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批评解读《德伯家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分析作者:马文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8期马文静(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托马斯哈代(1840 -1928)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6部性格和环境小说之一。
该作品描写的是英国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小农经济破产,农民走向贫困,以及这一背景下农家女苔丝的悲剧命运。
哈代从小受到宗教文化的熏陶,熟读圣经,深谙教义,在神学方而有较深的底蕴。
古希腊经典作品尤其是圣经对他的文学创作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中总能在许多方面体现原型。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也不乏有诸多的原型。
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中圣经人物形象、场景、和典故等的分析,从而使读者更准确的了解哈代独特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思想。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圣经:人物原型中图分类号:1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 08- 0184- 03一、引言《圣经》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形式,是西方文化的中心,也是文学意象和象征的一个重要源泉。
威尔弗雷德·古尔灵说:“没有一部文学经典作品仅仅是由于它巧妙”或写得不错而流芳百世的。
它必须有几分普遍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可能含有原型的成分。
”原型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荣格(CG Jung)认为,原始意象,即原型,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宇宙各种形象,它们作为心理沉淀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在神话、传说、童话等民间作品中,并对作家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
欧美当代文学批评巨擎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认为,原型是文学中可交际的意义单位,“它或是一个人物、一个意象、一个叙事定势,或是一种可以从范畴较大的同类描述中抽取出来的思想”。
这一解释把“原型”从心理学概念,转变为文学概念,使之成为普遍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构成因素。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作者:谢思晗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2期摘要:希腊神话从古至今在各个方面都给文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腊神话最突出和优秀的一面应用在文学中。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一种通过关注文学作品中原型的再现,神话原型,符号,图像以及人物分类来分析作品的一种文学批评形式。
相对于传统的文学批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记作家和历史,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更关注神的史前历史故事和传记。
托马斯·哈代作为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更是受到各个时代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德伯家的苔丝》进行了新的分析,使得作品有了新的内涵。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反映了希腊神话故事在文学创作上对文人墨客们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希腊神话故事;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德伯家的苔丝》[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2一、引言由于20世纪是神话复兴的世纪,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57年,加拿大学者诺弗莱在他的著作中系统地解释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而蓬勃发展于北美,已经取代了新批评派,成为一种新的流派。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和剖析。
大多数的分析都是从个人宿命论以及历史时代背景,或者女性主义出发的,而本文从神话原型理论的角度对哈代的这一经典之作进行分析将会是又一改变。
二、托马斯·哈代和《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位重要的诗人。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以及《德伯家的苔丝》等。
哈代将其作品主要分为三类,包括传奇梦幻类小说,创造性小说以及人物环境小说。
哈代小说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表现出在那个农业衰退和衰败的时代对农民的同情;二是体现出人的生命由敌对,残忍和神秘的命运所摆布;三是悲观贯穿他所有的小说;四是对于田园生活和父权生活的怀念:五是作品中自然主义的倾向;六是作品中建筑感的呈现。
德伯家的苔丝文学批评

德伯家的苔丝文学批评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女主角苔丝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道德和性别角色的束缚对于女性的压迫和影响。
在文学批评中,苔丝被视为一个反抗社会道德和传统性别角色的女性形象。
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生活方式,不愿意被传统的家庭和婚姻观念所束缚。
然而,她的反抗最终导致了她的悲惨命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自由和权利的限制和歧视。
批评家们通常认为,苔丝的命运是哈代对于社会道德和性别角色的批判。
哈代通过苔丝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自由的限制和对于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这种刻板印象不仅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和发展,也导致了她们的悲惨命运。
此外,批评家们还认为,《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描写女性命运的悲剧。
苔丝的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女性群体的悲剧。
她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和歧视,以及女性在追求自由和权利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综上所述,《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深刻反映女性命运和社会道德的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苔丝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限制和歧视,以及女性在追求自由和权利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1. 引言1.1 介绍《苔丝》的背景和主题《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从一个乡村女孩逐渐晋升为贵族阶层,却最终因为爱情悲剧而走向毁灭的故事。
《苔丝》的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英国乡村,描写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们的伦理观念。
主题主要围绕着爱情、命运和社会阶层的固化展开,表现了人性的悲剧和无奈。
苔丝这个角色的命运几乎是由社会、家庭和爱情决定的,她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挫折和磨难。
小说通过苔丝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对社会阶层的固化,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苔丝》在描写英国乡村生活的通过苔丝这个角色的命运,探讨了人性的悲剧和人生的意义。
通过对爱情、命运和社会的探讨,小说揭示了人类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困境和挑战,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
【字数:243】1.2 总结神话原型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神话原型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素材。
神话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人类对宇宙、生命和人性的探索和思考的集中体现。
将神话元素融入文学作品中,可以为作品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加作品的艺术张力和内涵。
神话原型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人类对神话故事有着天然的好奇和热情,因此具有神话元素的文学作品往往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不仅可以享受故事本身带来的乐趣,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对人性、生命和宇宙等永恒主题的探讨和启示。
神话原型为文学作品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神话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符号,具有跨越时空的共通性和象征性。
通过借用神话元素,作品可以呈现出更为宏大和丰富的主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存在的意义和人类的命运。
神话原型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还可以拓宽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的深度。
2. 正文2.1 神话原型在《苔丝》中的体现及其意义《苔丝》这部小说中,笛福围绕着神话原型展开了深刻的叙述,将神话元素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为作品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结构原型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结构原型1. 引言1.1 《德伯家的苔丝》是作者托马斯·哈代的经典作品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是作者托马斯·哈代的经典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独特的结构原型而闻名于世。
哈代通过《德伯家的苔丝》展现了对当时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批判,以及对命运与自由意志的思考。
小说中的苔丝这一角色被认为是哈代笔下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她的遭遇与命运令人动容。
哈代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创造了一个充满真实感和生命力的小说世界。
《德伯家的苔丝》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情感冲突鲜明,让读者在阅读中深受触动。
这部小说既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家族史诗,又是一部对爱情、信仰和人性的深刻探讨。
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的结构原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以及哈代作为作家的独特魅力。
1.2 本文将从结构原型的角度进行分析《德伯家的苔丝》是作者托马斯·哈代的经典作品之一,本文将从结构原型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小说中,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体现了其结构原型的独特性。
通过对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和相互影响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的内在结构。
情节发展的起伏变化也是该小说结构原型的一个重要特点。
作者巧妙地安排了故事的发展,既有扣人心弦的高潮,又有平静的片段,使整个结构更加丰满和引人入胜。
时间线的跨越和扭曲以及空间布局的变化都为《德伯家的苔丝》的结构原型增添了独特之处。
作者运用多样的叙事手法也构成了该小说独特的结构原型,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故事。
通过深入分析《德伯家的苔丝》的结构原型,可以更好地领略小说的魅力,并体会到其中隐含的丰富内涵。
2. 正文2.1 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体现了《德伯家的苔丝》的结构原型《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中,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体现了其独特的结构原型。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叫苔丝的女孩的悲惨命运。
在小说中,作者融入了许多神话原型的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情节,也赋予了作品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神话的角度分析《苔丝》中的神话原型,探讨作者如何借助神话元素丰富小说的内涵。
小说中的苔丝可以被视为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的化身。
在希腊神话中,潘多拉是第一个女人,她被神赐予美貌和聪慧,并被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哥哥埃庇米修斯。
潘多拉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释放出了各种祸害和灾难,犯下了一个严重的过错。
同样,苔丝也是一个受害者,她天生美丽,聪明,但命运却充满了不幸。
她在爱情、婚姻和生活中都遭受了无尽的磨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苔丝和潘多拉一样,都是命运的牺牲品,她们的悲剧命运成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判。
小说中的男主角安吉罗可以被视为希腊神话中的珀耳修斯。
珀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战胜了蛇发女妖、斯芬克斯等怪物,最终成功地将美杜莎的头颅砍下。
安吉罗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他自负、自私、富有野心,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最终导致了苔丝的悲惨命运。
他的心胸狭窄,冷酷无情,让苔丝在爱情中受尽委屈,最终导致她的崩溃和死亡。
安吉罗和珀耳修斯一样,都有着控制命运的野心,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小说中的农夫特里弗可以被视为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他是最早的造物者之一,曾教人们如何制造火种、锻造武器和工具。
特里弗是一个心地善良、朴实的人,他对苔丝无私地给予关爱和帮助,帮助她渡过了一次次的难关,最终成为了苔丝心中的精神支柱。
特里弗的善良和慷慨为苔丝带来了一线生机,并最终成就了她的幸福。
特里弗和普罗米修斯一样,都是为了爱和正义而努力奋斗的英雄人物。
小说中的苔丝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受到了神明眷顾的存在。
在希腊神话中,诸神对人间的干预经常是为了考验和惩罚人类的行为。
而在《苔丝》中,苔丝无论是在家庭、爱情还是事业上都经历了一次次的磨难和考验,仿佛是神明在洗涤她的心灵,让她不断成长和进化。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在小说中,作者借用了众多神话原型,并赋予了这些原型新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从希腊神话、基督教神话和乡村传说三个方面对《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进行解读。
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苔丝》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苔丝·艾弗丽德与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雅典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雅典娜是智慧女神,而苔丝在小说中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聪慧。
苔丝还具有纯洁、高贵、坚韧的品质,这与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女神有着相似之处。
阿尔忒弥斯是处女女神,她热爱狩猎和自由,而苔丝也是一个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的借鉴和重新塑造,作者塑造出了一个富有智慧和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
《苔丝》中还融入了基督教神话中的元素。
苔丝的经历有着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她身上承载着耶稣受难的元素。
在小说中,苔丝受到了男性社会的歧视和束缚,她的爱情也受到了许多质疑和压抑。
这些遭遇让她的命运有些许类似耶稣基督的受难遭遇,她成为了受苦女性的化身。
在小说结尾处,苔丝甚至以牺牲自己的方式为自己所爱的人做出了牺牲,这也让人不禁联想到耶稣基督的牺牲精神。
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基督教神话中的元素来赋予苔丝的命运更多的宗教意义,使她的形象更加深刻和令人感动。
除了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乡村传说也是《苔丝》中的重要神话原型。
在小说中,作者凭借乡村传说中的元素,为苔丝的命运铺设了神秘的底色。
苔丝的诞生就伴随着一个传说,她的曾祖母是一名女巫,这也为她的命运埋下了神秘的伏笔。
在小说中,作者刻意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苔丝的命运似乎受到了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牵引和左右。
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苔丝的命运几乎是不可抗拒的,这也与乡村传说中的命运论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作者通过乡村传说的元素,为苔丝的命运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让她的形象更加传奇和动人。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摘要】《苔丝》作为文学经典作品,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元素。
古典神话中的传统元素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命运的操控、神灵的介入等。
希腊神话中的影响也可以在文本中找到,比如苔丝的遭遇与奥德修斯的旅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神话符号如迷宫、神话英雄之旅、神话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在作品中得到了详尽解读。
通过神话原型的解读,《苔丝》所展现出的文学内涵更加深刻,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这部小说中的神话元素丰富多彩,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神秘而精彩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苔丝》、神话原型、解读、古典神话、希腊神话、神话符号、英雄之旅、人物关系、丰富、文学内涵1. 引言1.1 介绍《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元素,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深厚的文学世界。
神话原型解读则是解析小说中所呈现出的古典神话元素、希腊神话影响、神话符号、英雄之旅和人物关系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解读,可以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和创作功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苔丝》中的神话原型,揭示其中隐藏的文学深意和情感共鸣,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神秘而美妙的文学世界。
2. 正文2.1 古典神话元素在《苔丝》中的体现古典神话元素在《苔丝》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人物设置和象征符号等方面。
在故事情节方面,《苔丝》借鉴了许多古典神话中的经典情节,如英雄之旅、宿命的悲剧等。
主人公苔丝像是一个受命运控制的女神,她被迫与命运抗争,最终走向悲剧结局。
在人物设置方面,《苔丝》塑造了许多具有古典神话色彩的角色,如苔丝本身代表着女神的形象,亚瑟王则象征着权力与王权的象征。
在象征符号方面,《苔丝》中的一些符号和象征也暗示了古典神话中的元素,如苔丝手中的魔杖代表着力量与神秘,象征着神话般的力量。
古典神话元素在《苔丝》中的体现丰富多样,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神秘与魅力。
2.2 希腊神话在《苔丝》中的影响希腊神话在《苔丝》中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深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话原型批评解读《德伯家的苔丝》摘要: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被公认为文学的经典之作。
《圣经》和古典文学对哈代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用神话原型批评对《德伯家的苔丝》从人物原型、情节原型和意象原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揭示苔丝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苔丝人物情节意象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神话原型批评通过古典文学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和各种原型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情节和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发掘文学作品中的更深层内涵。
在人类学家弗雷泽的著作《金枝》基础上,荣格和弗莱逐渐丰富和完善了神话原型批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并强调了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的关系。
弗莱深受荣格集体无意识思想的影响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弗莱把神话原型与文学作品的分析相结合,他认为原型可分为人物、情节和意象等几个主要的类型。
这里的人物主要是指西方古典文学中的神话人物,如《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
弗莱认为文学产生于神话,是神话的延续和“位移”的结果。
所以,神话原型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西方文学家都了解古典文学,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这些古典文学的影响,并在他们创作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相应的神话人物、情节和各种意象。
《圣经》作为西方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对很多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弗莱考虑到《圣经》的重要性并具有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形式,他认为文学研究特别是神话原型批评应从《圣经》开始。
他明确表示“我们将运用《圣经》中的象征系统,并在较小的程度上运用古典神话,作为文学原型的基本规则。
”所以,《圣经》和其它古典文学应作为西方文学分析的源头。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一生共发表了20多部长篇小说。
1891年,哈代发表了其著名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由于内容与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念相悖,发表不久便引起了社会上某些人的不满,然而,时代的发展证明了《德伯家的苔丝》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哈代对《圣经》和古典文学了解很深,这对他的文学创造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德伯家的苔丝》的创作深受哈代对《圣经》和古典文学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在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到很多《圣经》和古典文学的痕迹。
本文用神话原型批评对《苔丝》从人物原型、情节原型和意象原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揭示苔丝的悲惨命运。
一人物原型据《圣经》记载,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夏娃受万恶的蛇的诱惑,与亚当一起偷吃了禁果,犯下原罪,方才感到羞耻,被上帝赶出伊甸园。
哈代的《苔丝》可以被看作是《圣经》中古老伊甸园神话的现代版本,也就是说,把古老的伊甸园神话“移植”到他的作品中,苔丝的人物原型实际上就是夏娃。
苔丝拥有很多优秀品质,如美丽、善良、诚实、勤奋。
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也称苔丝为“一个纯洁的女人”,苔丝的这些品质与伊甸园中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夏娃基本上是一致的。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善良的苔丝去地主家做工。
但苔丝“身上依然流露出几分稚气”,“不知世故为何物”,她对家乡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对人世的险恶和艰辛尚无认识,所以遭到亚历克各种手段的“引诱”并被奸污,并生下他们的私生子,给苔丝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然而对于苔丝来说,这只是悲剧的开始。
在农场结识安吉尔后,两人慢慢相爱并决定结婚。
诚实的苔丝为了表达对安吉尔的忠诚,决定不再向安吉尔隐瞒自己失身的经历,“她决心把亏吃尽,她要坦白一切,而且即刻就做。
”然而安吉尔并没有原谅苔丝,暂时离开苔丝一个人去了巴西,这也给苔丝带来沉重的打击并导致后来悲剧的发生。
亚历克再次“引诱”苔丝,告诉她安吉尔再也不会回来了,苔丝信以为真并为了生活不得不与他同居。
后来知道安吉尔从巴西回来,为了回到他的身边,杀死了破坏自己幸福的亚历克,最后被处以绞刑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自从苔丝被“恶魔”亚历克“引诱”失身后,经历了各种磨难,遭受了各种痛苦,这便是社会对她的惩罚。
“纯洁的”苔丝所经历的“诱惑”和“堕落”决定了她必然会重复夏娃的经历和悲惨结局。
苔丝的原型人物也可以看做是约伯。
在《圣经》中,约伯是上帝的忠实仆人,以虔诚和忍耐著称。
苔丝忠实地爱着安吉尔,她“对安吉尔一往情深,安吉尔如今是她的生命,她的一切……”。
是真心地爱着安吉尔,也愿意原谅他过去犯下的错。
为了表达对安吉尔的忠诚,苔丝决定不再隐瞒自己失身的经历,“她决心把亏吃尽,她要坦白一切,而且即刻就做”。
然而安吉尔却没有像苔丝对他那样大度而原谅她,苔丝完全可以不把真相告诉安吉尔,这样他们就可以过着幸福的生活,也不会导致后来的悲剧,只能说是苔丝对安吉尔忠诚的缘故。
后来,苔丝饱受各种痛苦,但对安吉尔的爱依然没有改变,并痴心地等待他的归来,苔丝给他写的信中写到,“安吉尔,我活着完全是为了你。
我太爱你了,我不会抱怨你离我而去”。
苔丝死心塌地地爱着抛弃过她的安吉尔,苔丝对安吉尔的忠诚就如同约伯对上帝一样,虽饱受痛苦,却不离不弃,是可见一斑的。
安吉尔是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他的原型是天使。
根据《圣经·旧约》所述,天使是上帝的使者,是善良和圣洁的化身,但有时也会按照上帝的命令去惩罚犯错的人。
作为一名牧师的儿子,安吉尔心地善良、诚实可靠。
在牧场遇到苔丝后,他被苔丝的优秀品质深深吸引,克服一切障碍想娶苔丝为妻。
在巴西得知苔丝的悲惨生活后,知道自己的过错,从巴西返回来想和苔丝重归于好,这表现出安吉尔“善”的一面。
然而天使是不容忍“恶”的存在,所以在结婚当晚苔丝把心中的秘密告诉他时,没有得到他的同情与原谅,并把苔丝抛弃。
安吉尔认为苔丝是一个不守妇道的“罪人”,要对她进行严厉的惩罚,所以他一个人去了巴西,使苔丝不得不又回到亚力克的身边,对苔丝造成了致命的伤害,酿成了最后的悲剧。
这些表现了安吉尔作为天使的“善”与“恶”的两面。
亚历克在小说中一直是以坏蛋的形象出现,他的原型是专干坏事的撒旦。
在《圣经·新约》中,撒旦的形象是引诱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蛇,他的主要是任务是在对人类施放诱惑,并逐渐堕落成魔鬼。
亚历克见到苔丝后,就对她心怀不轨,并想法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引诱着她,就像伊甸园中的蛇引诱夏娃一样。
亚历克也具有一定的魅力,纯洁的苔丝招架不住他的引诱而偷吃了“禁果”,后来,在苔丝遭遗弃、濒临绝望时,他又以撒旦诱惑夏娃的方式与之接近,使苔丝成为他的情妇。
所以,化身撒旦的亚历克是造成苔丝的堕落、悲剧的主要原因。
二情节原型《苔丝》中的情节发展是与替罪羊(the sacrificial scapegoat)原型相对应的。
1530年,在廷代尔翻译的《圣经》版本中,英语中才有了scapegoat这个词。
据《圣经》记载,亚伯拉罕听从上帝的命令杀死自己的儿子做燔祭,就要动手的时候,天使告诉他这是上帝对他的考验,并告诉他找来一只羊来代替他的儿子,亚伯拉罕杀死了那只羊并献给燔祭。
19世纪中期,英国的资本主义开始向农村蔓延,对农村的道德、风俗、思想等多方面造成了影响。
亚历克奸污了苔丝,按照法律规定本应该得到惩罚,结果亚历克没有得到法律的任何制裁,反而,苔丝因为私生子而遭到社会道德的唾弃,受害者苔丝没有得到社会的同情,而成了法律和社会道德的“替罪羊”。
苔丝深深地爱着安吉尔,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苔丝告诉他失身的经历,然而安吉尔却没有像苔丝原谅他那样而原谅她。
安吉尔深受父权社会和社会伦理的影响,很看重女性是否纯洁,很想找到一个贤妻良母,苔丝的坦白使他的幻想破灭,后来离开了苔丝,从这一点看,苔丝成为父权社会和社会伦理的“替罪羊”。
苔丝为了追求真爱、最求自己的幸福,杀死了亚历克,最终被抓获并处以绞刑,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替罪羊”。
苔丝的悲惨命运是一个被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毁灭的农村少女的悲惨遭遇,她是一只资产阶级不公正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的“替罪羊”。
三意象原型美国诗人庞德把意象规定为“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当外在物体景象或人物形态与主体的内在情感、观念相融合时,便会产生一个象征性的心理形式。
哈代在《苔丝》中运用了大量意象,如水、火和森林,下面通过神话原型批评对《苔丝》中出现的一些意象进行分析。
1 水的意象。
据《圣经》记载,水可以用来象征着洗礼,清洗人的罪恶。
罪恶被清洗后,剩下的可以理解是纯洁。
因而,水这个意象原型,可以看做纯洁的标志、生命的源泉。
小说中水的意象被多次运用。
小说的副标题为“一个纯洁的女子”,哈代也花了大量笔墨来描绘这位纯洁善良的姑娘,不仅通过正面描写,也通过水的意象来表现出苔丝的纯洁,如:“流水却是清澈的”、“河水也似乎在说话”、“在流水潺潺的地方依然还是嫩绿的草地”、“河水也似乎在说话”。
哈代通过运用水的意象向读者表达出苔丝如水般的纯洁无暇,也为后来苔丝的悲惨命运作铺垫。
2 火的意象。
在希腊神话中,赫淮斯托斯被称为火神,他聪明并乐于助人,尽管他的外表很丑陋,却拥有一个美丽的妻子,所以火是爱情的象征。
在《苔丝》中,苔丝与安吉尔的爱情恰似一团火,“他们两个人先前像一团烈火”,“他的热情本身与其说是火焰,不如说是烈火”,作者通过火来象征苔丝与安吉尔火一般的轰轰烈烈的爱情。
另外,据《圣经》记载,上帝知道有的城市中有很多人罪恶深重,便用火和硫磺把城市烧成废墟,所以,火也常被用作净化灵魂的象征。
小说中出现“说是有一个杀人凶手不敢在黑暗里睡觉,因为他看见有某种硫磺火焰在围绕着他燃烧”,“十字架好像是被浸泡在红色的液体火焰里一样”,表明哈代希望燃烧起熊熊大火,净化灵魂,使得堕落的资本主义道德能够起死回生。
3 森林的意象。
弗雷泽的《金枝》中记载了森林女神狄安娜,她主要负责收获和生育,她与她的男性伴侣经常在圣林的深处幽会。
因此,森林象征着生命的源泉。
苔丝居住的布蕾谷有很多“茂密的森林”,在资本主义尚未完全触及的农村,苔丝拥有自己的生活,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森林是她自由自在玩耍、放松的地方,森林给了她无忧无虑的生活和蓬勃发展的生命。
而后,随着英国资本主义逐渐向农村蔓延,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农民过着悲惨的生活。
在苔丝后来居住的地方基本没有对森林的描写,这也暗示着苔丝的生命逐渐走向尽头。
总之,戴克说:“哈代既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是一个象征主义者,这就是说,因为追求强烈而又富于想象的现实感,他超越了现实主义,发现了原型形式、永恒的范畴,这些形式和范畴隐藏在一个大的语境中。
而这个大的语境则成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话语群,从而表达了更大的意义”。
哈代在小说的创作中勇于创新,发现并利用神话原型的表现形式,把这种表现手法融入到小说的创作中并很好地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德伯家的苔丝》中可以找到很多《圣经》和古典文学的痕迹,也许正是因为小说中蕴含了丰富的神话原型和各种意象,使之成为成千上万的读者百读不厌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