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和批评的解剖
弗莱 批评的解剖文类形式解读

形式中的“原型”与“循环”——弗莱的文类形式规律理论之解读《批评的解剖》的第四章《修辞批评:体裁的理论》是从修辞的角度剖析文学的各个文类以及非文学的某些文体的特点的。
在本章前四节内容中,弗莱以大量文本的具体分析为例,深入探讨了使不同文类(包括口传史诗、散文、戏剧、抒情诗)成为一个整体的修辞规律:口传史诗是反复的节奏、散文是持续的节奏、戏剧是得体的节奏、抒情诗是联想的节奏。
在本章后五节中,弗莱以宽阔的视野对不同文类(包括戏剧、抒情诗和口传史诗、散文体虚构作品、特定的百科全书、非文学性散文)的程式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秉持着原型象征批评的原则,围绕原型置换的思路对不同文类的形式规律进行探讨。
下面拟对第四章后五节所涉及到的不同的文类程式规律进行简单的解读和分析。
一、戏剧的特定形式(原型的循环)(一)圣迹剧:又称神话剧、神圣剧,兴盛于伊丽莎白时期。
主要的特点有:1、场面壮观。
神圣剧可以被称为原始的戏剧,它要为社会群体提供产生强烈轰动效果的场合。
这种强烈的“轰动效果”完全依靠场面的壮观来实现,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观众情感的迸发,进而达到“共鸣”的目的。
2、消极接受,神话基调。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神圣剧本身来讲,它以所演出的神话的基调作为自己的基调;其次,从受众来讲,他们在想象上始终受到故事的支配,强调的是一个群体在精神上和肉体上休戚与共的象征。
这里的“象征”依然延续弗莱在本书中的主旨,即一种“原型象征”,最终回归到“神话”的领域。
所以无论是剧作还是观众,都缺少了一种独立的探索精神,这与当时的时代精神紧密相连。
伊丽莎白时期,国家的统一是中心的议题,所以剧作的目的就是使观众坚信他们都是统一大业的继承者这一神话,以此来反对发动内战和削弱君权所带来的灾难。
因此,这个时期神圣剧更多体现出“灌输”而非“启发”的精神。
3、通俗性与玄妙性相结合。
这在基督教的世俗的神圣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传奇式地展示了英雄的伟绩,马洛的《帖木儿大帝》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弗莱和批评的解剖课件

随着全球化、多元化等社会文化现象的不断涌现,弗莱和批评将更加注重对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与解读,挖掘文学和文化中的多元价值。
社会文化关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早期阶段
弗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批评体系,提出了“原型批评”等理论,强调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和研究。
中期阶段
弗莱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提出了“神话-原型批评”等观点,将文学作品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
后期阶段
强调对文学作品中的原型、象征、隐喻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揭示作品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02
CHAPTER
弗莱和批评理论基础
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文学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揭示作品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所创建的文学批评方法,注重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分类和研究,以探寻文学作品的共性和规律。
弗莱和批评
文学批评
弗莱受到新批评、形式主义等文学批评方法的影响,注重对文学作品进行细读和分析。
原型批评
将文学作品置于历史背景中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影响。
历史批评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创作心理等。
心理批评
将文学作品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与文化传统、文化现象等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文化批评
03
CHAPTER
弗莱和批评方法论述
文本类型分析
将文学作品归类为不同的类型,如小说、诗歌、戏剧等,探究不同类型作品的共性和差异。
文本细读
对文学作品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挖掘其中的意象、隐喻、主题等深层含义。
文本结构分析
心理学与文学

叙述结构
• 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弗莱提出了叙述结构 叙述结构问题。 叙述结构 • 他认为,一部作品、一首诗的意象结构只是一个 静态的定式,既然神话是一种叙述和情节,而叙 述是从一个结构到一个结构的运动,同时“过程 之基本形式是循环运动、兴衰的嬗变、努力与休 息、生命与死亡:这是过程的节奏”。 • 因此,文学的叙述结构也是这样的一种循环 循环,与 循环 自然界循环运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模式循环理论
• 弗莱认为欧洲文学发展的形式框架(Modes)为一 环状运动结构。 • 1、神话 浪漫故事——高模仿 高模仿——低模仿 低模仿—— 、神话——浪漫故事 浪漫故事 高模仿 低模仿 反讽——神话的循环过程构成了文学原型的结构 神话的循环过程构成了文学原型的结构 反讽 神话的循环过程构成了文学原型的 循环。 循环。 • 2、非移用神话(神启式和魔怪式)叙述结构 、非移用神话(神启式和魔怪式)叙述结构—— 浪漫主义结构 ——现实主义叙述结构 非移用神 现实主义叙述结构 神启式和魔怪式) 话(神启式和魔怪式)叙述结构的循环过程构成 了文学原型的意义循环 意义循环。 了文学原型的意义循环。 • 3、喜剧——浪漫故事 、喜剧 浪漫故事——悲剧 悲剧——反讽和讽刺 反讽和讽刺 浪漫故事 悲剧 喜剧的循环过程构成了文学原型的叙述结构循环 叙述结构循环。 喜剧的循环过程构成了文学原型的叙述结构循环。
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神话理论
• 第一种类型为“神启意象”,这里表现的是人们所向往的 第一种类型为“神启意象” 世界,如天堂景象。人类文明的创造呈现出的种种形式对 此都有所揭示。 • 第二种类型是“魔怪意象”,这是人的愿望被彻底否定的 第二种类型是“魔怪意象” 世界的表现,它是梦魇和替罪羊的世界,是痛苦迷惘和被 奴役的世界,是地狱的世界。神启意象和魔怪意象是完全 对立的两个世界的表现。这两种意象属于永恒不变的原始 意象,弗莱称之为“非移用”意象。 • 第三种意象表现的是介于天堂和地狱两个极端世界之间的 世界。 世界。在前文提到的五种类型中,弗莱认为,神启意象适 用于神话模式,魔怪意象适用于反讽模式,其他三种可以 总称为“类比意象”,也就是现实主义叙述结构。这其中, 浪漫故事再现的是神启世界在人类世界的对应物,是理想 化的世界,是“天真的类比”;高模仿把作为神的世界和 精神世界的代表者的人理想化,所以是“自然和理性的类 比”;而都是普通经验意象的低模仿则是“经验的类比”。
2021年批评的剖析读书笔记

批评的剖析读书笔记《批评的剖析》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巅峰之作。
20世纪50年代,___学者弗莱(Northrop Frye)从文化和文学角度对“原型”作进一步深入阐释,发展出一套更加系统完整的原型理论。
下面我们来看看批评的剖析,欢迎阅读。
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 1912-1991), ___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也是西方世界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之一。
在其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弗莱以其广泛的兴趣将研究视角投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以及文化和社会批评领域,成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富有盛名的一代宗师。
弗莱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包括《威严的对称》(Fearful Symmetry: A Study of William Blake, 1947)、《批评的剖析》※(Anatomy of Critici ___, 1957)、《有教养的想象力》(The Educated I ___gination, 1963)、《批评之路》(The Critical Path, 1971)、《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The Great Code: The Bible andLiterature,1982),等等。
《批评的剖析》一书气势宏阔,是弗莱在其批评之路上重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重要一步。
在他看来,文学批评的对象是艺术,而文学批评自身也是艺术,但是它是和文学有关的学问和艺术趣味。
批评的要义在于,要假定批评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结构,而且它所讨论的艺术有一定的 ___性。
因此,批评就具有了一定的科学因素,它既不同于寄生于文学的附属品,也不是那种印象式的批评态度。
对于批评的这种科学性,弗莱指出:“如果有读者感到‘科学的’这个词含有缺乏想象力的武断的情感色彩的话,那么他们不妨用‘系统的’或‘进步的’等词语取而代之”(“论辩式的前言”),或者就直接采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诗学”一词。
弗莱认为,批评应该被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知识结构中,从而使其研究更加系统,同时也在批评内为社会批评家和艺术趣味的代表建立起权威性。
博采众长的《批评的解剖》

11下 2016年 第33期(总第551期)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63Wide-angle Lens 【广角镜】《批评的解剖》中最重要的第三部分论述了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以及他的叙事学理论,这也构成了本文论述的两个方面;同时,这一部分与弗莱的模式理论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整部书都是基于这一模式理论,这也构成了本文论述弗莱思想中结构主义批评的一部分。
这部书中所涵盖的文学批评思想可谓博采众长,本文仅选择结构主义、原型批评以及叙事学三方面作重点论述,但无论是哪一种批评思想,弗莱都不囿于某一单一思想,而是打破各自的界限,使之整合成为“文学批评”。
一、模式的理论:弗莱的结构主义批评《批评的解剖》一书共有四篇文章加上一个前言和结论组成,其中第一篇《历史批评:模式理论》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
但从标题和大方向看,这章内容似乎与结构主义无甚关系,但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弗莱在这一部分着重研究了西方整个文学系统的结构形式,并对这些结构形式进行了多层面的精细分析。
在这篇论文的开篇引言部分,弗莱将文学作品分为两大类:虚构型和主题型。
虚构型以叙述人物及其故事为主,而主题型则以作者向读者传达某种寓意为主。
弗莱认为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可以完全被归为上述两种极端类型,而是属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类型。
这一篇论文的重点在虚构型作品及其分类上,这也构成了之后全书内容的基调。
弗莱按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书中人物与普通人的水平比较标准,将虚构型文学划分成五中基本模式:第一种是“主人公在性质上超过犯人及凡人的环境”,这个主人公即是神祇,关于他的故事就是神话,这构成了第一种基本模式。
这种基本类型中需要注意的是故事主人公的“性质”,即从本质上说他就与凡人不同,这也是它与第二种基本类型的区别所在。
第二种是“主人公在程度上超过其他人和其他人所处的环境”,主人公的行为可能超乎常人,但究其本质他还是属于凡人,这就成为了“传奇”。
浅析弗莱《批评的剖析》文学循环观

文艺研究浅析弗莱《批评的剖析》文学循环观司钰琦山东艺术学院摘要: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提出自己的神话原型理论,而文学循环论则作为其理论支撑,成为贯穿整部作品的一个核心部分。
本文将以此入手,对文学循环论的产生背景、弗莱提及到的相关循环模式,以及循环论的弊端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以期对弗莱理论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神话原型;文学循环;批评的剖析弗莱是二十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之一,其代表作《批评的剖析》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西方批评的《圣经》。
在书中,他将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神话特质进行了归纳概括,提出原型理论,并依循循环论,解释自己的整个体系架构。
本文就弗莱所阐释的循环方式,尝试归纳出一个基本的套式。
以求对弗莱的原型理论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文学循环论产生的背景弗莱不是第一个提出原型一词的学者,在它之前,斐洛在阐释人身上的“上帝形象”时就曾使用这一词;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构成且它们并不相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现实世界的本原就是理念,所以用到“原型”一词作为理念的高级概括等等。
弗莱反对“新批评派”,指出当时存在的各个批评派之间相互孤立,无法相互借鉴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融汇诸家之长,向批评界给出一个“崭新的视角”。
在这个视角的建立过程中,弗莱也借鉴了各种学说的研究成果。
文学循环论的提出也是弗莱“集百家长”的结果。
斯宾格勒说“文化的圆圈,经过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最终走向死亡——就这样完成其生命的循环周期,而不同文化的这些圆圈,就构成了世界历史或历史世界的完整图像。
”①他将西方的历史行进轨迹比作是自然四季循环,而他当时所处的西方正处于寒冷萧索的冬季。
由此演绎出一种完整的文化循环原则,即认为人类文明都是在不断经历产生、成长、成熟、凋落,这种将大自然的四季循环作为生命循环周期的整体性理论视角为弗莱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弗莱跳脱出英美语言批评思想的束缚,以一种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文学。
神话原型批评————弗莱

五种模式无限循环图示:
• 讽刺文学
• 神话(原型)
喜剧(或现实主义小说)
• 传奇 • (或传说、童话)
悲剧(或史诗)
文学循环发展论
• 按照时辰、四季和有机生命的循环圈,为象征、 神话、艺术形象和文学类型建立了基本模式。其 中,每一个文学类型均在这一时间体系或神话体 系里占有一个位置,每一种文学作品均从属于某 个特定的神话 • 季节 神话 体裁 • 春天 神的诞生和恋爱————喜剧 • 夏天 神的成长和胜利————传奇 • 秋天 神的末路与死亡————悲剧 • 冬天 神逝去后的世界————讽刺
• 启:元春是贾府的保护伞,是大观园的创基者; • 承:迎春有木丫头之称,凡事无可无不可。 • 转:探春之探与叹谐音,因此她的主要性格体现 在贾府处于变异时期,一展身手; • 合:惜春则是息,是停止,因此这个在前半部没 有什么戏的四小姐,只在最后才真正出场,她是 富于总结性的人物
• 二:玉的历程
案例分析:《红楼梦》
• 文学的‚四时结构‛源于大自然春夏秋冬 循环往复的心理暗示。中国绝大部分地域,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大自然的变化不是 毫无意义的重复,它在人类精神领域留下 了启承转合的心理模式。
• • • • • • • •
《 红楼梦》 的四时结构 : 一: 四个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人们注意到‘原应叹息‛的隐喻含义, 深层意义是春夏秋冬的象征含义, 元是起,是始,是发源; 迎是应,是承,是继续; 探是叹,是变化,是转折; 惜是息,是合,是结尾
案例:中国上古神话的原型分析
《盘古开天地》 《女娲补天地》 英雄神话 《女娲造人》 《夸父逐日》 《后羿射日》 斗士神话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创世神话 《皇帝战蚩尤》 《炎黄之战》 战争神话
弗莱 批评的解剖文类形式解读

形式中的“原型”与“循环”——弗莱的文类形式规律理论之解读《批评的解剖》的第四章《修辞批评:体裁的理论》是从修辞的角度剖析文学的各个文类以及非文学的某些文体的特点的。
在本章前四节内容中,弗莱以大量文本的具体分析为例,深入探讨了使不同文类(包括口传史诗、散文、戏剧、抒情诗)成为一个整体的修辞规律:口传史诗是反复的节奏、散文是持续的节奏、戏剧是得体的节奏、抒情诗是联想的节奏。
在本章后五节中,弗莱以宽阔的视野对不同文类(包括戏剧、抒情诗和口传史诗、散文体虚构作品、特定的百科全书、非文学性散文)的程式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秉持着原型象征批评的原则,围绕原型置换的思路对不同文类的形式规律进行探讨。
下面拟对第四章后五节所涉及到的不同的文类程式规律进行简单的解读和分析。
一、戏剧的特定形式(原型的循环)(一)圣迹剧:又称神话剧、神圣剧,兴盛于伊丽莎白时期。
主要的特点有:1、场面壮观。
神圣剧可以被称为原始的戏剧,它要为社会群体提供产生强烈轰动效果的场合。
这种强烈的“轰动效果”完全依靠场面的壮观来实现,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观众情感的迸发,进而达到“共鸣”的目的。
2、消极接受,神话基调。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神圣剧本身来讲,它以所演出的神话的基调作为自己的基调;其次,从受众来讲,他们在想象上始终受到故事的支配,强调的是一个群体在精神上和肉体上休戚与共的象征。
这里的“象征”依然延续弗莱在本书中的主旨,即一种“原型象征”,最终回归到“神话”的领域。
所以无论是剧作还是观众,都缺少了一种独立的探索精神,这与当时的时代精神紧密相连。
伊丽莎白时期,国家的统一是中心的议题,所以剧作的目的就是使观众坚信他们都是统一大业的继承者这一神话,以此来反对发动内战和削弱君权所带来的灾难。
因此,这个时期神圣剧更多体现出“灌输”而非“启发”的精神。
3、通俗性与玄妙性相结合。
这在基督教的世俗的神圣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传奇式地展示了英雄的伟绩,马洛的《帖木儿大帝》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循环论的文学发展观 • 神话体现了文学总的结构原则,包括上述四种叙述结构的雏形。 • 西方文学叙述结构的发展,以神话为发端,相继演化为喜剧、浪漫故事、悲剧和反讽。四个阶段完成之后,
5
神话原型批评及文化人类学 自然循环及生命 弗雷泽发现,许多古代神话和祭祀仪式都及自然界的季节循环变化有关。自然界万物春华秋实,周而复始,自 然界的循环使人类祖先相信人的生死繁衍也有一个由生至死、由死再生的过程,许多死而复生的传说及之有关 。 许多学者也认为,“这种关于神死而复生的神话和仪式,实际上就是自然节律和植物更替变化的模仿”。
3
1.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研究——《金枝》
原型批评及《金枝》 弗雷泽和他的《金枝》对弗莱影响巨大。 《金枝》1890年以两卷本出版第一版,以后不断扩充,到了1915年第三版,已成12 卷的煌煌巨著。 《金枝》是对以巫术为中心的仪式、神话和民间习俗的比较研究,收集的材料几乎 遍及全球,有人类学百科全书之称。 弗雷泽说,《金枝》要探究并解释隐藏在“金枝王国”这一奇异习俗之下的动机和 目的。
6
神话原型批评及文化人类学 艺术及神话 弗雷泽《金枝》发现了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和祭祀仪式的相似性,即西方文化 有一个普遍的原型。启发许多学者致力于探寻艺术和神话、仪式的同源关系。 弗莱说:“《金枝》本来是人类学著作,但它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比在它自己的领域中 的影响还要大,因而也确实不妨把它看成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 作家一旦表现了原型,就好像道出了一千个人的声音,“把个 人的命运纳入了人类的命运,并在我们身上唤起那些时时激励
着人类摆脱危险,熬过长夜的亲切力量。”
10
《批评的解剖》的四篇论文
论文一 论文二 论文三 论文四
历史批评:模式理论 伦理批评:象征理论 原型批评:神话是“移位的神话” • 1.主人公在类别上高于我们常人和自然环境,这就是超人的神。关于他的故事就是神话。 • 2.主人公不是在类别上,而是在程度上高于他人和他所处的环境,这就是传奇 • 3.主人公在程度上高于他人,但并不高及他的环境,这就是人间英雄,关于他的故事比如史诗和悲剧,弗
命的繁盛;
19
神话结构对自然循环运动的模仿
C.悲剧是秋天的神话结构,讲述神或英雄的末路及死亡,其基本意象是秋天、黄昏、日落、生命的衰亡; D.反讽即冬天的神话结构,讲述神或英雄逝去后的世界,其基本意象为冬天、夜晚、黑暗、生命的解体。
20
神话结构对自然循环运动的模仿
上述四种神话叙述模式伴随整个文学进行循环运动。关于神由生而死而复活的神话,弗莱又称之为追寻 神话( ),已经包含了文学的一切故事。
7
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无意识”理论 原型批评及集体无意识 原型批评接受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说。 荣格称集体无意识为“原始意象”或“原型”,它是人类社会早期生活的遗迹, 是重复了亿万次的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 荣格指出,原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范型,是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它决定着 人的知觉、领悟、情感、想象等心理过程。
8
原型批评及荣格的原型理论 • 荣格总结和描述了众多的原型,如: • 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力量原型、巫术原型、智叟原型、英雄原型等等。 • 原型或原始意象以集体无意识的形态存在于原始人的生活经验、巫术、神话和传说之中。 • 神话原型成了文学艺术创造的基本来源。
9
荣格论原型对文学的意义:
弗莱和批评的解剖
原型批评在20世纪的地位 韦勒克指出: 对西方文学理论而言,从影响和普及的程度上看,原型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 批评可谓“三足鼎立”,是“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 原型批评的奠基者:加拿大文学理论家诺斯罗普·弗莱; 原型批评的代表作是弗莱的《批评的剖析》。
2
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资源 • 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研究——《金枝》 •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无意识”理论
莱称之为高模仿
12
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 4.主人公既不高及他人,也不高于环境而是类似于我们的普通人,关于普通人的喜剧和现实主义小说等弗
莱称之为低模仿。 • 5.主人公在体力和智力上都不如我们一般读者,这就是现代派作品中的人物,弗莱认为这便是反讽模式。
13
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弗莱认为: “欧洲的虚构作品在过去一千五百年间,其重点一直沿着上述五项的顺序下移。” 当西方文学完成了这个演变顺序之后,又会从“反讽型”模式向“神话型”模式回流,形成一种循环。
17
C 类比意象 • C.类比意象:表现介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种种意象。“天启意象”和“魔怪意象”属于原始的、没有移用
的神话。 • 弗莱试图通过“类比意象”使他的神话原型批评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18
三、神话的叙述模式是对自然循环运动的模仿
• A.喜剧是春天的神话结构,讲述神或英雄的诞生和复活,其基本意象为春天、黎明、日出、生命的萌发; • B.浪漫传奇是夏天的神话结构,讲述神或英雄的成长、胜利和结婚,其基本意象为夏天、正午、日中、生
弗雷泽
4
神话原型批评及文化人类学
以生代死、以荣代枯的金枝习俗 弗雷泽指出:“金枝”习俗从远古时代遗传下来。地中海沿岸的原始部落对首领有一种神奇的看法,认为部落 和自然界的繁荣昌盛取决于首领的生命力。首领强壮有旺盛的生殖力,部落就团结,大自然也会保障人的所需 。首领年老多病,身体衰竭,部落会衰落,生活也无保障。 当首领精力衰落时就应杀死他,吃他的肉,喝他的血,这样可以继承他的力量和智慧。 许多宗教正是起源于这个古老的习俗;所有宗教的中心人物都是一个以青年男子形象出现的神。他代表四季的 繁衍和丰衣足食。
14
二、原型意象及作品的基本类型 • 神话原型在文学中呈现为意象 • 西方文学原型分为三大类意象:
15
A 神启意象 • A.神启意象:对天堂景象的展现和表现人类的理想。表现人类向往的文学均源于“神启意象”类的原型。 • 《圣经·启示录》是“神启意象”原型的典型。
16
B 魔怪意象 • B.魔怪意象:展示地狱和人类否定的世界,表现梦魇、替罪羊、迷惘和奴役的文学均源于这种原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