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篇一:县人事局扶残助残先进事迹材料XXX县人事劳动局扶残助残先进事迹材料做好残疾人工作是全社会共同肩负的责任,XXX县人事劳动局一贯坚持省、市、县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积极组织实施残疾人优惠政策和帮扶工作的落实,努力维护弱势群体中最困难的人群残疾人的利益,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充分履行部门职能,把为残疾人扶贫帮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策县人事劳动局十分关心残疾人事业,高度重视扶残助残工作。
长期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县残联的安排和部署,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国家扶残助残相关法规、政策,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认真履行扶残助残义务,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结合部门职能,坚持能所力及,以能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而积极努力工作,以促进全县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积极宣传,不断营造关心残疾人事业和扶残助残良好氛围县人事劳动局坚持把关心残疾人事业和扶残助残工作作为局机关日常工作来抓,教育好本单位干部职工和身边的人重视残疾人事业。
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要认真履行国家赋予我们对残疾人事业责任,全面认识关心残疾人事业和扶残助残工作的重要意义,每位干部职工都要义不容辞、尽职尽责地为残疾人事业作为应有的贡献。
利用周一集中学习时机,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强化了干部群众的文明助残意识,树立了团结互助、助残为荣的良好风尚。
三、努力践行,认真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多年来,县人事劳动局坚持按照扶残、助残工作相关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残疾人认真开展帮扶工作和积极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扶贫助残先进集体材料范文

扶贫助残先进集体材料范文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我们村的扶贫助残先进集体,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我们村位于一个偏远山区,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但受限于交通和自然条件,农民的生活水平一直比较低下。
加上村里还有一些贫困家庭和残疾人群体,生活更加困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村委会成立了扶贫助残工作组,致力于改善贫困户和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首先,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我们积极引进技术和种植业新品种,改善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民种植收益。
同时,我们组织培训贫困户学习技能,包括养殖、种植和手工艺等,帮助他们自谋职业,增加家庭收入来源。
此外,我们还积极联系外部市场,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开拓销售渠道。
其次,我们给予残疾人群体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我们建设了残疾人服务中心,提供康复培训、教育培训和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
我们还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源,筹集资金为残疾人购买助残器具,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此外,我们组织志愿者定期走访残疾人,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和帮助。
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扶持,村里的贫困户和残疾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贫困户的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残疾人在我们的关爱和支持下,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精神,融入社会,重拾信心。
他们自发组织了残疾人才艺表演队,走进社区和学校开展公益演出,传递爱的力量,展现了残疾人的勇气与坚强。
最后,我们村在扶贫助残工作上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和政府的表彰。
我们被评为扶贫助残示范村,在全县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推广,帮助更多的村庄和农民脱贫。
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也将继续努力,为更多的人带来希望和光明。
谢谢大家!我们将继续坚持并努力不懈!。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相关推荐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
写事迹材料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无锡市新吴区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残联)从实际出发,在工作上求创新,在成效上求突破,切实解决了区内残疾人在硬件设施、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多方面的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实效,使残疾人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多年来,新吴区残联扶残助残工作亦是深得社会认可,荣誉不断。
20xx年、20xx年,新吴区残工委获得了国务院残工委授予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一、优化提升残疾人硬件建设,打好服务基础。
1.高水平建设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
20xx年11月,残疾人康复养护中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额约1.38亿元,按区康复医院、区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旺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四位一体”功能定位,开展了常见疾病的诊治、康复医学治疗(含成人肢体康复,儿童肢体、孤独症、智力、听力言语等类别康复),同时收住符合相关标准的重度残疾人,开展专业康复及护理服务。
2.创新打造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以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厦(民生大厦)为平台,聚合社会助残资源和力量,先后引进培育了30余家助残服务机构。
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模式,实行“一站式楼宇助残”。
建成高新区外企党建助残服务中心、残疾人就业供求服务中心、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劳动产品调配中心、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儿童康复中心、残疾人文体艺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托养供求服务中心和一个区街共建的旺庄街道残疾人之家等“七个中心一家”,形成助残服务链,为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康复、维权、文体等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3.逐步完善助残基础公共服务阵地。
河南残联先进集体事迹范文

河南残联先进集体事迹范文作为河南残联先进集体的一员,我们始终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积极为残疾人群体服务,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生活便利和发展机会。
我们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
在残疾人就业、教育、康复和精神关爱方面,我们团队通力合作,精心策划、组织和推动各项工作。
我们不仅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还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在教育方面,我们努力争取政策支持,为残疾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平等的学习机会。
在康复方面,我们致力于组织各类康复活动,帮助残疾人重返社会,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在精神关爱方面,我们不仅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还定期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我们的工作成果得到了残疾人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
我们以此为动力,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我们愿意将先进的经验分享给其他残联组织,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我们始终铭记使命,在服务中不懈努力,为河南残联先进集体增光添彩!我们团队秉承着“以人为本,以爱为纽带”的理念,始终将残疾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心声,为他们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
我们注重倾听残疾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与他们沟通,根据他们的需求调整和改进服务项目,使我们的服务更加人性化、贴心。
我们的工作并不仅局限于日常的服务和活动,更注重引导和帮助残疾人自立更生。
我们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我们还积极搭建残疾人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残疾人就业,推动社会公众对残疾人的关爱和理解。
作为河南残联先进集体的一名成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也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
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继续为残疾人群体的福祉努力奋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相信,在河南残联的指引下,我们能够为残疾人建立更加美好的未来,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爱与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精选5篇)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
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1近年来,城关区政府秉承“以人为本,残健和谐,共享发展,同圆梦想”理念,紧盯残疾人与健全人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全力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将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建设“幸福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残疾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参与状况切实明显提高,残疾朋友的幸福感明显增强。
城关区先后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百强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阳光家园”全国示范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发挥了“中心城区”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
两个《意见》:体现政府助残主作用着眼“坚持率先科学发展,打造和谐幸福城关”,以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为目标,城关区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政策层面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
城关区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作为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按照“全国一流、全省率先”标准,投入资金1亿元,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成集残疾人就业托养服务中心、康复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儿童康复特教中心、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中心和图书馆等多位一体、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性服务中心,构筑了全区残疾朋友的“温馨家园”!三个“100%”:集聚社会扶残正能量在全区24个街道成立了街道残联,选配街道残联理事长和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在148个社区和18个行政村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配齐了残协专职委员,并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实现了街道残联和社区残协组建率、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率、专职委员持证上岗集中培训率“三个100%”,做到了“三明三有三规范”(三明:残疾人基本状况明、残疾人基本需求明,残疾人基本服务明;三有:机构有牌子、办公有场所、岗位有人员;三规范:规章制度规范、台帐档案规范、专业服务规范);组建社区残协工作站,健全了肢残、盲、聋哑、智力和精神残疾人亲友五大专门协会,组织万名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了残疾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立体覆盖”的组织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城关区残疾人事业了“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助残先进集体事迹

助残先进集体事迹篇一: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材料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材料——记固原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隆德县六盘山街道办事处残疾人联合会先进事迹20XX年8月21日六盘山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XX年6月,下设东关、西苑、隆关、隆泉4个社区,共有职工267人,其中正式职工47人。
辖区总面积11平方公里,共有9992户,31012人,其中城镇人口9928户30791人,农业人口64户221人,少()数民族540人。
全街道共有残疾人143人,其中视力残疾14人,听力言语残疾8人,肢体残疾68人,精神残疾29人,智力残疾14人,多重残疾10人。
近年来,六盘山街道办事处残疾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残联的帮助指导下,紧密结合街道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做好残疾人救助、康复、教育、就业、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残疾人生活状况逐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环境进一步,街道残疾人组织建设呈现出稳步推进、整体提高的良好态势。
一、健全组织,领导助残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区残联组织,把残联组织建设纳入党的组织建设整体规划,按照加强组织建设,充实领导班子,稳定工作队伍,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建立了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兼任理事长、民政助理兼任副理事长的六盘山街道办事处残疾人联合会。
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组建了由社区工作者兼任残协主席的社区残疾人协会,调整配齐了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人员保障。
二、精心组织,和谐助残积极配合县残联,组织残疾人参加书法、绘画、剪纸、电焊等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以“项目培训”为主,带动引领残疾人学技术、学技能,培训各类残疾人30余人(次)。
同时,不断引导残疾人积极参与到全县文化、旅游和花卉、中药材产业当中去,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拓展他们的就业范围。
对全街道“先心病、唇腭裂、疝气”患儿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17人,其中先心病7人,唇腭裂1人,疝气7人,并及时联系县残联,使患儿得到有效治疗,解决了困难残疾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社区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社区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一、引言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也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单位,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开展与否,直接关系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程度。
某社区在残疾人工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先进实践,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以下是该社区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的事迹材料,以飨读者。
二、先进集体介绍该先进集体名为XX社区残疾人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于20XX 年,由一支富有经验和责任感的工作团队组成。
该团队成员以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并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三、先进事迹1. 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XX社区残疾人工作服务中心在康复服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他们设立了一支康复团队,由专业的医生、康复师和心理咨询师组成,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通过定期的跟进及时调整。
在康复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残疾人家庭了解康复知识和技巧,他们还定期组织康复知识培训,提高了残疾人康复效果。
2. 提供就业创业支持该中心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新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们建立了与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制,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并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通过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改进服务模式,他们帮助许多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创业的梦想,为社区的经济发展和残疾人自强自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 加强社区宣传和咨询服务XX社区残疾人工作服务中心非常重视宣传和咨询服务的工作。
他们定期组织各类宣传活动,通过社区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向社区居民普及残疾人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社会对残疾人工作的关注和理解。
同时,他们还设立了咨询热线和网上咨询平台,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了全天候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 推动社区无障碍建设XX社区残疾人工作服务中心注重推动社区的无障碍建设,为残疾人提供更为便利的生活环境。
他们联合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公司、各类服务机构等部门,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资金,对社区道路、建筑、交通设施等进行改造,修建了无障碍通道、坡道、电梯等,并设置了针对残疾人的专属停车位以及辅助设施,为残疾人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出行条件。
残联先进集体材料(五篇模版)

残联先进集体材料(五篇模版)第一篇:残联先进集体材料先进集体申报材料郑村镇残疾人联合会郑村镇残疾人联合会于2010年成立,下设20个残疾人联合协会,共有20个残疾人专职委员。
全镇共有残疾人629人,其中视力残疾101人,听力残疾85人,言语残疾30人,肢体残疾357人,智力残疾48人,多重残疾2人。
在县残联的指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我镇残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为指导,按照胡总书记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工作全局,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部署,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为重点,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残疾人保障法》,认真履行“服务、管理”职能,围绕市、县相关残疾人工作会议及文件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使全镇残疾人工作出现了基础工作长足发展,重点工作有新突破,整体工作全面推进的可喜局面,为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强化和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为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我镇残联按照县残联年终考核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对全镇20个行政村的残协基层组织,做到了“五有”(有人员、有场所、有牌子、有制度、有档案)、“五上墙”(制度上墙、职责上墙、组织机构情况上墙、工作规划和目标任务上墙)。
使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纳入规范化轨道,今年4月份县残联对我镇残联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检查验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进行了表彰。
(一)社会保障工作初步开展。
我镇残联结合民政救助,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工作的开展,认真摸底调查,积极上报请求有关部门解决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老师,我爱我们的祖国” 这些大声朗读的孩子,耳朵上都戴着助听器,现在,不仅都能够开口说话了,而且还学会了语文、数学等文化知识,有的孩子考上高中,有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有的孩子成为了全国舞蹈冠军,这些孩子都是河南省XX市XX区特殊教育学校
的学生。
XX市XX区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1998年9月1日,前身是XX市XX区聋儿语训中心,学校创办之初,条件非常艰苦,所有的家当只有三间平房,五张桌子,七张小床,两口锅,四个塑料碗。
更麻烦的是学校没有一个学生,那时候很少有人听说过聋儿语训这个词,当老师们告诉别人,自己能把聋哑儿童教会说话,很多人都把聋儿语训中心的老师当成了骗子。
没有办法,XX残联的领导就和语训中心的老师们一起,骑着自行车一个村一个村的去寻访学生,告诉他们孩子到学校语训可以先不收任何费用,等孩子学会说话之后再收一点生活费,即使这样才有两个聋儿家长愿意让孩子来试一试。
因为条件艰苦,那时候,老师们也想在社会上拉一些赞助,给孩子们改善一下生活学习条件,但是,却没有人信任他们。
无奈,老师们只好放弃了拿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沉入
寂寞之中吧,好好教学,只有真正教出成绩来,让事实说话,才
最有说服力。
然而,万事开头难,在那个时候,要教会一个聋哑儿童
学会说话,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按照过去老的教学方法,
聋儿把苹果都说成了“屁股”,把“冬天”说成了“肚皮”,
发音很不清楚,老师们就一个音一个音的去探索,后来发现,发“ an”这个音的时候咬一点舌尖会更好一些,而学会发“东”这个字则更加偶然,有一次一个老师在听豫剧大师马金凤演唱的《穆桂英挂帅》,其中有一句“穆桂英我的家在山东” 最后的那个“东”字,她用的是鼻音,受她的启发老师们也教聋儿们学会了说这个字。
经过反复摸索和实践,xx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摸索出一整套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的方法,聋哑儿童还能学会说话!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了四面八方,十六年来,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聋哑儿童,轻度智障儿童在这里学会了说话,学到了文化知识,有的学生,在聋儿语训中心上完小学之后,还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
聋儿xx六岁才来到xx特殊教育学校上学,上学之前,
小xx连一声“妈”都不会叫,为了不让别人歧视他,xx的父母就把孩子常年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和别人玩。
来到特殊教育学校之后,语训部的老师们不仅教会了他说话,而且教会了他语文、数学等小学的文化知识。
xx的妈妈说,她次
听到儿子喊自己“妈妈”时,一口气哭了一个多小时,感觉总算
把这几年憋在心里面的委屈给哭出去了;回到家里后,过去从来不让XX出去玩的家人,给XX换上最好的衣服,拉着他去赶集,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又从村北头走到村南头,见了男的就让XX 喊人家“叔叔、伯伯”,见了女的就让XX 喊人家“姑姑、婶子”,目的就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会说话了,不是聋哑人了,那种喜极而泣的激动心情,是正常孩子的家长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在教XX学说话的过程中,老师们还发现了XX的舞蹈天赋,于是就请来专业舞蹈老师对他进行培养,功夫不负有心人,XX12岁获得河南省体育舞蹈大赛冠军,15岁被中州大
学舞蹈学院破格录取,他所表演的节目,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的舞台。
后来,XX慢慢的长大了,虽然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跳舞,但是因为耳朵听不见,还是和健全人有差别,因此,家里人又替他上愁了,愁他长大了没有个出路,XX特殊教育学校的邱新会老师根据他的特长,鼓励他去创办一个舞蹈培训班。
然而,他创办舞蹈培训班的时候又遇到了麻烦一一没有本钱。
于是,我就开始四处为他想办法筹钱,XX年3月10日,邱老师通过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公益节目《为你而战》答题闯关,为XX赢取了175500块钱的公益金,十七万的巨款邱老师自己一分钱都没要全部捐给了XX,资助他去北京深造并创办舞蹈培训班,现在,20岁的聋儿xx,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