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薄膜物理淀积技术

合集下载

薄膜淀积工艺(下)

薄膜淀积工艺(下)

完全保形的均匀覆
不均匀覆盖,台阶
不均匀覆盖,台阶

侧壁下方及台阶底
顶部有拱形突起
部薄
b. 溅射法形成的台阶形貌虽优于蒸发法,但不如CVD法。
c.
改善措施:
I) 衬底加热溅射。
II) 在硅片衬底上加RF偏压,圆片被高
能离子轰击,使溅射材料再淀积。
III) 强迫填充溅射。
IV) 准直溅射。
VI) 离化金属等离子体淀积(IMP, 图12.21 接触孔处台阶覆盖随时间
加热温度有限
提高蒸发温度
只加热淀积材料
加热元件沾污
坩锅材料沾污
存在辐射损伤
4、蒸发工艺的限制因素
1) 薄膜的淀积速率:
高速率与均匀性的矛盾
2) 淀积薄膜材料的纯度
图12.4 在高的淀积速
率下材料平衡蒸汽压
使坩埚正上方区域形
成粘滞流,在坩埚顶
部上方10cm处形成虚
拟源
3) 淀积薄膜的台阶覆盖性
当表面吸附原子移动率低时,阴影
即淀积速率的均匀性。
图12.3 圆片淀积位置
3) 淀积速率的公式:
其中,ρ是淀积材料的质量密度。 Rd的单位是:m/s
讨论
影响淀积速率的主要参数:
a. 被蒸发材料本身的性质
b. 淀积温度:温度越高,Pe越高
c. 腔室和坩锅的几何形状
3、 常用蒸发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热器)
电阻加热蒸发、(电感)感应加热蒸发、电子束蒸发
则不发生溅射。
10~30eV
当能量较低时,溅射
产额随能量的平方增
加,至100eV左右;
此后,溅射产额随能
量线性增加,至750eV

微电子工艺原理-第6讲薄膜工艺物理气相淀积共68页

微电子工艺原理-第6讲薄膜工艺物理气相淀积共68页
初、中真空度的获得 用活塞/叶片/柱塞
/隔膜的机械运动将 气体正向移位 有三步骤:捕捉气 体-压缩气体-排出 气体 压缩比
23
旋片泵 旋片泵主要由定子、转
子、旋片、定盖、弹簧等零件组 成。
其结构是利用偏心地装在定子腔 内的转子和转子槽内滑动的借助 弹簧张力和离心力紧贴在定子内 壁的两块旋片,当转子旋转时, 始终沿定子内壁滑动。
2
•饱和蒸汽压P 在一定温度下真空室内蒸发物质的 蒸汽与固态或液态平衡时所表现出来的压力
•蒸发温度 在饱和蒸汽压为133.3*10-2Pa时所对应的 物质温度
17
蒸发速率 蒸发 速率和温度、蒸 发面积、表面的 清洁程度、加热 方式有关,工程 上将源物质、蒸 发温度和蒸发速 率之间关系绘成 为诺漠图。
21
气体传导率C
C Q P1 P2
C与电导率一样并联相加;串联时倒数相加 若大量气体流过真空系统,要保持腔体压
力接近泵的压力,就要求真空系统有大的 传导率----管道直径;泵放置位置
•泵的抽速Sp----体积置换率
Sp

Q P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νp dt
29.09.2019
泵入口压力
22
1.3真空泵
化学汽相淀积(CVD)(常压 CVD、低压 CVD、等离子 增强 CVD、汽相外延等)
外延生长(同质外延、异质外延、正外延、反外延)
29.09.2019
2
薄膜的生长三阶段
晶核的形成
聚集成束
形成连续膜
29.09.2019
3
薄膜特性要求
1、台阶的覆盖能力 2、低的膜应力 3、高的深宽比间隙填充能力 4、大面积薄膜厚度的均匀性 5、大面积薄膜的介电\电学\折射率特性 6、高纯度和高密度 7、与衬底或下层膜有好的粘附能力

工艺技术(薄膜工艺-淀积)

工艺技术(薄膜工艺-淀积)

D W
500 Å
250 Å
高的深宽比间隙
Photograph courtesy of Integrated Circuit Engineering
制备薄膜的方法之一:
化学汽相淀积(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通过气态物质的化学反应在衬底上淀积一层薄膜材料的过程。
中反等应真温空度气度一态下般源(在约6500.-17~505℃托)
计算机终端 工作接口
载气
气流控制器
液态源 载N气2 O2
LPCVD


三温区

加热器



加热器 TEOS
温度控制器
炉温控制器
压力控制器 尾气
真空泵
固态源
等离子体辅助CVD
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一种高能量、离子化的气体。
当从中性原子中去除一个价电子时, 形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
polySi
n+
n+ Fox
p-well
polySi
p+
p+
n-well
silicon substrate
CMOS Contacts & Interconnects
DPUVRelVipavmonEesaxlEvirpotetiopczshRISaRueMOtersDGiseois1nsttEtchback
Deposition Chamber
Resistively Heated Pedestal
高密度等离子体淀积腔
Photo 11.4
用CVD淀积不同的材料薄膜
CVD单晶硅 (外延):
最初的外延生长技术是指: 利用化学气相淀积的方法在单晶衬底上生长一薄层单晶硅的技术。

第五章 薄膜淀积与外延技术(2)

第五章  薄膜淀积与外延技术(2)

5.2 化学气相沉积
对薄膜的要求
1. 组分正确,玷污少,电学和机械性能好
2. 片内及片间(每一硅片和硅片之间)均匀性好
3. 台阶覆盖性好(conformal coverage — 保角覆盖)
4. 填充性好
5. 平整性好
5.2 化学气相沉积
CVD法制备薄膜具有很多优点,如薄膜组分任意控制、 生长温度低于组成物质的熔点、膜层均匀性好、薄膜纯度 高、针孔少、结构致密。 CVD分类: 按 淀 积 温 度 : 低 温 ( 200 ~ 500℃ ) 、 中 温 (500 ~1000℃)和高温(1000 ~1300℃) 按反应器内的压力:常压和低压 按反应器壁的温度:热壁和冷壁 按反应激活方式:热激活和冷激活
介质薄膜:SiO2,Si3N4,
5.1 概述
淀积是指在wafer上淀积一层膜的工艺,淀积薄膜的工艺 有很多种,化学气相淀积、物理气相淀积、蒸发等很 多。 化学气相淀积(CVD)是通过气态物质的化学反应在 wafer表面淀积一层固态薄膜的工艺。CVD法淀积薄 膜可用以下几个步骤解释薄膜的生长过程:参加反应 的气体传输到wafer表面;反应物扩散至wafer表面并 吸附在其上;wafer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膜分子 和副产物;膜分子沿wafer表面向膜生长区扩散并与 晶格结合成膜;反应副产物 随气流流动至排气口, 被排出淀积区。
主要问题是源物质的选择(固相产物与薄膜材 料相同)和确定分解温度。
5.2 化学气相沉积
(1)氢化物
700-1000℃ SiH4 Si + 2H2
H-H键能小,热分解温度低,产物无腐蚀性。
(2)金属有机化合物
420℃ 2Al(OC3H7 )3 Al2O3 + 6C3H6 + 3H2O

09薄膜物理淀积技术

09薄膜物理淀积技术
6、实现肖特基接触的途径
表面态的处理——表面费米能级的工艺调制
金属的选择 表面的处理 镀膜温度和速率
9.4.2. Al在硅器件中的特点 Al是硅平面器件中的三种基本材料之一
主要做欧姆电极和连线,也能与p型硅形成 欧姆接触。
欧姆电极和连线材料的要求: 电阻率低、稳定抗氧化、与基质材料的粘接 性好、能与各型硅材料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易于光刻、易于键合
– 平衡蒸气压:
– 合金与化合物蒸发:P305 无分解蒸发、分解蒸发;不同蒸气压
的蒸发
– 膜厚的实时测量:
石英振荡法(原理?)
精度可达~0.01Å
Simple Evaporator
Crucible
Wafer carrier
Evaporating metal Process chamber (bell jar)
– 等离子体溅射:低压(电压、气压) – 磁控溅射:提高离化率、分离非离化离子 – 优点:?
– 工艺: (组分的控制,界面态)
– 台阶覆盖:
(台阶的应用)

• 9.3. PVD的主要应用 PVD技术主要用于金属膜的制备
(也可以用于非金属薄膜材料的生长)
9.3.1 主要金属材料 连线材料(铝Al、铝铜合金、铜Cu) 阻挡层金属(W、Ti、Mo、Ta等) 硅化物(Pt、W、Ti等) 金属填充物(W等) 其它
Al/多晶Si双层金属化结构——重掺杂(P、 As)多晶硅具有低阻、互连性好、多晶粒不 易在低温下再结晶等特点。但不适宜在p型 层上作互连。
Al-阻挡层结构——用薄(几十纳米)金 属膜(Ti0.03~0.28W、TiN 0.4) 作Al/Si间的阻 挡层(可在600°C下阻挡Al 20h)。TiW的 压应力大,因而目前多用TiN。由于TiW、 TiN与Si的欧姆接触和粘附性不好,故需在 阻挡层和Si之间加一层金属硅化物(如: PtSi、Pd2Si、CoSi等),形成多层金属化电 极。

薄膜淀积与外延技术

薄膜淀积与外延技术

(3)化学角度
有机薄膜 无机薄膜
编辑课件
3
5.1 概述
(4)组成
金属薄膜 非金属薄膜
(5)物性
硬质薄膜
声 学 薄 膜
热 学 薄 膜
金属导电薄膜









介电薄膜






薄编膜辑课件
薄膜的一个重要参数 厚度,决定薄膜性能、质量
通常,膜厚 < 数十um, 一般在1um 以下。
20
5.2 化学气相沉积
编辑课件
反应方向判据:
Gr 0
可以确定反 应温度。
21
5.2 化学气相沉积
平衡常数 K P 的意义: ▪ 计算理论转化率
▪ 计算总压强、配料比对反应的影响
Pi
ni P ni
通过平衡常数可以确定系统的热力学平衡问题。
编辑课件
22
5.2 化学气相沉积
CVD的(化学反应)动力学
4
5.1 概述
两种常见的薄膜结构 • 单层膜
• 周期结构多层膜
编辑课件
A Substrate
B A B A Substrate
5
5.1 概述
在集成电路制备 中,很多薄膜材 料由淀积工艺形 成
Deposition
✓半导体薄膜:Si
✓介质薄膜:SiO2,Si3N4, BPSG,…单晶薄膜:Si, SiGe(外延)
的 利用某种物理过程实现物质的转移,即将原子或分子转移到衬
淀 底(硅)表面上,并淀积成薄膜的技术。
积 例如:蒸发 evaporation,溅射sputtering

第五章 薄膜淀积与外延技术

第五章  薄膜淀积与外延技术

5.1 概述
方两 1)化学气相淀积 —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式类 (CVD) 主 一种或数种物质的气体,以某种方式激活后,在衬底 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并淀积出所需固体薄膜的生长技 要 术。 的 例如:APCVD, LPCVD, PECVD, HDPCVD 淀 2)物理气相淀积 —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积 (PVD) 利用某种物理过程实现物质的转移,即将原子或分子 转移到衬底(硅)表面上,并淀积成薄膜的技术。 例如:蒸发 evaporation,溅射sputtering
5.2 化学气相沉积
1150-1200℃ SiCl4 + 2H2 Si + 4HCl 325-475℃ SiH4 + 2O2 SiO2 + 2H2O 450℃ Al(CH3 )6 + 12O2 Al2O3 + 9H2O + 6CO2 750℃ 3SiH4 + 4NH3 Si3 N4 + 12H2 850-900℃ 3SiCl4 + 4NH3 Si3 N4 + 12HCl 350-500℃ SiH4 + B2H6 + 5O2 B2O3 SiO2 (硼硅玻璃) + 5H2O
CVD反应动力学分析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实验 研究薄膜的生长速率,确定过程速率的控制机制, 以便进一步调整工艺参数,获得高质量、厚度均匀 的薄膜。 反应速率 τ是指在反应系统的单位体积中,物 质(反应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率。
5.2 化学气相沉积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Van’t Hoff 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 10 ℃,反应 速率大约增加2-4倍。这是一个近似的经验规则。

薄膜淀积工艺上.pptx

薄膜淀积工艺上.pptx
吸附过程
a 代表被吸附的物质
表面总反应
■ 吸附在硅表面的H2被解吸附,留下
空位,使反应可继续进行。

被吸附的SiH2在硅片表面扩散,直
到找到空位成键。

表面扩散长度长时,淀积均匀;表
面扩散长度短时,淀积不均匀。
温度上升,扩散长度提高
淀积均匀性提高
图13.3 Si CVD过程中硅片表面模型
第22页/共36页
对于高纯净环境,采用干泵以避免油蒸汽污染。
(2)
高真空泵:

抽吸腐蚀性和有毒气体,或大容量气体时,采用动量转移
型泵,如扩散泵和涡轮分子泵;

抽吸小容量气体,或需要超高洁净度时,采用气体吸附型泵,
如冷泵(低温泵)等。
7、真空密封:O形圈(低中真空)、金属法兰(高真空)
8、气压测量:电容压力计、热传导规表(低中真空)、离子
体材料的淀积,如二氧化硅、多晶硅、氮化硅等。
(2) 物理气相淀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利用物理
机制制备所需薄膜材料,常用于金属薄膜的制备淀积,
如铝、钨、钛等。
(3) 其他的淀积技术还包括:旋转涂布法、电解电镀法等
SOG(Spin on Glass)
第3页/共36页
金属Cu的淀积
(7) 副产物离开反应器的输运
1、反应腔内的气体流动
最慢的步骤决定了淀积薄膜的速率
第23页/共36页
2、反应腔内的化学反应
4、反应腔内的化学反应:
化学平衡与质量作用定律
(1) 假设:在小的体积元内温度和气体化学组分是均匀的,
且只进行一种反应,如:
(2) 化学平衡时,每种物质的浓度维持固定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实现肖特基接触的途径
表面态的处理——表面费米能级的工艺调制
金属的选择 表面的处理 镀膜温度和速率
9.4.2. Al在硅器件中的特点 Al是硅平面器件中的三种基本材料之一
主要做欧姆电极和连线,也能与p型硅形成 欧姆接触。
欧姆电极和连线材料的要求: 电阻率低、稳定抗氧化、与基质材料的粘接 性好、能与各型硅材料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易于光刻、易于键合
4)电迁移现象:
表观现象为,Al电极引线在大电流密度作 用下,一部分出现空洞而断裂,一部分出现 Al原子堆积而形成小丘。
主要机理是,在高电流密度(~106A/cm2)Al离子 被电子风“吹”离晶格位置。 对策包括,Al膜多晶化、Al-Cu等合金、夹心 结构、介质膜覆盖和Cu基材料。
肖特基接触还大量用于MESFET器件
– 工艺: (组分的控制,界面态)
– 台阶覆盖:
(台阶的应用)
• 9.3. PVD的主要应用 PVD技术主要用于金属膜的制备
(也可以用于非金属薄膜材料的生长)
9.3.1 主要金属材料 连线材料(铝Al、铝铜合金、铜Cu) 阻挡层金属(W、Ti、Mo、Ta等) 硅化物(Pt、W、Ti等) 金属填充物(W等) 其它
AlCu合金工艺(提高抗电迁移能力,Cu0.5~4%)
Cu工艺:抗电迁移能力强、电阻率低、较少的工 艺步骤
通常用溅射(SPUTTER)方法淀积Al
9.4.3. 钛金属硅化的自对准工艺 要点:钛能与硅形成难腐蚀的低电阻的TiSi2合金 (工艺难点),而不易与其它介质材料形 成化合物。 Al栅的困难
晶粒自由能对成核的影响: 临界半径—表面能的约束
界面亲和能对成核的影响: 浸润湿夹角—界面键的形成
晶粒间界的形成与多晶膜的生长:
杂质的影响:
非晶膜的形成:
(Si非晶膜、多晶膜和外延层的形成)
9.2.几种物理沉积(PVD)方法 1)热阻加热蒸发镀膜
常规真空系统: (Ch 12)
油扩散泵原理:
Silicon and Select Wafer Fab Metals (at 20°C)
Material
Silicon (Si) Doped Polysilicon (Doped Poly)
Aluminum(Al) Copper (Cu) Tungsten (W) Titanium(Ti) Tantalum(Ta)
1、金属(Al)的电阻率、粘附性和可光刻性
2、几个物理问题 1)合金的形成 相图 固溶度 金属化合金温度 的选择557°C 合金处理也将改 变界面态
2)界面渗透
557°C 金属化时,Al/Si界面的渗透主要 是Si向Al内扩散。
金属/半导体界面的低温相互渗透,将使 界面的机械强度增加,但也可能影响界面态 的稳定。
无油真空系统:
分子泵
低温吸附泵
溅射离子泵 (Ti升华泵)
• 真空的测量 9.4, 热偶规 电离规
• 坩埚: 与蒸发材料的粘润性和互溶度 钨、刚玉等
– 优点与缺点: 系统简单、可蒸镀各种材料、易做厚膜 纯度不够高、镀膜速率不易控制、均匀性 较差(星型夹具)
– 平衡蒸气压:
– 合金与化合物蒸发:P305 无分解蒸发、分解蒸发;不同蒸气压
• 9.4. 器件中的金属膜 在器件中的作用:
—欧姆电极、连线、肖特基接触
9.4.1.欧姆接触与肖特基接触(半导体物理)
1、金属功函数与半导体亲合能对金—半接触 时的界面空间电荷区的影响 阻挡层和反阻挡层的形成
2、界面态的影响
FWe ?
费米能级钉扎
3、隧穿效应
4、与半导体载流子浓度的关系
5、实现低欧姆接触的途径 高掺杂(正面) 粗表面(背面) 合金(双面):合金层和扩散层 表面态的形成
2)电子束蒸发: 纯度高 镀膜速率易控制
3)溅射沉积 直流溅射
RF Sputtering System
Matching netwapacitor
Gas flow controller
Target Substrate
Gas panel
Chuck
Turbo pump
的蒸发
– 膜厚的实时测量:
石英振荡法(原理?)
精度可达~0.01Å
Simple Evaporator
Crucible
Wafer carrier
Evaporating metal Process chamber (bell jar)
Hi-Vac valve Hi-Vac pump
Roughing pump
RF generator Microcontroller operator interface
Pressure controller
Exhaust
Argon
Roughing pump
– 射频溅射: 解决绝缘靶材料上的电荷堆积问题和合金材 料的组分问题
– 等离子体溅射:低压(电压、气压) – 磁控溅射:提高离化率、分离非离化离子 – 优点:?
Al/SiO2界面的在低温下可形成一极薄的 Al2O3层
3) Al/Si接触中的尖刺现象
Al向硅中扩散,(100)方向的扩散系数 大,所以MOS IC器件中明显。
Junction Spiking
Shallow junction
Junction short
尖刺现象的抑制:
Al/Si合金层结构——但Si从Al 中分凝将 在Al层中形成单晶硅“结瘤”或“外延膜” 使接触整流化。
Molybdenum(Mo) Platinum(Pt)
Melting Temperature (C)
1412
1412 660 1083 3417 1670 2996 2620 1772
Resistivity (-cm)
109
500 – 525 2.65 1.678 8 60
13 – 16 5 10
Al/多晶Si双层金属化结构——重掺杂(P、 As)多晶硅具有低阻、互连性好、多晶粒不 易在低温下再结晶等特点。但不适宜在p型 层上作互连。
Al-阻挡层结构——用薄(几十纳米)金 属膜(Ti0.03~0.28W、TiN 0.4) 作Al/Si间的阻 挡层(可在600°C下阻挡Al 20h)。TiW的 压应力大,因而目前多用TiN。由于TiW、 TiN与Si的欧姆接触和粘附性不好,故需在 阻挡层和Si之间加一层金属硅化物(如: PtSi、Pd2Si、CoSi等),形成多层金属化电 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