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7、8课导学案
刘营新目标八下Unit 7 五步导学案(教师专用) (2)

。
5. Can you tell me a bit more about China? 我们学过的可以修饰比较级的副词和短语还有
注意比较级和最高级 Which is the second longest river in China?
Which river is longer ,the Nile or theYellow River?
对人口这个数字划线提问要用 特殊疑问词
。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4.as big as 和…一样大 as…as 之间的形容词用
级。
The Yellow river is not as long as the Yangtze river.
否定形式 not as…as 意为
II. While-class 1.导入新课
Last class we learned some interests of places in the world .This class we are
going to learn China’s long history and the Great Wall. Today let’s learn
执笔 授课班级
杨玉欢
刘营初中
八年级
教学案
审核
龚琴
课型
听说课
授课时间
姓名
课时 学案编号
4
【课 题】 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Section A (3a-4c)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重点单词和句型: achievement,thick,include, condition,succeed,force,nature ,take in,in the face of,even though, Even more serious difficulties include freezing weather conditions and heavy storms. The spirit of these climbers shows us that we should never give up trying to achieve our dreams. 能力目标:根据阅读掌握写作技巧,并能模仿本文写出较短的文章。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不认输敢于尝试的精神。 学习策略:综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不认输敢于尝试的精神。
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都匀剑江中学历史组学生姓名:班级:❤课标要求: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本课重难点:重点:理解并认识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商业贸易、社会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
难点: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
❤本课名词解释:【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商品交易所】:也称商品期货交易市场,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
是大宗商品进行现货及期货买卖的交易场所。
商品交易所的交易通常只能通过特定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易.特定人员主要指交易所的会员,只有会员才能进入交易所大厅进行买卖,会员要缴纳会费,交易时不再缴纳其他费用.交易达成后,买卖双方要各按交易额的5~10%缴纳“履约押金”,待交割期完成,交易所会如数退回押金。
【“世界工厂”】世界工厂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
在经济学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从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19世纪英国在其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工业生产门类,并在殖民主义炮舰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输出工业品。
可以说,英国是19世纪的世界工厂。
【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
其中,主要的变化是: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商路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原来独占欧洲与东方贸易的意大利城市,商业地位日趋衰落。
英国的伦敦、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等城市的商业地位日趋重要。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8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第8课 辛亥革命主备人:定陶镇中刘景元【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请认真阅读第43页课本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中华民国成立于何时何地?有什么重大意义?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清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如何?有何意义?《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1.对于三民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可以查资料,问老师)?(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民族革命)进步性:①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清贵族,强调了民族平等,反对种族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民族隔阂,孤立了清王朝,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将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因为这时清政府已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当时中国人民与清朝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焦点,推翻清政府也就等于打击了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的帝国主义,实际上也就包含了建立独立富强的国家之意在内,有进步性和革命性。
②将民族主义和政治革命和民权政治结合起来。
民族主义是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纲领中最有群众基础的一条。
局限性①民族主义仅仅停留在推翻清政府统治、光复汉族国家。
②仍保留着大汉族主义情绪,如指斥清朝(满洲人)统治者为“鞑虏”,把国内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问题和外国侵略相混淆,把满洲排挤到“中国之外”。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回忆我的母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记叙文中叙议结合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回忆我的母亲》中议论性的句子,总结记叙文中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种写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感知母爱,培养学生感恩图报的思想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在叙事之后运用议论抒情的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缘事而发,恰到好处"的在叙后运用议论来表情达意。
三、教学设想理想的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激励、组织、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主动地获取有关语文的真知,逐步学会语文的方法,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终至形成习惯。
而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范本,引导学法探究实践,在此基础上一课一得,力行“授之以渔”。
本堂课,我的定位就是以《回忆我的母亲》为范本,就“叙议结合"这一知识点进行的写作指导课。
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赏读课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在赏读中归纳总结叙议结合这种写法的作用,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抒发情感,升华文章的中心。
四、教学方法:赏读分析法、发现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对《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赏读,从课文中学会了用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其实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一种很独特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增色不少,那就是叙议结合。
所以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PPT投影,学生齐读。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

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前预习题1、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进行平反,要求纠正的错误。
2、“凡是,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就是“”,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的大讨论。
这是一场深刻的运动。
它使人们认识到,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年12月,全会在北京召开。
5、会议内容:①思想上:确定了、、、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我国历史新时期。
7、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的种种罪名,恢复其名誉,使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8、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食道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课后自测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有()①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②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④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纪录片《平反冤假错案》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集团为篡党夺权,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残酷迫害,制造大批冤假错案,以及我党如何平反冤假错案的过程。
我国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是在()A.“文化大革命”结束后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后D.林彪集团被粉碎后4、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会首先否定了()A.“以阶级斗争为纲”B.“两个凡是”的方针C.资产阶级自由化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5、新中国历史上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的主要标志是()A.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完成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A.1978年B.1979年C.1980年D.1981年7、《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A.中共七届三中全会B.中共八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8、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B.《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C.《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D.《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9、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A.“以阶级斗争为纲”B.资产阶级自由化C.“两个凡是”的方针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0、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会议,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A.中共七届三中全会B.中共八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1、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一课时: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教学目标:1. 了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大航海时代的主要航行路线与发现事实;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眼光。
教学重点: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2. 大航海时代的主要航行路线与发现事实。
教学难点:大航海时代的主要航行路线与发现事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对大航海时代的简单了解。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有关航海和海上贸易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如:“你们知道在古代有哪些重要的航海活动吗?”“航海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你们知道大航海时代吗?”等。
二、知识讲解与学习(15分钟)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教师简要讲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包括16世纪初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亚尔欧帝国的崛起、技术的进步以及商业和贸易的需求等。
2. 大航海时代的主要航行路线与发现事实教师通过板书或投影,介绍大航海时代的主要航行路线,如葡萄牙航路、西班牙航路和英国航路等。
并向学生展示一些重要的发现事实,如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等。
引导学生对这些发现进行思考和感受。
三、讨论与交流(25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航海家或一次重要航海行动进行研究,了解他们的事迹和贡献。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研究结果,其他小组提问和讨论。
2. 教师引导讨论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拓展讨论。
例如:“大航海时代对当时的欧洲国家有什么意义?”“航海家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大航海时代的发现对世界有何影响?”等。
四、总结(10分钟)教师给出总结,对大航海时代的背景、意义、主要航行路线和发现事实进行回顾。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大航海时代的意义以及航海家们的勇敢探索进行评价。
五、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200-300字的文章,描述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导学案-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生版)【课标】1.18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单元概述】西欧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为了反抗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禁锢)。
14—18 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与此同时,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7—19 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
随着资本主义的地域扩展,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等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总特征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核心构想、构建理性王国革命时代科学诞生经济1.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开拓世界市场2.圈地运动、工场手工业扩大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政治1.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世界各国整体上仍以封建制度为主欧洲的一些封建国家的君主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2.从17C中期到19C初,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确立,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确立:1640—1689美国独立战争和共和制确立:1775—1787法国大革命:1789—1794思想1.重商主义(导致荷消英涨):盛行于16—18C的工场手工业时期,主要积累金银,发展工商业,拓展海外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要求的反映。
3.17—18C,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掀起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政治构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使民主自由平等法治思想成为历史潮流。
它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同时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国际关系1.17C开始,后起的英法等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展开激烈的争夺殖民地和殖民扩张的斗争17C海上马车夫——荷兰商业帝国18C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帝国”(具体来说,是1756—1763英法战争之后)2.欧洲国家的争霸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3.原来先进的亚洲封建大国,逐渐落后于欧洲科学近代自然科学(1687牛顿经典力学)逐渐形成,唯物主义科学研究方法得以推广,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复习策略纵横考查14—18C中西差异从学科素养、通史、中外角度考查早期欧洲社会转型的特点客观题、主观题都找有很大比重重要概念理性主义:“唯理论”与“经验论”相对,是认识论的一种学说,泛指一切崇尚理性、强调理性作用的观点或思潮。
202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202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
学案
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
-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起源
- 第二章农业文明的兴起
- 第三章文字的发明与传播
第二单元古代国家的兴起
- 第一章战国七雄
- 第二章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
- 第三章罗马帝国的兴亡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 第二章文化名人与文学艺术
- 第三章中国与中华文化的融合
第四单元世界古代科技与文化
- 第一章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 第二章南亚古代印度文化的探究
- 第三章古代埃及文化的发展与衰落
第五单元中世纪的世界
- 第一章天下三分,唐宋元的兴衰
-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的阶级与文化
- 第三章国家与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第六单元现代时期的世界
- 第一章近代中国社会与政治变革
- 第二章世界两次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第三章法国大革命与现代西方政治思潮
本导学案主要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在学习历史下册时,系统化和全面化地学习历史知识,了解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历史事件探究,感悟历史,思考现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历史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所谓的“二月逆流”B.红卫兵运动
C.四五运动D.“上山下乡”运动
●回顾反馈(5分钟)
轻松回忆,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10分钟)
知识串联结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认识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
情景再现网上观看二月抗争影像或资料,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凛然正气和铿锵气概。
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什么感情?
【展示提升】
拓展延伸请评论一下当年“文化大革命”中“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种种现象,说说它给我们留下哪些教训和启示?
【当堂检测】
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九·一三”事件
C.“四五”运动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九一三”事件是指()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3.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和意义。
学习程序
学法导航
【回顾反馈】
1.年,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对所谓的、
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
2.年9月13日,等人仓皇出逃,机毁人亡。
●展示提升(10分钟)
前后联系,横向对比,归纳总结。
●当堂检测(5分钟)
我做做,考考自己!
重新确定、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
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的新时期。பைடு நூலகம்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查阅有关史料,加强对正义、正直的理解,认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掌握在人民手中”的道理。
●合作探究(15分钟)
分析史料,激发自己尊重历史、爱憎分明、心忧天下的情怀。
●展示提升(10分钟)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言之有理即可。
●当堂检测(5分钟)
相信自己,成竹在胸,
全对无误。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材料一“四五运动”期间,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歌:“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总理指示,是拆还是烧?”
材料二天安门题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1.材料一中的“江桥摇”指代的是哪三个人?材料二中的“雄杰”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作者为什么要“悲”、“哭”、“洒泪”?
相同点:
不同点:
【当堂检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
A.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
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2.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在。()
A.粉碎“四人帮”后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邓小平复出后D.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后
3.听歌曲《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段歌词是建国以来三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的写照,回答下列问题:
A.林彪集团策划武装政变B.林彪外逃,机毁人亡
C.造反派上海夺权D.一举粉碎“四人帮”
3.1973年,经济形势曾出现明显好转的原因是()
A.粉碎“四人帮”B.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
C.“文化大革命”推动D.“一月风暴”结束
4.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1976年的是()
A.周恩来逝世B.“四五运动”发生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第7课文化大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经过,“二月逆流”,以及两个反革命集团及其灭亡的标志。
2.认识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学习程序
学法导航
【回顾反馈】
1.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和,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①材料中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各是谁?
②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于党的哪次大会上?这次会议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③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
●回顾反馈(5分钟)
轻松回忆,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10分钟)
史实再现以小记者身份采访、报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挖掘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的重大使命,及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巨变。
1.平反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年,中央为撤消罪名,复名誉,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全国人大加紧了全面的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此后,又通过了《》等一系列法律。
【合作探究】
思维比拼结合“文化大革命”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展示提升】
拓展延伸比较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异同点。
3.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模人物有“铁人”、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等。
【自主学习】
一、动乱和灾难
1.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在文化大革命中,老革命家是怎样进行斗争的?
二、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文化大革命被哪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他们怎样灭亡的?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3.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的错误;②当时中央领导人仍然坚持“”_的错误,提出
“”的错误方针;③思想关于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时间地点:年底,在。
3.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的方针,
联系现实,查找资料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加深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查阅法律史料,加强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了解,塑造自己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合作探究(15分钟)
网上观看反映“文革”时期的电影或小说,走访经历“文革”的老人,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