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18周哲学的基本问题含解析
高中政治(第3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训练A卷一、选择题1.2014年金星的亮度达到近40年以来最亮,璨若宝石赛明珠,在全黑的地方可以映照出房舍、树木、动物和人的影子。
对于这次天文现象的时间,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2.下列表述中,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有①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③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④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3.关于人的位置感和导航问题困扰了哲学家和科学家许多年。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奖者对此作出了解答,他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特化细胞如何协作并执行更高的认知功能及其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③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④世界上尚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
经过不懈努力,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上述材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存在的变化决定思维的变化③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④这个世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
这说明( ) A.存在决定着思维B.思维影响着存在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6.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一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物质世界是否发展与变化的问题③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④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7.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着思维B.思维反作用于存在C.思维决定存在的变化D.思维是存在的正确反映8.《管子》一书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2022版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18时代精神的精华含解析新人教版

时代精神的精华(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黑格尔曾这样评价苏格拉底:“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是一回事,但他的哲学活动绝不是脱离现实而退避到自由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去。
”由此可以看出( )A.哲学是照进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B.哲学不是悬于空中的思想楼阁,而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C.哲学并非凭空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D.哲学都要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C解析:A说法错误,哲学是对现实的反映,但不一定是真实写照;B不符合题意,该选项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与题意无关;C符合题意,材料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D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要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2.一根甘蔗拿在手里,乐观者先从梢部吃起,越吃越甜,觉得人生前景肯定幸福美好。
悲观者先从根部吃起,越吃越淡,觉得人生前途必定黯淡无光。
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因人而异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的自我感知D.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不止一个A解析:一根甘蔗,从梢部吃起的人,越吃越甜,从而感觉人生前景幸福美好,而从根部吃起的人,越吃越淡,从而觉得人生前途黯淡无光,从哲学角度来看,说明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因人而异,A正确。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错误。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C错误。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D错误。
3.近年来,各地竞相建造地区或世界“第一高楼”,有人认为,“第一高楼”是城市的地标建筑,可以改善城市形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也有人认为,脱离本地实际热衷于盖“第一高楼”,暴露了追求“政绩工程”的思维陋习,是地方经济的隐患。
2020年4月27日,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发文对此作出了回应。
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说明( )A.认识总要经历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影响人们的行动D.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以存在不同的正确认识C解析:人们对高楼的不同认识导致不同的做法,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影响人们的行动,C符合题意;人们的认识未必一定经历错误阶段,A错误;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排除B;对同一确定对象,真理只有一个,D错误。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梳理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方法技巧1图示哲学基本问题方法技巧2思维与存在的不同提法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方法技巧图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温馨提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前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后者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
1.以“哲学的基本问题”为议题,讨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科学精神)2.寻找生活中蕴含哲理的故事、俗语、成语等,感悟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精神)[素养水平等级][经典例题剖析](科学精神)(2013·天津卷,7)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世界的惊异思维流程发现、观测到→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试题拾遗。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18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十八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标要求: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唯物主义的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精神: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能够说明生活中必须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科学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公共参与:开启人的智慧,提高自觉运用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起源(1)含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其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①哲学源于生活。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②哲学依赖于实践。
人们在实践中提出一系列问题,成为哲学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实践需要哲学。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提醒]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惊讶、困惑是产生哲学智慧的重要条件。
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2.正确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1)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区别含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特点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是零散的、不自觉的联系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提醒]哲学≠世界观。
世界观能否成为哲学,关键是看它是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区别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二课第一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 新人教必修4

•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有关哲学知识
进行分析、论证、阐释的能力。此题为材
料型辨析题,即先给出一则背景材料,据
此得出结论,要求对这一结论判断真伪并
给出理由。背景材料给出的问题是,磷火
是否是由鬼神引起的,“信则有,不信则
无”,设问明确限定根据哲学知识说明理
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
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
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
哲学基本问题不仅仅是
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
题,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所从事
的活动主要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
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解决一个共
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
联系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解决是第二方 面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 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的彻
底解决
•
①哲学研究的问题
有很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
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切哲学必
•
选B。理气之争是中国传统
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认为事物之
“理”先于作为“气”而存在的观点
属于唯心主义;心外无物把事物的本
质归结为人的心,也是唯心主义;存
在就是被感知,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
义观点。B项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思想。
这种唯心主义是迷信的哲学基础。
•
参考答案(二)
•
这个命题正确。理由是:“信”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温习每日一题第18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含解析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6·江苏政治)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行必需以科学功效为基础。
可是哲学一经成立并普遍被人们同意以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进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当选择一条路。
”这句话说明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进展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式论指导④世界观决定方式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①③;②说法错误,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认为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是错误的;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那种把哲学看做“科学之科学”,以为哲学能够取代具体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时,任何轻视哲学、否定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观点,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样与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份的关系。
1.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行必需以科学功效为基础。
可是哲学一经成立并普遍被人们同意以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思想的进一步进展,指示科学如何从许多可能的道路当选择一条路。
等到这种已经同意了的观点被推翻以后,又会有一种意想不到和完全新的进展,它又成为一个新的哲学观点的源泉。
”这说明①具体科学支撑哲学,又受哲学的阻碍②哲学基于具体科学,又指导具体科学③具体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无法分离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科学进步的源泉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2.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的序言中说:“时期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级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
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受宇宙观的阻碍。
……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暗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觉它们已经在适应中表现出来了。
”这一段话表现了①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进展而进展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式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③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进展而进展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③【参考答案】2.B 【解析】“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
高二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1(1)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 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一性问题+同一性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 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 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A.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参照P11)
; 美术加盟 美术培训加盟 美术教育加
一、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 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唯心主义
1.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阵营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在于对物质和意识关系谁是第一性的回答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Why: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 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3.反对二元论的错误观点
笛卡儿
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 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 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 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 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 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2017-2018学年高考政治 小题狂刷03 哲学的基本问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03 哲学的基本问题1.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答案】A【解析】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是思维,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是存在,这二者的关系是生活和实践无法回避的问题,故选A。
2.王夫之认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休谟说,世界上存在的只有知觉和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
所处时空不同,阐述问题的角度不同,但他们却共同回答了①哲学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③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3.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交会对接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载人交会对接的成功需要对航天问题的认识做到“零失误”。
能做到“零失误”说明A.存在决定思维B.存在是思维的反映C.物质决定意识D.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答案】D4.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D.不可知论【答案】D【解析】“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显然属于不可知论,故选D。
5.“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C【解析】“没有景物,何来感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没有感情,何来景物”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故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C符合题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A错误;B、D与题意不符,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这表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思维不能认识存在
C.存在离不开思维
D.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作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哲学基本问题来看,这是因为
①存在决定思维②思维决定存在
③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
这些论辩都蕴涵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
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D.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3.休谟在《人性论》和《人类理解研究》中反驳了“因果论”具有真实性和必然性的理论。
他指出,当我们看到某件事物总是“造成”另一事物时,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件事物总是与另一件事物“经常连结”。
因此,我们并没有理由相信一件事物的确造成另一件事物,两件事物在未来也不一定会一直“互相
连结”。
这表明休谟
A.属于无神论者
B.是不可知论哲学家
C.意识决定存在
D.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