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房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市12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根据题目 按要求写作)

北京市12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根据题目 按要求写作)

2016年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2016 东城二模】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习惯”一词有两个意思:①作动词,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比如“习惯了”;②作名词,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比如“好习惯”,“不良习惯”。

请以“这也是一种习惯”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阅读下面这幅画和小诗,发挥你的想象,以“美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

有效期限幾米一艘小纸船,悠悠地飘过来。

吸饱水分,渐渐沉没。

世界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选自台湾著名绘本作家幾米著《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要求:⑴将所选题目或自拟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⑶字数在600-800之间。

⑷不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略【2016 西城二模】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在现代文阅读《体味人生“上止正”》中,作者提到“人们会用各自不同的人生格言来引导自己的人生方向”。

你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某句名言警句的影响吧。

请以“那句名言影响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在“理想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如果你选择题目一,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如果你选择题目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抄写在答题卡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略【2016 海淀二模】2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生活有时是需要改变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广泛的兴趣爱好改变单调的生活;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用富有创意的灵感打破僵化的思维;有时,我们能够用温暖的笑容改变疏离的人际关系;有时,我们能够用自身的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

请以“用去改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房山区初三年级 适应性训练(二模)

房山区初三年级 适应性训练(二模)

房山区2016年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训练(二模)语 文 考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 (共2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7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

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 ①,宋 ② ,元 ③;有了汉字,才有了张芝、王羲之等人【 】字体的千古流传。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⑴ 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潦.草(li áo ) “方”字的笔顺是: B.潦.草(li ǎo ) “方”字的笔顺是: C.潦.草(li ǎo ) “方”字的笔顺是: D.潦.草(li áo ) “方”字的笔顺是:⑵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语段中的①②③处,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诗的激情洋溢②曲的婉转清雅 ③词的灵动俏丽B.①词的婉转清雅 ②诗的灵动俏丽③曲的激情洋溢C.①诗的激情洋溢②词的婉转清雅③曲的灵动俏丽D.①诗的婉转清雅 ②词的激情洋溢 ③曲的灵动俏丽⑶ 根据下面的书法作品,在语段【】处填写词语准确的一项是(2分)A. 端庄挺拔B.方整严谨C.雄健放纵 D .洒脱俊逸东汉张芝草书 东晋王羲之行书⑷“书写潦草,没有章法”容易闹笑话。

电影《神通乡巴佬》中的男主人公因小时候把自己的名字写得松散凌乱,被老师同学们称呼为“林蛋大”。

2016年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记叙文)附答案

2016年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记叙文)附答案

2016年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记叙文杨浦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鼓神王雁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

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

因为生意亏了本,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无奈中,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

谁知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

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

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哀,孤独孑孑。

我准备悄悄地离开。

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

‛‚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

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这倒引起了我的好奇。

④可能感到再也推辞不了,张伯突然像运气似的抡了抡手臂,脱袄,仍衣,大步流星,就站稳在了大鼓前。

他拉开架势,将双槌高擎过头,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豪气万丈,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普通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降临高耸在鼓阵中间;一个在群山中滚爬像山石一样平凡的山民一瞬间如金刚发威挺立在群峰之上。

.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在轻敲几下鼓沿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九年级语文二模答案

九年级语文二模答案

2016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1)学而不思则罔(2)沉舟侧畔千帆过(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5)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少、错、多1字扣1分)2、(1)滑稽(2)吞噬(3)孤陋寡闻(4)顶礼膜拜(每个词语1分,少、错、多1字扣1分)3、D(3分)4、C(3分)示例: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形式正确2分,同时做到内容合理,思想积极,语句通顺4分)6、(1)相当(2)通“攀”,牵,引(3)有人(每个1分)7、(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2)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则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每句2分)8、A(3分)9、B(3分)10、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不按要求作答不得分,按要求作答的前提下,每对1处得1分)11、示例一:刘南垣教训弟子的方法巧妙、得体,我们给别人提建议,也要讲究方法,使接受者心服口服。

示例二: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

(只要能根据文意说出一个方面的哲理即可得3分)【翻译】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 告老还乡。

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

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

”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

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

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

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

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

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

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

”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

房山区初三第二次模拟训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定稿)

房山区初三第二次模拟训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定稿)

2012年房山区初三第二次模拟训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12.5一、选择。

(共12分,每小题2分)1.选D(A项“坷”读“kě”,B项“庇”读“bì”,C 项“着”读“zhuó”。

)2.选C(A项第一个空应填“障”,在词语中是“阻隔”的意思; B项“变本加厉”的“厉”是“猛烈、严重”的意思;D项中第二个空应填“驰”,在词语中是“向往”的意思)3.选B(“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首屈一指”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第(1)从后面的“就有”一词,可确定填“名列前茅”,表示苹果是很好的减肥水果之一。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书到用时方恨少”指平时不读书不学习,等到用到的时候才后悔自己读的书太少了)4.选C(C项“发展”与“趋势”搭配,“格局”应改为“趋势”。

A项是语序不当,“首台”修饰的是“可去除PM2.5 ”;B项搭配不当,前面“能否”指的是两方面情况,后面“成功”只是对应“能”;D项成分残缺,“解决”的宾语应是“问题”)5.C(①处应填描写落雪的声音,其声“沙沙”,与后面“声如春蚕进食”呼应,“飘飘落雪安静轻柔”描写的情景是无声无息,“安静”与“声如春蚕进食”不搭配。

②处应填一个主谓短语句,才与后文衔接,所以应选“精神抖擞”)6.选D(D项的两个问句都是反问语气)二、填空。

(共8分)7.(1)征蓬出汉塞(2)自缘身在最高层(3)身世浮沉雨打萍(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共5分。

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增减字该小题均不得分)8. ①305 ②《关雎》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也可填“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或“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共3分。

每空1分,②③两空有错别字、增减字该空不得分)三、综合性学习。

(共11分)9.微博实名制受到了大多数网友和市民的支持与响应,但需要主管部门在网络安全监管及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加强管理。

(4分。

每一方面2分)10.有利于微博的长期发展,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北京市房山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北京市房山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北京市房山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计策”、“办法”的意思。

D.奔——心神往(驰,弛)判断及解释:第一个空应填“驰”,在词语中是“快跑”的意思;第二个空应填“弛”,在词语中是“放松”的意思。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说起能减肥的水果,的就有苹果。

②很多同学由于平时学习不努力,所以在考试时会有的感觉。

A. ①首屈一指②曲不离口,拳不离手B. ①名列前茅②书到用时方恨少C. ①首屈一指②书到用时方恨少D. ①名列前茅②曲不离口,拳不离手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B.单纯以“学以致用”的多寡来定义教育的成功,未免有失偏颇。

修改:应在“成功”后加“与否”。

C.当下文化发展呈现出庸俗化的格局,看起来热闹,但是什么也没留下。

修改:应把“格局”改为“形态”。

D.北京市鼓励乘客合乘出租车以解决出行时打车难。

修改:应把“打车难”之后加“的问题”。

5.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每当寒冬腊月时节,雪打竹叶,① ,声如春蚕进食;忽然“咔嚓”一声,一些毛竹被压折了。

雪霁天晴,毛竹们纷纷抖落压在身上的积雪,一个个站起来,② ,英姿勃发,象是一排排列队的士兵。

A.①沙沙落雪彼此和应②抖擞精神B.①飘飘落雪安静轻柔②精神抖擞C.①沙沙落雪彼此和应②精神抖擞D.①飘飘落雪安静轻柔②抖擞精神6.对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野百合的花朵临风摇曳,时而微笑时而点头,纵是生长在旷野山地,也能把寂寂的山林点缀得明媚多姿。

理解:句中用“微笑”、“点头”等词语赋予野百合花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其虽处旷野也点缀山林的特点。

B.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绿水绕白墙,红花映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滋润着乌镇。

理解:语句中运用对偶修辞,表现乌镇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水多花艳的独特景象。

房山中考二模答案语文试卷

房山中考二模答案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璀璨夺目B. 恣意妄为C. 恣意游荡D. 轻歌曼舞答案:C解析:C项中“游荡”应为“游走”,意为随意行走,没有目的。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充分说明了他的努力。

B.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 她用那双充满感激的眼睛,深情地望着她的恩人。

D.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答案:B解析:A项中“充分说明了他的努力”应为“充分说明了他努力的结果”;C项中“用那双充满感激的眼睛”应为“用充满感激的眼睛”;D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应为“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天空,好像一个大玉盘。

B.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C. 小明一跃而起,好像一只矫健的雄鹰。

D. 这篇文章如同一幅画卷,将我带入了一个美好的境界。

答案:C解析:C项中“小明一跃而起,好像一只矫健的雄鹰”中,将人比作动物,但雄鹰通常是指鸟类,与人的形象不符。

二、古诗文阅读(30分)1.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句话的意思是()A. 我是大禹的后代,我的父亲叫伯庸。

B. 我是高阳的后代,我的父亲叫伯庸。

C. 我是帝喾的后代,我的父亲叫伯庸。

D. 我是帝尧的后代,我的父亲叫伯庸。

答案: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高阳的后代,我的父亲叫伯庸”。

2. 《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的意境是()A. 表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

B. 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战斗的精神。

C. 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D. 表现了边塞的荒凉和孤独。

答案:C解析:这两句诗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孤独。

三、现代文阅读(4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请概括下列段落的中心思想。

北京市房山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三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房山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三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房山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终结性检测试卷九年级语文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⑵题。

(共4分)中国京剧,博大精深,精品荟萃.。

① 以独特的艺术形式,集华夏五千年文明于方寸之地,瞬息之间,彰显古今纲常、治.乱荣辱、伦理道德、世态人情.、善恶因果,渗透着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文学、历史等, ② ,起到潜.移默化、说情论理、启迪教化、激浊扬清的作用。

⑴ 下列对文字中出现的字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荟萃.“萃”查“艹”部,余八画,读“cu ì” B . 治.乱荣辱 “治”的意思是“治理” C. 世态人情.“情”字的偏旁“忄”,笔顺为 D. 潜.移默化 “潜”的注音应是“qi án ” ⑵ 依据语境,依次填写到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①它 ②把东方文化的美学特征展示了出来B. ①中国京剧 ②展示了东方文化的美学特征C. ①中国京剧 ②把东方文化的美学特征展示了出来D . ①它 ②展示了东方文化的美学特征2. 观赏右面的书法作品,完成⑴~⑵题。

(共4分)⑴ 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风格娟秀华美,用笔干净利落。

B.字型瘦长,如其人在舞台上表演,亭亭玉立。

C.脉络相通,意气流动。

D .点画独立,匀称工整。

⑵ 请用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将诗句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答:3.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材于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请你结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在下面的方框内填上京戏名,使其前后各组成一个四字成语。

(2分)⑴鹤立鸡囗囗囗心一笑⑵富贵荣囗囗囗义之交4. 1921年8月湖南水灾,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杨小楼进行赈灾义演,有报纸用凝练、含蓄的对联刊登小启,既点明了演出之人,又传达出了演出目的与赞赏之意。

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的词语,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2分)听月下一曲,吹落九天;分瓶中几枝,洒成万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山区2016年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训练语 文 2016.6一、基础·运用 (共22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7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

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 ① ,宋 ② ,元③;有了汉字,才有了张芝、王羲之等人【 】字体的千古流传。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⑴ 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潦.草(li áo ) “方”字的笔顺是:B.潦.草(li ǎo ) “方”字的笔顺是:C.潦.草(li ǎo ) “方”字的笔顺是:D.潦.草(li áo ) “方”字的笔顺是:⑵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语段中的①②③处,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诗的激情洋溢 ②曲的婉转清雅 ③词的灵动俏丽B.①词的婉转清雅 ②诗的灵动俏丽 ③曲的激情洋溢C.①诗的激情洋溢 ②词的婉转清雅 ③曲的灵动俏丽D.①诗的婉转清雅 ②词的激情洋溢 ③曲的灵动俏丽⑶ 根据下面的书法作品,在语段【】处填写词语准确的一项是(2分)A. 端庄挺拔B.方整严谨 C.雄健放纵 D.洒脱俊逸⑷“书写潦草,没有章法”容易闹笑话。

电影《神通乡巴佬》中的男主人公因小时候把自己的名字写得松散凌乱,被老师同学们称呼为“林蛋大”。

请根据下面图片上的文字部分,将主人公的本名用规范的正楷字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1分)答:2. 成语蕴含着文化的信息,我们熟悉的成语中很多都与历史人物有关。

下列名人与成语全.不.相对应的一项是(2分)A. 孔文子——不耻下问祖逖——闻鸡起舞俞伯牙——高山流水B. 项羽——破釜沉舟滕子京——百废俱兴班超——投笔从戎C. 王冕——凿壁偷光王献之——入木三分齐桓公——讳疾忌医D. 诸葛亮——鞠躬尽瘁勾践——卧薪尝胆曹操——望梅止渴3. 学校“梦想戏剧社”要举办戏剧节展演活动,社长明乐邀请李老师担任评委。

他应该怎样说呢?请你将他的话语写出来。

要求:用语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分)答:4. 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⑴~⑵题。

(3分)⑴请在第3幅画面的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出描述性文字。

(2分)答:⑵阅读第6幅画面中的文字,在横线处补出一个4字词语。

(1分)⑴根据上句,填写出下句。

(2分)①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②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⑵任选下面一幅画面,为其配上一联诗句,并简要说明配此诗句的理由。

(4分)①②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㈡长沮桀溺耦而耕①《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②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③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④,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⑤之?且而⑥与其从辟人⑦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⑧哉?”耰耨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①本篇选自《论语·微子》。

长沮、桀溺:不是真姓名。

长、桀(同杰):高大魁梧的意思。

沮、溺:指人浸在泥沼水洼之中。

耦而耕:两人并耕。

②执舆:即执辔,赶车者手拉缰绳驾驭车马。

③这句是讥讽孔子周游列国,熟知道路,不用问别人。

④滔滔者:以洪水奔流的样子比喻时局混乱。

⑤以:与。

易:改变。

⑥而:通“尔”。

⑦人:指暴君污吏一类的小人。

⑧辟世之士:逃避乱世的隐者。

这里是长沮、桀溺自指。

6.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无论..魏晋无论:⑵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从:7. 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任选下面的一个对白,在横线处补出人物的说白,在括号内补出关于动作或情态的提示性语句。

(3分)【对白一】渔夫:老人家,我看你们的穿着打扮像是秦时候的吧?老人:先生真是好眼力!渔夫:①?(看一下外面的人)老人:(②)我也不清楚,③。

渔夫:后来就一直在这里生活?老人:是啊,都好长时间了。

【对白二】子路:先生,①。

孔子:(②)我们与鸟兽是不可能在一起生活的。

我不同世人在一起又同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太平,③。

8. 比较两篇短文,说出孔子与陶渊明观点的不同之处,并指出陶渊明描绘桃花源社会的用意。

(4分)答:9. 依据下面所给上联,结合选文㈡的相关内容和有关注释,写出下联。

(2分)上联:远尘网①,避世外,征士②荷锄种豆神往桃源,意守本心;下联:。

【注】①大约三十七八岁时,陶渊明告别仕途,走上归耕田园的道路。

②指陶渊明。

三、名著阅读(共9分)10. 阅读下面的《论语》三章,完成⑴~⑵题。

(6分)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⑴《论语》语言运用极富特色。

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上面一章作简要评说。

(3分)答:⑵下面材料中的富翁可以用上面哪一句话来劝诫?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识?(3分)浮白斋主人记载:有人写信向某富翁借牛,信送到时,刚好有客人在座,富翁不识字,却装模作样,打开书信,看完之后对送信人说:“知道了!等一下我自己会过去。

”答:11. 下面三个语段节选自《海底两万里》。

请说说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3分)①阿诺纳斯先生,它的每一部分都来自地球上不同的地方。

船的龙骨是法国的克鲁索制造的,螺旋桨的轴是伦敦的朋尼公司制造的,身体的钢铁板是利物浦的莱尔德集团制造的,螺旋桨是英国格拉斯哥的史考特公司制造的。

储水装置是巴黎的凯尔公司所制,引擎来自普鲁士的克鲁伯集团,船体的圆锥形尖头是瑞典的穆塔拉研究室所制,它精密的仪器是出自纽约的哈特兄弟之手,等等。

②……是的,教授。

海洋提供了所有我所需要的东西。

有时候我撒下我的网,拖着它在海洋中行进一段时间,等到它满得快要破时我才把它拉上来。

有时候我去那些对人类来说不可接近的海洋中去打猎,去追逐那些居住在海底森林的猎物。

我的牛羊家畜,就像海神的牲畜一样,在海底的牧场里无忧无虑地吃着草。

在那里有我丰富的财富,我亲耕亲种,那是造物主的产物。

③……尼莫船长说到最后几句就停住了,可能他是后悔说得太多了。

但是我猜,不论是什么动机,要他到海底下来寻求独立自主,他终究还是一个人,他的心仍然为人类的苦难所跳动,无论对于被欺压的个人还是种族,他都怀有仁慈怜悯之心。

于是,我明白了,当“鹦鹉螺”号航行在克里特岛水域时,尼莫船长送出去的数百万法郎是给谁的了。

答: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2~15题。

(共10分)【材料一】在人们惯常意识中,“燕赵”往往是河北省的别称。

其实,古代的“燕赵之地”,还包括现在的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南北部、内蒙古南部的部分地区,与如今我们所说的华北地区所包括的地域相近。

春秋战国时期,京津冀地区北有燕国、蓟国,南有刑国、赵国,中部有中山国。

燕国的东边有商初建国的孤竹(今河北卢龙、迁安一带),战国时被灭;燕国北边有东胡。

在不断的争霸中,京津冀地域形成了燕赵对峙的格局。

燕国占领河北北部,包括今天的天津、北京;河北中南部为赵国的疆域;齐国占领河北东南部一小块。

燕赵大地,北 ① 长城,南 ② 黄河,西 ③ 太行,东 ④ 渤海。

山高水寒的生存环境,加之秦统一天下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使得燕、赵等国不断寻求强国之路,力图变革自新,从而形成了慷慨悲歌、任侠豪气的文化风气。

《隋书·地理志》称这里“悲歌慷慨”,韩愈也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的确,古往今来,这里豪杰英雄辈出:有“千场纵赙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的邯郸游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地刺客;有“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涿郡猛张飞;有英勇抗击蒙古瓦剌族入侵,写下“①”壮烈诗篇的②;有戊戌变法失败,慷慨赴死的“戊戌六君子”;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共产主义斗士李大钊;有英勇抗击日寇,血染沙场的③……【材料二】从元至清,北京作为国家的首府之后,这一地域在原来燕赵文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文化元素。

在这一阶段,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皇家贵族利用皇权将南方制瓷、雕玉等引入京城,后又把徽班引入京城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京剧。

随着京师经济的发展,北京地区的民间文化也逐渐丰富和发达起来,说书、口技、杂技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当然,北京不仅仅融合了各种优秀的地域文化,对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可吸收部分也是兼容并蓄。

北京是汉、满、契丹、女真等民族聚合与交融的地区,这种民族的聚合与交融,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多民族相融合的文化。

而在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也很频繁。

早在元代,欧洲、中亚的学者纷纷来到北京,如我们知道的马可·波罗。

到了明代,利玛窦、汤若望等的到来,则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而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西交流的新路线……自古至今,北京以其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不断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

12. 结合【材料一】相关内容,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汉字,准确的一项是(2分)A.①据 ②见 ③倚 ④向B. ①据 ②界 ③隔 ④临C.①控 ②界 ③倚 ④临D. ①控 ②见 ③隔 ④向13. 下面是【材料一】中①②③处分别填写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②于谦③杨靖宇将军B.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文天祥③杨靖宇将军C.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文天祥③狼牙山五壮士D.①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②于谦③狼牙山五壮士14.【材料二】的画线句子中提到的“原来燕赵文化”具体指什么?“新的文化元素”表现是什么?(4分)答:15.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请分别说出北京与河北地区的位置关系与文化渊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