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批评

合集下载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mithos——arthetypalcriticism)第一.主要理论家与著作:1.詹·乔·弗雷泽(J.G.Frazer,1854——1941):《金枝》(1890),《图腾崇拜与族外婚》(1910),《旧约中的民间传说》(1918);2.卡尔·古斯塔夫·容格(Carl .Gustav . Jung,,1875——1961):《精神分析理论》(1912),《无意识心理》(1916),《分析心理学文集》(1916),《心理类型》(1923),《心理学与宗教》(1938);中译本:《心理学与文学》,《容格文集》3.恩斯特·卡西尔:《象征形式的哲学》,《人论》,《语言与神话》,4.诺思洛普·弗莱(Nothrop Frye,1912 ----- ):《批评的剖析》(1957),《伟大的密码:圣经与文学》(1982);第二.主要理论介绍:一.三大理论基础:1.弗雷泽文化人类学:A.人类文化发展三阶段论:巫术——宗教——科学B.巫术的基本功能与类型:触染巫术与模仿巫术.巫术中施行者与对象的关系C.巫术与仪式。

巫术仪式与人类文化基本形式D.巫术与神话:操作与观念2.卡西尔文化哲学:A.人与文化、符号,人的规定;B.人类原始文化的意义:文化之源,对后世文化的潜在影响C.原始文化产生的心理基础:生命一体化D.原始神话与语言,原始神话的思维特征:隐喻与象征3.容格分析心理学:A.人类心理结构理论: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B.集体无意识的特征:先天性,原始性,可遗传性,无意识性,混沌性C.集体无意识与原型(archetypos):原型:又译为“原初模型”,在容格那里,指的是“人类经验的基本模式和形式”、人类“本能自身的无意识形象”和“本能的行为模式”。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密不可分,它的的内容是由原型组成的: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密不可分的原型概念指的是心理中明确的形式的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求表现。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珍藏版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珍藏版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摘要:神话原型批评作为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盛行的文学批评方法,自觉地借鉴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力图寻找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成为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叶舒宪等人的努力下传入中国,一时蔚为大观。

在梳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础上,从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入手,介绍弗雷泽的人类学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进而介绍该派权威弗莱及其《批评的剖析》,最后介绍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从而对该理论的整体框架予以说明。

一、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二十世纪被称作是文艺批评理论的世纪,苏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读者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批评等方法在不同时期都获得了巨大发展。

英美新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在20世纪初兴起,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影响文坛长达近半个世纪,该方法注重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尤其是文学语言,但这种过分琐碎的方法也在后期显示出其不足。

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批评的式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兴起,并逐渐代替新批评成为主宰文坛的批评方法。

二、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在进入该理论的具体叙述之前,有必要先把“神话”和“原型”的两个概念阐释清楚。

“神话”的概念由来已久,一般泛指关于神或者是其他超自然的故事,有时也包括神话了的人。

一个民族的神话往往能够从侧面反映该民族的历史。

这些神话仍然被后人们不断阅读着,并且受其影响。

那么民族神话可以看作是该民族的精神特征,是其永远追寻的自我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把神话作为仪式和梦幻的文字表达方式,使仪式获得意义,梦幻具备形式,所以神话是文学作品的结构原则。

“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的著述中已经频繁出现。

原型又被译为“原始模型”或者“民话雏形”•近代原型的概念出现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一般是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文学形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三、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神话原型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自觉的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并最终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文学批评方法。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

原型
➢据荣格考证,“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柏拉图-认为理念 是客观事物的原型)的著述中已经频繁出现。 ➢近代原型概念一般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 文学现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这一概念首次被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所采用,借以解释多种 文化里存在的神话传说和宗教典仪,通过对这些仪式的形式进 行分析,解读其中包含的结构规律。 ➢原型具有共通性,可以通过研究原型来贯通不同地域不同时 期的文学作品,建构文学发展的宏观结构。 ➢原型的研究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弗莱发展成熟,由于原型 研究实际上包含了神话的内容(仪式、传说、图腾、禁忌等) 所以常以“原型批评”指代神话原型批评
意象世界
神明
人类
传奇

启示世界
动物
植物
喜剧 四 种 叙 述 程 悲剧 式

魔幻世界
矿物
天真类比世


自然与理性
类比
反讽

或嘲弄
经验类比世

特点
宏观性
这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得以取代新批评的原因,因为新批评倡导的正好是神话原型批 判所反对的,神话原型批判反对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原型批评以人类学的理论和视 野为基础,其核心方法是“远观”(stand back)可以说是一种宏观的全景的文学眼 光,他要求把文学的各种现象—题材主题等放到文化整体中去考察,在这种文学人类 学的处理下,文学成为了整个文化创造的一部分,比如宗教神话。
弗莱的原型观
他认为原型是那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他们连接诗与诗的象征,使 我们的文学体验得以完整,原型是一种交际象征,原型是一些联想群, 即特定的语境中,我们往往有大量的已知联想物,这些联想物是可交际 的,因为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它。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读叶舒宪先生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相关著作,就像是开启了一场超级酷炫又有点烧脑的文化探秘之旅。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被拉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迷宫,里面到处都是从远古时代伸展出的藤蔓,每一根藤蔓上都挂着神话这个闪闪发光的果实。

神话原型批评这个概念,乍一听有点高大上,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叶先生就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导游,带着我们一点点去拨开迷雾。

而且,这种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很多文学作品。

以前看小说、诗歌之类的,就只是单纯地看故事、品文字,但现在就像戴上了一副神奇的眼镜,能透过文字看到背后隐藏的那些古老神话的影子。

那些作者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其实是在不自觉地调用这些神话原型。

这就好比我们做菜的时候,可能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祖传的调料配方,这个配方就是从古老的神话那里传承下来的。

不过呢,读叶舒宪先生的著作也不是那么轻松的。

有时候就感觉自己的脑子像一台老旧的电脑,在处理这些复杂又深邃的文化概念时,有点转不过弯来。

那些密密麻麻的理论阐述,就像一串串复杂的密码,需要我这个文化小白慢慢地去解读。

但是呢,每解开一个小密码,就有一种超级满足的感觉,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

总的来说,读完叶舒宪先生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论述,我就像是从一个文化的小菜鸟,开始向一个能够看到文化深层奥秘的小探险家转变了。

虽然这个过程有点磕磕绊绊,但收获的乐趣和知识却是无法言喻的。

《神话原型批评》课件

《神话原型批评》课件

阿尔凡·辛伯格
辛伯格提出了“英雄之旅”概念,描绘了英雄在成 长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挑战。
角色原型
神话原型批评强调文本中的角色具有普遍性, 代表着特定的人类心理类型。
约瑟夫·坎贝尔
坎贝尔的“百面英雄”理论解析了神话中英雄形象 的多重象征和普世意义。
情节原型
情节原型是文本中重复出现的故事模式,与人 类文化共有的经典故事相呼应。
神话原型批评的基本原理
原型符号
神话原型批评关注的核心是原型 符号,即那些具有普遍指涉和象 征意义的符号。
集体无意识
神话原型批评主张存在一种共同 的、与个体经验无关的集体无意 识,原型符号来源于其中。
符号模式
通过研究原型符号的共性和相互 关系,可以揭示文本中的符号模 式和深层含义。
神话原型批评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神话原型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使文学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揭示了文学作品背后的普遍人类经验和文化模式。
结论和总结
神话原型批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和解读文 学、艺术和人类文化。
《神话原型批评》PPT课件
批评方法的定义和背景
神话原型批评的起源和发展
1
源起于心理学
神话原型批评最早源自心理学家卡尔·荣
哲学与文化背景
2
格的理论,后被引入文学批评领域。
神话原型批评反映了哲学和文化研究对
于人类文化经验的关注,揭示了普遍的来自人类心理和行为模式。3
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
自荣格以来,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神话 原型批评,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并形成了 多种派别和流派。
神话原型批评的实践应用
1
文学 and 影视分析
神话原型批评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分析,揭示了作品背后的普遍意义 和文化符号。

第六讲 神话原型批评

第六讲 神话原型批评





2.荣格的原型理论 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 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作为潜在 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它们又必须得 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时 代表现为神话形象,然后在不同的时代通过 艺术在无意识中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 原型作为文学中可交际的单位,可以是意 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征、主题和人物,也可以是情节结 构模式。 3、结构主义





宗教构成了西方文学的原型和基本模式。 他分析了文学可以具有五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模式 是神话模式,其它模式可以看成神话的变形和位 移。神话宗教模式又可分为三类: a、神启模式(意象) b、魔怪模式(意象) c、类比模式(意象) 弗莱所说的“神话”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叙述的某 些形象具有超人的存在,一种理想化典型化的存 在,所以这些形象只发生在故事中,因而神话是 一种与真实性与“现实主义”不相符的传统化和 程式化叙述。文学始终都是一种神话。




2、作品相位和原型的意义 文学作品意义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结构,可以分 为五个层面,即五个相位: ① 文字相位 ② 描述相位 ③ 形式相位 ④ 神话相位 ⑤ 总解相位 3、原型批评与神话的关系 在文学模式中最抽象、最程式化、最深层的原型 就是神话,强调文学与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批评的解剖》(1957)一书被西方 学术界称为原型批评理论的“圣经”。 原型是典型的,在文学史中反复出现 的可交际单位,“那种把一首诗同其他诗 联系起来并因此而有助于整合统一我们的 文学经验的象征”。 “我把原型看作是文学作品里的因素, 它或是一个人物,一个意象,一个叙事定 势,或是一种可以从范畴较大的同类描述 中抽取出来的思想”。

神话原型批评(陈玉琴)

神话原型批评(陈玉琴)

弗莱
诺斯洛普 ·弗莱是加拿大 人,历任加拿大和美国一 些大学的教授。弗莱是第 一个真正把“原型”理论 自觉运用到文学研究领域 的学者。
(一)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神话表达了原始人的欲望和幻想 (二)原型意象与作品的基本类型 原型:文学作品中典型及反复出现的意象 原型意象:神启的意象、魔幻的意象、类比意 象

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 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 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 神分析学会的主席。
与弗洛伊德的师生之谊
(一)艺术与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潜意识下面的潜意识,是超越了个人层次 的,所有人类的潜意识。荣格认为集体的潜意识很大程 度上左右着个人的内心。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 型。个体无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节。 艺术VS集体无意识 艺术创作的根源和动机来自超个人的集体无意识。艺术 表现的就是这种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艺术家本人不过 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工具、俘虏或代言人。
神话原型批评



定义 神话原形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 的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 文学批评模式。 起源 神话原形批评起源于当代人对人类的早期 文化和原始思维以及人类的共同心理结构 的研究。 阶段 弗雷泽《金枝》与剑桥学派— 荣格学派 — 弗莱
认识:
古希腊到启蒙运动初 — 意大利学者维柯 — 20世纪以来 — ?神话与拯救

(三)神话原:神话的叙述模式 喜剧—— 春天(神的诞生和复活) 浪漫传奇——夏天(神的成长) 悲剧——秋天(神的末路) 反疯核讽刺——冬天(神逝去的世界) (四)“向后站”的批评 共性

“神话原型批评”的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读叶舒宪老师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著作,就像是一场在文化迷宫里的奇妙探险。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每个概念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神话原型批评这个概念,乍一听挺高大上的,但是叶老师一解释,就像是把那些高高在上的学术精灵拉到了凡间,变得特别接地气。

叶老师在书里把神话和各种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这让我惊掉了下巴。

我以前觉得神话就是些老掉牙的、哄小孩的故事,什么夸父逐日啦,精卫填海啦。

但是在叶老师的笔下,这些神话可不得了,它们就像一颗颗种子,种在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某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可能就和他们古老的神话原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像希腊的那些神庙,说不定就和古希腊神话里众神居住的宫殿有啥隐秘的关联呢。

不过呢,读这本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些地方真的是让我挠破了头皮,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文化比较,就像是一团乱麻。

我感觉自己就像个迷路的小蚂蚁,在知识的丛林里乱转。

但是呢,一旦理解了一个点,就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在黑暗里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

总的来说,叶舒宪老师的神话原型批评让我对神话、文化和文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文化世界的大门。

我现在看周围的世界都感觉不一样了,仿佛到处都隐藏着神话的影子,就等着我去发现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文学作品中的5 种人物原型:
• 1、在性质上既比其他人优越, 也比其他人的环境优越, 则 主人公是神,关于他的故事就是神话, 即在通常意义上关于 神祗的故事。(神话)
• 2、如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人和他所处的环境优越, 则主人 公是浪漫故事中的典型主人公, 其行动是出类拔萃的, 但 仍被视为是人类的一员。(传奇)
• 许多宗教正是起象出现的神。他代表四季的繁衍 和丰衣足食。
8
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
• 弗雷泽发现,许多古代神话和祭祀仪式都与自然 界的季节循环变化有关。自然界万物春华秋实, 周而复始,自然界的循环使人类祖先相信人的生 死繁衍也有一个由生至死、由死再生的过程,许 多死而复生的传说与之有关。
22
作品“相位”和原型的意义
• 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由许多“可 以被分离出来的结构单位”所组成,这种 结构单位即“象征”。
• 作为结构单位的“象征”可以是“以某种 特殊的参照方式加以运用的词”,也可以 是语言、语句,或者意象。
• 要把握作品的各种蕴意,就要注意与之相 关的一系列关系即“关联域”。意义不同 源于“关联域”的不同。
21
⑵作品“相位”和原型的意义
• 《批评的解剖》第二编“伦理批评:象征 理论”
• 从叙述和意义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对文 学作品进行层次分析,引出原型范畴。
• 弗莱指出:多义性是文学的基本特点, “一部文学艺术作品蕴涵着多种多样的或 一连串的意义”;
• 批评的任务就是寻找和解释这些意义。批 评需要一种“寻找关于文学意义的理论”。
28
相位分析的意义
• 神话原型理论通过原型及其继承,强调 文学活动的自律性和自在性。
• 弗莱从这个角度提出了许多值得认真思 考的问题:如文学的独创性和继承性的 关系,文学的变异性和程式化的关系, 文学传统与个人创造的关系,等等。
• 原型将文学内部研究引入社会、历史和 文化的层次。
29
⑶原型批评与神话
• 5其、受某奴人役比、我遭们挫自折己或在荒能唐力可和笑智的力境方况面有低一劣种,轻从蔑而的使感我觉们,对18 这样的主人公便属于“ 反讽的”模式。(讽刺)
文学:系统整体与模式
• A.“神话”:主人公的能力绝对高于普通 人,而且能超越自然力。
• B.“浪漫故事”:指传说、民间故事;人 物能力虽高于一般人,但必须服从某种更 高的力量。
10
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
• 弗莱从“离心角度”接受弗雷泽。 • “离心角度”:弗莱把《金枝》主题视为
以祭祀仪式表现出的社会无意识象征。 • “《金枝》并不真的是关于人们在原始野
蛮时代的所作所为,而是关于人类的想象 在试图表现它对于最大的秘密,即生、死 和来世的秘密时的活动。换句话说,它是 一部研究社会的无意识象征的书。”
27
五种相位分析
• 第五层次:总解相位。显示了作品同全部 文学经验的关系;
• 在这种关联域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原型 的作用,总解相位具有原型密集的特点, 是原型相当集中的一个阶段,反映了人类 最普遍的经验和梦想,形成一个“原型中 心”。
• 强调在文学作品多义构成中,“神话相位” 和“总解相位”中原型因素的重要性。
• 我们“是从一种有更多自由的标准去判断 这种境况的”。这类虚构作品在现代社会 更常见,是文学发展后期的产物。
20
文学:系统整体与模式
• 弗莱认为: • “欧洲的虚构作品在过去一千五百年间,
其重点一直沿着上述五项的顺序下移。” • 当西方文学完成了这个演变顺序之后,又
会从“反讽型”模式向“神话型”模式回 流,形成一种循环。 • 五类作品及其演变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 弗莱的文化研究有深刻的宗教背景。他 曾是加拿大联合教派的一位首领级人物。
• 弗莱说,宗教要比科学更能激发诗人的 想象;认为在科学与宗教之间,“诗人 宁可选择迷信”,并提出“恢复美学神 秘主义以取代美学经验主义”。
4
神话原型批评的特点:
• 弗莱试图建构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 • 神话原型批评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综合性。
• 3、虽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人优越, 但无法超越他所处的自 然环境, 则主人公是一位领袖。他的所作所为既得服从于 社会评判, 也得服从于自然规律。(悲剧)
• 4、既不比其他人优越, 也不比他所处的环境优越, 则主人 公就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会对其普通人性观念产生共鸣, 并要求诗人同样具有我们在自己的经验中发现的种种可能 性原则。(喜剧)
12
神话原型批评与荣格的原型理论
• 荣格总结和描述了众多的原型,如: • 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力量原
型、巫术原型、智慧老人原型、英雄原型 等等。 • 原型或原始意象以集体无意识的形态存在 于原始人的生活经验、巫术、神话和传说 之中。 • 神话原型成了文学艺术创造的基本来源。
13
荣格论原型:
30
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 古代神话中的信仰已经过时,但是并没有消 失,而是披上了现代的服装而成了现代文学 作品的原型。
• 诞生、历险、胜利、受难、死亡、复活----这是神的循环故事。
• 一切文学的内容都是如此,只是用不同的方
式,不同的细节讲述这同一个故事,或这个
故事中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部分。
31
原型的三类意象:A 神启意象
• C.“领袖故事”或“悲剧故事”:人物虽 模仿现实,但还是高于普通人;属于“高 模仿”;“高模仿”已开始接近文学的成 熟形态。
19
文学:系统整体与模式
• D.“现实主义文学”:主人公与我们一样, 读者会与其发生共鸣;属于“低模仿”。
• E.“反讽性”文学:人物的智力和能力都 比我们低劣,这类虚构让人感受到受其奴 役、遭其挫折的境况的可笑与荒唐。
23
作品·象征·关联域·相位·意义
作品 (结构)
象征 (结构单位)
象征 (结构单位)
关联域(意义) 关联域(意义) 关联域(意义)
24
作品·相位(象征·叙述·关联域·意义)
• 文学作品有五种关联域,与之相应,也就 有了五个层次的意义和叙述。
• 他借用天文学的术语,把这种层次称为 “相位”;每一种“相位”都有与之对应 的结构单位即象征意象。
• 《批评的剖析》第三编“原型批评:神话 理论”集中阐述了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
• 弗莱进一步明确了原型与神话的关系,认 为神话是“一切文学模式中最抽象、最程 式化的模式”;强调“文学的结构原则同 神话和比较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原型是最基本的模式,神话则是最主要、 最基本的原型;神话即原型。
认为“人文科学比自然科学更有力地抵制 了不同学科间的分工”。
• 借鉴结构理论同时又克服了形式主义的偏 颇,关注历史文化因素对文学和文学批评 的影响。
• 神话原型理论的悖论性:体系/解构;历史 /循环;原型/非普遍论。
5
1 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背景
神话原型批评
结构主义
循环历史观
文化人类学
荣格心理分析学
• 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荣格 的分析心理学和结构主义有直接的 关系。
• 弗莱还受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 克思主义的影响。
• 弗莱强调历史的作用,但他的历史 观带有循环论的特点,即认为人类 文明的发展是一个盛极而衰的历史 过程,历史在盛衰之间循环演变。
3
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资源
• 弗莱虽然关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但 他的人类学思想又有宗教甚至神秘主义 的色彩。
• 神话原型在文学中呈现为意象 • 西方文学原型分为三大类意象: • A.神启意象:对天堂景象的展现和表现人
类的理想。表现人类向往的文学均源于“ 神启意象”类的 原型。 • 《圣经》是“神启意象”原型的典型。
32
原型的三类意象:B 魔怪意象
• B.魔怪意象:展示地狱和人类否定的世 界,表现梦魇、替罪羊、迷惘和奴役的 文学均源于这种原型。
• “魔怪意象”并不仅指幻象类的作品, 还包括“人的魔怪式的世界”,即“由 一种自我之间分子般的张力所聚合在一 起的社会,其特点是对团体或领袖的效 忠,抹煞人的个性”。
• 作家一旦表现了原型,就 好像道出了一千个人的声 音,“把个人的命运纳入 了人类的命运,并在我们 身上唤起那些时时激励着 人类摆脱危险,熬过长夜 的亲切力量。”
14
2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
• ⑴神话原型的基本观念:系统整体与模式
• 将文学视为一个系统整体,是神话原型批评操作 的基本前提。
• 文学是一个系统,具有整体结构,任何作家和作 品都受制于这个结构系统;对任何作家、作品的 研究,都必须将其置于整体的文学系统之中。
• 弗莱说,正是基于这种文学观,他才特别强调文 学批评必须持一种宏观的视野。
15
文学:系统整体与模式
• 《批评的剖析》第一编“历史批评:模式理 论”强调:文学是一个整体系统,需要一种 描述系统的方式和理论,由此提出模式问题;
• 文学作品可分为两大类: • ①虚构型作品;以叙述人物故事为主。 • ②主题型作品;以作者向读者传达某种寓意
26
五种相位分析
• 第三层次:形式相位。显示作品的语词结构与它模 仿对象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侧于真实的,也有侧重 虚构的,其意义有很大区别。形式相位是意象的象 征。
• 第四层次:神话相位。显示文学自身的继承关系, 在此提出原型概念。原型显示文学的社会方面,是 构成人类整体文学经验最基本的因素,原型在文学 中反复出现,是一种可以交流的单位。批评借助原 型研究,把个别作品纳入文学体系,避免孤立研究 的弊病。神话相位是原型的象征。
为主。 • 在虚构型与主题型之间,还有过渡性的类型。
16
虚构型作品分类:
• 原则: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在有 些作品中,人物比我们好;有些作品的人 物比我们坏;还有一些作品人物则与我们 处于同一水平。
• 弗莱根据这个理论,将虚构型文学作品分 为五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