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mithos——arthetypalcriticism)第一.主要理论家与著作:1.詹·乔·弗雷泽(J.G.Frazer,1854——1941):《金枝》(1890),《图腾崇拜与族外婚》(1910),《旧约中的民间传说》(1918);2.卡尔·古斯塔夫·容格(Carl .Gustav . Jung,,1875——1961):《精神分析理论》(1912),《无意识心理》(1916),《分析心理学文集》(1916),《心理类型》(1923),《心理学与宗教》(1938);中译本:《心理学与文学》,《容格文集》3.恩斯特·卡西尔:《象征形式的哲学》,《人论》,《语言与神话》,4.诺思洛普·弗莱(Nothrop Frye,1912 ----- ):《批评的剖析》(1957),《伟大的密码:圣经与文学》(1982);第二.主要理论介绍:一.三大理论基础:1.弗雷泽文化人类学:A.人类文化发展三阶段论:巫术——宗教——科学B.巫术的基本功能与类型:触染巫术与模仿巫术.巫术中施行者与对象的关系C.巫术与仪式。
巫术仪式与人类文化基本形式D.巫术与神话:操作与观念2.卡西尔文化哲学:A.人与文化、符号,人的规定;B.人类原始文化的意义:文化之源,对后世文化的潜在影响C.原始文化产生的心理基础:生命一体化D.原始神话与语言,原始神话的思维特征:隐喻与象征3.容格分析心理学:A.人类心理结构理论: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B.集体无意识的特征:先天性,原始性,可遗传性,无意识性,混沌性C.集体无意识与原型(archetypos):原型:又译为“原初模型”,在容格那里,指的是“人类经验的基本模式和形式”、人类“本能自身的无意识形象”和“本能的行为模式”。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密不可分,它的的内容是由原型组成的: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密不可分的原型概念指的是心理中明确的形式的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求表现。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珍藏版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摘要:神话原型批评作为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盛行的文学批评方法,自觉地借鉴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力图寻找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成为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叶舒宪等人的努力下传入中国,一时蔚为大观。
在梳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础上,从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入手,介绍弗雷泽的人类学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进而介绍该派权威弗莱及其《批评的剖析》,最后介绍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从而对该理论的整体框架予以说明。
一、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二十世纪被称作是文艺批评理论的世纪,苏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读者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批评等方法在不同时期都获得了巨大发展。
英美新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在20世纪初兴起,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影响文坛长达近半个世纪,该方法注重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尤其是文学语言,但这种过分琐碎的方法也在后期显示出其不足。
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批评的式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兴起,并逐渐代替新批评成为主宰文坛的批评方法。
二、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在进入该理论的具体叙述之前,有必要先把“神话”和“原型”的两个概念阐释清楚。
“神话”的概念由来已久,一般泛指关于神或者是其他超自然的故事,有时也包括神话了的人。
一个民族的神话往往能够从侧面反映该民族的历史。
这些神话仍然被后人们不断阅读着,并且受其影响。
那么民族神话可以看作是该民族的精神特征,是其永远追寻的自我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把神话作为仪式和梦幻的文字表达方式,使仪式获得意义,梦幻具备形式,所以神话是文学作品的结构原则。
“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的著述中已经频繁出现。
原型又被译为“原始模型”或者“民话雏形”•近代原型的概念出现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一般是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文学形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三、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神话原型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自觉的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并最终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文学批评方法。
神话原型批评

原型
➢据荣格考证,“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柏拉图-认为理念 是客观事物的原型)的著述中已经频繁出现。 ➢近代原型概念一般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 文学现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这一概念首次被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所采用,借以解释多种 文化里存在的神话传说和宗教典仪,通过对这些仪式的形式进 行分析,解读其中包含的结构规律。 ➢原型具有共通性,可以通过研究原型来贯通不同地域不同时 期的文学作品,建构文学发展的宏观结构。 ➢原型的研究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弗莱发展成熟,由于原型 研究实际上包含了神话的内容(仪式、传说、图腾、禁忌等) 所以常以“原型批评”指代神话原型批评
意象世界
神明
人类
传奇
春
启示世界
动物
植物
喜剧 四 种 叙 述 程 悲剧 式
夏
魔幻世界
矿物
天真类比世
秋
界
自然与理性
类比
反讽
冬
或嘲弄
经验类比世
界
特点
宏观性
这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得以取代新批评的原因,因为新批评倡导的正好是神话原型批 判所反对的,神话原型批判反对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原型批评以人类学的理论和视 野为基础,其核心方法是“远观”(stand back)可以说是一种宏观的全景的文学眼 光,他要求把文学的各种现象—题材主题等放到文化整体中去考察,在这种文学人类 学的处理下,文学成为了整个文化创造的一部分,比如宗教神话。
弗莱的原型观
他认为原型是那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他们连接诗与诗的象征,使 我们的文学体验得以完整,原型是一种交际象征,原型是一些联想群, 即特定的语境中,我们往往有大量的已知联想物,这些联想物是可交际 的,因为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它。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读叶舒宪先生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相关著作,就像是开启了一场超级酷炫又有点烧脑的文化探秘之旅。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被拉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迷宫,里面到处都是从远古时代伸展出的藤蔓,每一根藤蔓上都挂着神话这个闪闪发光的果实。
神话原型批评这个概念,乍一听有点高大上,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叶先生就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导游,带着我们一点点去拨开迷雾。
而且,这种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很多文学作品。
以前看小说、诗歌之类的,就只是单纯地看故事、品文字,但现在就像戴上了一副神奇的眼镜,能透过文字看到背后隐藏的那些古老神话的影子。
那些作者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其实是在不自觉地调用这些神话原型。
这就好比我们做菜的时候,可能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祖传的调料配方,这个配方就是从古老的神话那里传承下来的。
不过呢,读叶舒宪先生的著作也不是那么轻松的。
有时候就感觉自己的脑子像一台老旧的电脑,在处理这些复杂又深邃的文化概念时,有点转不过弯来。
那些密密麻麻的理论阐述,就像一串串复杂的密码,需要我这个文化小白慢慢地去解读。
但是呢,每解开一个小密码,就有一种超级满足的感觉,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
总的来说,读完叶舒宪先生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论述,我就像是从一个文化的小菜鸟,开始向一个能够看到文化深层奥秘的小探险家转变了。
虽然这个过程有点磕磕绊绊,但收获的乐趣和知识却是无法言喻的。
《神话原型批评》课件

阿尔凡·辛伯格
辛伯格提出了“英雄之旅”概念,描绘了英雄在成 长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挑战。
角色原型
神话原型批评强调文本中的角色具有普遍性, 代表着特定的人类心理类型。
约瑟夫·坎贝尔
坎贝尔的“百面英雄”理论解析了神话中英雄形象 的多重象征和普世意义。
情节原型
情节原型是文本中重复出现的故事模式,与人 类文化共有的经典故事相呼应。
神话原型批评的基本原理
原型符号
神话原型批评关注的核心是原型 符号,即那些具有普遍指涉和象 征意义的符号。
集体无意识
神话原型批评主张存在一种共同 的、与个体经验无关的集体无意 识,原型符号来源于其中。
符号模式
通过研究原型符号的共性和相互 关系,可以揭示文本中的符号模 式和深层含义。
神话原型批评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神话原型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使文学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揭示了文学作品背后的普遍人类经验和文化模式。
结论和总结
神话原型批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和解读文 学、艺术和人类文化。
《神话原型批评》PPT课件
批评方法的定义和背景
神话原型批评的起源和发展
1
源起于心理学
神话原型批评最早源自心理学家卡尔·荣
哲学与文化背景
2
格的理论,后被引入文学批评领域。
神话原型批评反映了哲学和文化研究对
于人类文化经验的关注,揭示了普遍的来自人类心理和行为模式。3
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
自荣格以来,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神话 原型批评,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并形成了 多种派别和流派。
神话原型批评的实践应用
1
文学 and 影视分析
神话原型批评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分析,揭示了作品背后的普遍意义 和文化符号。
第六讲 神话原型批评

2.荣格的原型理论 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 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作为潜在 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它们又必须得 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时 代表现为神话形象,然后在不同的时代通过 艺术在无意识中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 原型作为文学中可交际的单位,可以是意 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征、主题和人物,也可以是情节结 构模式。 3、结构主义
宗教构成了西方文学的原型和基本模式。 他分析了文学可以具有五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模式 是神话模式,其它模式可以看成神话的变形和位 移。神话宗教模式又可分为三类: a、神启模式(意象) b、魔怪模式(意象) c、类比模式(意象) 弗莱所说的“神话”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叙述的某 些形象具有超人的存在,一种理想化典型化的存 在,所以这些形象只发生在故事中,因而神话是 一种与真实性与“现实主义”不相符的传统化和 程式化叙述。文学始终都是一种神话。
2、作品相位和原型的意义 文学作品意义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结构,可以分 为五个层面,即五个相位: ① 文字相位 ② 描述相位 ③ 形式相位 ④ 神话相位 ⑤ 总解相位 3、原型批评与神话的关系 在文学模式中最抽象、最程式化、最深层的原型 就是神话,强调文学与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批评的解剖》(1957)一书被西方 学术界称为原型批评理论的“圣经”。 原型是典型的,在文学史中反复出现 的可交际单位,“那种把一首诗同其他诗 联系起来并因此而有助于整合统一我们的 文学经验的象征”。 “我把原型看作是文学作品里的因素, 它或是一个人物,一个意象,一个叙事定 势,或是一种可以从范畴较大的同类描述 中抽取出来的思想”。
07神话学原型批评[整理版]
![07神话学原型批评[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b919e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1.png)
六、神话原型学派批评方法神话原型学派兴起于本世纪初。
这派批评家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弗雷泽的人类学为理论依据,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体现了种族的、以至整个人类的潜意识和深层心理特征。
他们着重分析文学作为所体现的神话、宗教仪式和原型的意义。
(一)神话原型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批评原则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bell)在《神的面具:原始神话》一书中表明:一些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于这些作品再现了人类共同的经验,具有激发读者隐藏很深的心理本能的力量。
神话原型学派的批评理论便着重阐明人类共同的经验如何体现在古代的神话和一些原型中以及文学创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诺斯洛普·弗莱( Northrop Frye)声称,“探求原型实际上就是二种文学上的人类学:我们从文学产生以前的东西——如宗教仪式、神话和民间传说等,可以了解到文学的情况。
”“这些范畴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一种单纯的上下相传的关系……事实上,从总的情况来看,在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方面,存在着回复到那些范畴的倾向。
”(诺斯洛普·弗莱《文学的若干原型》,引自《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第343页)另一位神话原型批评家赫斯凯尔·M.布洛克把这个批评流派的理论要旨阐述得更为明确:“文学(或任何艺术)当作孤立的表现形式来看,是无法了解和正确评价的;……必须把它当作整个人类经验的一部分来考虑才行。
”“文学是社会情况的一部分,文学作品必须首先当作集体的信仰和行为的形式来探讨。
神话和仪式便成为文学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
……作品中的任何一个成分或这些成分的安排可以看作人类经验中一再出现的基本象征的表露。
因此人类经验使原始文化和现代文化具有共同性质。
”(赫斯凯尔·M·布洛克《文化人模学与当代文学批评》,引自约翰·维克雷选编《神话与文学》,美国那不勒斯加大学出版社,1971,第32页)总之,神话原型学派认为,文学艺术都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
神话原型批评(陈玉琴)

弗莱
诺斯洛普 ·弗莱是加拿大 人,历任加拿大和美国一 些大学的教授。弗莱是第 一个真正把“原型”理论 自觉运用到文学研究领域 的学者。
(一)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神话表达了原始人的欲望和幻想 (二)原型意象与作品的基本类型 原型:文学作品中典型及反复出现的意象 原型意象:神启的意象、魔幻的意象、类比意 象
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 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 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 神分析学会的主席。
与弗洛伊德的师生之谊
(一)艺术与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潜意识下面的潜意识,是超越了个人层次 的,所有人类的潜意识。荣格认为集体的潜意识很大程 度上左右着个人的内心。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 型。个体无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节。 艺术VS集体无意识 艺术创作的根源和动机来自超个人的集体无意识。艺术 表现的就是这种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艺术家本人不过 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工具、俘虏或代言人。
神话原型批评
定义 神话原形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 的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 文学批评模式。 起源 神话原形批评起源于当代人对人类的早期 文化和原始思维以及人类的共同心理结构 的研究。 阶段 弗雷泽《金枝》与剑桥学派— 荣格学派 — 弗莱
认识:
古希腊到启蒙运动初 — 意大利学者维柯 — 20世纪以来 — ?神话与拯救
(三)神话原:神话的叙述模式 喜剧—— 春天(神的诞生和复活) 浪漫传奇——夏天(神的成长) 悲剧——秋天(神的末路) 反疯核讽刺——冬天(神逝去的世界) (四)“向后站”的批评 共性
“神话原型批评”的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莱,(Northrop
Frye, 1912-1991)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第一位真正把“原型”理 论自觉运用到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著有《批 评的剖析》。
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文学的最初样式是神话,神话包含着后代文学
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
季节
神话
文学体裁
春天 神的诞生和恋爱 喜剧
夏天 神的成长和胜利 传奇
荣格(Carl G. Jung , 1875-
1961)
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 分析医师,分析心理 学的创立者。早年曾 与弗洛伊德合作,曾 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 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 会的主席。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 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使人类据以作 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主要内容是本 能和原型(archetype)
评价:贡献与局限
总体上讲,打破文艺研究狭小视角,将其 放入整个人类文化中去认识,倡导远观法 (stand back),重建文学与外部世界的联 系。其中对原始意象的探微,有助于揭开 人类深层心理的奥秘
局限:将鲜活的艺术作品还原为种种原型 模式的做法以及将创作过程中的非自觉性神的末路与死亡 悲剧
冬天 神逝去后的世界 讽刺
原型批评的批评方法
原型既可以指原始模式、原始意象,又 可以指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作 品中反复出现的同类主题、情节、人物、 意象和象征
原型批评强调从神话、仪式和文学中寻 找出普遍、共同的原型,进而发掘积淀 在其中的种族的乃至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和深层心理特征
神话原型批评
定义 神话原形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
上出现的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 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
阶段 弗雷泽与剑桥学派— 荣格学
派 — 弗莱
弗雷泽( Sir 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
英国人类学家, 民族学家,宗教 史学家
《金枝》
作为神话原型批评的奠基之作, 弗雷泽的名著《金枝》及其文化 人类学方法对原型批评的产生 形 成了最重要的影响。它揭示了西 方文学起源于巫术仪式并发现了 在西方文化和文学中的一些原型 (如死而复生、替罪羊等)
谢 谢 观 看
督教宣扬上帝首先创造了亚当,再从他 身上提取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于是便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两性世界。 又如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那咯索斯(基 Narcissus),因迷恋自身在水中的倒 影,憔悴抑郁而亡。在倒影中,他看到 的其实是他人格中的阿妮玛,这才是他 真正迷恋的对象。于是心理学中便用那 咯索斯情节(Narcissism)来称谓自恋 情结。
阿尼玛:男性精神中的女性特征,由男人在漫长 岁月中与女人交往获得的经验产生。 阿尼玛斯:女性精神中的男性特征,它给女性提 供男性特质,也提供一种指导她与男性交往的参 照系。例如,一见钟情。
阴影(shadow)& 投射(projection)
阴影:是人格中原始低下,无法节制的感情。阴影 一旦出现在意识里便是低劣的不道德的欲望,因此 需要足够的道德勇气来克服意识的阻力。 为了避免道德阻力所引起的羞愧,焦虑,负罪感, 意识更乐于把自我人格中的阴暗可怕的一面“投射” 到他人身上。如苏东坡与法印论道。
自我(the self)
自我:指心灵中调节其他各部分的部分。自我 的表现就是人为了达到人格的统一和整合而做 的努力。
《呼啸山庄》中,希克厉就是卡瑟琳人格潜意识中的阿尼 姆斯,卡瑟琳就是希厉人格潜意识中的阿妮玛。两人骨子 里的叛逆之心和愤世嫉俗之情何其相似。他们相互从对方 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自我,在耳鬓斯磨、两小 无猜的成长中完成了自我认同(且不管这种自我认同是健 康的还是畸形的。)
本能是先天的行为倾向,原型是先天 的思维倾向。原型不能在意识中直接表 现,但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 以原始意象(promodial image)或象征 的形式表现出来。
人格面具(persona)
人格面具:又称从众求同原型,它是个人在公众 场合为求得社会悦纳展现出的面貌,仿佛演员戴 的面具。
尼玛(阿anima)和阿尼玛斯 (animus)
1、意象原型
西方文学反复出现的意象原型 有: 水,太阳,色彩、撒旦、 原型妇女、智慧老人、花园、树 、沙漠等;
中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原型 有:
花,狐狸,星星,石头,梦, 鬼,镜,天书等。
2、主题原型
(1) 创世主题 几乎所有的神话都以描述宇 某些超自然的神创造出来的 表现出诞生的过程,便属于 (2)永生主题 其一:逃避人间,返回天堂 返回伊甸园的理想愿望;其 生 (3)英雄主题 表现英雄为了某种目的(为 罪、为了娶得公主等等)所 如唐僧取经;耶稣基督;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