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之几大小比较作业评讲
《分数大小的比较》教案

《分数大小的比较》教案《分数大小的比较》教案1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分数的大学比较方法。
整体上讲是成功,但成功的背后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在,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反思:1、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
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我创设了孙悟空分果子的情景,请学生判断谁笑得聪明,设悬念入课题,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争强好胜的心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问题的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我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学生通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素材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大小的实际意义,并以此得出可以借助分数单位来比较,进而归纳总结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身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借助表象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还是过于关注教材,灵活性欠缺,如在教学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图随意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要比老师出题或者直接完成书上的练习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其它:在验证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部分,设计得不够紧凑,有重复。
在得出方法之后,对于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的参透的不深。
在教学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这一环节,学生讨论用推理的方法进行比较后,应该请学生复述,并模仿练习,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可以达到更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分数大小的比较》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合适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分类整理,复习引入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几种情况?第一类: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如3/5和4/5;第二类: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如3/5和4/9;第三类: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如1/4和1/5。
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几大小比较课件

二、结合实际,比较大小
(五)运用发现,巩固练习
请你用一张正方形纸,找出一个几分之一 的数,然后涂上颜色,并贴到黑板上。
活动:把大家找到的分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三、巩固练习
看图写分数,比大小。
1 >1
3
8
1<1
10
7
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直观比较,初步感知
在下面这两个长方形中分别 表示出 25和 。35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几大小比较
三年级数学课件
二、结合实际,比较大小
(一)自主探究,交流想法
1. 出示 1、 1,自主探究比较大小,并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 24
11 24
2. 交流各自的想法。
二、结合实际,比较大小
(二)实物验证,理解方法
请你结合月饼图说一说这两个 分数的意义。
1 >1
2
4
请你说一说为什么 1大2 于 。14
2<3
5
5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二)迁移拓展,掌握方法
6 >5
6
6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对比发现,总结方法
2<3
5
5
1. 这两组分数有什么相同之处? 2. 分母相同时,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
6 >5
6
6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四)对比辨析,巩固方法
>
<
1. 这两组分数有什么不同之处?
2. 当分母相同时,怎样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当分子相同时,怎样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 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并说清比较的方法。
1< 1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精选4篇)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精选4篇)《分数的大小比较》篇1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分数的大学比较方法。
整体上讲是成功,但成功的背后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在,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反思:1、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
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我创设了孙悟空分果子的情景,请学生判断谁笑得聪明,设悬念入课题,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争强好胜的心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问题的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我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学生通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素材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大小的实际意义,并以此得出可以借助分数单位来比较,进而归纳总结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身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借助表象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还是过于关注教材,灵活性欠缺,如在教学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图随意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要比老师出题或者直接完成书上的练习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其它:在验证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部分,设计得不够紧凑,有重复。
在得出方法之后,对于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的参透的不深。
在教学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这一环节,学生讨论用推理的方法进行比较后,应该请学生复述,并模仿练习,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可以达到更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篇2分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学生年龄较小,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还受一定的限制。
另外,学生的思维可能也受“比较整数大小”方法的阻碍,因此,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学生出错的机率可能会高一些。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案,教学反思,说课

篇一:分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志华小学主题研讨课说课稿课题分数的大小比较第 1 课时说课内容:一、说教材:分数的大小比较是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1节,学生已经在第六册教材中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初步了解了分数概念——几等份中的几份,“以分数单位为计数单位,利用分数单位的累积来建立真分数的意义与序列”。
认识“几分之一”(分数单位)并以“几分之一”为计数单位,通过“几个几分之一”来认识“几分之几”。
二、说教学目标:(一)1.通过涂一涂、画一画等操作,直观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比,进行简单的说理,能说出推理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数学的逻辑性“数学是讲道理的”,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教学的难点是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新课之前我复习了分数的概念,各部分名称,以及“几分之几”就是“几个几分之一”的训练,为新课作了一个铺垫。
然后出示一个蜗牛吃野果的情景,顺理成章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教学新授:新授内容由探究一、探究二两部分组成。
探究一是同分母的分数大小比较。
通过涂一涂,比一比,想一想,得到同分母大小比较关键是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探究二是同分子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分子为1的分数大小比较,通过圆形模型得出整体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的结论。
再参通过苹果图的离散模型得到结论:分子为1的分数,分母越大的分数就越小。
第二步是通过比较22和哪个大?分别用画图法和推算法得到: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35的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三)课内练习:为了巩固所学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个填空,让学生巩固“几分之几就是几个几分之一”,为分数的比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比较分数的大小,检验学生本课学习的效果。
几分之几_分数大小比较优质课课件

挑战自己:
挑战自己:
11 44
四分之二
四分之四 11 44 11 4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 涂一涂,指出涂色部分是它 的几分之几。
涂色的1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写作: 1 4
读作:四分之一
涂色部分是2个
1
4
,是它的四分之二。
写作:2 4
读作:四分之二
涂色部分是3个
1 4
,是它的四分之三。
写作:43
读作:四分之三
1 4
。(×)
2、
1 6
读作一分之六
。
(×)
3、一个圆的
1 6
和一个正方形的
1 6
同样多。
(×)
唐僧师徒三人这天来到一个地方,天气 很热,猪八戒自告奋勇去找水,一会儿,只 见他拿了一个西瓜回来。
孙悟空拿过来,对八 戒说:“你今天表现 不错,分你多些,分 你三分之一吧?”
猴哥,我要吃四 分之一!不,更多!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越大。
2 个25 是1由组 成的。5
2 5
>
3 5
3 个35 是1由组 成的。5
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这 个分数就越大。
3 6
>
2 6
>
1 6
绿色部分是这个六边形的
2 6
,
红色部分是这个六边形的
3 6
,
没涂色的部分是这个六边形的
1 6
小试身手!
大显身手!
> >
练一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任课教师:李治平
1
1
2
3
(
1 4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解释;2.掌握几分之一的含义和大小的比较;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1.几分之一的概念的理解;2.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难点1.对于初学者来说,几分之一的概念有一定难度;2.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基于对比较符号(>、<、=)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及教法1. 内容(1)引入老师可以用饮食生活中的例子,如馒头、披萨等,让学生了解零食、主食的份量的不同。
从而带出几分之一的概念。
(2)讲解几分之一的概念及大小的比较在学生已理解“分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几”这个数量词,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用实物大小、图形大小来说明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3)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物品(如口香糖、糖果等)给出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并用“>”、“<”、“=”来表示。
2. 教法(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通过示范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并学会“大于”、“小于”、“等于”这些比较符号。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究几分之一的概念,通过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评估1.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写作及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全面地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2.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主要有:1.对几分之一的概念的理解程度;2.对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的掌握程度;3.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后记本次教学中,学生们在小组中合作对比、分析,通过图形的对比,懂得了分之一的大小比较的概念。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结合实际段讨论,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数学基础上加深对于生活的了解,锻炼思考能力和交流思想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几分之几比大小PPT课件

6 6
>
5 6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对比发现,总结方法
2
3
5
5
6
5
6
6
1. 这两组分数有什么相同之处? 2. 分母相同时,怎样比较分四)对比辨析,巩固方法
>
<
1. 这两组分数有什么不同之处?
2. 当分母相同时,怎样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当分子相同时,怎样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 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并说清比较的方法。
1 <1
4
3
5>3
7
7
4 >1
5
5
2<5
6
6
1<1
8
6
2<2
6
5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2.
3 8
1 8
2 8
2 8
3
2
1
8
8
8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 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几大小比较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的第4-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并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
教学过程:一、复习师:你能举例说说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二、新课。
1、出示练习十八第3题。
先让学生说出摸到每张卡片的可能性,再说出摸到奇数和偶数的可能性。
让学生先写出答案,再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2、出示练习十八第4题。
第(1)题可以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数一数这个转盘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再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指针转动后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2,涂红色的份数应该占10份的几分之几?要使指针转动后停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是2/5。
又应把几份涂成绿色?3、出示练习十八第5题。
应引导学生从分数的含义出发,找到符合题义的放法。
4、出示练习十八第6题。
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列举出“石头、剪刀、布”游戏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明确方法后,再让学生把题中的表格填写完。
5、出示练习十八第7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三、应用拓展。
1、按要求进行设计。
(1)有两个正方形转盘,任意转动指针,要使A盘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为1/4,使B盘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为3/8。
请你设计各转盘颜色区域,把你的设计画出来,并涂上颜色。
(2)在下面的口袋中放入若干个白球和黑球,任意摸40次,摸出白球的可能是16次(每次摸出球后仍放回)。
按照这样的可能性大小,请你在袋中画出两种球的个数。
(“○”为白球,“●”为黑球)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两题的答案都一唯一)。
2、:可能性和生活联系很密切,课后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找找生活中哪些事件和可能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