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内阅读2专项训练
部编版五年级小学语文上册期末阅读专项测试卷(二)含答案

上册五年级期末阅读专项检测卷(二)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吟诗园。
(33分)(一)观书有感(其一)(13分)---------------------,------------------------------------------,---------------------1.默写全诗。
(4分)2.这首诗的作者是_ (朝代)著名的理学家_ (2分)3.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4.诗人看到这种景象,联想到了什么?(3分)-----------------------------------------------------------5.这首诗将读书后的感想化为生动隽永的形象,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一样,人需要不断地_ ,不断地汲取知识,这样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思维才能更加敏锐。
(2分)(二)示儿(20分)1.这首诗是时期_ (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的口吻,表达了对的无比渴望。
(8分)2.解释诗中词语的意思。
(8分) 乃∶元∶_ 无∶但∶。
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作者的嘱咐是 。
(4分)二、课内阅读我最棒。
(42分)(一)桂花雨(6分)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浸"是__ 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3分(二)珍珠鸟(13分) 1.《珍珠鸟》一课,作者运用了很多描写方法,按要求找出有关句子。
(9分)(1)环境描写∶。
(2)外形描写∶。
(3)活动描写∶。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分)------------------------------------------------------------(三)落花生(11分)1.按原文填空。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课外阅读专项练习第2套》(16篇,共7套)附答案

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第2套(16篇,共套)学校:班级:条码区姓名:第3篇:军礼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她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
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
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请你下车!”哨兵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嗦。
”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
不防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拔了个号码:“喂,爸爸!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魁梧的身材,背略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前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
陈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自向哨兵走来。
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霎时,热血在战士的心中沸腾了,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答了一个军礼。
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庄严的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1.这篇故事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发生的地点是在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1)“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
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
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2)“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拔了个号码。
()()()(3)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 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课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这篇文章围绕花生写了三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段话重点写出了()A.花生果实的特点B.花生的好处C.花生的可贵之处3.“成熟”有两种意思:“等到成熟了”中的“成熟”应选择第________种解释。
A.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B.人或事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4.“父亲”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花生做比较,来说明花生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5.同学们学习到这里,心中肯定充满了对花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
你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赞美花生,赞美许许多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夏去秋来,秋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
她带来了凉爽的天气,带来了黄蝶飞舞,还带来了在秋日里悄悄绽.放的桂花。
桂花树亭亭玉立在我家门口。
它枝繁叶茂,青绿色的叶片中间,一朵朵可爱的小桂花好似.害羞的小姑娘,在茂盛的枝叶中若隐若现,有时躲起来,有时露出半个脸,好像在与我们捉迷藏呢![ ]它是那么小,那么不起眼,[ ]它那浓浓的香味能让整个小区变得香味浓浓的。
新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新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字与做人(节选)五岁那年,我开始学写汉字。
读和认字并不难,没过多久,我就能认好多汉字了,但是写汉字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写的字不是上下脱节(jiējié)就是左右分家,很难合到一块儿去。
一天,妈妈让我抄一首唐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她指着我写的字说:“看你写的字真成了‘相见时难’了。
”我总是把那些合体字拆(chāi cāi)得七零八落,这次还是这样,“相”写成了“木目”,“难”写成了“又佳”,所有的部件都互不相让,各自为政。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你写字时从不想着其(qīqí)他的部分。
写字的原则是要时时想着它的邻居。
这个‘相’字,写时,‘木’字的右脚不能伸得太长,它还有个邻居‘目’呢!”妈妈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讲着道理。
“凡事替他人想,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写汉字也同样。
”我学会汉字,更学会了做人。
(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脱节________(jiē jié)拆________(chāi cāi)得其________(qī qí)他(2)联系上下文,理解“各自为政”的意思,并用它写一句话。
(3)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话,再谈一谈你的想法。
(4)你的字写得怎么样?展示一下吧!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首诗?________【答案】(1)jié;chāi;qí(2)各自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互不配合。
(3)略(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登乐游原》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脱节(jié)、拆(chāi)得、其(qí)他。
2022年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2022年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2022年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班级姓名:一、认真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23分)(一)课内阅读。
(9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语段中黑体字的“这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2.“母亲的力量”实际上是指生活中遇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警告的力量”实际上是指生活中遇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改为反问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怎样理解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9分)搭石(节选)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难道)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侯,动作是那么协调(tiáo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yànyàng)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分)2.在文中空白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二)一、[写景]阅短文,回答问题。
(共14分)碧水丹山话武夷在祖国无数的名山胜景中,武夷山可谓独树一帜。
“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三三见九,指的是盘旋在群峰中的九曲溪;六六三十六,指的是九曲溪畔簪竖笋立、风姿各异的三十六座山峰。
这句诗,道出了武夷山水的特色。
先说山。
一般的山岭,都是有土有石,土石相杂而成的,可武夷山的许多山峰,却由巨石构成,一石一峰,山就是石,石就是山,壁立千仞,拔地而起。
论高度,武夷山风景区的诸峰不算很高,其中最高的三仰峰,海拔也不过700多米,仅及五岳诸峰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可是,它给人的感觉却高峻异常;加上怪石嶙峋,奇险处处,使爱山嗜峰者目不暇接。
①大王峰一飞冲天,号称武夷群峰之首。
从这边看,它像一只倒竖的靴子,转到那边看,又像老寿星的额头。
玉女峰像一位修长的丽人,站立在九曲溪畔,风姿绰约。
②一线天巨岩裂隙一百丈余,崖顶狭缝宽仅尺许,置身其间,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爬接笋峰,要抓铁索,攀悬梯,蹬石壁,陡峭可畏。
仙掌石屏矗天,似仙人巨面,堵山障海……这么多的奇峰怪岩,几十座相聚在一起,怎不令人神往。
再说水。
武夷山的水——九曲溪特别清,而且老是在群峰中迂回。
从星村的九曲经八曲、七曲,顺次到一曲,拐了九个大弯,所以叫九曲溪。
“十里溪流通宛转,千寻列岫尽嶙峋。
”武夷山的主要景点,大都罗列在九曲溪畔:石根壁笋,各浸水中;奇峰异峦,随波摇曳。
人们在溪上顺流而下,一泻十五里。
无论男女老幼,哪怕娇弱伤残,只要你能坐,就能尽阔“一片丹山翠万重,寒流曲曲倒芙蓉”的秀色。
十分别致的是,漂流在九曲溪上的不是普通的小船而是长长的竹排,这似乎更能激起诗人画家的雅兴。
头顶上,白云悠悠;座椅下,碧流濯足。
游客的心,和溪水贴得更近,充满了山野的情趣。
那九曲溪,开阔处(1),卵石可数;贴崖处(2),徐徐而行;转折处(3),声震山谷,使游人鞋裤尽湿,似乎有点儿紧张。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内阅读二(部编版,4篇,含答案)

五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内阅读二(一)从前有个猎人,名叫海力布。
他热心帮助别人,乡亲们都非常敬爱他。
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海力布一看,原来小白蛇是龙王的女儿。
龙王为了报答海力布,把嘴里含着的一颗宝石送给了海力布。
从此以后,海力布把宝石含在嘴里,打猎非常方便,打的猎物就更多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多了。
但龙王告诫他不要将乌兽的话告诉别人,否则他会变成石头。
就这样过了几年,一天,海力布又像平常一样去深山打猎。
从一群鸟的谈话中得知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这里的村庄。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去催大家搬走。
但是乡亲们不明白原因,不肯搬走。
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一说完,就变成了石头。
乡亲们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乡亲们含着泪水往很远的地方走去。
他们走在路上,忽然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淹没了村庄。
人们世世代代都纪念着海力布。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违背——()崩塌——()2.海力布是怎样得到宝石的?3.打猎时海力布听到了什么消息?4.海力布为什么变成了石头?(二)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
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
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
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
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
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跟它商量一些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二)一、[写景]阅短文,回答问题。
(共14分)碧水丹山话武夷在祖国无数的名山胜景中,武夷山可谓独树一帜。
“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三三见九,指的是盘旋在群峰中的九曲溪;六六三十六,指的是九曲溪畔簪竖笋立、风姿各异的三十六座山峰。
这句诗,道出了武夷山水的特色。
先说山。
一般的山岭,都是有土有石,土石相杂而成的,可武夷山的许多山峰,却由巨石构成,一石一峰,山就是石,石就是山,壁立千仞,拔地而起。
论高度,武夷山风景区的诸峰不算很高,其中最高的三仰峰,海拔也不过700多米,仅及五岳诸峰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可是,它给人的感觉却高峻异常;加上怪石嶙峋,奇险处处,使爱山嗜峰者目不暇接。
①大王峰一飞冲天,号称武夷群峰之首。
从这边看,它像一只倒竖的靴子,转到那边看,又像老寿星的额头。
玉女峰像一位修长的丽人,站立在九曲溪畔,风姿绰约。
②一线天巨岩裂隙一百丈余,崖顶狭缝宽仅尺许,置身其间,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爬接笋峰,要抓铁索,攀悬梯,蹬石壁,陡峭可畏。
仙掌石屏矗天,似仙人巨面,堵山障海……这么多的奇峰怪岩,几十座相聚在一起,怎不令人神往。
再说水。
武夷山的水——九曲溪特别清,而且老是在群峰中迂回。
从星村的九曲经八曲、七曲,顺次到一曲,拐了九个大弯,所以叫九曲溪。
“十里溪流通宛转,千寻列岫尽嶙峋。
”武夷山的主要景点,大都罗列在九曲溪畔:石根壁笋,各浸水中;奇峰异峦,随波摇曳。
人们在溪上顺流而下,一泻十五里。
无论男女老幼,哪怕娇弱伤残,只要你能坐,就能尽阔“一片丹山翠万重,寒流曲曲倒芙蓉”的秀色。
十分别致的是,漂流在九曲溪上的不是普通的小船而是长长的竹排,这似乎更能激起诗人画家的雅兴。
头顶上,白云悠悠;座椅下,碧流濯足。
游客的心,和溪水贴得更近,充满了山野的情趣。
那九曲溪,开阔处(1),卵石可数;贴崖处(2),徐徐而行;转折处(3),声震山谷,使游人鞋裤尽湿,似乎有点儿紧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复习------------课内阅读(2)姓名:一、将相和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1)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3)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3.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第二段话的内容_______________。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_______________和廉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第一段话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太阳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1.文章开头引用了一个古代神话,这个神话传说的名称是()。
A夸父追日 B 羿射九日 C女蜗补天 D盘古开天地2.根据文章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
(填写数字)3.写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
(1)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
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和()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
(2)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
一百三十万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和()的方法,体现了太阳()的特点。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这句话运用了()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太阳放出的()大。
(4)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这句话运用了()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太阳当时的状态。
4.给这几段话概括小标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你用曲线画出诗中所表现的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诗句。
2.作者诗中出现几个美好高洁的意象?有何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四季之美春天最美是黎明。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能能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这篇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的。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选两个词写一个句子。
翩翩()()()()细雨急急()()成群()()()()而飞()()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短文把表格填写完整。
4.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是()关系,不分主次,目的是更好地表达()这个中心。
A递进 B并列 C四季之美 D冬季最美5.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古人谈读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①漫浪: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②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是只要专心读书,眼与手就会积极配合好的。
B最后一句话用设问句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
C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六、忆读书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补充词语。
栩栩()()()()无味朦朦()()无病()()()()多情心动()()2.根据内容写出作者对下面书籍的评价。
《西游记》__________ 《封神榜》__________《荡寇志》__________ 《水浒传》__________3.选文主要告诉我们看书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是_________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试着写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