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04 文言文阅读之课内外词语推断方法专训(3)含解析

专题04文言文课内外词语推断方法专训(3)(教师版)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
韩鸿为.使者,使持节..也,可与.计..,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事。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勤不离..不能以辞语自达.。
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公门。
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
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
”遂鼓.而进,贼兵大破。
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
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
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上安然后退舍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
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封汉广平侯。
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然但.治宅,不起.巷第。
夫人先....。
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
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
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
”病薨.,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
”诏特.赐曰忠侯。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为言”与“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

专题04: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行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减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正角的项是()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2019高考语文大纲卷文言文详解

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茸平寨,
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
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
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
它.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
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 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
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 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
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
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 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
郭浩宇充道,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人。徽宗时,尝率 百骑抵灵州城(今宁夏灵武县西南)下,夏人以(带领)千 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带领,引申为“提着”)首(首 级)还。从(跟从)种师道进(进军)筑(修筑)茸平砦 (茸平寨),敌据塞(占据阻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 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不顾,顶着)阵而前,流 矢(箭)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停止); 诸军从(跟着)之,敌遁去,由是知名(出名)。累迁(积 功升任)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因为)种师道荐,召对 (召见应对),奏言:“金人暴露(在外),日久思归。乞 给轻兵间道(从小路)驰(快马飞奔)滑台,时(等候)其 半度,可击也。”会(恰逢)和战(主和、主战)异议(不 同意见),不能用(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帝问西事(西 边边境的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警报),虑夏人必 乘间(趁机)盗(侵犯)边,愿选将设备(设置守备)。” 已而(不久)敌人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 (年号)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 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
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 万年暗地舆敌人勾结.而
略使。
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
由此吴吩舆郭浩开始不和,
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
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 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
专题04 文言断句-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4 文言断句考点解读本考的内容为全国卷必考内容,近年来一直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题目着重考查在掌握文言实虚词的基础上理清并列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的能力,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能大致读懂原句,在此基础上比较鉴别,作出符合要求的选择。
答题时,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重要实词和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注意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能强行断开,以免句子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异同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判断。
备注:语篇阅读中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断句”这一考点。
典例示例一、下列文句中,断句错误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粪土/当年/万户侯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
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
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真题在线(202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高三高考考纲讲解及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附】高考文言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 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 相东曹掾。”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附】高考文言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
14.与粮食有关的
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附】高考文言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 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 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从原文分析可知,陈登云是主动要求辞官的。
高三高考考纲讲解及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共61页文档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文阅读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最新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羁旅思乡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 羁旅思乡诗羁旅就是漂泊之意。
在诗歌中,用羁旅往往具有无可奈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是主观不回家,而是客观没条件回家。
古代人外出,不是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回家的,无论得意,或者失意,也无论做官,或者经商,都会久居在外,时间长了,自然会想到家乡及其亲人的。
所以,羁旅诗表达的感情主要有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
一、诗歌特点1、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柳中庸《征人怨》。
二、表达方式对于羁旅诗词,在鉴赏中要注意以下方法。
1、情景结合诗人或者主人公在外时间长了,往往会触景生情,产生对家乡和情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鉴赏这类诗歌,表现抓住情与景的结合。
这类诗歌,诗人虽写了“眼中景”,却抒发的是“心中情”比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
专题04+文言文阅读-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Word版含解析.doc

二、古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向1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近三年来,新课标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的阅读材料都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类文本,比如2015年选用了《宋史·孙傅传》《北史·来护儿传》,2016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登云传》《明史·傅珪传》,2017年选用了《宋书·谢弘微传》《后汉书·赵憙传》《宋史·许将传》等。
这部分阅读题具体的特点有:(1)选文特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
预计2018年高考仍然会从“二十四史”中选用文言文阅读材料。
(2)人物特点。
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
比如2015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孙傅在宋钦宗被金兵掳走后,他努力保全太子,并为此舍身取义,身为太子傅,追随太子同至金营,最终死于北廷。
2016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度,为民兴利除弊,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等;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等;傅珪参与编纂文献。
劝谏讲究策略,为官清正廉洁等。
来护儿在瀛州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且重视许诺,廉于财利,不修治产业,行军用兵,也颇有谋略,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
2017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谢弘微谨严端方,遵守礼制,友爱孝悌,恭敬谨慎;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忠于朝廷,忠于职守;许将善于治军,对契丹的蓄意挑衅,予以坚决的反击,且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向1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近三年来,新课标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的阅读材料都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类文本,比如2016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登云传》《明史·傅珪传》,2017年选用了《宋书·谢弘微传》《后汉书·赵憙传》《宋史·许将传》,2018年选用了《晋书·鲁芝传》《后汉书·王涣列传》《宋史·范纯礼传》等。
这部分阅读题具体的特点有:(1)选文特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
预计2019年高考仍然会从“二十四史”中选用文言文阅读材料。
(2)人物特点。
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
比如2016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度,为民兴利除弊,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等;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等;傅珪参与编纂文献。
劝谏讲究策略,为官清正廉洁等。
来护儿在瀛州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且重视许诺,廉于财利,不修治产业,行军用兵,也颇有谋略,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
2017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谢弘微谨严端方,遵守礼制,友爱孝悌,恭敬谨慎;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忠于朝廷,忠于职守;许将善于治军,对契丹的蓄意挑衅,予以坚决的反击,且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
2018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鲁芝倾心改革,政绩卓著,且审时度势,洁身自好,深受时人推重;王涣在治所扫除积弊,整肃风气,治事宽猛相济,颇有神算,他人难以比肩;范纯礼作为臣属敢于直言进谏,作为长官关怀下属,重视惩戒,治事从宽,坚毅刚直。
预计2019年高考仍然会选用为勤奋好学、为人正直、恪尽职守、直言敢谏、关爱百姓、保家卫国的人物进行考查。
(3)命题形式。
采用“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近三年来的新课标全国卷都是三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的形式。
客观题一般要求选择“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每题赋分3分;主观题一般要求把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赋分10分。
(4)变化趋势。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与2018年保持一致,与2018年相比,依然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为重要考点,这就预示着2019年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会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最后,对于文言文阅读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何年年考?原因在于,对于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只有继承,才能创新,“语文”其实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就是两条腿走路,但“语”(话语、言语)不管怎么变,“文”(文言)却历久不变。
今天,我们只要把握好文言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学会了文言文,读古圣先贤的经典作品,就好像他们同我们讲话一样,可以帮助我们从中获取宝贵的知识和见识,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
其次,对于考纲内容,要明白这部分试题的考点都有哪些,高考会怎样考。
其实,不论考点怎样变化,读懂题干,明白考点,做到心中有“点”,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样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泛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本题属于文言断句,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本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句读的理解。
要求断句的部分出自文言文阅读材料,命题者给出四种断句方案,要求考生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
设题立足于对语句意思和专有名词以及语句的语法特征等角度的考查,是近几年的必考题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本题中“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
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阼阶上为主位。
同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不符合原文,也错误。
【样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宣字孔和,乐安人也。
为郡吏。
太守杨沛梦人曰:“八月一日曹公当至,必与君杖,饮以药酒。
”使宣占之。
是时黄巾贼起。
宣对曰:“夫杖起弱者,药治人病,八月一日,贼必除灭。
”至期,贼果破。
后东平刘桢梦蛇生四足,穴居门中,使宣占之,宣曰:“此为国梦,非君家之事也。
当杀女子而作贼者。
”顷之,女贼郑、姜遂俱夷讨.,以.蛇女子之祥,足非蛇之所宜故也。
文帝①问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坠地,化为双鸳鸯,此何谓也?”宣对曰:“后宫当有暴死者。
”帝曰:“吾诈卿耳!”宣对曰:“夫梦者意耳,苟以形言.,便占吉凶。
”言未毕,而黄门令奏宫人相杀。
无几,帝复问曰:“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
”宣对曰:“天下当有贵女子冤死。
”是时,帝已遣使赐甄后②玺书,闻宣言而.悔之,遣入迫使者不及。
帝复问曰:“吾梦摩钱文,欲令灭而更愈明,此何谓邪?”宣怅然不对。
帝重问之,宣对曰:“此陛下家事,虽意欲尔而太后不听,是以文欲灭而明耳。
”时帝欲治弟植之罪,逼于太后,但加贬爵。
以宣为中郎,属太史。
尝有问宣曰:“吾昨夜梦见刍狗③,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美食耳!”有顷出行,果遇丰膳。
后又问宣曰:“昨夜尝见刍狗,何也?”宣曰:“君欲堕车折脚,宜戒慎之。
”顿之,果如宣言。
后又问宣:“昨夜梦见刍狗何也?”宣曰:“君家失火,当善护之。
”俄遂火起。
语宣曰:“前后三时,皆不梦也。
聊试君耳,何以皆验邪?”宣对曰:“此神灵动君使言,故与真梦无异也。
”又问宣曰:“三梦刍狗而其占不同,何也?”宣曰:“刍狗者,祭神之物。
故君始梦,当得饮食也。
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也。
刍狗既车轹之后,必载以为樵,故后梦忧失火也。
”宣之.叙梦,凡此类也。
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④之相矣。
其余效.故不次列。
明帝末卒。
(节选自《魏书·方技传》)【注】①文帝:魏文帝曹丕,220—226年在位。
②甄后:文昭甄皇后,因罪被魏文帝赐死。
③刍狗:草扎的狗,用以祭祀。
④建平:朱建平,当时一位精通相术的奇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女贼郑、姜遂俱夷讨.讨:平安。
B.苟以形言.言:表现。
C.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属:连接。
D.其余效.故不次列效:效验。
A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具体语境中的实词意思的把握。
命题者一般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择四个单音节词语或者双音节甚至多音节词语,要求考生选择其中解释有误的一项。
这是一个传统的命题形式,2017年、2018年北京卷、江苏卷、天津卷、浙江卷等都考查了这个考点;新课标全国卷2015年之前的文言文阅读也都涉及了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新课标全国卷在未来的考试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虽然可能不会单独命题,但在古代文化知识、归纳概括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可能会间接考查文言实词的内容,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对于文言实词的复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蛇女子之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闻宣言而.悔之/弃甲曳兵而走C.其.占何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宣之.叙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具体语境中虚词的意义、用法的理解和把握。
命题者有时会从文言文阅读材料和教材中各选取一个句子组成选项,有时会全部选取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组成选项,要求考生判断其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该题型近几年单独命题比较少,2018年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等考查了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由于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把握关涉考生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和准确翻译语句等方面,所以考生要注重复习。
3.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周宣占梦料事如神的一项是①必与君杖,饮以药酒②蛇生四足,穴居门中③女贼郑、姜遂俱夷讨④后宫当有暴死者⑤有顷出行,果遇丰膳⑥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之相矣A.①②⑤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④B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目的是考查考生对传主的品格、思想等的准确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