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话原型批评

合集下载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mithos——arthetypalcriticism)第一.主要理论家与著作:1.詹·乔·弗雷泽(J.G.Frazer,1854——1941):《金枝》(1890),《图腾崇拜与族外婚》(1910),《旧约中的民间传说》(1918);2.卡尔·古斯塔夫·容格(Carl .Gustav . Jung,,1875——1961):《精神分析理论》(1912),《无意识心理》(1916),《分析心理学文集》(1916),《心理类型》(1923),《心理学与宗教》(1938);中译本:《心理学与文学》,《容格文集》3.恩斯特·卡西尔:《象征形式的哲学》,《人论》,《语言与神话》,4.诺思洛普·弗莱(Nothrop Frye,1912 ----- ):《批评的剖析》(1957),《伟大的密码:圣经与文学》(1982);第二.主要理论介绍:一.三大理论基础:1.弗雷泽文化人类学:A.人类文化发展三阶段论:巫术——宗教——科学B.巫术的基本功能与类型:触染巫术与模仿巫术.巫术中施行者与对象的关系C.巫术与仪式。

巫术仪式与人类文化基本形式D.巫术与神话:操作与观念2.卡西尔文化哲学:A.人与文化、符号,人的规定;B.人类原始文化的意义:文化之源,对后世文化的潜在影响C.原始文化产生的心理基础:生命一体化D.原始神话与语言,原始神话的思维特征:隐喻与象征3.容格分析心理学:A.人类心理结构理论: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B.集体无意识的特征:先天性,原始性,可遗传性,无意识性,混沌性C.集体无意识与原型(archetypos):原型:又译为“原初模型”,在容格那里,指的是“人类经验的基本模式和形式”、人类“本能自身的无意识形象”和“本能的行为模式”。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密不可分,它的的内容是由原型组成的: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密不可分的原型概念指的是心理中明确的形式的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求表现。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珍藏版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珍藏版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摘要:神话原型批评作为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盛行的文学批评方法,自觉地借鉴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力图寻找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成为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叶舒宪等人的努力下传入中国,一时蔚为大观。

在梳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础上,从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入手,介绍弗雷泽的人类学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进而介绍该派权威弗莱及其《批评的剖析》,最后介绍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从而对该理论的整体框架予以说明。

一、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二十世纪被称作是文艺批评理论的世纪,苏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读者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批评等方法在不同时期都获得了巨大发展。

英美新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在20世纪初兴起,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影响文坛长达近半个世纪,该方法注重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尤其是文学语言,但这种过分琐碎的方法也在后期显示出其不足。

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批评的式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兴起,并逐渐代替新批评成为主宰文坛的批评方法。

二、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在进入该理论的具体叙述之前,有必要先把“神话”和“原型”的两个概念阐释清楚。

“神话”的概念由来已久,一般泛指关于神或者是其他超自然的故事,有时也包括神话了的人。

一个民族的神话往往能够从侧面反映该民族的历史。

这些神话仍然被后人们不断阅读着,并且受其影响。

那么民族神话可以看作是该民族的精神特征,是其永远追寻的自我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把神话作为仪式和梦幻的文字表达方式,使仪式获得意义,梦幻具备形式,所以神话是文学作品的结构原则。

“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的著述中已经频繁出现。

原型又被译为“原始模型”或者“民话雏形”•近代原型的概念出现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一般是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文学形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三、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神话原型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自觉的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并最终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文学批评方法。

《神话原型批评》课件

《神话原型批评》课件

阿尔凡·辛伯格
辛伯格提出了“英雄之旅”概念,描绘了英雄在成 长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挑战。
角色原型
神话原型批评强调文本中的角色具有普遍性, 代表着特定的人类心理类型。
约瑟夫·坎贝尔
坎贝尔的“百面英雄”理论解析了神话中英雄形象 的多重象征和普世意义。
情节原型
情节原型是文本中重复出现的故事模式,与人 类文化共有的经典故事相呼应。
神话原型批评的基本原理
原型符号
神话原型批评关注的核心是原型 符号,即那些具有普遍指涉和象 征意义的符号。
集体无意识
神话原型批评主张存在一种共同 的、与个体经验无关的集体无意 识,原型符号来源于其中。
符号模式
通过研究原型符号的共性和相互 关系,可以揭示文本中的符号模 式和深层含义。
神话原型批评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神话原型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使文学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揭示了文学作品背后的普遍人类经验和文化模式。
结论和总结
神话原型批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和解读文 学、艺术和人类文化。
《神话原型批评》PPT课件
批评方法的定义和背景
神话原型批评的起源和发展
1
源起于心理学
神话原型批评最早源自心理学家卡尔·荣
哲学与文化背景
2
格的理论,后被引入文学批评领域。
神话原型批评反映了哲学和文化研究对
于人类文化经验的关注,揭示了普遍的来自人类心理和行为模式。3
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
自荣格以来,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神话 原型批评,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并形成了 多种派别和流派。
神话原型批评的实践应用
1
文学 and 影视分析
神话原型批评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分析,揭示了作品背后的普遍意义 和文化符号。

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和革新过程

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和革新过程

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和革新过程神话原型批评方法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旨在研究神话、传说、故事等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原型和符号含义。

该方法强调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结构和主题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中,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本土化和革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受到了一些挑战和改进。

一些学者认为,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过于强调传统文化和历史,难以适用于现代文学作品。

因此,一些学者开始探索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与现代汉语文学批评相结合的方法,以更好地反映现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

另外,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学者也开始探索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应用于现代文化和社会批评中。

例如,一些学者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应用于研究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也对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进行了革新和改进。

例如,一些学者开始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与符号学、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此外,一些学者也开始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应用于跨文化研究和比较文学中,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和革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

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批评方法,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在中国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了改进和创新。

未来,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将继续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和文学批评中发挥重要
作用。

第六讲 神话原型批评

第六讲 神话原型批评





2.荣格的原型理论 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 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作为潜在 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它们又必须得 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时 代表现为神话形象,然后在不同的时代通过 艺术在无意识中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 原型作为文学中可交际的单位,可以是意 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征、主题和人物,也可以是情节结 构模式。 3、结构主义





宗教构成了西方文学的原型和基本模式。 他分析了文学可以具有五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模式 是神话模式,其它模式可以看成神话的变形和位 移。神话宗教模式又可分为三类: a、神启模式(意象) b、魔怪模式(意象) c、类比模式(意象) 弗莱所说的“神话”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叙述的某 些形象具有超人的存在,一种理想化典型化的存 在,所以这些形象只发生在故事中,因而神话是 一种与真实性与“现实主义”不相符的传统化和 程式化叙述。文学始终都是一种神话。




2、作品相位和原型的意义 文学作品意义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结构,可以分 为五个层面,即五个相位: ① 文字相位 ② 描述相位 ③ 形式相位 ④ 神话相位 ⑤ 总解相位 3、原型批评与神话的关系 在文学模式中最抽象、最程式化、最深层的原型 就是神话,强调文学与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批评的解剖》(1957)一书被西方 学术界称为原型批评理论的“圣经”。 原型是典型的,在文学史中反复出现 的可交际单位,“那种把一首诗同其他诗 联系起来并因此而有助于整合统一我们的 文学经验的象征”。 “我把原型看作是文学作品里的因素, 它或是一个人物,一个意象,一个叙事定 势,或是一种可以从范畴较大的同类描述 中抽取出来的思想”。

07神话学原型批评[整理版]

07神话学原型批评[整理版]

六、神话原型学派批评方法神话原型学派兴起于本世纪初。

这派批评家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弗雷泽的人类学为理论依据,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体现了种族的、以至整个人类的潜意识和深层心理特征。

他们着重分析文学作为所体现的神话、宗教仪式和原型的意义。

(一)神话原型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批评原则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bell)在《神的面具:原始神话》一书中表明:一些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于这些作品再现了人类共同的经验,具有激发读者隐藏很深的心理本能的力量。

神话原型学派的批评理论便着重阐明人类共同的经验如何体现在古代的神话和一些原型中以及文学创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诺斯洛普·弗莱( Northrop Frye)声称,“探求原型实际上就是二种文学上的人类学:我们从文学产生以前的东西——如宗教仪式、神话和民间传说等,可以了解到文学的情况。

”“这些范畴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一种单纯的上下相传的关系……事实上,从总的情况来看,在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方面,存在着回复到那些范畴的倾向。

”(诺斯洛普·弗莱《文学的若干原型》,引自《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第343页)另一位神话原型批评家赫斯凯尔·M.布洛克把这个批评流派的理论要旨阐述得更为明确:“文学(或任何艺术)当作孤立的表现形式来看,是无法了解和正确评价的;……必须把它当作整个人类经验的一部分来考虑才行。

”“文学是社会情况的一部分,文学作品必须首先当作集体的信仰和行为的形式来探讨。

神话和仪式便成为文学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

……作品中的任何一个成分或这些成分的安排可以看作人类经验中一再出现的基本象征的表露。

因此人类经验使原始文化和现代文化具有共同性质。

”(赫斯凯尔·M·布洛克《文化人模学与当代文学批评》,引自约翰·维克雷选编《神话与文学》,美国那不勒斯加大学出版社,1971,第32页)总之,神话原型学派认为,文学艺术都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读后感
读叶舒宪老师关于神话原型批评的著作,就像是一场在文化迷宫里的奇妙探险。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每个概念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神话原型批评这个概念,乍一听挺高大上的,但是叶老师一解释,就像是把那些高高在上的学术精灵拉到了凡间,变得特别接地气。

叶老师在书里把神话和各种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这让我惊掉了下巴。

我以前觉得神话就是些老掉牙的、哄小孩的故事,什么夸父逐日啦,精卫填海啦。

但是在叶老师的笔下,这些神话可不得了,它们就像一颗颗种子,种在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某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可能就和他们古老的神话原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像希腊的那些神庙,说不定就和古希腊神话里众神居住的宫殿有啥隐秘的关联呢。

不过呢,读这本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些地方真的是让我挠破了头皮,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文化比较,就像是一团乱麻。

我感觉自己就像个迷路的小蚂蚁,在知识的丛林里乱转。

但是呢,一旦理解了一个点,就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在黑暗里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

总的来说,叶舒宪老师的神话原型批评让我对神话、文化和文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文化世界的大门。

我现在看周围的世界都感觉不一样了,仿佛到处都隐藏着神话的影子,就等着我去发现呢。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故事传说,通常包含了人类对于世界起源、文化传承和道德价值的思考。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工具,为神话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通过分析神话的内在结构和元素,阐述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在神话解读中的应用。

弗莱认为,神话的叙述文本通常由一种循环的模式构成,这种模式表现为一系列相似的事件和情节。

这些事件和情节通过变形、置换和修饰,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叙述循环。

在神话中,这种叙述循环常常表现为英雄的诞生、成长、挑战和死亡,以及世界的创造、繁荣和毁灭。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常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形象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力量、智慧和道德的追求;而恶魔形象则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邪恶、弱点和死亡的恐惧。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在神话中呈现出多样性,为故事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动力。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情节和事件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在旅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能象征着人类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障碍;而英雄的最终胜利,可能象征着人类对于智慧、力量和道德的胜利。

这些情节和事件在神话中的出现,使得故事具有了深层次的含义。

弗莱认为,神话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特点。

通过神话,人们可以了解一个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

同时,神话也通常被用来巩固政治权力,传达道德教诲,为听众提供安慰和激励。

原型批评理论是弗莱文学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弗莱的理论,原型指的是一种文化符号,这种符号在文化传承中反复出现,具有稳定的象征意义。

在神话中,原型批评理论可以被用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从而揭示其深层次的含义。

案例分析: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cules)为例,他因神勇而被誉为“大力神”。

在传说中,赫拉克勒斯完成了十二项艰巨的任务,如杀死九头水蛇、捕捉金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