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次作业布置Microsoft Word 文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6课时,主要内容为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学生将回顾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分数和小数、几何图形、统计和概率等。
教学目标1. 复习并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
3. 实例讲解:通过PPT展示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讲解练习: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板书设计1.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2. 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6课时3.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2.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按照整理和复习的方法进行。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3. 教师应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存在学习困难,如何帮助学生解决。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零食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导入环节还可以包括一个简短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尝试解决的。
2. 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学生对新知识的第一印象,教师需要清晰、系统地介绍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单元分数乘法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二)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预设:(1)(个);(2)(个);(3)(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
(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3.比较分析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 Microsoft Word 文档

2、学校要建一个直径是10m的圆形花坛,你能用什么方法画出这个圆?3、画一个只有一条对称轴的四边形;再画一个只有2条对称轴的四边形。
4、说一说圆和三角形、四边形有什么区别。
第三十八次作业1、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
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数,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__________。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用直径表示周长公式________________;用半径表示圆的周长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最早把圆周率推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是___________。
2、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50cm,绕花坛转一周大约转动多少周?3、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4、在一个圆形亭子里,小丽走完它的直径需用12步,每步长大约是55cm。
这个圆形亭子的周长大约是多少?5、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3cm (2)d=6m (3 )、r=5cm第三十九次作业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7米。
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第五十四次作业1、六年级有学生100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96人。
达标率为_________%,未达标的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_________%。
2、地球表面积约为51100万平方千米,全球陆地面积约为14870万平方千米。
(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几?(2)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几?3、人体大约每天需要摄入2500ml的水份,其中从食物中获得的约为1200ml,饮水获得的约为1300ml。
(1)从食物中获取的水份占每日摄水量的百分之几?(2)饮水获得的占百分之几?4、六(3)班同学订阅了三种刊物,其中80%的人订了《小学生作文》,75%的人订了《小灵通》,60%的人订了《少年》。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新审定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新审定人教版)第六单元《百分数》第1课时教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XX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的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及手段教学流程二次备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教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收集到了吗?在哪儿收集的?容易找吗?这说明了什么?既然百分数这么有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好吗?你想学习有关百分数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百分数的意义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认为哪杯糖水更甜?学生争论后得出不好判断的结论。
老师给出三杯糖水中糖的含量:7克、13克、9克。
问:这下能判断吗?还需要什么条件?再给出糖水的重量:20克、50克、25克。
问:这下能判断吗?看什么?生:看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这样能判断哪个杯更甜吗?怎样就容易看出来了?师: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分率,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的写法: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师示范写35%。
请一位学生板演26%、36%,其他学生在本上写。
师生交流:百分数怎样写规范、美观?①两个小圆圈要写的小一点。
②斜线的倾斜程度。
由刚才的不好判断,到现在的一目了然,是谁帮了我们的忙?大家在课前已经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百分数,你现在能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吗?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收集的百分数?说说它的意义。
最新202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最新202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最新202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目的:1、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每生准备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模具,大米,水,沙子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实验分组合作学习(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
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学生叙述实验过程并总结结论,得出计算公式板书:圆锥的体积= 1/3×圆柱的体积=1/3 ×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 1/3Sh2、教学练习四第3题(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归纳总结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1.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同分母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异分母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2. 分数的应用: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标签,找出分数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同分母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同分母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练习题。
4. 知识拓展:讲解异分母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异分母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练习题。
6. 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烹饪、购物等。
六、板书设计1. 同分母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
2. 异分母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
3.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妈妈买了2.5千克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千克的苹果?(2)一瓶饮料有3.6升,小明喝了其中的1/2,小明喝了多少升的饮料?答案:(1)每个小朋友能得到0.5千克的苹果。
(2)小明喝了1.8升的饮料。
(1)计算1/2 × 3/4。
(2)计算2/3 ÷ 1/2。
答案:(1)1/2 × 3/4 = 3/8。
(2)2/3 ÷ 1/2 = 4/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异分母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建立一个点和一个数对得对应。
理解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
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欣赏图形的美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照片:集体照师:谢老师想把我们班的集体照放进想框里,怎样把它放进去呢?(复制粘贴)师:看着这张照片,有什么感觉?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缩小和放大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投影出示课题:图形的放缩)!二、笑脸图大变身1、初步感受图形的放缩师:(出示1张贺卡图片)这是一张贺卡,(边说,边操作,得到的三张贺卡)与原来的贺卡相比,怎么样?生:一样(不一样)。
师:看完之后,你想说点儿什么?你认为哪一张跟原图最像?为什么?(记住和原图比:都是长方形的,是长变了还是宽变了?)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2、深入探究图形的放缩师:为什么同样的贺卡,在进行了变化之后,有的与原图相像,有的不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其中的奥秘。
(教师出示将方格图照贺卡图片。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并结合相关数据思考并分析:谁画得像?为什么?请代表把你们刚才交流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代表发言,集体指正。
师:看来只有长和宽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才能画得和原图相像。
(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的板书写出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研究所画图的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会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免费下载内容预览.附件请直接到本站底手下载打印即可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肯定位置的方式,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肯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排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一、咱们全班有53名同窗,但大部份的同窗老师都不熟悉,若是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名同窗发言,你们能帮我想一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二、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来表述。
二、新授一、教学例1(1)若是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窗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其他同窗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其他同窗的位置。
(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窗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咱们可以这样表示:(2,3)。
依照这样的方式,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二、小结例1:(1)肯定一个同窗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2)咱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若是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窗的名字,同窗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肯定位置,说说它们肯定位置的方式。
4、教学例2(1)咱们方才已经知道若是表示班上同窗所在的位置。
此刻咱们一路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用意上(出示示用意),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式,全班一路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按照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