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摘要:原型批评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研究文学与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
它起源于英国,兴盛于北美。
本文介绍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并试图概括其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的仪式学派,容纳英国学者弗雷泽的人类学,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大成于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弗莱,使其成为跨越多个学科,对文化与艺术进行深度研究的批评理论。
诺思洛普・弗莱(1912-1991),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多伦多大学文学教授,著有《文学原理》、《批评的解剖》、《伟大的代码》等作品。
《批评的解剖》最负盛名,被誉为原型批评的“圣经”。
本书综合了弗雷泽与荣格的主要观点,吸收了分析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及符号学的成果,建立了神话原型批评体系。
一、原型的含义原型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或传统的神话或隐喻,是构成人类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些最基本因素,体现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
叶舒宪对原型概念做了如下总结:第一,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
第二,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情节母题或结构。
只要它们在文学中反复出现,就具有约定性联想。
第三,原型体现文学传统力量,把独立文学作品联系起来,使文学成为社会交际的特殊形态。
第四,原型的根源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把文学同生活沟通起来,成为二者相互沟通的媒介。
(叶舒宪,101―102)二、“置换变形”与意象世界弗莱认为不仅能找到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原型结构,还能在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找到共同原型,西方文学史上的各种结构和叙事模式都是最古老的神话模式的置换和变形。
弗莱发现了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他认为神话和现实主义分别代表文学表现的两级,两级中间是传奇文学。
神的超人性是人类愿望的隐喻表现,现实主义强调所表现的东西与现实的相似,即明喻。
传奇指从虚构过渡到写实的文学过程。
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在于原型的“置换变形”。
第四章神话原型批评

于是整个故事进入了秋天的肃杀.失玉以后的贾 府就像一株晚秋的枯树已是落叶纷纷了。先是宝 玉痴迷,沉病又起;然后是元春去逝,贾府失祜 ;再就是黛玉泪尽,魂归九天。一连串的变故预 示着荣宁二府的根本性衰败,接下来是探者远嫁 ,迎春丧命,贾府被抄,而贾母寿终,熙凤托孤 ,是贾府这株大树上最后两片黄叶的飘零,因为 贾母与王熙凤是贾府的灵魂,她们的离世是秋天 里一点生机的最后幻灭,故事的冬天到了。
过分夸大了无意识和性本能欲望在文 艺创造活动中的作用,忽视了丰富多 彩的社会生活内容对文艺的决定性影 响,从而难以真正全面而深刻地解释 文艺现象。 弗洛伊德对艺术形式缺乏足够的重视, 不能为艺术的完美性提供一个有说服 力的标准。
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和马 克思主义批评是“真正具有国际性的 文学批评。” -------韦勒克
3、日落、秋天和死亡方面。战败的 神话,天神死亡的神话,暴死和牺牲 的神话,英雄孤军奋战的神话。从属 的人物是奸细和海妖。这是悲剧和挽 歌的原型。
4、黑暗、冬天和毁灭方面。势力得胜 的神话,洪水和回到混沌状态的神话, 英雄打败的神话,众神毁灭的神话。 从属的人物是食人妖魔和女巫。此为 讽刺作品的原型。
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从未被直 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 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 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 “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 形象,然后在不同的时代通过艺术在无 意识中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
荣格在梦境、幻觉、神话、仪式、民 间传说、古代文物、以及名人著作中, 寻找普遍的象征,也在普通人的心理 中寻找共同的体验。 阴影 阿尼玛 阿尼玛斯
第九十四回中贾母、王夫人、王熙风等认 定了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它意味着在世俗 世界里以玉为代表的“金玉良缘”彻底战 胜了以石为代表的“木石姻缘”,这才是 全书的根本性转折,是整个《红楼梦》 的 高潮部分,与此相应的是,“金玉良缘” 确立之后,那块贾府上上下下都视为宝物 、“命根子”的通灵玉竟莫名其妙地丢失 了。
07神话学原型批评[整理版]
![07神话学原型批评[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b919e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1.png)
六、神话原型学派批评方法神话原型学派兴起于本世纪初。
这派批评家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弗雷泽的人类学为理论依据,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体现了种族的、以至整个人类的潜意识和深层心理特征。
他们着重分析文学作为所体现的神话、宗教仪式和原型的意义。
(一)神话原型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批评原则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bell)在《神的面具:原始神话》一书中表明:一些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于这些作品再现了人类共同的经验,具有激发读者隐藏很深的心理本能的力量。
神话原型学派的批评理论便着重阐明人类共同的经验如何体现在古代的神话和一些原型中以及文学创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诺斯洛普·弗莱( Northrop Frye)声称,“探求原型实际上就是二种文学上的人类学:我们从文学产生以前的东西——如宗教仪式、神话和民间传说等,可以了解到文学的情况。
”“这些范畴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一种单纯的上下相传的关系……事实上,从总的情况来看,在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方面,存在着回复到那些范畴的倾向。
”(诺斯洛普·弗莱《文学的若干原型》,引自《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第343页)另一位神话原型批评家赫斯凯尔·M.布洛克把这个批评流派的理论要旨阐述得更为明确:“文学(或任何艺术)当作孤立的表现形式来看,是无法了解和正确评价的;……必须把它当作整个人类经验的一部分来考虑才行。
”“文学是社会情况的一部分,文学作品必须首先当作集体的信仰和行为的形式来探讨。
神话和仪式便成为文学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
……作品中的任何一个成分或这些成分的安排可以看作人类经验中一再出现的基本象征的表露。
因此人类经验使原始文化和现代文化具有共同性质。
”(赫斯凯尔·M·布洛克《文化人模学与当代文学批评》,引自约翰·维克雷选编《神话与文学》,美国那不勒斯加大学出版社,1971,第32页)总之,神话原型学派认为,文学艺术都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
浅谈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浅谈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摘要] 神话原型论是集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知识融于一身的综合性批评方法论,它的出现再一次拓宽了文学批评的道路,将文学批评引入深邃、广博的人文领域中。
本文试从比较两位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到决定作用的学者,即发展了原型批评的荣格和神话原型的集大戍者弗莱的原型理论的异同中去梳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神话意象原型批评理论二十世纪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所倡导、建立的神话原型批評,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人类文化学派的产生。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首次系统地对神话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并形成神话学中的人类学派。
该学派的代表之一弗雷泽在其主要论著《金枝》中,提出了从巫术到宗教再到科学的思想进化论。
这种进化过程说明了文学艺术尽管作为一种高级思维,却不能不保留着巫术和宗教的痕迹。
原型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无意识理论中得到了更为深入的阐释。
与《金枝》一样,他的《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也是原型批评的奠基之作。
荣格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提出,意识具有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无(潜)意识、集体无(潜)意识。
其中,集体无意识先于个体无意识而存在,它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并引发某种集体性或普遍性的情感。
可以说,个体无意识乃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辐射和具体化。
集体无意识中有着自原始社会以来,人类世代相传,不断累积沉淀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自发地记忆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古老的阶段,即前历史阶段。
这种心理经验被赋予神话的形式,其中包含着众多原始的意象:这就是原型。
这些负载原始心理经验的原型意象,在人类早期的思维如神话、宗教、礼仪或幻觉、梦境等行为中被反复强调和继承下来。
即使发展到今天的高级思维,我们仍可在人类个体的意识或无意识中,特别是在文化或文学艺术中,发现这些人类远古祖先生活经验的“心理残迹”。
在荣格看来,文学艺术发源于神话、宗教、礼仪、幻觉、梦境,我们在今天的文学作品中可以发现在人类早期思维尤其是神话中反复出现过的原型意象。
神话与原型批评浅究:以酒神和日神神话为例

神话与原型批评浅究:以酒神和日神神话为例摘要:酒神和日神在希腊神话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中引申出来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影响着西方的宗教、民俗,以及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
本文试从酒神和日神的神话出发,兼谈其它的神话故事和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关系,从而对神话和原型批评进行探究。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酒神日神一、神话的起源和没落神话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代,人类的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作为“集体无意识”存在于心理深处。
尼尔·波兹曼曾在著论中说童年逐渐消失,但是诗人始终怀着赤子之心、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神性与自然融合时期的向往之情。
尼采和之前的意大利人维柯提出新的神话概念,对神祇退隐、神话毁灭感到悲伤,渴望着神话的复兴、人神的狂欢。
当下人们看的到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作品作品,大抵朴拙粗犷、或色彩明亮、或表现大胆,极富原始气息。
事实上,人们对神话和深得认知颇有相通之处,荷马、柏拉图和屈原都笃信一种神秘主义色彩,在吟诗和占卜之间无意寻到一个浪漫主义的精神世界。
无论那股力量叫做神还是巫,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凭着直觉触到形象,在凝神欣赏的过程中触碰到了植根久远的情结。
初民没有抽象思维,只有隐喻思维即神话思维,他们旁观、改变外界,反观、发展自我;对未知的大自然感到恐惧和无助。
于是对鬼神世界的敬畏之心和祈求之意也由此而生。
出于自我生存需要,人们崇拜神,这大概就是维柯说的:神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但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特别是到了十八、十九世纪以后,科学技术逐渐使人逐渐远离非理性,华兹华斯、席勒或是惊世骇俗的尼采,他们的忧伤有一部分正是神的失落带来。
二、酒神和日神的神话在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和太阳神阿波罗位均列奥林匹斯的十二主神,其中狄俄尼索斯掌握着葡萄酒醉人的力量并向人类布施欢乐与慈爱,他是宙斯和其他女子诞下的孩子,天后赫拉派提坦神将刚出生的狄俄尼索斯杀害并毁掉尸身,却被宙斯抢救出他的心,并让他的灵魂再次投生到塞墨勒的体内重生。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故事传说,通常包含了人类对于世界起源、文化传承和道德价值的思考。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工具,为神话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通过分析神话的内在结构和元素,阐述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在神话解读中的应用。
弗莱认为,神话的叙述文本通常由一种循环的模式构成,这种模式表现为一系列相似的事件和情节。
这些事件和情节通过变形、置换和修饰,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叙述循环。
在神话中,这种叙述循环常常表现为英雄的诞生、成长、挑战和死亡,以及世界的创造、繁荣和毁灭。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常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形象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力量、智慧和道德的追求;而恶魔形象则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邪恶、弱点和死亡的恐惧。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在神话中呈现出多样性,为故事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动力。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情节和事件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在旅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能象征着人类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障碍;而英雄的最终胜利,可能象征着人类对于智慧、力量和道德的胜利。
这些情节和事件在神话中的出现,使得故事具有了深层次的含义。
弗莱认为,神话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特点。
通过神话,人们可以了解一个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
同时,神话也通常被用来巩固政治权力,传达道德教诲,为听众提供安慰和激励。
原型批评理论是弗莱文学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弗莱的理论,原型指的是一种文化符号,这种符号在文化传承中反复出现,具有稳定的象征意义。
在神话中,原型批评理论可以被用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从而揭示其深层次的含义。
案例分析: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cules)为例,他因神勇而被誉为“大力神”。
在传说中,赫拉克勒斯完成了十二项艰巨的任务,如杀死九头水蛇、捕捉金牛等。
神话—原型批评详细讲解

1、意象原型
❖ 西方文学反复出现的意象原型有: 水,太阳,色彩、撒旦、原型妇女、智 慧老人、花园、树、沙漠等;
❖ 中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原型有: 花,狐狸,星星,石头,梦,鬼,镜, 天书等。
2、主题原型
❖(1) 创世主题
❖ 几乎所有的神话都以描述宇宙、自然和 人类如何由某些超自然的神创造出来的。 这样,后世的文学若表现出诞生的过程, 便属于这种创世的原型。
❖ 季节
神话
文学体裁
❖春天——神的诞生和恋爱 ——喜剧 ❖夏天——神的成长和胜利 ——传奇 ❖秋天——神的末路与死亡 ——悲剧 ❖冬天—— 神死后的世界 ——讽刺
❖ “文学总的来说是移位的神话。神 话不仅包括了文学的一切故事,而 且文学体裁与神话中神所经历的各 个阶段也相互对应。”
二、原型批评的批评方法
❖ 荣格:
❖ “这种个人无意识有赖于更深的一层, 我把这更深的一层定名为‘集体无意 识’”
❖ “它并非来源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 中获得,而是先天地存在的”
❖ 选择‘集体’一词是因为这部分无意识不是 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它与个性心理相反, 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 的内容和行为方式。
❖ 换言之,由于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 因此它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心理基础,并且 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 集体无意识是更深层、更本质的东西,它先 于个人无意识而存在,是超个人的、普遍的, 决定和影响着个人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
❖ 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 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 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 的,而是生来就有的。
神话——原型批评
❖一、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 ❖二、弗莱的文学原型论 ❖三、原型批评的批评方法
神话原型批评名词解释

神话原型批评名词解释
神话原型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旨在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和原型的运用。
它认
为历史上的神话故事在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并通过这些神话元素来传达特定的主题、
意象或象征。
神话原型批评认为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并非简单的借用,而是通过对其重新解读和重新组合,使其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独特的意义。
这种批评方法通过对比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元素
与相关神话故事的细节和主题之间的关联,揭示了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意义。
举个例子,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使用了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形象。
通过对奥德修斯故事的重新演绎和解构,福克纳表达了主人公的迷失、探索和归宿的
旅程,以及对个人和家族命运的思考。
神话原型批评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中复杂的象征和隐喻,并且探索其中深层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人类祖先 原始经验 和原型意象 的形 式出发 ,认为 文学 是 神话仪式 的表现 ,是神话 的再 生与复 活。弗莱所理解 的神 话 ,实 际上 是故事 、情 节 或叙 事 ,只不 过在 人类 社会 抽
负载原 始心 理经验 的原 型意象 ,在人类 早期 的思维 如神 话 、宗 教 、礼仪 或幻觉 、梦境等 行为 中被 反复强 调和继
于人类 卫士 的传奇 ;而当英雄 时代 成为人 民的时代 后 ,传 奇 也变得 更 为真实可 信 了。不过 ,始终 贯穿 这一过程 的 ,
幻觉 、梦境 ,我们在 今天 的文学 作 品中可 以发现在 人类
早 期思维尤其是 神话 中反复 出现过 的原 型意象 。或者说 , 在 后 来 的文 学 作 品 中 , 型 意 象 以 文 学 作 品 中某 些 反 复 出 依 然是那些相 同的神话结构 ,那些关于故事如何 开头 ,进 原 ” 神话 跟 民间故事 现的形 象或结 构 的形式表 现 出来 。这说 明 ,艺术 创作 的 展 以及 收场 的相 同的手 段 。 他认 为 ,“ 源泉是这种集体 无意识或原始 经验 , 艺术创作 实质上是原
发 现 这 些 人 类 远 古 祖 先 生 活 经 验 的 “ 理 残 迹 ” 心 。 在 荣 格 看 来 ,文 学 艺 术 发 源 于 神 话 、 宗 教 、礼 仪 、
学性 。“ 神话结 构 的重新 组合便是 我们所 说 的文学 。随 对 着神祗 时代发展 为英雄时代 ,关于神祗 的神话便 演变为关
体无 意识而存在 , 它在集体 中的每个 成员身上 留下深刻 的 要求 从人类学 的角度观察 文学 ,并从文学 中发现人类学 的
烙印并 引发某 种集体 性或 普遍性 的情感 。可 以说 ,个体 东西 。 在这 一立 场 上 , 弗 莱在 《批评 的剖 析 》( 9 7) 15 无意识乃是集体 无意识 的一种 辐射和具体化 。 集体无意识 中发展 了神话 原 型批 评方 法 ,他把 对 《 圣经 》的象 征 解 中有着 自原始 社会 以来 ,人类 世 代相传 ,不断 累积沉 淀 说 运 用 于 对 文 学 理 论 和文 学 实 践 ,从 人 类 学 的 角 度 对 文 学 的心理经验 , 种经验 自发地记 忆着人类 进化过程 中最 古 进行 了重新 阐述 和评 价 。 这 在荣格 的启发下 ,弗 莱也从神话 、仪式 这些被视为积 老的 阶段 ,即前 历史 阶段 。这种 心理 经验 被赋 予神话 的
承下来 。即使 发展 到今天 的高级 思维 ,我们仍 可在人 类 象 思 维 尚未 形 成 之 前 ,文 化 只 有 故 事 的 形 态 , 而最 早 的 故 个 体 的意识 或无 意识 中 ,特 别是 在 文化 或 文学艺 术 中 , 事 即是 关于神祗 的故 事 。作为故事 ,神话总具有潜在 的文
文艺 位
型
浅谈 神话 原 型 批 评理 论
牛 志远 /河 南省鹤 壁 职业技 术 学院
[ 摘 要] 神话原 型论 是集历 史 学 、民俗学 、心理 学知 识 融于一身 的综合 性批 评方 法论 ,它 的 出现再 一次拓 宽 了文学批评 的道 路 ,将 文学批评 引入深邃 、广博 的人 文领域 中。本 文试 从 比较 两位 对神话原 型批评 理论起 到决定作 用的学者 , 即发 展 了原 型 批 评 的 荣 格 和 神 话 原 型 的 集 大 戍 者 弗 莱 的 原 型 理 论 的 异 同 中 去 梳 理 神 话 原 型 批 评 理 论 的 发 展
轨迹 。
[ 键 词 ] 神 话 意 象 原 型 批 评 理 论 关
二十 世纪加 拿大 学者诺 思罗普 ・ 弗莱 所倡 导 、建立
经 验 和 人 的情 绪 意 识 ,后 者 表 现 的则 是 现 代 人 所 不 能 理 解
的神话原 型批 秤 , 可追溯 到十九世纪 中叶人类文化学 派的 的史 前 时代 的原 始 经验 ,其创 作 素材 不是 来 自于现实 生 产生 。1 7 年英 国人类学 家泰勒 出版 了 《 81 原始文 化 》一 活 ,而是 原型 意象一 一这 种作 品 ,被看作 是神话 的复 活 。 书 , 次 系 统 地 对 神 话 进 行 人 类 学 的研 究 并 形 成 神 话 学 中 首 自莫 德 ・ 赫金 的 《论诗 的 原 型 》(1 3 博 9 4)一 书发 《 金枝 》中 ,提 出 了从巫 术 到宗教 再 到科 学 的思 想进 化 的人类 学 派 。该 学 派 的代 表 之 一 弗 雷泽 在 其 主 要论 著 表 以来 ,文 学批 评 中便 大量 使用 “ 型 ”这一 概念 。从 原 文 学 角度 系 统 深 入 地 探 讨 神 话 原 型 问 题 的是 弗莱 。 弗 莱 对
与象 征 》也 是原 型批 评 的奠基 之作 。荣格在 弗洛伊 德 的 素。在 弗莱 看来 ,个体 意 识 只是集 体 意识 的一 部分 ,作
基 础 上 提 出 ,意 识 具 有 三 个 层 次 :意 识 、个 人 无 ( ) 家 的创造更 多地 源于 集体意识 ( 潜 包括 意识 和潜意识 ) 。正 文 意识 、集体 无 ( )意识 。其 中 ,集 体 无 意识 先 于 个 是 在 这 种 观 念 上 , 弗 莱 提 出 了 “ 化 的 人 类 学 ” 观 点 , 潜
论 。这种进化 过程说 明了文学艺 术尽 管作 为一种 高级 思 当 时颇 为 盛 行 的 形 式 文 本 批 评 不 以 为 然 ,认 为 它 仅 停 留于 维 ,却不 能 不保 留着 巫术 和 宗教 的痕迹 。 结构 而不 作更深入 的分析和发现 ,还认为它把作 家的主观 原型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无意识理论中得到 了更为 创造 排斥在外 。但是 ,承认作家 的主观创造 在文学创作 中 深 入 的 阐释 。与 《 枝 》一 样 ,他 的 《 比 多的 变 化 的地 位 ,并 不等 同 于把 创作 主体 视 为决 定作 品 的全 部因 金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