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批评的剖析》 第二篇伦理批评

合集下载

浅析弗莱《批评的剖析》文学循环观

浅析弗莱《批评的剖析》文学循环观

浅析弗莱《批评的剖析》文学循环观作者:司钰琦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7期摘要: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提出自己的神话原型理论,而文学循环论则作为其理论支撑,成为贯穿整部作品的一个核心部分。

本文将以此入手,对文学循环论的产生背景、弗莱提及到的相关循环模式,以及循环论的弊端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以期对弗莱理论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神话原型;文学循环;批评的剖析弗莱是二十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之一,其代表作《批评的剖析》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西方批评的《圣经》。

在书中,他将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神话特质进行了归纳概括,提出原型理论,并依循循环论,解释自己的整个体系架构。

本文就弗莱所阐释的循环方式,尝试归纳出一个基本的套式。

以求对弗莱的原型理论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文学循环论产生的背景弗莱不是第一个提出原型一词的学者,在它之前,斐洛在阐释人身上的“上帝形象”时就曾使用这一词;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构成且它们并不相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现实世界的本原就是理念,所以用到“原型”一词作为理念的高级概括等等。

弗莱反对“新批评派”,指出当时存在的各个批评派之间相互孤立,无法相互借鉴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融汇诸家之长,向批评界给出一个“崭新的视角”。

在这个视角的建立过程中,弗莱也借鉴了各种学说的研究成果。

文学循环论的提出也是弗莱“集百家长”的结果。

斯宾格勒说“文化的圆圈,经过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最终走向死亡——就这样完成其生命的循环周期,而不同文化的这些圆圈,就构成了世界历史或历史世界的完整图像。

”(1)他将西方的历史行进轨迹比作是自然四季循环,而他当时所处的西方正处于寒冷萧索的冬季。

由此演绎出一种完整的文化循环原则,即认为人类文明都是在不断经历产生、成长、成熟、凋落,这种将大自然的四季循环作为生命循环周期的整体性理论视角为弗莱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弗莱跳脱出英美语言批评思想的束缚,以一种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文学。

2018年批评的剖析读书笔记word版本 (5页)

2018年批评的剖析读书笔记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批评的剖析读书笔记《批评的剖析》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巅峰之作。

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学者弗莱(Northrop Frye)从文化和文学角度对“原型”作进一步深入阐释,发展出一套更加系统完整的原型理论。

下面我们来看看批评的剖析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批评的剖析》(1957年)※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 1912-1991),加拿大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也是西方世界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之一。

在其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弗莱以其广泛的兴趣将研究视角投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以及文化和社会批评领域,成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富有盛名的一代宗师。

弗莱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包括《威严的对称》(Fearful Symmetry: A Study of William Blake, 1947)、《批评的剖析》※(Anatomy of Criticism, 1957)、《有教养的想象力》(The Educated Imagination, 1963)、《批评之路》(The Critical Path, 1971)、《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The Great Code: The Bible and Literature,1982),等等。

一、什么是批评《批评的剖析》一书气势宏阔,是弗莱在其批评之路上重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重要一步。

在他看来,文学批评的对象是艺术,而文学批评自身也是艺术,但是它是和文学有关的学问和艺术趣味。

批评的要义在于,要假定批评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结构,而且它所讨论的艺术有一定的独立性。

因此,批评就具有了一定的科学因素,它既不同于寄生于文学的附属品,也不是那种印象式的批评态度。

对于批评的这种科学性,弗莱指出:“如果有读者感到‘科学的’这个词含有缺乏想象力的武断的情感色彩的话,那么他们不妨用‘系统的’或‘进步的’等词语取而代之”(“论辩式的前言”),或者就直接采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诗学”一词。

西方文艺理论——选择题练习汇总

西方文艺理论——选择题练习汇总

西方文艺理论——选择题练习汇总(总1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套(2002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④)①亚里士多德②贺拉斯③王尔德④柏拉图2、贺拉斯写作了(②)①《诗学》亚里士多德②《诗艺》③《为诗辩护》锡德尼④《诗学界定》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④)①一个②三个③六个④五个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④)①海涅②雪莱③华滋华思④锡德尼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③)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③)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莱尔③维柯《新科学》④但丁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陶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②)①亚里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华④杜夫海纳8、弗洛伊德认为(③)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9、黑格尔断言(①)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一篇(②)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11、泰纳是(②)(《艺术哲学》实证主义)①英国文论家②法国美学家③德国艺术理论家④美国文学批评家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①)①兰波《致保尔.德梅尼》(法国象征主义)②罗兰·巴尔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尔13、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①)①萨特(《审美对象的非现实性》)②瑞恰兹③卢卡挈④尧斯14、尧斯是(③)《互动模式的历史说明》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③接受美学的代表④新批评的理论家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①)①波德莱尔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②)(《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会18、王尔德是(①)(《英国的文艺复兴》《谎言的衰朽》)①唯美主义文论家②现实主义文论家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④烂漫主义文论家19、卢卡挈是(②)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③自然主义文论家④现代主义文论家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②)(《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③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④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二、多项选择题: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①②③)(及修辞批评)①历史批评②伦理批评③原型批评④技巧批评⑤价值批评2、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①②③)①《大希庇阿斯》②《会饮》③《理想国》④《诗学》(亚里斯多德)⑤《九卷书》(普罗提诺)3、兰波在《致保尔·德梅尼》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是(①②③④)①“他者”理论②通灵人理论③诗人是盗火者④妇女也可以成为诗人⑤诗人是立法者(雪莱)4、康德认为艺术的特征在于(①②③④ )①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不同于自然②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重要技巧,与作为知识的科学不同③艺术创作不同于手工艺生产④艺术即游戏5、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不是(①②④⑤)《艺术作品的本源》①艺术品②作者③艺术④大地⑤接受主体第二套(2003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1、《会饮》作者是(C)A、亚里士多德B、布瓦洛C、柏拉图D、康德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B )A、完全一致B、不一致C、相似D、在似与不似之间3、贺拉斯是哪个时期的文论家(C )A、古希腊B、文艺复兴C、罗马D、启蒙时代4、谁将“太一”作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A)A、普罗提诺B、高尼罗C、托马斯·阿奎那D、但丁5、哪一位文论家的文化可称为“教父神学”的文论(C )A、托马斯·阿奎那B、维柯C、奥古斯丁D、柏拉图6、下面哪一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是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的(C )A、普罗提诺B、奥古斯丁C、托马斯·阿奎那D、锡德尼7、卡斯特尔维屈罗是哪个国家的文论家(D)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8、下面哪一篇文论讨论了“严肃剧”(A )A、《论戏剧诗》(法国狄德罗)B、《拉奥孔》C、《悲剧的诞生》D、《拉辛与莎士比亚》9、为实证式文学研究开辟道路的是(A )A、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B、泰纳的《艺术哲学》C、桑克蒂斯的《论但丁》D、兰波的《致保尔·德梅尼》10、下面哪一位文论家说“文学史就是灵魂史”(D)A、海德格尔B、叔本华C、尼采D、勃兰兑斯11、谁把酒神精神作为悲剧的起源(C )认为音乐孕育了抒情诗和悲剧。

弗莱和批评的解剖课件

弗莱和批评的解剖课件
数字人文技术应用
随着全球化、多元化等社会文化现象的不断涌现,弗莱和批评将更加注重对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与解读,挖掘文学和文化中的多元价值。
社会文化关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早期阶段
弗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批评体系,提出了“原型批评”等理论,强调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和研究。
中期阶段
弗莱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提出了“神话-原型批评”等观点,将文学作品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
后期阶段
强调对文学作品中的原型、象征、隐喻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揭示作品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02
CHAPTER
弗莱和批评理论基础
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文学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揭示作品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所创建的文学批评方法,注重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分类和研究,以探寻文学作品的共性和规律。
弗莱和批评
文学批评
弗莱受到新批评、形式主义等文学批评方法的影响,注重对文学作品进行细读和分析。
原型批评
将文学作品置于历史背景中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影响。
历史批评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创作心理等。
心理批评
将文学作品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与文化传统、文化现象等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文化批评
03
CHAPTER
弗莱和批评方法论述
文本类型分析
将文学作品归类为不同的类型,如小说、诗歌、戏剧等,探究不同类型作品的共性和差异。
文本细读
对文学作品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挖掘其中的意象、隐喻、主题等深层含义。
文本结构分析

《批评的剖析》之历史批评

《批评的剖析》之历史批评

历史批评:模式理论
弗莱把文学作品分为虚构型文学作品(它以叙述 人物及其故事为主,即“这个故事将怎样展开?”) 和主题型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向读者传达某种寓意为 主,即“这个故事的要点是什么?”) 同时弗莱也解释了实际上并不存在单纯虚构型的 或单纯主题型的文学作品,因为所有四种伦理的因素 (指人际关系意义上的伦理),即主人公、主人公的 社会、诗人和诗人的读者,在文学作品中总是潜在地 在场的。因而,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一个虚构的方面 和一个主题的方面,至于哪一个更重要则是侧重点不 同。 这里,弗莱着重介绍的是虚构型文学作品。
批 评 的 剖 析 之 历 模史 式批 理评 论︓
关于《批评的剖析》(Anatomy of Criticism) 《批评的剖析》主要是一部原型批评的代表作,但它里面 涉及采用的方法却并没有局限于此。首先我们能看到结构主义 文学批评的影子,尤其是在第二篇伦理批评—象征理论中关于 文学相位的分析。再次,它也有一些“接受美学”的论述。他 强调读者必须创造性的阅读,而“批评的任务之一是发现作品 的功能,当然不是去恢复其原初的功能,而是要在新的关联域 内对其功能进行再创造”。同时,他还吸收了传统的历史批评 (第一篇就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分心的) 伦理批评、“新批评”(他所谓的原型模式其实也算是一种宏 观上的形式主义)、修辞批评、文类批评等等。 弗莱写这几篇“探索性的随笔”目的是试图“从宏观的 角度探索一下关于文学批评的范围、理论、原则和技巧等种种 问题“,从而推倒各种批评流派之间的栅栏。
虚构型文学作品: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书中人物与普通 人的水平比较标准来为虚构型作品分类。弗莱则依据 亚里士多德所说人物的“好”与“坏”(这两个词还 含有重与轻的比喻意义)引申出“按主人公行动的力 量”的标准把虚构作品划分成五类:神话、浪漫故事、 高模仿模式、地模仿模式和反讽模式。 同时虚构作品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来基本上划 分为两类:主人公与社会隔膜的一类和主人公与社会 和谐的一类。这两类分别用“悲剧的”(tragic)和 “喜剧的”(comic)来表示。它们是指情节的形态而 言,而非单指这两种戏剧形式。

心理学与文学

心理学与文学

叙述结构
• 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弗莱提出了叙述结构 叙述结构问题。 叙述结构 • 他认为,一部作品、一首诗的意象结构只是一个 静态的定式,既然神话是一种叙述和情节,而叙 述是从一个结构到一个结构的运动,同时“过程 之基本形式是循环运动、兴衰的嬗变、努力与休 息、生命与死亡:这是过程的节奏”。 • 因此,文学的叙述结构也是这样的一种循环 循环,与 循环 自然界循环运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模式循环理论
• 弗莱认为欧洲文学发展的形式框架(Modes)为一 环状运动结构。 • 1、神话 浪漫故事——高模仿 高模仿——低模仿 低模仿—— 、神话——浪漫故事 浪漫故事 高模仿 低模仿 反讽——神话的循环过程构成了文学原型的结构 神话的循环过程构成了文学原型的结构 反讽 神话的循环过程构成了文学原型的 循环。 循环。 • 2、非移用神话(神启式和魔怪式)叙述结构 、非移用神话(神启式和魔怪式)叙述结构—— 浪漫主义结构 ——现实主义叙述结构 非移用神 现实主义叙述结构 神启式和魔怪式) 话(神启式和魔怪式)叙述结构的循环过程构成 了文学原型的意义循环 意义循环。 了文学原型的意义循环。 • 3、喜剧——浪漫故事 、喜剧 浪漫故事——悲剧 悲剧——反讽和讽刺 反讽和讽刺 浪漫故事 悲剧 喜剧的循环过程构成了文学原型的叙述结构循环 叙述结构循环。 喜剧的循环过程构成了文学原型的叙述结构循环。
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神话理论
• 第一种类型为“神启意象”,这里表现的是人们所向往的 第一种类型为“神启意象” 世界,如天堂景象。人类文明的创造呈现出的种种形式对 此都有所揭示。 • 第二种类型是“魔怪意象”,这是人的愿望被彻底否定的 第二种类型是“魔怪意象” 世界的表现,它是梦魇和替罪羊的世界,是痛苦迷惘和被 奴役的世界,是地狱的世界。神启意象和魔怪意象是完全 对立的两个世界的表现。这两种意象属于永恒不变的原始 意象,弗莱称之为“非移用”意象。 • 第三种意象表现的是介于天堂和地狱两个极端世界之间的 世界。 世界。在前文提到的五种类型中,弗莱认为,神启意象适 用于神话模式,魔怪意象适用于反讽模式,其他三种可以 总称为“类比意象”,也就是现实主义叙述结构。这其中, 浪漫故事再现的是神启世界在人类世界的对应物,是理想 化的世界,是“天真的类比”;高模仿把作为神的世界和 精神世界的代表者的人理想化,所以是“自然和理性的类 比”;而都是普通经验意象的低模仿则是“经验的类比”。

博采众长的《批评的解剖》

博采众长的《批评的解剖》

11下 2016年 第33期(总第551期)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63Wide-angle Lens 【广角镜】《批评的解剖》中最重要的第三部分论述了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以及他的叙事学理论,这也构成了本文论述的两个方面;同时,这一部分与弗莱的模式理论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整部书都是基于这一模式理论,这也构成了本文论述弗莱思想中结构主义批评的一部分。

这部书中所涵盖的文学批评思想可谓博采众长,本文仅选择结构主义、原型批评以及叙事学三方面作重点论述,但无论是哪一种批评思想,弗莱都不囿于某一单一思想,而是打破各自的界限,使之整合成为“文学批评”。

一、模式的理论:弗莱的结构主义批评《批评的解剖》一书共有四篇文章加上一个前言和结论组成,其中第一篇《历史批评:模式理论》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

但从标题和大方向看,这章内容似乎与结构主义无甚关系,但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弗莱在这一部分着重研究了西方整个文学系统的结构形式,并对这些结构形式进行了多层面的精细分析。

在这篇论文的开篇引言部分,弗莱将文学作品分为两大类:虚构型和主题型。

虚构型以叙述人物及其故事为主,而主题型则以作者向读者传达某种寓意为主。

弗莱认为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可以完全被归为上述两种极端类型,而是属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类型。

这一篇论文的重点在虚构型作品及其分类上,这也构成了之后全书内容的基调。

弗莱按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书中人物与普通人的水平比较标准,将虚构型文学划分成五中基本模式:第一种是“主人公在性质上超过犯人及凡人的环境”,这个主人公即是神祇,关于他的故事就是神话,这构成了第一种基本模式。

这种基本类型中需要注意的是故事主人公的“性质”,即从本质上说他就与凡人不同,这也是它与第二种基本类型的区别所在。

第二种是“主人公在程度上超过其他人和其他人所处的环境”,主人公的行为可能超乎常人,但究其本质他还是属于凡人,这就成为了“传奇”。

西方文论试题库68698

西方文论试题库68698

西方文论试题库一、单选1、()是整个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数:2 分)A. 解构主义B. 唯美主义文论家C. 现实主义文论家D. 自然主义文论家标准答案是:A。

2、升华是指(分数:2 分)A. 艺术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文学必须是美的文学。

、B. 把原本的性目的转变为一种与性目的有心理关系的非性目的的能力C.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表达“意识到的历史内容”D. 具有相对独立性标准答案是:B3、3、王尔德是(分数:2 分)A. 唯美主义文论家B. 现实主义文论家C. 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D. 浪漫主义文论家标准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A4、卢卡挈是(分数:2 分)A. 马克思主义文论家B.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C. 自然主义文论家D. 现代主义文论家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B5、《会饮》作者是(分数:2 分)A. 亚里士多德B. 布瓦洛C. 柏拉图D. 康德标准答案是:C。

二、多选1、莎士比亚化具体的内涵包括(分数:3 分)A. 艺术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文学必须是美的文学。

、B.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表达“意识到的历史内容”C. 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精神生产D. 是生产的结果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它们具有离开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独立的形式标准答案是:AB。

2、法兰克福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分数:3 分)A. 本雅明、、B. 霍克海默C. 阿多尔诺D. 弗洛姆标准答案是:ABCD。

3、精神生产包括两种形式(分数:3 分)A. 是生产的结果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它们具有离开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独立的形式B. 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精神生产C. 是生产的结果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它们具有离开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独立的形式D. 、古希腊标准答案是:AB。

4、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分数:3 分)A. 亚里士多德B. 人生来具有的一种性力本能驱使人去追求快乐尤其是性快乐C. 典型人物必须生活在典型环境中,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 典型环境也只有通过典型人物的活动才能呈现出来标准答案是:C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伦理批评:象征理论》一、引言1、提出“没有一个术语可以用来称呼一部文学作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按今天习惯也不能指称文学艺术作品,所以弗莱自己提了一个说法:假设性的言语结构。

(引言para1)2、解释此书中“象征”的用法:指可以从文章中离析出来供批评家研讨文学结构的单位。

(词、成语、形象使用时带有某种特殊参照物的)说明这些象征处在一个系统、整体中,彼此关联。

(引言para2)3、文学批评是从多层面开展的,从不同层面来理解作品的含义(中世纪就有关于字面的、道德的和天谕的意义这些层面,只是被忽视了,)弗莱将从文学内部来寻找关于文学意义的理论。

(引言para3)4、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在不同语境内会有不同的意义),才会有文学批评的多元化。

Para4的各种批评流派(当今最注目的有神话批评、历史批评和新批评),承认这种多元化可促使学术进步。

(引言para4)5、承认多元化后,可以寻找一种单一的可概括这种多样性批评的理论。

弗莱分不同的层次,但并不是分等级。

(引言para5)补充:文学作品的意义是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

文学作品有三大成分:含义、叙事结构、人物刻画所以不是单纯考虑一些列意义,而应考虑一系列语境和相互关系,使整部文学作品都能纳入其中。

每一语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人物和含义。

本篇是从意义和叙述互相联系的方面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层次分析。

有五种语境称为“阶段”(phases):(字面阶段、描述阶段、形式阶段、神话阶段、总解阶段)文字描述阶段:象征是母题和符号几个概念:1、象征(上一页)指可以从文章中离析出来供批评家研讨文学结构的单位。

(词、成语、形象使用时带有某种特殊参照物的)说明这些象征处在一个系统、整体中,彼此关联。

(引言para2)2、母题(Motif):是一部文学作品的主导思想之一,属于该作品中心主题的一部分,由一个人物,反复出现的形象或一个文字型式构成。

按弗莱在书中的解释——指文学作品的言语结构内部互相关联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象征”的一个方面,与“符号”相对。

符号的两个方面是能指与所指象征的两个方面是符号与母题3、字面阶段:文学作品内部词语和各象征间的关系(内向的、含混的)4、描述阶段:文学作品对外部世界的描述,论断教诲作用(外向的、明晰的)5、两个方向:(para1)离心的(外向的):在阅读时,摆脱读物,从个别的词语去留意它们所指的事物,或是在实践中去回忆词语与其指称之间的传统联系。

向心的(内向的):从词语中引申出一种由它们构成的更大的言语模式6、含混的:(para11\12)从向心方向,词的意义是可变的。

以上是对两个阶段的对照,接下来理清下本文结构总结一下,文字与描述阶段也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对立的,只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切入分析理解作品。

理解文字阶段和描述阶段,这样能进一步解决象征系统第三阶段.形式相位:作为意象的象征上节提到象征系统中的文字相位和描述相位存在于每一部的文学作品中,这节主要是谈及形式相位(涉及的是单个文学作品),关注对其意象系统的考察。

一、对立存在,形式联结(第76页)弗莱认为在乐与教之间,在反讽式的与现实保持距离和与现实有明显关系之间存在着对立,正是“形式”将明显对立的方面联结起来。

形式有两方面的意思(指包含了文字意思或结构的统一性的东西,另又意指像内容和事件这样的补充性术语,用以表达它与外部世界自然共享的东西)二、弗莱对亚氏“模仿行动”的再加工(第77页)诗歌因此比哲学更富历史性,所有具有意义的语辞结构都是对那个被称为思维的难以捉摸的心理和生理过程的语言模仿。

三、对形式的不同看法(第77、78页)一方面忠实于修辞和辞语的技巧,另一方面依附于历史的和伦理的种种事件。

四、意象(第79、80页)诗是展示自然的镜子,意味着诗自身不是一面镜子。

它不仅指再创自然的一个影子,而且也使自然反映在诗的形式之中。

意象不仅是自然物体的复制品还有被称作“观念”的东西也是意象。

意象深层有着独特的结构布局,因此可对文学作品进行意象分析即“意象分析的方法”(《麦克白》中血和失眠的意象)。

五、文学的观念是模仿真实命题的语辞套式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不是真事而是是假设性的事件。

文学中的观念不是真实的命题,而是模仿真实命题的语辞套式,但由于某种原因一直没有被始终如一的理解过。

六、诗人之意图(第81、82、83页)艺术品不是诗人意向的明确记录(想到了古代传统的“以意逆志”,弗莱好像对其产生质疑)。

一位诗人所主要考虑的是创造一件艺术品,他的意象只能用某种同义反复一样的东西来表现。

诗人的意图指向把词和词放在一起,而不是把词同意义排在一条直线。

从文字方面而言,诗人有意说的就是诗自身。

但文字意义是变化和模糊的,而批评不能穷尽,评注(即把诗中隐晦的语言转译成明晰的或论述的语言的过程)只能分析意义的特定方面,因此当诗的结构达到某种程度的集中或得到社会承认时,它所承担的评注量是无限的。

七、艺术中存在一种真正的神秘(第84、85页)的或半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过程的产品。

文学作品有其独立的系统,这值得研究。

八、“讽喻”(第86、87、88、89、90页)1、讽喻的确定性:意象同事例及训诫的关系。

讽喻是一种对位技巧。

(《仙后》)评注要从对意象的结构的研究中获得(第81页),努力发现由意象在总体上所暗示的训诫和事例是什么。

2、素朴的讽喻(论断性文字的隐蔽形式,主要属于初级水平的教育性的文字,如学校中的3、在文学的领域内:最明确的讽喻对立最闪烁其词的、隐晦的和反讽喻的各级之间有一系列程度不同的过渡形式如连续的讽喻、自由风格的讽喻等等,箭头越往右,反讽和佯谬的成分则相应的增强。

4、人们所熟悉的几种反讽的和反讽喻的意象:巴洛克时期的玄学派的典型象征“曲喻”象征主义的替换意象几种反讽的和反讽喻的意象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图徽象征还有更为间接的技巧像私人联想等。

九、兴致(第91、92、93页)快感兴致既是感情的又是理智的三重外部压力的世界:对行动的压力、对思想的压力、对感情的压力。

想象的世界有第四种力量摆脱所有压力而兴起。

想象的作品所呈现的幻象(关于某种非个人化的和远未伟大的事情:精神的自由的决定性行动的幻象,人的再创造的幻象)。

总结:文学是一种假设的创造实体(假设性的语辞结构),它没有必要陷进真实和事实的世界里,也没有必要同其背离,而是可以进入它们的任何一种关系之中,从最清晰到最不清晰。

神话阶段:象征是原型上半部分(主要探讨程式的问题)一、形式阶段与神话阶段的比较在形式阶段,诗是对自然的模仿,旨在把个别诗区别开来。

P95在神话阶段,是从总体上来看待文学,进而探讨诗与其他诗之间的外部关系。

P94、P95二、体裁(文类)的出现1、弗莱反对修辞批评家的观点:文学中不存在体裁P942、弗莱认为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类似之处P94、P95三、程式的出现1、在肯定体裁的前提下,不同体裁文学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传统程式研究的基础之上P952、不同的诗因共同的程式而联系起来(相同的那些象征即原型把诗联接在一起)P95四、程式在原型批评中的重要性1、现代版权法忽视程式(版权法声称每一部艺术作品都必须是一个创造)P962、诗人的伟大在于驾驭主题而非润饰(弥尔顿《复乐园》)P963、诗的诞生是在业已存在的词语秩序中而非诗人的独创性P97诗的父亲母亲的例子:诗的父亲是诗已有的形式,母亲永远是自然,诗人只是助产婆,充其量是借用诗歌的形式完成了诗歌的创作。

五、相同程式的可交流性1、在诗歌中反复出现的象征即原型,它促进诗之间的交流P992、把个别符合传统程式的诗歌纳入整体诗歌P100 (“田园”的象征系统)3、明确程式化(《力息达斯》)两种文学隐匿程式化(惠特曼《当紫丁香最近在庭院中开放的时候》)其背后仍然是程式化,具有相同的意象P101、P1034、神话阶段的批评须从高度程式化文学(素朴、原始、通俗文学)出发P105可变的原型程式化文学纯粹的程式反程式诗歌因两极相逢而成的程式下半部分(主要总结神话阶段的叙事和含义以及原型批评的文学观)一、象征系统每一个阶段都有自身趋向叙述和意义的方法P106、P107(只找到前两个阶段,后三个阶段不知怎么概括)二、神话阶段如何对待叙事和含义1、视叙事是对文学整体的模仿P1072、叙事(仪式)是叙事情节的原型P107神话含义(梦幻)是思想要旨的原型P1073、原型批评借鉴人类学心理学成果但又有区别P114、P115人类学关注仪式,心理学关注梦幻4、原型批评承认诗背后的同一性而非私人性三、原型批评的文学观1、把文学经验与生活经验相联系2、文学是一种整体形式P120总解相位:作为单体的象征一、总解是什么?Anagogic是anagoge的派生词,是宗教术语,原义是对圣经的神秘解释,可译为“天喻”;但在本书,作者另赋新意。

在作者看来,正如自然科学是反映自然法则的,文学则是表现词语法则的。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展现了整体的词语秩序,成为所有文学的缩影,则为“总解”。

总解是最高、最中心的文学原型,它汇集了人类全部文学经验和最普遍的艺术想象。

(p122)二、单体MONAD,文学象征的方面之一,它展现了人类总体文学经验的一个中心,霍普金斯所用的术语“内景”(INSCAPE)和乔伊斯之术语“顿悟”(EPIPHANG)即表达与此有关概念。

单体指一部文学作品的象征系统达到总解的境界,它似乎成为所有文学作品的缩影,成为整体的词语秩序的单个展现。

(p129)三、分析文章各部分结构1、将文学象征系统的不同相位与中世纪批评的层面相对应3、作者对通俗文学的界定,认为“通俗文学”不是三流作品,而是能揭示最普遍意义,最直截的提供了原型观众的文学。

4、在纠正了对通俗文学的普遍误解之后,弗莱引向博学的作家们是如何创造出这些“通俗文学”的是因为博学的神话创造都基于想象的经验中心。

5、接着弗莱继续引用莎士比亚的著作论证存在一个词语的秩序的中心。

我的理解是:作者自己的经验与读者的文学经验在此刻相碰撞,由此产生共鸣,使得读者深陷其中,似乎已经走进了词语秩序的静止中心的感觉。

6、弗莱提出对原型的研究是从整体上对文学象征的研究,也即印证了弗莱试图将文学系统化的宏图,文学是一个总的形式。

7、原型的中心有一组普通的象征,对所有人都是很普通的事物的意象,因此潜在的看具有无限的交流力量,可理解性是没有限制的。

8、上节神话相位中讲到神话是仪式和梦幻在语辞交流形式中的统一。

而在原型相位上,文学艺术作品是一种神话,使仪式和梦联合起来。

9、在总解相位上,文学则模仿人的全部梦。

10、而仪式则是对自然的一种模仿,也就是说,仪式这种社会活动,按照自然规律而运作。

当失去了与自然循环的和谐时,就出现巫术,希图改变,使其和谐。

11、从总解观点来看,诗歌把总体的仪式和总体的梦,即不受限制的社会活动和个体思想联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