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批评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格列佛游记》的神话原型批评

《格列佛游记》的神话原型批评

《格列佛游记》的神话原型批评作者:夏珊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7期摘要:神话原型批评学派兴起于 20 世纪 20、30 年代,于 20世纪 50 年代后期达到发展的顶峰,作为对新批评的反拨,神话原型批评促成了西方批评从修辞向神话的批评转向,标志着批评转向了对人类心灵中更为广阔的神话模仿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为视角,从人物、情节、意象三个方面出发,对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关键词:神话原型;辛巴达;格列佛作者简介:夏珊珊(1992-),女,汉族,辽宁鞍山人,本科学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02一、引言原型(archetype)又译为“原始模型”或“民话雏形”,这个词出自希腊文“archetypos”。

“arche”本是“最初的”,“原始的”之意,而“typos”意为形式。

柏拉图使用这个概念来指事物的理念本源。

神话视作一种文化模式,表达了人类如何塑造他们建立起来的文明以及对该行为的思考,“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按自己方式解释了某个社会的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关于宇宙的思考”。

文学艺术发源于劳动及神话、宗教、礼仪、幻觉,梦境,我们在今天的文学作品中可以发现在人类早期思维尤其是神话中反复出现过的原型意象。

这说明,艺术创作的源泉是这种集体无意识或原始经验,艺术创作实质上是原型意象的再创造,是创作主体作为人类个体在级取集体无意识的基础上,融合个人尤其是种族经验,并赋予形式如神话或想象的结果。

神话原型批评通过古典文学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和各种原型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情节和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发掘文学作品中的更深层内涵。

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为立足点,以全新的视角分析了英国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的四次航海经历向读者展现了“小人国”、“大人国”、“慧驹国”等不同国家的奇特之处。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

原型
➢据荣格考证,“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柏拉图-认为理念 是客观事物的原型)的著述中已经频繁出现。 ➢近代原型概念一般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 文学现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这一概念首次被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所采用,借以解释多种 文化里存在的神话传说和宗教典仪,通过对这些仪式的形式进 行分析,解读其中包含的结构规律。 ➢原型具有共通性,可以通过研究原型来贯通不同地域不同时 期的文学作品,建构文学发展的宏观结构。 ➢原型的研究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弗莱发展成熟,由于原型 研究实际上包含了神话的内容(仪式、传说、图腾、禁忌等) 所以常以“原型批评”指代神话原型批评
意象世界
神明
人类
传奇

启示世界
动物
植物
喜剧 四 种 叙 述 程 悲剧 式

魔幻世界
矿物
天真类比世


自然与理性
类比
反讽

或嘲弄
经验类比世

特点
宏观性
这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得以取代新批评的原因,因为新批评倡导的正好是神话原型批 判所反对的,神话原型批判反对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原型批评以人类学的理论和视 野为基础,其核心方法是“远观”(stand back)可以说是一种宏观的全景的文学眼 光,他要求把文学的各种现象—题材主题等放到文化整体中去考察,在这种文学人类 学的处理下,文学成为了整个文化创造的一部分,比如宗教神话。
弗莱的原型观
他认为原型是那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他们连接诗与诗的象征,使 我们的文学体验得以完整,原型是一种交际象征,原型是一些联想群, 即特定的语境中,我们往往有大量的已知联想物,这些联想物是可交际 的,因为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它。

文学批评方法论神话原型批评

文学批评方法论神话原型批评
第14页,本讲稿共36页
• 在所有的原型中,对于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和行为方式具有决定意义的原型有四种: • 人格面具(The persona)
• 人格面具类似于演员所戴的面具。荣格用这个词来指代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或团体中扮演不是他 本人的角色。在荣格看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人格面具。它的作用是把个人的真相掩盖起来,而 呈现出假像,其目的是为了对自己有利。其实,人格面具和真我的分裂是一种精神上的烦恼, 常常给个人造成痛苦,因为真我被迫压抑在内心深处。人格面具原型本质上是一种对于团体、 公众有利的求同原型。它所表现的只是人格的一小部分。长期被其控制,此人就有可能将人格 面具当成真我,或者当成人格的全部。那是很危险的。因为过双重生活的人有时还能意识到精 神人格的分裂,从而正视自身( 例如卡夫卡), 而与人格面具完全认同的人,则可能是工作 狂、虐待狂、清教徒等,整个地毁灭了自己。
第11页,本讲稿共36页
二、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形态
• 由于弗雷泽主要致力于人类学探讨,而哈丽生主要探讨戏剧的神话来源,所 以,作为一种方法论,神话一原型评论在理论形态上的代表者主要是荣格和
弗莱。
第12பைடு நூலகம்,本讲稿共36页
(一)荣格的代表观点 • 1、原型 • 原型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也是荣格后半生倾全力研究的对象。 • 关于原型,荣格写道:“生活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镂
文学批评方法论神话原型批评
第1页,本讲稿共36页
• 所谓神话原型批评,就是从“ 神话”出发,把“ 原型”作为文学研究的中心,认为它不 仅是文学的来源,而且是文学本质之所。神话原型批评认为,文学与善、真、美无关,也 与性欲无关,因而致力于在文学作品和作家心理中寻找一种原始意象,并把它作为文学活 动的原子核加以研究。由于神话原型批评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和不顾一切地追求人类从远 古积淀而来的某种混茫然而又确定的集体无意识的勇气,所以,初看起来颇有迷信成分。 但是,正因为摆脱了道德、社会、美学、性欲的羁绊,试图在现代人心灵活动结晶的文学 与人类祖先的思维和心理状态之间寻找联系,神话原型批评不仅具有无法言说的历史感, 而且也时时焕发出缕缕乡情。游弋在神话原型批评之湖,往往有恬静、回归故里的感受, 无形中使焦虑不安的现代人获得一种安全和放松。它之所以成为当代世界五大文学批评之 一,除了方法论所固有的新颖性之外,恐伯也与这种内在的无言的纯朴有关。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摘要:原型批评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研究文学与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

它起源于英国,兴盛于北美。

本文介绍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并试图概括其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的仪式学派,容纳英国学者弗雷泽的人类学,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大成于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弗莱,使其成为跨越多个学科,对文化与艺术进行深度研究的批评理论。

诺思洛普・弗莱(1912-1991),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多伦多大学文学教授,著有《文学原理》、《批评的解剖》、《伟大的代码》等作品。

《批评的解剖》最负盛名,被誉为原型批评的“圣经”。

本书综合了弗雷泽与荣格的主要观点,吸收了分析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及符号学的成果,建立了神话原型批评体系。

一、原型的含义原型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或传统的神话或隐喻,是构成人类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些最基本因素,体现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

叶舒宪对原型概念做了如下总结:第一,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

第二,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情节母题或结构。

只要它们在文学中反复出现,就具有约定性联想。

第三,原型体现文学传统力量,把独立文学作品联系起来,使文学成为社会交际的特殊形态。

第四,原型的根源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把文学同生活沟通起来,成为二者相互沟通的媒介。

(叶舒宪,101―102)二、“置换变形”与意象世界弗莱认为不仅能找到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原型结构,还能在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找到共同原型,西方文学史上的各种结构和叙事模式都是最古老的神话模式的置换和变形。

弗莱发现了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他认为神话和现实主义分别代表文学表现的两级,两级中间是传奇文学。

神的超人性是人类愿望的隐喻表现,现实主义强调所表现的东西与现实的相似,即明喻。

传奇指从虚构过渡到写实的文学过程。

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在于原型的“置换变形”。

第四章神话原型批评

第四章神话原型批评


于是整个故事进入了秋天的肃杀.失玉以后的贾 府就像一株晚秋的枯树已是落叶纷纷了。先是宝 玉痴迷,沉病又起;然后是元春去逝,贾府失祜 ;再就是黛玉泪尽,魂归九天。一连串的变故预 示着荣宁二府的根本性衰败,接下来是探者远嫁 ,迎春丧命,贾府被抄,而贾母寿终,熙凤托孤 ,是贾府这株大树上最后两片黄叶的飘零,因为 贾母与王熙凤是贾府的灵魂,她们的离世是秋天 里一点生机的最后幻灭,故事的冬天到了。

过分夸大了无意识和性本能欲望在文 艺创造活动中的作用,忽视了丰富多 彩的社会生活内容对文艺的决定性影 响,从而难以真正全面而深刻地解释 文艺现象。 弗洛伊德对艺术形式缺乏足够的重视, 不能为艺术的完美性提供一个有说服 力的标准。


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和马 克思主义批评是“真正具有国际性的 文学批评。” -------韦勒克

3、日落、秋天和死亡方面。战败的 神话,天神死亡的神话,暴死和牺牲 的神话,英雄孤军奋战的神话。从属 的人物是奸细和海妖。这是悲剧和挽 歌的原型。

4、黑暗、冬天和毁灭方面。势力得胜 的神话,洪水和回到混沌状态的神话, 英雄打败的神话,众神毁灭的神话。 从属的人物是食人妖魔和女巫。此为 讽刺作品的原型。

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从未被直 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 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 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 “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 形象,然后在不同的时代通过艺术在无 意识中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
荣格在梦境、幻觉、神话、仪式、民 间传说、古代文物、以及名人著作中, 寻找普遍的象征,也在普通人的心理 中寻找共同的体验。 阴影 阿尼玛 阿尼玛斯

第九十四回中贾母、王夫人、王熙风等认 定了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它意味着在世俗 世界里以玉为代表的“金玉良缘”彻底战 胜了以石为代表的“木石姻缘”,这才是 全书的根本性转折,是整个《红楼梦》 的 高潮部分,与此相应的是,“金玉良缘” 确立之后,那块贾府上上下下都视为宝物 、“命根子”的通灵玉竟莫名其妙地丢失 了。

07神话学原型批评[整理版]

07神话学原型批评[整理版]

六、神话原型学派批评方法神话原型学派兴起于本世纪初。

这派批评家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弗雷泽的人类学为理论依据,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体现了种族的、以至整个人类的潜意识和深层心理特征。

他们着重分析文学作为所体现的神话、宗教仪式和原型的意义。

(一)神话原型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批评原则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bell)在《神的面具:原始神话》一书中表明:一些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于这些作品再现了人类共同的经验,具有激发读者隐藏很深的心理本能的力量。

神话原型学派的批评理论便着重阐明人类共同的经验如何体现在古代的神话和一些原型中以及文学创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诺斯洛普·弗莱( Northrop Frye)声称,“探求原型实际上就是二种文学上的人类学:我们从文学产生以前的东西——如宗教仪式、神话和民间传说等,可以了解到文学的情况。

”“这些范畴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一种单纯的上下相传的关系……事实上,从总的情况来看,在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方面,存在着回复到那些范畴的倾向。

”(诺斯洛普·弗莱《文学的若干原型》,引自《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第343页)另一位神话原型批评家赫斯凯尔·M.布洛克把这个批评流派的理论要旨阐述得更为明确:“文学(或任何艺术)当作孤立的表现形式来看,是无法了解和正确评价的;……必须把它当作整个人类经验的一部分来考虑才行。

”“文学是社会情况的一部分,文学作品必须首先当作集体的信仰和行为的形式来探讨。

神话和仪式便成为文学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

……作品中的任何一个成分或这些成分的安排可以看作人类经验中一再出现的基本象征的表露。

因此人类经验使原始文化和现代文化具有共同性质。

”(赫斯凯尔·M·布洛克《文化人模学与当代文学批评》,引自约翰·维克雷选编《神话与文学》,美国那不勒斯加大学出版社,1971,第32页)总之,神话原型学派认为,文学艺术都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故事传说,通常包含了人类对于世界起源、文化传承和道德价值的思考。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工具,为神话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通过分析神话的内在结构和元素,阐述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在神话解读中的应用。

弗莱认为,神话的叙述文本通常由一种循环的模式构成,这种模式表现为一系列相似的事件和情节。

这些事件和情节通过变形、置换和修饰,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叙述循环。

在神话中,这种叙述循环常常表现为英雄的诞生、成长、挑战和死亡,以及世界的创造、繁荣和毁灭。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常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形象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力量、智慧和道德的追求;而恶魔形象则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邪恶、弱点和死亡的恐惧。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在神话中呈现出多样性,为故事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动力。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情节和事件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在旅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能象征着人类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障碍;而英雄的最终胜利,可能象征着人类对于智慧、力量和道德的胜利。

这些情节和事件在神话中的出现,使得故事具有了深层次的含义。

弗莱认为,神话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特点。

通过神话,人们可以了解一个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

同时,神话也通常被用来巩固政治权力,传达道德教诲,为听众提供安慰和激励。

原型批评理论是弗莱文学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弗莱的理论,原型指的是一种文化符号,这种符号在文化传承中反复出现,具有稳定的象征意义。

在神话中,原型批评理论可以被用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从而揭示其深层次的含义。

案例分析: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cules)为例,他因神勇而被誉为“大力神”。

在传说中,赫拉克勒斯完成了十二项艰巨的任务,如杀死九头水蛇、捕捉金牛等。

第五单元 神话原型批评

第五单元        神话原型批评

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
•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ego是其中自 我的部分,强调的是性欲、利比多。属于个体无意识范畴。 要理解这里的Ego需要看一下他的潜意识理论和人格理论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和超我)。 •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则是超越了个体,他的理论主要是集 体无意识和原型说,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至于他讲到的 Ego并不是从性欲的角度去看的,而是人类意识的最深处 去理解,就比如各个文化中宗教和神话的共同点就是他研 究的一个着眼点。
第五单元
• • • • • 名词解释 综述 Q&A 主要原型 Discussion
神话原型批评
Presenter:
严婧
神话
• “神话”这个概念由来已久,一般泛指关于神或其他超自 然的故事,有时也包括被神化了的人。一个文化或者民族 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从一个侧面讲述了该民族的历史。 • 民族神话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征,是她永远追寻的自我意 义;神话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神话蕴含了叙事结 构,是文学叙述的根本;神话是意识和梦幻的文字表达方 式。 • 神话首先是展示灵魂本质的心理现象。因为原始人的意识 思维尚不发达,靠无意识和神话体验现实。(这好比一种 本能,原始人把他们所不能理解,想象的东西附着于神话)
“金枝” & 神话原型批评
• 在原始人看来,人与自然间存在某种交感互应关 系,所以人们通过象征性活动(巫术仪式)把自 己的愿望和感情赋予自然,以控制自己尚无法把 握的自然。随着文明的演进。有人为中心的巫术 渐被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所取代,并最终让位给以 科学为中心的现代文明。 • 虽然巫术——宗教——科学之间差别巨大,但三 者有一个共同之处:都相信自然具有秩序和规律, 而且弗雷泽相信利用科学可以更好地解释远古的 神秘仪式,奇异风俗和怪诞神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荣格 的分析心理学和结构主义有直接的 关系。
• 弗莱还受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 克思主义的影响。
• 弗莱强调历史的作用,但他的历史 观带有循环论的特点,即认为人类 文明的发展是一个盛极而衰的历史 过程,历史在盛衰之间循环演变。
3
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资源
• 弗莱虽然关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但 他的人类学思想又有宗教甚至神秘主义 的色彩。
• 弗莱说,正是基于这种文学观,他才特别强调文 学批评必须持一种宏观的视野。
15
文学:系统整体与模式
• 《批评的剖析》第一编“历史批评:模式理 论”强调:文学是一个整体系统,需要一种 描述系统的方式和理论,由此提出模式问题;
• 文学作品可分为两大类: • ①虚构型作品;以叙述人物故事为主。 • ②主题型作品;以作者向读者传达某种寓意
17
文学作品中的5 种人物原型:
• 1、在性质上既比其他人优越, 也比其他人的环境优越, 则 主人公是神,关于他的故事就是神话, 即在通常意义上关于 神祗的故事。(神话)
• 2、如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人和他所处的环境优越, 则主人 公是浪漫故事中的典型主人公, 其行动是出类拔萃的, 但 仍被视为是人类的一员。(传奇)
后不断扩充,到了1915年第三版,已成12 卷的煌煌巨著。 • 《金枝》是对以巫术为中心的仪式、神话 和民间习俗的比较研究,收集的材料几乎 遍及全球,素有人类学百科全书之称。 • 弗雷泽说,《金枝》要探究并解释隐藏在 “金枝王国”这一奇异习俗之下的动机和 目的。
7
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
• 弗雷泽指出:“金枝”习俗从远古时代遗传下来。地中海 沿岸的原始部落对首领有一种神奇的看法,认为部落和自 然界的繁荣昌盛取决于首领的生命力。首领强壮有旺盛的 生殖力,部落就团结,大自然也会保障人的所需。首领年 老多病,身体衰竭,部落会衰落,生活也无保障。
12
神话原型批评与荣格的原型理论
• 荣格总结和描述了众多的原型,如: • 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力量原
型、巫术原型、智慧老人原型、英雄原型 等等。 • 原型或原始意象以集体无意识的形态存在 于原始人的生活经验、巫术、神话和传说 之中。 • 神话原型成了文学艺术创造的基本来源。
13
荣格论原型:
11
⑵神话原型批评与荣格的原型理论
• 神话原型批评接受了荣格的“集体 无意识”说。
• 荣格称集体无意识为“原始意象” 或“原型”,它是人类社会早期生 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典型 经验的积淀和浓缩。
• 荣格指出,原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 基本范型,是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 它决定着人的知觉、领悟、情感、 想象等心理过程。
• 当首领精力衰落时就应杀死他,吃他的肉,喝他的血,这 样可以继承他的力量和智慧。
• 许多宗教正是起源于这个古老的习俗;所有宗教的中心人 物都是一个以青年男子形象出现的神。他代表四季的繁衍 和丰衣足食。
8
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
• 弗雷泽发现,许多古代神话和祭祀仪式都与自然 界的季节循环变化有关。自然界万物春华秋实, 周而复始,自然界的循环使人类祖先相信人的生 死繁衍也有一个由生至死、由死再生的过程,许 多死而复生的传说与之有关。
10
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
• 弗莱从“离心角度”接受弗雷泽。 • “离心角度”:弗莱把《金枝》主题视为
以祭祀仪式表现出的社会无意识象征。 • “《金枝》并不真的是关于人们在原始野
蛮时代的所作所为,而是关于人类的想象 在试图表现它对于最大的秘密,即生、死 和来世的秘密时的活动。换句话说,它是 一部研究社会的无意识象征的书。”
• 许多学者也认为,“这种关于神死而复生的神话 和仪式,实际上就是自然节律和植物更替变化的 模仿”。
9
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
• 弗雷泽《金枝》发现了处于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神话和祭祀仪式的相似性, 即西方文化有一个普遍的原型。启发 许多学者致力于探寻艺术和神话、仪 式的同源关系。
• 弗莱说:“《金枝》本来是人类学著 作,但它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比在它自 己的领域中的影响还要大,因而也确 实不妨把它看成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在20世纪的地位
• 韦勒克认为: • 对西方文学理论而言,从影响和普及的程
度上看,神话原型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可谓“三足鼎立”,是“真 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 • 神话原型批评的奠基者:加拿大文学理论 家诺斯罗普·弗莱及其《批评的剖析》。
2
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资源
• 作家一旦表现了原型,就 好像道出了一千个人的声 音,“把个人的命运纳入 了人类的命运,并在我们 身上唤起那些时时激励着 人类摆脱危险,熬过长夜 的亲切力量。”
14
2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
• ⑴神话原型的基本观念:系统整体与模式
• 将文学视为一个系统整体,是神话原型批评操作 的基本前提。
• 文学是一个系统,具有整体结构,任何作家和作 品都受制于这个结构系统;对任何作家、作品的 研究,都必须将其置于整体的文学系统之中。
• 弗莱的文化研究有深刻的宗教背景。他 曾是加拿大联合教派的一位首领级人物。
• 弗莱说,宗教要比科学更能激发诗人的 想象;认为在科学与宗教之间,“诗人 宁可选择迷信”,并提出“恢复美学神 秘主义以取代美学经验主义”。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神话原型批评的特点:
• 弗莱试图建构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 • 神话原型批评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综合性。
为主。 • 在虚构型与主题型之间,还有过渡性的类型。
16
虚构型作品分类:
• 原则: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在有 些作品中,人物比我们好;有些作品的人 物比我们坏;还有一些作品人物则与我们 处于同一水平。
• 弗莱根据这个理论,将虚构型文学作品分 为五种类型;
• 五种类型的演化构成西方虚构叙事文学发 展的历史顺序。
认为“人文科学比自然科学更有力地抵制 了不同学科间的分工”。
• 借鉴结构理论同时又克服了形式主义的偏 颇,关注历史文化因素对文学和文学批评 的影响。
• 神话原型理论的悖论性:体系/解构;历史 /循环;原型/非普遍论。
5
1 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背景
6
⑴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
• 弗雷泽和他的《金枝》对弗莱影响巨大。 • 《金枝》1890年以两卷本出版第一版,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