 意蕴不是可抽象的“意义”。
小结:
文学文本是一个由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 层所构成的、有深度的统一体,上一层次是下 一层次的形式化显现,下一层次则给上一层次 提供了存在的内容和依据。其中,现象层具有 中介连接作用。文学形象在与文学语言和文学 意蕴的双重关系中体现了文学文本的内容与形 式的辩证统一。(见教材59页)
二 文学文本的体裁分类
文学作品是一种由几个不同质的层次组成 的构造。„„不管个别层次的素材多么的不同, 文学作品并非一束松散的由各种成分碰巧拼凑 起来的东西,而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其一致性 恰好就是个别层次的独特性的基础。 (1)字音和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高一级的 语音构造;(2)不同等级的意义单元;(3) 由多种图式化观相、观相连续体和观相系列构 成的层次;(4)由再现的客体及其各种变化 构成的层次。(英加登《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问
柳永《八声甘州》上片起首: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周汝昌赏析: 上来二句一韵,已有“雨”字,有 “洒”字,有“洗”字,三个上声,但 一循声高诵,已觉振爽异常!素秋清矣, 再加净洗,清至极处——而此中多少凄 冷之感亦暗暗生焉。(见《唐宋词鉴赏 辞典》)
玉 阶 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1.体裁分类的理论意义 辨识与文学文本结构形式相关因素的差 异,是理论区分文学种类和文学体裁的主要 根据。文学的体裁分类既涉及到对文学文本 存在的基本形态和表现形式的确定,同时也 是对文学的话语程式和规范惯例的一种分析 和认识。 (教材60页)
体裁分类理论的意义表现为三个方面: (1)具体文本与总体文学的中介; (2)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的纽带; (3)文学传统与个人写作的桥梁。
文学可具有生命、现实、经验、自然、 想象的真理、各种社会条件,或你加进内容中 的任何东西;但文学本身不是由这些事情构成 的。诗歌只能产生于其他诗篇,小说产生于其 他小说。文学形成自身,不是从外部形成;文 学的形式不能存在于文学之外,就像奏鸣曲、 赋格曲、回旋曲的形式不能存在于音乐之外一 样。 ——弗莱《批评的剖析》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文学理论导引
文艺学精品课程网站登录: 文学院/教务处主页→精品课程 →文艺学→BBS讨论区 →文学理论
2.文学文本的结构 文本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事实或言语行 为;是一个有着复杂结构的系统整体。 广义的文本,都包含双重结构,即符号 系统与符号系统所传达的意蕴;或黑格尔说 的内在因素(内容)与外在因素(内容所借 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 狭义的文本,即文学文本。
第二,直接显示语言本身的审美性。 此时语言带给读者的美感并不是来自语 言所要传达的内容,而是来自语言形式本身, 属于有音无义或有形无义的语言现象。说明 语言形式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 (许渊冲 译)
将仲子
将仲子兮, 无逾我里, 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 父母之言, 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
(2)现象层
文学文本的现象层是指用语言符号创造的 形象化的艺术世界所构成的层次。又称形象层。 文学文本主要是由形象体系构成的。有无 现象层是区分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重要标 志之一。它在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语言 层的所指,又是意蕴层的载体。 在抒情类文体中,主要体现为意象或客观 对应物。 在叙事类文体中,主要体现为人物、情节 和环境。
题》,译文见《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读》,548、549 页)
(1)语言层
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包括语音层和语义层。 文字符号是音义结合体。 语言层的主要功能:
第一,把作家的审美意识符号化。
A.用语音唤起具体而形象化的感受。 B.用语义创造形象。
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的 系列,从这个声音的系列再生出意 义。„„在许多艺术品中,当然也包括 散文作品在内,声音的层面引起了人们 的注意,构成了作品审美效果不可分割 的一个部分。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教材54页)
黑格尔划分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是 针对广义的文本,即“艺术作品”。而“文 学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的区别正在于 其语言性。因此,通常将“文学作品”划分 为“内容”与“形式”的做法,事实上正忽 略了“语言的艺术作品”的特征,乃至造成 混乱。
黑格尔说:“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 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