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图像传感器拖尾的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成像拖尾效应的图像测速算法

基于成像拖尾效应的图像测速算法

文章编号 :100621630 ( 2009) 0420030205基于成像拖尾效应的图像测速算法徐 骋1 ,刘永才2 ,刘汉周2(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 2 .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74)摘 要 :根据相机成像拖影长度与相机运动及曝光时间的关系 ,提出一种基于成像拖尾效应的图像测速方法 ,给出了用航拍相机进行图像测速的实施方案 。

建立了影像与成像平面和地面景物间的相对运动模型 ,设计了基于 互相关分析的拖影长度测量方案 ,给出了测量算法 ,并分析了像素尺寸和成像比例等对测速精度的影响 。

算例表 明 :该法对速度无剧烈变化的准匀速运动的测速效果较好 ,为飞行器实时飞行速度测量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

关键词 :图像测速 ; 成像拖尾 ; 互相关分析 ; 拖影长度估计中图分类号 : T P 391 . 9文献标识码 : AVel oc i ty Mea s ure m ent Algorithm B a s ed on Smearing Ef f e ctXU Che n g 1, L IU Y o n g 2cai 2, L IU Ha n 2zho u2(1 . S choo l of A s t r o n a u t ic s , Ha r b in In stit u t e of Tech n o lo g y , Ha r b in Heilo n gjia n g 150001 , Chi n a ;2 . Beij n g Elect r o 2Mecha n ical Engineering In stit u t e , Beijing 100074 , China )Abstract : A cco r d ing to t h e relat io n ship bet w een t h e smear gho s t a n d t h e relative mo v ement of t h e ca m era a n d t he t a r get , a n i mage met ho d of velo cit y mea surement ba sed o n t he smea ring eff ect wa s p resent ed in t hi s p a per . The scheme of velocit y mea surement using aerial imaging ca mera wa s p re sent ed. The relative mo t io n mo del of t h e imag e to t he imaging p lane and gro und t a r get wa s e st abli shed. The mea surement ba sed o n cro ss 2co r relatio n a nalysi s fo r smea r lengt h wa s de s igned , a n d t h e mea s urement alg o r it h m wa s given o u t . The eff e ct s of t h e p ixel size a n d scale of t he camera o n t he mea surement accuracy were analyzed. The re sult s sho wed t hat t he new alg o r it h m had a g oo d p erfo r ma n ce i n mea suring velo cit y of t he ai rcraf t f l ying in a unifo r m sp eed , w hich wa s p ro vided a s ol u tio n fo r t h e aircraf t velo cit y mea s uri n g in real time .K ey w ords : V elocit y mea s urement ; Smea r ing eff e ct ; Cro s s 2co r r elatio n ; Trailing smea r lengt h e s timating方法测量成像尾迹长度 ,结合曝光时间参数 ,即可求得影像相对成像平面的移动速度 ,进而根据相机的引言相机的成像拖尾效应 ,是造成相机成像模糊的 重要原因之一。

天文全帧CCD图像拖尾的快速去除方法

天文全帧CCD图像拖尾的快速去除方法

天文全帧CCD图像拖尾的快速去除方法
黄宗福;王宏义;韩建涛;陈曾平
【期刊名称】《信号处理》
【年(卷),期】2010(026)004
【摘要】在长时间的天文光电观测系统中,为降低运行成本,往往拆除机械快门.但对于天文全帧CCD相机而言,其由此产生的拖尾严重影响了目标的检测性能.本文首先根据全帧CCD的工作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CCD图像拖尾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工程对空间目标检测的实时性需求,提出一种快速而有效地去除恒星目标竖直拖尾和空间目标倾斜拖尾的方法.最后结合实测数据和硬件平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实时性.
【总页数】5页(P607-611)
【作者】黄宗福;王宏义;韩建涛;陈曾平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ATR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ATR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ATR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ATR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1
【相关文献】
1.基于CPLD的全帧型CCD图像传感器驱动系统设计 [J], 刘凯;刘波;曹剑中;王华伟;崔巍
2.基于CCD拖尾特性的空间目标单帧检测方法 [J], 董文娟;王宏义;黄宗福;陈曾平
3.带有饱和像素的CCD图像拖尾修正算法研究 [J], 黄煜
4.漂移扫描相机中拖尾现象快速消除方法 [J], 杨会玲;柳红岩;李岩;孙慧婷
D图像传感器拖尾的研究 [J], 傅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应用于高速脉冲传感器的重构图像拖尾消除算法[发明专利]

一种应用于高速脉冲传感器的重构图像拖尾消除算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应用于高速脉冲传感器的重构图像拖尾消除算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徐江涛,张培文,高静,王相锋,杜啸星
申请号:CN201811608766.2
申请日:20181227
公开号:CN111405207A
公开日:
202007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应用于高速脉冲传感器的重构图像拖尾消除算法,通过识别拖尾区间,根据脉冲式高速相机触发和恢复图像灰度的机理,计算造成拖尾的两种亮度物体在同一触发区间内所占的比例,恢复拖尾区间内物体的边界,可以实现在高速相机重构视频中消除拖尾,提升重构图像的质量。

申请人: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
地址: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鳌山卫街道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莱青路2-2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CCD传感器夜视监控拖尾 CMOS急忙救援

CCD传感器夜视监控拖尾 CMOS急忙救援

CCD 传感器夜视监控拖尾CMOS 急忙救援
传感器作为监控摄像机的核心部件,对图像画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无论选择CCD 还是CMOS 传感器,其缺陷可以通过一些技术得以弥补,但传感器自身特点或缺陷不可忽视。

夜视监控易造成拖尾现象
监控摄像机是一部7*24 不间断工作的设备,特别是在夜晚或光照较暗的环境下,监控摄像机发挥了200%的作用,以高清监控摄像机为例,夜视监控不仅要拍清楚移动目标图像,在结合智能分析或预警系统下,还要留给用户判定时间,显然图像不仅要人眼看清楚,更重要的是也要让设备”读懂”。

监控摄像机处理光线变化一直是个难题,白天光线如果太过强烈,画质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以CCD 为例,若光线特别明亮,传感器像素会曝光过度,而每个像素产生的过量光源会影响到相邻像素上;这种情况下,很亮的图像结构会延伸到较深的结构上,使得本该暗的图像也变得亮了起来。

由于CCD 传感器存在这种曝光过度的影响,在生成实际图像后,图像上也会出现白色光影。

同样,在夜视环境下,如果光线过亮还会引起拖尾现象,曝光时间过长。

当然,这仅仅是CCD 才更容易发生的问题,结构相对稳定的CMOS 传感器不容易表现”拖尾”现象。

或许是处于人们对高清晰度画质的要求,也或许是因为CCD 在该领域”统治”30年之久,人们对CMOS 传感器充满更多期待。

它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对各种应用中新型图像传感器不断提升的品质要求,宽动态、灵敏度、分辨率有着更好的表现,在功耗上又比CCD 低,无论从哪些角度出发,都是高性价比之选。

两次曝光是优势也是弊端。

Smear(漏光-拖尾)效应

Smear(漏光-拖尾)效应

强光照射时,CCD图像传感器摄取的图像中会出现光晕(blooming)和弥散(smear)现象,严重影响成像质量。

smear是指数码相机的CCD在拍摄强烈点光源照射下的景物时出现光散射,形成条状光线影像的现象,一般称为漏光.
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使用CCD的影像机器上会产生称作漏光(Smear)的光散射现象这是由于CCD传感器的缺陷,从CCD的读取方向,即画面的垂直方向上入射的强光会穿透图像保护层产生多余影像而形成的,特别是没有使用机械快门的数码相机在拍摄时会有漏光现象
以FT型CCD为例,当电荷从感光区转移到存储区时(这个时间从几十us到数百us),感光区实际还在不停的感光,不停的产生电荷,他会污染已经存在的电荷,这种影响我们称为“smear效应”。

如果要使这种影响最小,就必须让CCD的转移时间尽可能的短或者干脆在转移时用机械快门关断光路。

如果转移时间一定,那么积分时间越短,这种影响越严重,为什么呢?积分时间越短,本身积累的电荷就越少,这样即使很少的污染电荷就会造称严重影响,反之,如果积分时间比较长,自身的电荷很多,那么同样数量的污染电荷的影响也就微不足道了。

另一方面,当强光照射在CCD传感器上,由于光斜射,工艺结构等原因,光生电荷可能被邻近的存储区所捕获。

他导致一个随机的扩散过程,使电荷跑到了存储区(IT型最明显)。

波长越长的光会进入传感器越深,这导致了更严重的smear效应。

下面就是实际拍的一副图象的smear影响:。

科学级帧转移型CCD相机拖影问题的处理

科学级帧转移型CCD相机拖影问题的处理

科学级帧转移型CCD相机拖影问题的处理
韩采芹;柳忠彬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09(009)015
【摘要】当使用帧转移型CCD采集图片时,图像拖影是 "无法更改的事实".拖影在图像中一定会存在,因为它是探测器正常运作的结果.拖影污染等级与帧转移时间成正比,在正常情况下,拖影的图像污染的比例较少,通常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高对比度的图像,或当依靠像素密度时的科学和计量应用时,拖影成为一个问题.针对科学级帧转移型CCD拖影问题,提出了修正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修正数据得到的图像对比度和图像质量显著提高,图像细节予以呈现.
【总页数】3页(P4336-4338)
【作者】韩采芹;柳忠彬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自贡,6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01
【相关文献】
1.科学级CCD相机的噪声分析及处理技术 [J], 李云飞;司国良;郭永飞
2.基于 STM32帧转移科学级 CCD 的时钟驱动电路设计和实现 [J], 董书成;张鸿飞;林胜钊;王建民;刘新;王坚
3.科学级 CCD 相机的噪声分析和信号处理 [J], 马俊婷;李仰军;郝晓剑
4.帧转移型CCD相机图像拖影研究 [J], 韩采芹;李华;魏宏刚;沈忙作
5.全帧型CCD数码相机曝光时间的精确控制 [J], 杜云飞;刘波;胡炳樑;唐垚;王华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文全帧CCD图像拖尾的快速去除方法

天文全帧CCD图像拖尾的快速去除方法

1 引言
C C D传感器按照结构可以分为三种, 即全帧 C C D ( F u l l F r a m eC C D ) 、 帧转移 C C D( F r a m eT r a n s f e r C C D ) 以及行间 C C D( I n t e r l i n eC C D ) 。拖 尾 是 全 帧 C C D 转移信号电荷时, 由于高亮度的拍摄对象在 C C D非积 分时间发生的漏光电荷与 C C D传输的信号电荷混合 在一 起 而 造 成。 虽 然 可 以 利 用 拖 尾 来 检 测 某 类 目
Q u i c kMe t h o do f R e mo v i n gS me a r i nA s t r o n o mi c a l F u l l F r a meC C DI ma g e
H U A N GZ o n g f u WA N GH o n g y i H A NJ i a n t a o C H E NZ e n g p i n g
3 天文 C C D图像拖尾的快速去除方法
图2 快速去除拖尾流程
快速而有效地去除拖尾, 包括恒星目标拖尾的快 速去除和空间目标拖尾的快速去除两部分, 首先计算 图像列方向的统计信息, 估计出恒星目标拖尾并去除, 其次计算图像中各个像素点上方和下方背景的统计信 息, 估计出全图空间目标拖尾并去除。该方法既能显 著降低实时信息处理系统的开销, 又能明显改善 C C D 图像的质量。并且, 采用该方法去除恒星目标拖尾和 空间目标拖尾, 不需要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带拖尾目 标等先验信息, 在图像预处理前期直接对全图做流水 P G A 、 D S P等专用处理器的高效实现。 处理, 特别适合 F 3 1 恒星目标拖尾的快速去除 对于大视场高帧频的观测系统而言, 一般情况下

遥感成像中CCD拖影问题的处理

遥感成像中CCD拖影问题的处理

遥感成像中CCD拖影问题的处理
陈宇恒;周望;沈为民
【期刊名称】《光学仪器》
【年(卷),期】2007(029)006
【摘要】由于应用需要与工作环境的限制,在设计遥感传感器时侧重于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简化的设计在CCD的曝光触发和机械快门上存在缺陷,造成了CCD的拖影问题,使遥感数据与遥感图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失真.针对自研发遥感成像系统中的CCD拖影问题,提出了逆向逐行修正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修正遥感数据得到的遥感图像对比度和图像质量显著提高,图像细节予以呈现.
【总页数】5页(P22-26)
【作者】陈宇恒;周望;沈为民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751.1
【相关文献】
1.TDI CCD遥感卫星对其他卫星成像的可行性分析 [J], 谢少波;丁丕满;何赟晟;徐实学;韩旭
D推扫遥感成像中的欠采样噪声处理 [J], 迟学芬;韩昌元;金辉
3.科学级帧转移型CCD相机拖影问题的处理 [J], 韩采芹;柳忠彬
4.遥感对地CCD成像自适应轮廓线跟踪标记算法 [J], 陈莉莉
5.高速TDICCD遥感相机成像采集与判读系统 [J], 刘春香;李宁;石俊霞;张择书;郭永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
由于电荷耦合器件 (CCD ) 摄像机所具有的各种 突出优点, 数十年来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 CCD 摄像机的应用已深入到各个领域。CCD 传感器有多 种, 按光谱范围分为普通可见光 CCD 和非可见光
CCD 传感器, 如红外 CCD 芯片 ( 红外焦平面阵列器
2 CCD 器件简介
211 CCD 原理
光区的 CCD 一直处于光收集 ( 光积分) 状态, 当然加 入电子快门可以改变光积分时间的长短, 那是通过 调整驱动时序, 人为地在遮光期间将探测器已经收 集到的光信号泄放掉, 但是在快转期间感光区的光 敏元还处于感光状态, 位于成像区前一行的光敏元 就会对成像区后一行的光敏元造成影响, 形成垂直 拖尾现象。 整帧图像的反差不大, 垂直拖尾现象不太 明显。 如果反差过大, 出现局部的亮区域, 并且亮区 域位于图像的上部分, 会对亮区以下的图像造成严 重干扰, 形成较为明显的拖尾, 如图 4 所示天花板上 的日光灯图像。 帧转移结构的 CCD 探测器造成的垂 直拖尾是不可避免的, 采用缩短快转时间的办法能 够减低这种影响 ( 但不能消除) , 但随着 CCD 探测面 积的增大, 需要不断提高转移频率是不现实的。 本文 试着采用数字处理的方法解决,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 要: 对帧转移型 CCD 的结构进行分析, 研究了造成垂直拖尾的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摄像机系统 中运用数字处理技术, 实时地降低了垂直拖尾对图像的影响。 关键词: CCD 图像传感器; 垂直拖尾;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 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 中图分类号: TN 957 文献标识码: A
设计可以简化系统设计, 缩小系统规模, 提高系统的 稳定性。X I LI N X 公司的 FPGA XC2S100 器件还内 含多种存储器, 如随机静态存储器、 先进先出存储器 及双端口存储器等, 可以方便数据的存储。 数据处理过程中, 对应第 n 行 M 列像元信号, 参照式 ( 6 ) , G T (n) 为当前输入的数据, ∃ t T 为一常
Abstract: T he structure of fram e tran sfer array CCD i m age sen so r is analyzed in the article1 T he reason of vertical
s m earing fo rm ation is studied to find out a w ay to so lve p roblem 1 T he digital p rocessing techno logy has been used in the cam era system so that the effect of vertical s m earing to i m age can be m odified in real2ti m e1 Key words: CCD i m age sen so r; vertical s m earing; FPGA ; V HDL
CCD 存储区的转移, 这一过程称之为快转。 快转完
成以后, 图像区重新开始下一帧的感光, 感光结束后
CCD 传感器又能获得一幅新的图像。
图 4 带垂直拖尾的日光灯
图 3 I A2 D 4 的结构示意图
3 垂直拖尾解决的方法
311 算法模型的建立 31111 存储模型
存储区好比数字电路中经常用到的随机存储器 (SRAM ) , 不过它存储的是模拟信号, 起到缓存图像 的作用。 存储区包含 1 024×1 030 个单元, 这些单元
析, 找到了一种消除垂直拖尾的方法。
收稿日期: 2002209216 作者简介: 傅平 (19702) , 男, 四川省泸州市人, 高级工程师, 硕士, 研究方向: 数字图像处理.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感光时间为 T ( 可以连续调节) , 快转时间为 Q , 快转 1 030 行, 行到行转移时间为 ∃ t = Q 1 030; 第
1 行的信号直接送入存储区, 不存在垂直拖尾的影
响, 实际值 G R (1) = 探测值 G T (1)。 第 2 行的信号送入 存储区之前需要先通过第 1 行, 持续的时间为 ∃ t,
n- 1
数, ∑G R ( i) 为 M 列所有 n 行以下像元信号之和, 就
i= 1
图 5 存储模型
பைடு நூலகம்
31112 计算像元数据真实值
需要将M 列的所有信号进行缓存。 FPGA 内就要设立一个帧存储器, 存储一帧图 像, 需要复杂的控制时序; 作完一个像元的处理, 最 多要有 1 024 ( 处理第 1 024 行) 次加法运算, FPGA 内部资源被大量地浪费。 设立的存储器过于庞大, 以 数据 12 位为例, FPGA 要提供 1 024×1 024×12 bit = 12 M bit 的 RAM , 超出通常 FPGA 的设计容量。 312 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流程如图 6 所示。
第 2 6 卷第 1 期
20 0 4 年 2 月
压 电 与 声 光
P IEZO EL ECTR ICS & A COU STOO PT ICS
. 26 N o. 1 Vol Feb. 2004
文章编号: 100422474 ( 2004) 0120072204
CCD 图像传感器拖尾的研究
傅 平
( 重庆港宇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 400060)
G T (2) = G R (2) + ∃G (1)
( 1)
探测值 G T (2) 包括第 2 行的真实值 G R (2) 和第 1
( 2) ( 3) ( 4)
得到
G R (2) = G T (2) - ∃G (1)
第 2 行 ∃ t 持续时间产生的输出值 ∃G (2) = G R (2) ×∃ t T 第 3 行的真实值
Research on Chanc i n g Vertica l Sm ear i n g of Fram e Tran sfer Array CCD I mage Sen sor
FU P in g
(Chongqing Gangyu T echno logy D evelopm en t Co 1L td. , Chongqing 400060, Ch ina)
存 储 中 间 结 果 ∃ t T × ∑G R ( i) , 一 帧 图 像 共 i= 1
1 024 列只需要 1 024 个存储单元, 占用 FPGA 内部 RAM : 1 024×12 bit 。 作一次校正, 如第 n 行 M 列 像元信号, 参照式 ( 4) , 则有
n- 1
1)
∃G ( i) = G T (n) - ∃ t T ×∑ G R ( i) i= 1
实时校正算法应植入摄像机内, 完成对信号的 实时处理。 这里采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 (FPGA ) 作为处理器, 可编程逻辑阵列器件是可以由用户进 行编程以实现所需逻辑功能的数字集成电路, 利用 其内部的逻辑结构实现任何布尔表达式、 寄存器函 数。FPGA 具有高密度 ( 一个器件内部可用逻辑门 可达数十万门) 、 运行速度快 ( 管脚间的延时小, 仅几 个纳秒) 的特点, 能够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 用它来
2 048、 4 096 × 4 096 发展, 但它产生的垂直拖尾比
图 1 CCD 器件结构原理
内线转移型 CCD 大, 影响到它的使用范围。 本文以
DAL SA I A2 D 4 芯片为例, 对垂直拖尾现象进行分
图 2 展示了三相驱动 CCD 传感器电荷转移过 程, 根据能量定理电荷总是从能量高的向能量低的 方向运动, 电极 Ф 2 电压比电极 Ф 1 高, 在电极 Ф 2 处
CCD 输出的第 2 行光积累电荷为第 2 行的真实光
积累电荷与第 1 行在 ∃ t 持续时间内光积累电荷之 和, 光积累电荷由光入射能量决定, 与感光时间成正 比。 ∃ t 持续时间产生的输出值为 ∃G (1) = G R (1) ×∃ t T 行在 ∃ t 持续时间内光输出值 ∃G (1) , 即
G R (3) = G T (3) - ∃G (1) - ∃G (2) = G T (3) 图 6 优化设计流程
( 1) 为每列信号分配一个存储单元 ( 5) = G T (n) ( 6)
n- 1
∃ t T × (G R (1) + G R (2) ) 第 n 行的真实值
G R (n) = G T (n ) - ∃G (1) - ∃G (2) - ∃G (n n- 1
G R (n ) = G T (n) - ∃ t T ×
∑G
i= 1
R ( i)
( 5)
只需要做一次减法运算: 取当前 CCD 输入数据与存 储单元 RM 的数据之差即可。 ( 2) 计算校正参数
n- 1
∃ t T ×∑ G R ( i) 称为校正参数, ∃ t T 称为校正 i= 1 系数, 提前得到下一行的校正参数:
图 5 为每个像元分配一个存储单元, 存放该像 元数据的真实值。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74
压 电 与 声 光
2004 年

第 1 期
傅 平: CCD 图像传感器拖尾的研究
73
形成的势阱高于电极 Ф 1 处, 电荷从电极 Ф 1 向电极
2 转移。 只要下一时刻电极 Ф 3 电压比电极 Ф 2 高, Ф
实际上仍然由 CCD 构成, 与图像感光区的结构相 同, 只不过它的表面覆盖了一层遮光膜, 阻止外来光 线进入存储区。 快转期间接收感光区的图像, 并在存 储区转移脉冲的作用下, 将来自图像区的信号一行 接一行接受、 转移, 直到充满整个存储区的 1 030 行 ( 包括 6 个隔离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