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神话原型批评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摘要:原型批评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研究文学与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
它起源于英国,兴盛于北美。
本文介绍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并试图概括其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的仪式学派,容纳英国学者弗雷泽的人类学,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大成于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弗莱,使其成为跨越多个学科,对文化与艺术进行深度研究的批评理论。
诺思洛普・弗莱(1912-1991),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多伦多大学文学教授,著有《文学原理》、《批评的解剖》、《伟大的代码》等作品。
《批评的解剖》最负盛名,被誉为原型批评的“圣经”。
本书综合了弗雷泽与荣格的主要观点,吸收了分析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及符号学的成果,建立了神话原型批评体系。
一、原型的含义原型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或传统的神话或隐喻,是构成人类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些最基本因素,体现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
叶舒宪对原型概念做了如下总结:第一,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
第二,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情节母题或结构。
只要它们在文学中反复出现,就具有约定性联想。
第三,原型体现文学传统力量,把独立文学作品联系起来,使文学成为社会交际的特殊形态。
第四,原型的根源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把文学同生活沟通起来,成为二者相互沟通的媒介。
(叶舒宪,101―102)二、“置换变形”与意象世界弗莱认为不仅能找到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原型结构,还能在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找到共同原型,西方文学史上的各种结构和叙事模式都是最古老的神话模式的置换和变形。
弗莱发现了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他认为神话和现实主义分别代表文学表现的两级,两级中间是传奇文学。
神的超人性是人类愿望的隐喻表现,现实主义强调所表现的东西与现实的相似,即明喻。
传奇指从虚构过渡到写实的文学过程。
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在于原型的“置换变形”。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读叶舒宪先生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相关著作,就像是开启了一场超级酷炫又有点烧脑的文化探秘之旅。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被拉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迷宫,里面到处都是从远古时代伸展出的藤蔓,每一根藤蔓上都挂着神话这个闪闪发光的果实。
神话原型批评这个概念,乍一听有点高大上,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叶先生就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导游,带着我们一点点去拨开迷雾。
而且,这种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很多文学作品。
以前看小说、诗歌之类的,就只是单纯地看故事、品文字,但现在就像戴上了一副神奇的眼镜,能透过文字看到背后隐藏的那些古老神话的影子。
那些作者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其实是在不自觉地调用这些神话原型。
这就好比我们做菜的时候,可能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祖传的调料配方,这个配方就是从古老的神话那里传承下来的。
不过呢,读叶舒宪先生的著作也不是那么轻松的。
有时候就感觉自己的脑子像一台老旧的电脑,在处理这些复杂又深邃的文化概念时,有点转不过弯来。
那些密密麻麻的理论阐述,就像一串串复杂的密码,需要我这个文化小白慢慢地去解读。
但是呢,每解开一个小密码,就有一种超级满足的感觉,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
总的来说,读完叶舒宪先生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论述,我就像是从一个文化的小菜鸟,开始向一个能够看到文化深层奥秘的小探险家转变了。
虽然这个过程有点磕磕绊绊,但收获的乐趣和知识却是无法言喻的。
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和革新过程

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和革新过程神话原型批评方法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旨在研究神话、传说、故事等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原型和符号含义。
该方法强调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结构和主题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中,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本土化和革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受到了一些挑战和改进。
一些学者认为,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过于强调传统文化和历史,难以适用于现代文学作品。
因此,一些学者开始探索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与现代汉语文学批评相结合的方法,以更好地反映现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
另外,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学者也开始探索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应用于现代文化和社会批评中。
例如,一些学者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应用于研究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也对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进行了革新和改进。
例如,一些学者开始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与符号学、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此外,一些学者也开始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应用于跨文化研究和比较文学中,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和革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
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批评方法,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在中国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了改进和创新。
未来,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将继续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和文学批评中发挥重要
作用。
浅谈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淀人类祖先 原始经验 和原型意象 的形 式出发 ,认为 文学 是 神话仪式 的表现 ,是神话 的再 生与复 活。弗莱所理解 的神 话 ,实 际上 是故事 、情 节 或叙 事 ,只不 过在 人类 社会 抽
负载原 始心 理经验 的原 型意象 ,在人类 早期 的思维 如神 话 、宗 教 、礼仪 或幻觉 、梦境等 行为 中被 反复强 调和继
于人类 卫士 的传奇 ;而当英雄 时代 成为人 民的时代 后 ,传 奇 也变得 更 为真实可 信 了。不过 ,始终 贯穿 这一过程 的 ,
幻觉 、梦境 ,我们在 今天 的文学 作 品中可 以发现在 人类
早 期思维尤其是 神话 中反复 出现过 的原 型意象 。或者说 , 在 后 来 的文 学 作 品 中 , 型 意 象 以 文 学 作 品 中某 些 反 复 出 依 然是那些相 同的神话结构 ,那些关于故事如何 开头 ,进 原 ” 神话 跟 民间故事 现的形 象或结 构 的形式表 现 出来 。这说 明 ,艺术 创作 的 展 以及 收场 的相 同的手 段 。 他认 为 ,“ 源泉是这种集体 无意识或原始 经验 , 艺术创作 实质上是原
发 现 这 些 人 类 远 古 祖 先 生 活 经 验 的 “ 理 残 迹 ” 心 。 在 荣 格 看 来 ,文 学 艺 术 发 源 于 神 话 、 宗 教 、礼 仪 、
学性 。“ 神话结 构 的重新 组合便是 我们所 说 的文学 。随 对 着神祗 时代发展 为英雄时代 ,关于神祗 的神话便 演变为关
体无 意识而存在 , 它在集体 中的每个 成员身上 留下深刻 的 要求 从人类学 的角度观察 文学 ,并从文学 中发现人类学 的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读叶舒宪老师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著作,就像是一场在文化迷宫里的奇妙探险。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每个概念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神话原型批评这个概念,乍一听挺高大上的,但是叶老师一解释,就像是把那些高高在上的学术精灵拉到了凡间,变得特别接地气。
叶老师在书里把神话和各种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这让我惊掉了下巴。
我以前觉得神话就是些老掉牙的、哄小孩的故事,什么夸父逐日啦,精卫填海啦。
但是在叶老师的笔下,这些神话可不得了,它们就像一颗颗种子,种在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某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可能就和他们古老的神话原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像希腊的那些神庙,说不定就和古希腊神话里众神居住的宫殿有啥隐秘的关联呢。
不过呢,读这本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些地方真的是让我挠破了头皮,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文化比较,就像是一团乱麻。
我感觉自己就像个迷路的小蚂蚁,在知识的丛林里乱转。
但是呢,一旦理解了一个点,就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在黑暗里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
总的来说,叶舒宪老师的神话原型批评让我对神话、文化和文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文化世界的大门。
我现在看周围的世界都感觉不一样了,仿佛到处都隐藏着神话的影子,就等着我去发现呢。
神话与原型批评浅究:以酒神和日神神话为例

神话与原型批评浅究:以酒神和日神神话为例摘要:酒神和日神在希腊神话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中引申出来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影响着西方的宗教、民俗,以及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
本文试从酒神和日神的神话出发,兼谈其它的神话故事和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关系,从而对神话和原型批评进行探究。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酒神日神一、神话的起源和没落神话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代,人类的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作为“集体无意识”存在于心理深处。
尼尔·波兹曼曾在著论中说童年逐渐消失,但是诗人始终怀着赤子之心、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神性与自然融合时期的向往之情。
尼采和之前的意大利人维柯提出新的神话概念,对神祇退隐、神话毁灭感到悲伤,渴望着神话的复兴、人神的狂欢。
当下人们看的到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作品作品,大抵朴拙粗犷、或色彩明亮、或表现大胆,极富原始气息。
事实上,人们对神话和深得认知颇有相通之处,荷马、柏拉图和屈原都笃信一种神秘主义色彩,在吟诗和占卜之间无意寻到一个浪漫主义的精神世界。
无论那股力量叫做神还是巫,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凭着直觉触到形象,在凝神欣赏的过程中触碰到了植根久远的情结。
初民没有抽象思维,只有隐喻思维即神话思维,他们旁观、改变外界,反观、发展自我;对未知的大自然感到恐惧和无助。
于是对鬼神世界的敬畏之心和祈求之意也由此而生。
出于自我生存需要,人们崇拜神,这大概就是维柯说的:神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但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特别是到了十八、十九世纪以后,科学技术逐渐使人逐渐远离非理性,华兹华斯、席勒或是惊世骇俗的尼采,他们的忧伤有一部分正是神的失落带来。
二、酒神和日神的神话在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和太阳神阿波罗位均列奥林匹斯的十二主神,其中狄俄尼索斯掌握着葡萄酒醉人的力量并向人类布施欢乐与慈爱,他是宙斯和其他女子诞下的孩子,天后赫拉派提坦神将刚出生的狄俄尼索斯杀害并毁掉尸身,却被宙斯抢救出他的心,并让他的灵魂再次投生到塞墨勒的体内重生。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故事传说,通常包含了人类对于世界起源、文化传承和道德价值的思考。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工具,为神话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通过分析神话的内在结构和元素,阐述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在神话解读中的应用。
弗莱认为,神话的叙述文本通常由一种循环的模式构成,这种模式表现为一系列相似的事件和情节。
这些事件和情节通过变形、置换和修饰,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叙述循环。
在神话中,这种叙述循环常常表现为英雄的诞生、成长、挑战和死亡,以及世界的创造、繁荣和毁灭。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常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形象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力量、智慧和道德的追求;而恶魔形象则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邪恶、弱点和死亡的恐惧。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在神话中呈现出多样性,为故事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动力。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情节和事件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在旅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能象征着人类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障碍;而英雄的最终胜利,可能象征着人类对于智慧、力量和道德的胜利。
这些情节和事件在神话中的出现,使得故事具有了深层次的含义。
弗莱认为,神话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特点。
通过神话,人们可以了解一个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
同时,神话也通常被用来巩固政治权力,传达道德教诲,为听众提供安慰和激励。
原型批评理论是弗莱文学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弗莱的理论,原型指的是一种文化符号,这种符号在文化传承中反复出现,具有稳定的象征意义。
在神话中,原型批评理论可以被用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从而揭示其深层次的含义。
案例分析: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cules)为例,他因神勇而被誉为“大力神”。
在传说中,赫拉克勒斯完成了十二项艰巨的任务,如杀死九头水蛇、捕捉金牛等。
神话原型批评名词解释

神话原型批评名词解释
神话原型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旨在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和原型的运用。
它认
为历史上的神话故事在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并通过这些神话元素来传达特定的主题、
意象或象征。
神话原型批评认为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并非简单的借用,而是通过对其重新解读和重新组合,使其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独特的意义。
这种批评方法通过对比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元素
与相关神话故事的细节和主题之间的关联,揭示了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意义。
举个例子,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使用了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形象。
通过对奥德修斯故事的重新演绎和解构,福克纳表达了主人公的迷失、探索和归宿的
旅程,以及对个人和家族命运的思考。
神话原型批评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中复杂的象征和隐喻,并且探索其中深层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美 神话
中文10804 卢迪
理论基础: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
案例分析: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的原型批评解读》
《地球停转日》(the day the earthsiands still)、 《超人》(superman) 《黑客帝国》(matrix)
耶稣基督
天龙八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线索:
1.点明主旨:《天龙八部》中隐含着俄狄
回顾:
神话原型批评
时间:20世纪初英国古典学界崛起的 仪式学派(剑桥学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
代表人物:诺思洛普·弗莱(加拿 代大表)作:《批评的解剖》(1957年)
神话范畴:圣经神话故事 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批评方法:力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 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 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 (特别是神话原型),并把一系列原 型广泛应用于对作品的分析、阐释 和评价,从而开辟文学研究的新的 角度和空间。
浦斯悲剧的原型。
2.悲剧原型的发现:简述俄狄浦斯生命中
的大事件。
3.原型与置换变形:对比乔峰与俄狄浦斯
命运的共同点,指出乔峰是俄狄浦斯悲剧原 型的再现。
4.超越原型,关照现实:体现现代人对生
命本原的探索、对命运的思考,是一种自觉 或不自觉地潜意识回归,激活了作家思想深 处的俄狄浦斯原型。
参考资料:周雷鸣《<天龙八部>的原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