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真题大题-广体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运动时,能量主要来源于:A. 糖类B. 脂肪C. 蛋白质D. 无机盐{答案:A}2. 下列哪种激素能促进肌肉生长:A. 生长激素B. 甲状腺激素C. 肾上腺素D. 胰岛素{答案:A}3.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是:A. 心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B. 心率与运动强度无关C. 心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减少D. 心率不变{答案:A}4. 下列哪种运动方式对心肺功能提高效果最显著:A. 短跑B. 长跑C. 游泳D. 健身操{答案:B}5. 人体在运动时,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是:A. 呼吸频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B. 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无关C. 呼吸频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减少D. 呼吸频率不变{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能量代谢的主要方式是______代谢。

{答案:有氧}2.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答案:肌纤维}3. 人体运动时,骨骼肌收缩,牵拉骨杠杆,产生______。

{答案:运动}4. 人体运动系统由______、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答案:骨}5.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______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和机制的科学。

{答案:运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说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

{答案:有氧运动是指在充足氧气供应的条件下,通过持续、稳定的运动方式,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的运动,如长跑、游泳等。

无氧运动是指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快速的运动方式,主要依赖肌肉内的能量储备,如短跑、举重等。

}2. 请简要说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案: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和肺活量;(2)使心脏肌肉发达,心腔扩大,心脏壁变厚;(3)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4)提高血液循环效率,增强抗凝血功能。

广体《运动生理学》试题

广体《运动生理学》试题

《运动生理学》试题(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1.5分,共30分。

1.视紫红质在光化学反应过程中消耗的视黄醛,需要体内贮存的()来补充。

A 维生素E B维生素A C蛋白质D维生素B2.通气/血流比值减少时,意味着()。

A通气不足,血流过剩B通气过剩,血流不足。

C通气量与血流量匹配最合适D通气量加大,输出量增加。

3.准备活动和塞前状态在作用上相同之处为()。

A推迟疲劳的出现B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长短C加速恢复过程D减少能量消耗4.激烈运动时,主要通过动用()使心输出量增加。

A心率贮备,心收缩期贮备B心率贮备,心舒张期贮备。

C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

D心率贮备,心泵贮备。

5.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6.有训练的运动员及对热环境适应者能提高了出汗反应的敏感性和出汗能力,表现为()A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增加。

B出汗阈下降,出汗率增加。

C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减少。

D出汗阈下降,出汗率下降。

7.比较观察不同距离赛跑后心率和呼吸的变化是属于()水平的研究。

A遥测B细胞水平C器官系统D整体8.动作电位的显著特点是()。

A呈“全或无”现象B不衰减传导C脉冲式DA+B+C9.青春发育期开始是由于()。

A下丘脑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腺垂体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C下丘脑和腺垂体迅速发育,并大量分泌相应的激素。

D性腺大量分泌性激素。

10.较长时性的记忆与()有关。

A脑内糖代谢加强B脑内蛋白质合成C新突触的形成D神经元的后作用1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在()。

A横关B肌质网C三联体D终末池12.检查眼震颤的目的是()。

A了解眼的视觉功能B检查眼肌功能C检查睫状体功能D检查前庭机能稳定性功能13.兴奋从心房到心室传导的延搁部位是()A房室束B结间束C房室结D窦房结14.人在从事不超过50%VO2max的运动时,呼吸当量会()。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理学)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理学)

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理学)————————————————————————————————作者:————————————————————————————————日期:22008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A环境变化 B体育科学 C体育运动 D运动医学 2.具有兴奋性的组织是。

A只有神经 B只有肌肉 C只有结缔组织 D神经和肌肉 3.肌肉具有等物理特性。

A兴奋性 B自动节律性 C弹性 D收缩性 4.动作电位是的平衡电位。

A K+B Na+C Cl-D Ca2+ 5.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时,释放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 Ca2+ 6.粗肌丝是由组成的。

A肌凝蛋白 B 原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 原宁蛋白 7.内环境是指。

A 体液B 细胞外液C 细胞内液D 血浆8.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浓度。

2008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纸上)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A环境变化 B体育科学 C体育运动 D运动医学2.具有兴奋性的组织是。

A只有神经 B只有肌肉 C只有结缔组织 D神经和肌肉3.肌肉具有等物理特性。

A兴奋性 B自动节律性 C弹性 D收缩性4.动作电位是的平衡电位。

A K+B Na+C Cl-D Ca2+5.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时,释放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 Ca2+6.粗肌丝是由组成的。

A肌凝蛋白 B 原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 原宁蛋白7.内环境是指。

运动生理学历年题目

运动生理学历年题目

运动生理学历年题目年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在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头后仰时,可引起上下肢及()的紧张性增强。

颈部肌肉背部伸肌腹部伸肌躯干两侧肌肉. 严重缺氧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增高变化很小降低不变. 经过长期耐力训练可使肌肉耐力、心肺功能得到改善,这是一种()现象。

服习应激反应适应. 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在于()。

调整赛前状态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提高代谢水平. 人体各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发育最早。

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 内环境是指()。

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 在幼年时期,缺乏()可导致“侏儒症”。

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 肌紧张的感受器是()。

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肌梭腱梭.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传导时,运动神经末梢向接点间隙释放的化学物质是()。

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钙离子钠离子. 一般来说,快肌纤维百分比较高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项目。

马拉松中长跑短跑球类. 肾脏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原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原尿不含()。

血细胞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 刺激前庭器官引起前庭反射的程度,称为()。

前庭机能稳定性稳态本体感觉位觉. 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为()。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下列与新陈代谢有关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人利用消化狗肉后吸收入血液的氨基酸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属于异化作用;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体内的蛋白质分解供能,属于异化作用。

. 在静息电位的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当心迷走神经紧张性提高时,心率()。

加快减慢不变以上都不是. 马拉松运动时,主要的供能系统是()。

酵解系统系统有氧氧化系统以上都不是. 下坡时,股四头肌做()收缩。

《体育生理》试题与解答

《体育生理》试题与解答

《体育生理》试题与解答体育生理试题与解答问题1:什么是体育生理?体育生理是研究人体在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它关注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变化,以及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问题2:体育生理的重要性是什么?体育生理的研究对于理解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以及健康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体育生理,我们可以优化训练计划、改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并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问题3:身体在运动中的哪些系统受到影响?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系统:1. 心血管系统: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功能和心血管健康,增强心肺耐力。

2. 呼吸系统:运动可以增强呼吸肌肉功能,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

3.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耐力和灵活性,促进骨骼健康和骨密度。

4. 神经系统: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传递速度和反应能力,提高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5. 代谢系统:运动可以提高新陈代谢水平,增加能量消耗和脂肪燃烧。

问题4:如何衡量身体在运动中的适应程度?衡量身体在运动中的适应程度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估:1. 心率:运动后的心率变化可以反映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情况。

2. 血压:运动后的血压变化可以反映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情况。

3. 呼吸频率:运动后的呼吸频率变化可以反映呼吸系统的适应情况。

4. 体重和体脂率:运动后的体重和体脂率变化可以反映代谢系统的适应情况。

5. 肌肉力量和耐力:运动后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变化可以反映骨骼肌肉系统的适应情况。

问题5:如何根据体育生理知识优化训练计划?根据体育生理知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优化训练计划:1. 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合理控制训练强度、时长和频率,避免过度训练和损伤。

2. 考虑适应周期:给予足够的恢复和休息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训练刺激,提高训练效果。

3. 多样化训练方式:结合不同种类的运动和训练方法,全面锻炼身体各个系统,提高整体运动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试题(含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试题(含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生殖3、兴奋性4、稳态5、自身调节6、反射弧7、反射8、非条件反射9、体液调节10、局部体液调节11、反馈12、正反馈13、负反馈14、神经调节15、神经-体液调节16、前馈17、生理学18、反应19、阈刺激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

A.生物学B.生理学C.动物学D.体育科学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B.血液和淋巴液C.组织液D.细胞外液3、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B.神经冲动C.电位变化D.反射活动4、维持机体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正反馈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负反馈调节5、下列生理过程属于前反馈调节的是。

A.负反馈调节B.正反馈调节C.减压反射D.比赛前运动员出现心跳加快6、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分娩C.排便反射D.减压反射7、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B.脑脊液C.血液D.淋巴液8、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

A.固定不变B.随机多变C.相对稳定D.绝对不变9、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A.神经调节B.自身调节C.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10、内环境与体内细胞的关系是。

A.细胞的生存环境B.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C.物质交换的场所D.细胞排泄废物的通道11、回心血量增加使心肌纤维拉长而收缩力加大是属于。

A.神经调节B.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D.自身调节12、负反馈的调节作用是。

A.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途径B.使血压C.使心率不致上升过快D.使排尿反射进一步增强13、运动会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

A.自身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调节14、体液是。

A.细胞内的液体B.细胞外的液体C.细胞内液加细胞外液D.血液15、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D.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16、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华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试题(含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试题(含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生殖3、兴奋性4、稳态5、自身调节6、反射弧7、反射8、非条件反射9、体液调节10、局部体液调节11、反馈12、正反馈13、负反馈14、神经调节15、神经-体液调节16、前馈17、生理学18、反应19、阈刺激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

A.生物学B.生理学C.动物学D.体育科学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B.血液和淋巴液C.组织液D.细胞外液3、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B.神经冲动C.电位变化D.反射活动4、维持机体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正反馈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负反馈调节5、下列生理过程属于前反馈调节的是。

A.负反馈调节B.正反馈调节C.减压反射D.比赛前运动员出现心跳加快6、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分娩C.排便反射D.减压反射7、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B.脑脊液C.血液D.淋巴液8、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

A.固定不变B.随机多变C.相对稳定D.绝对不变9、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A.神经调节B.自身调节C.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10、内环境与体内细胞的关系是。

A.细胞的生存环境B.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C.物质交换的场所D.细胞排泄废物的通道11、回心血量增加使心肌纤维拉长而收缩力加大是属于。

A.神经调节B.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D.自身调节12、负反馈的调节作用是。

A.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途径B.使血压C.使心率不致上升过快D.使排尿反射进一步增强13、运动会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

A.自身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调节14、体液是。

A.细胞内的液体B.细胞外的液体C.细胞内液加细胞外液D.血液15、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D.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16、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运动生理学》测验题目(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测验题目(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测验题目(含答案)《运动生理学》测验题目(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哪种营养素?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答案:C2. 哪个器官是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主要场所?A. 肾脏B. 肺脏C. 肝脏D. 胃答案:A3.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主要通过哪种方式增加心输出量?A. 增加心率B. 增加心脏前负荷C. 增加心脏后负荷D. 增加心脏的收缩力答案:A4. 哪个肌肉群是人体膝关节的主要稳定肌?A. 股四头肌B. 股二头肌C. 半膜肌D. 腓肠肌答案:A5.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哪种激素的分泌量会显著增加?A. 胰岛素B. 肾上腺素C. 甲状腺激素D. 生长激素答案:B6. 哪种类型的运动对提高人体心肺功能效果最为显著?A. 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B. 高强度、短时间的无氧运动C. 中等强度、间歇式的有氧运动D. 轻柔、缓慢的拉伸运动答案:A7.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供应不足时会首先消耗哪种能源?A. 碳水化合物B. 脂肪C. 蛋白质D. 维生素答案:A8. 哪个关节是人体承受重量的主要关节?A. 肩关节B. 膝关节C. 髋关节D. 踝关节答案:B9.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哪种物质可以促进肌肉的收缩?A. 肌酸B. 肌红蛋白C. 乳酸D. 氧气答案:A10. 哪个部位的肌肉群是人体呼吸的主要驱动力?A. 腹部肌肉B. 胸部肌肉C. 肩部肌肉D. 背部肌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请简要说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应机制。

答案: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主要依赖于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代谢、脂肪的氧化代谢和蛋白质的降解。

其中,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脂肪是储备能源,蛋白质在能量供应不足时才会被分解提供能量。

2. 请简述运动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

答案: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心肺耐力、增强心肺储备能力和改善心肺血液循环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真题大题-广体运动生理2003整理1、论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

P334(一)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是指横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的面积之和,由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决定,通常以平方厘米为单位。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越大,力量也越大。

(二)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类型直接影响到肌肉力量。

对于同样肌纤维数量而言,快肌纤维的收缩力明显大于慢肌纤维,因为快肌纤维内含有更多的肌原纤维,无氧供能酶活性高,供能速率快,单位时间内可完成更多的机械工。

因此,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的人,肌肉收缩力量也大。

(三)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对肌肉最大肌肉具有极大的影响。

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取决于活化的横桥书目多少,当肌肉处于某一初长度时,肌小节中粗、细肌丝的重叠状态最佳,收缩可活化(与位点结合)的横桥书目最多,因而产生的力量也最大,这一长度称为最适初长度。

通常,肌肉的最适初长度稍长于肌肉在人体内的静息长度,此时肌小节长度2.0—2.2微米,肌小节过短或过长都将因肌球蛋白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的书目减少而导致肌力下降。

(四)中枢激活肌肉活动受运动中枢的支配。

中枢激活指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

中枢激活作用主要表现为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及其同步化的程度。

中枢激活水平越高,动员的肌纤维数目就越多,肌肉收缩力量也越大。

肌肉即使在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同时参与收缩,缺乏训练的人只能动员肌肉中60%的肌纤维同时参与收缩,有良好训练的人可动员90%以上的肌纤维。

此时,研究表明力量训练还能够提高运动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说明力量训练可以提高中枢激活水平,这也是力量训练增强力量的又一重要原因。

(五)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是发挥高水平的中枢激活作用以及良好的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的基础,对提高最大肌力有重要作用。

中枢兴奋性通过参与兴奋的神经元数量和兴奋神经发出神经冲动的频率来体现,兴奋性高,则参与兴奋的神经元多,所发出的动作频率高,可使更多的兴奋性较低的运动单位也参与到兴奋收缩中来,从而使肌力增大。

(六)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人体完成任何动作,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多块肌肉协调工作来实现。

人体在某一运动中表现出的力量是参与该运动所有肌肉收缩的合力。

不同肌群接受不同神经中- 1 -枢的支配,中枢之间良好的协调配合将减少因肌群间工作不协调所致的力量抵消和能量浪费,有利于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具有可训练性,可通过训练提高。

对于某一特定动作来说,动作越熟练,与其相关的神经中枢之间协调配合也越好,因此,动作是否熟练将影响完成动作时的力量表现。

(七)年龄和性别肌肉力量从出生后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生自燃增长,通常在20—30岁时达最大,以后逐渐下降。

身体发育成熟以后,只有经过超负荷训练才能使肌肉力量增加。

如果不进行力量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力量同其他器官系统功能一样出现衰减。

10—12岁以下的儿童,男孩的力量仅比女孩略大。

进入青春期后力量明显大于女孩。

但进过训练,男女之间的差别会逐渐缩小。

(八)体重体重大的人一般绝对力量较大,而体重轻的人可能具有较大的相对力量。

随着体重的增加,绝对力量直线增加。

当相对力量表示总体力量时,随着体重的增加,相对力量却下降。

2 运动技能与一般的运动条件反射有什么不同?①复杂性:参与的中枢多,既有运动中枢,还有各种感觉中枢;②连锁性:反射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一连串的,前一动作的结束便是后一动作的开始,有严格的时序特征;③本体感受性:在反射过程中,肌肉的本体感受性传入冲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没有这种传入冲动,动作之间得不到联接,这个复杂的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运动技能不能掌握。

3、试述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及生理意义?心脏泵血供能的评价是日常生活和运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心率、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力贮备和心脏舒张供能是表现和评价心脏供能的重要的指标。

1、心率心率是反映心脏供能时相指标,其快慢直接表现心脏收缩的情况。

可通过安静心率、运动时心率增加情况,以及运动后心率恢复速率来反应心脏收缩功能、运动强度以及整体机能状态。

2、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1)每搏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入动脉的血量,简称每搏量。

每搏量是反应心脏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受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肌收缩力的影响,一定范围内每搏量随着静脉回心血量血液增加而增大,是因为回心血量的充盈增加了心肌纤维的初长度,反射性地提高心肌收缩力这是通过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来提高每搏量。

(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是反应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在代谢水平增高如剧烈运动时,心肌收缩力增强使每搏量增加,余血量减少,射血分数会- 2 -明显增加。

射血分数下降表明心脏泵血功能的降低。

在评定心脏泵血功能时,若单纯以每搏输出量作为指标而不考虑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是不全面的。

3、心输出量与心指数(1)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入到动脉的血量。

心输出量反映机体单位时间的血液循环量,是评定心泵功能重要的指标之一。

(2)心指数是用心输出量除以身体体表面积后得到的数值作为心输出量的相对值,称为心指数。

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心脏功能的常用评定指标。

4、心力贮备是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心泵功能贮备或称为心力贮备,可以用最大心输出量与安静心输出量之差来表示。

心力贮备的大小反应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需要的适应能力,也反映心脏的训练水平。

5、心室舒张功能研究发现,心室舒张功能较收缩功能更加敏感的反映心肌泵血功能状态。

当心肌出现疲劳或损伤时,心肌收缩功能通过代偿调节作用并不表现出下降,此时心脏射血量并无明显降低,这种射血量的维持是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功能完成的,但心肌舒张功能则可出现明显减弱,主要表现出心室血液快速充盈速率和快速充盈量下降,心室血液充盈量减少,最终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的降低。

4 试述“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几种学说。

1“衰竭”学说“衰竭”学说认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量物质的耗竭。

其依据是,在长时间运动中,产生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血糖[H1:]浓度降低,补充糖后,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堵塞”学说“堵塞”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其中主要是乳酸。

其依据是,疲劳的肌肉中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多。

乳酸堆积可引起肌肉组织和血液pH值(酸碱度)的下降,阻碍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的传递,影响冲动传向肌肉,抑制磷酸果糖激酶活性从而抑制糖酵解,使ATP合成速率减慢;pH值的下降,还使肌浆中Ca2+的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的相互作用,使肌肉收缩减弱。

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该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血液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引起的。

4保护性抑制学说按照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

运动时大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相应的神经细胞,使其长时间兴奋导致消耗增多,为避免进一步消耗,便产生了抑制过程,这对大脑皮质有保护性作用。

5突变理论爱德华兹认为在肌肉疲劳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途径的衰减突变过程,其主要途径包括:- 3 -1.单纯的能量消耗,肌肉的兴奋性并不下降,在ATP耗尽时,才引起肌肉僵直,这在运动性疲劳中不太可能发展到这个地步。

2.在能量和兴奋性丧失过程中,存在一个急剧下降的突变峰,兴奋性突然崩溃,并伴随力量或输出功率突然衰退。

3.肌肉能源物质消耗,兴奋性下降,但这种变化是渐进的,并没有发生突变。

4.单纯的兴奋性丧失,并不包括肌肉大量能量的消耗。

6自由基损伤学说自由基是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基团。

在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质膜和胞液中都可以产生自由基。

由于自由基化学性质活泼,可以与机体内糖类、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等发生反应,因此,能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2004整理1.在长时间耐力运动中人体体温有何变化?如何调节?①运动中由于代谢水平提高,人体产热增加,尽管经集体调节加强了散热的过程,但仍不能保证体热平衡而使体温升高,运动中体温的适度升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加快收缩速度;加快肌肉血流速度和加大血流量;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及二氧化碳的交换,有利于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

②运动中体温的升高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环境温度、湿度、风速及运动员训练水平等因素有关。

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体温升高幅度越大。

冬夏两季的大运动量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提高机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及调节能力。

2.决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后天可训练程度较大的因素有哪些?(一)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是指横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的面积之和,由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决定,通常以平方厘米为单位。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越大,力量也越大。

(二)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类型直接影响到肌肉力量。

对于同样肌纤维数量而言,快肌纤维的收缩力明显大于慢肌纤维,因为快肌纤维内含有更多的肌原纤维,无氧供能酶活性高,供能速率快,单位时间内可完成更多的机械工。

因此,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的人,肌肉收缩力量也大。

(三)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对肌肉最大肌肉具有极大的影响。

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取决于活化的横桥书目多少,当肌肉处于某一初长度时,肌小节中粗、细肌丝的重叠状态最佳,收缩可活化(与位点结合)的横桥书目最多,因而产生的力量也最大,这一长度称为最适初长度。

通常,肌肉的最适初长度稍长于肌肉在人体内的静息长度,此时肌小节长度2.0—2.2微米,肌小节过短或过长都将因肌球蛋白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的书目减少而导致肌力下降。

- 4 -(四)中枢激活肌肉活动受运动中枢的支配。

中枢激活指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

中枢激活作用主要表现为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及其同步化的程度。

中枢激活水平越高,动员的肌纤维数目就越多,肌肉收缩力量也越大。

肌肉即使在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同时参与收缩,缺乏训练的人只能动员肌肉中60%的肌纤维同时参与收缩,有良好训练的人可动员90%以上的肌纤维。

此时,研究表明力量训练还能够提高运动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说明力量训练可以提高中枢激活水平,这也是力量训练增强力量的又一重要原因。

(五)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是发挥高水平的中枢激活作用以及良好的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的基础,对提高最大肌力有重要作用。

中枢兴奋性通过参与兴奋的神经元数量和兴奋神经发出神经冲动的频率来体现,兴奋性高,则参与兴奋的神经元多,所发出的动作频率高,可使更多的兴奋性较低的运动单位也参与到兴奋收缩中来,从而使肌力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