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经线;利用经纬网定位。
2、分析: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教育;地球的大小可用课本几组数据帮助理解,比如赤道半径和极半径不同,教师做适当补充;地球仪和地球仪上的一些新名词,给初学地理的学生带来困难,要利用地图讲解,练习巩固;经纬网定位,利用一些实例帮助理解。
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2、分析(1)通过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地球仪上的一些新名词,为学好地球和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3)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
三、教学问题诊断及分析1、学习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经纬度有困难,原因是这些名词多为空间概念,学生难理解。
在教学中要多用直观教具帮助理解,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名词的区别与联系。
(2)学习经纬网,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有困难,在教学中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理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为了更好的学好本节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教学中多用直观教具。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二)教学情景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问题1:月亮是圆的,太阳是圆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大家认识吗?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
师生活动:教师问,学生回答。
问题2:谁能说一说地球的大小?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大小。
师生活动:教师问,学生看书。
问题3:谈谈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你还有哪些例子说明地球是球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知道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发现真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
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经线和纬线的特征3、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经度的划分。
4、南、北半球的划分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5、经纬网定位。
难点突破:充分利用经纬网地球仪使学生将课本的平面图形成一个立方体的概念,从而理解经纬度的确定。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讲述法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准备:地球仪、经纬网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讲述)由于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第二课时(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教师自编题目: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赤第三课时(读图分析)读课本图1.13完成2.将下列各项的代码填写在图1-3中相应的横线上。
A.地轴B.经线C.北极D.赤道E.南极F.北回归线G.南回归线H.北极圈I.南图1-3图1-43.根据图1-4中两幅经纬网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最新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考试必备)

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2.经纬网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重点难点】
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讲授并总结经纬度定方法:首先找出该地纬度所在纬线,然后再找出该地经度所在的经线,它们的交点就是该地所在的
A
B
B
小亮随父母去原始森林探险,突遇大雾,不慎将随身携带的指南针遗失而迷路。
机灵的小亮用手机拨通了求助电话,求助站通过全球定位系统。
【小初高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
课型
主导型新授课
课时
第3课时
导学目标
1、带领学生了解经线 的分布规律。
2、使学生了解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判定。
重点
经度的划分。
难点
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 动
学 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
备习
准备立体地球仪。
研习
经线特点
长度相等、都相较于南北极,有无数条,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的分布规律。
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各跨180度
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半球的分界线。
东经160度,西经20度
东西半球的判定。
度数大于160度为西半球
度数小于20度为东半球
度数位于 20度至160度之间以所在的经度为准
对比纬线特点分析经线的特点
归纳经度的分布规律。
使学生了解东西半 球的划分。
使学生学会判定东西半球
下发学 案,解读
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阅 读教材p7内容 ,并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进行精讲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p8东西半球的划分,找出分界线
依据学案 ,分段自学:
学生阅读教材p7按照
教师的 问题进行阅读
学生阅读教材p8分析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对比经纬线,经纬度
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归
纳。
本节课内容抽象难度大,教师要细心观察,耐心讲解
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个难点,教师要重点进行讲解
精习
知识梳理:
知 识运用:知识应用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 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界限。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界限。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三、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展示一副地球卫星图片,可以直观显示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可是在古代,没有这么先进的技术手段,古人又是怎么来认识地球的形状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阅读课本第2页图1.1,按照人们认识的先后顺序归纳出这四个阶段。
其中,(国家)航海家率领船队的环球航行,第一次在实践上证实了地球是一个;是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最科学的证据。
2.阅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平方千米,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3.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
4.在地球仪简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 B_________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___ f__________注意:地球上并不是真的有地轴,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
知识点三、纬线和纬度5.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指示方向。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到两极缩为。
赤道以北称,赤道以南称,分别用和表示。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中纬度范围,高纬度范围。
7. 把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知识点四、经线和经度8.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也叫。
经线指示方向。
9.我们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叫做。
10.0°经线又叫,它是经度划分的起始线,0°经线以为东经,用“”表示,0°经线以西为,用“”表示。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1.娴熟运用经纬网确立某一地址的地点。
2.经纬网定位在实质生活中的宽泛用途。
【要点难点】娴熟运用经纬网确立某一点的地理地点。
【教课方法】自主、合作、研究学习。
【教课过程】教课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创建情形,此刻我们开学还没多久,老师对各位同学还不是很熟,那学生回创设情导入新课么老师在不知道姓名的状况下如何找到想要找的同学呢?答:容颜特色、境,加强教师指引:我们能够经过座位号很正确的找到某位同学。
座位等。
学生兴趣活动:教师说出座位号(摆列号),请这位同学起立表示在教师的指引这位同学接着说出下一个座位号,对应的同学起立,挨次顺延。
下做游戏,说出座位号,对应的同学起立。
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达成温故知学习新知教案自主学习新部分、小组合作沟通。
伙伴相助,教案自主研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达成自主培养学展现沟通研究部分。
生合作1. 小组合作,互助意沟通答案,解识,用已决难题。
学知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精讲点拨,打破疑点1、经纬度如何书写以 15°N20°E为例经纬度坐标书写方法以下:经度数+东或西经字母纬度数+南或北纬字母2、指引学生剖析经纬度变化特色,总结方向符号增添方法:向东增大为东经,加字母“E”,向西增大为西经,加字母“ W”,向南变大为南纬,加字母“S”, 向北变大为北纬,加字母“N”3、依据经纬度定位依据经纬度在图中标出A、B 两点的地点A:北纬 15°东经 20 °B:南纬 15°西经 20 °教师讲解并总结经纬度定方法:第一找出该地纬度所在纬线,而后再找出该地经度所在的经线,它们的交点就是该地所在的地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⑵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⑶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极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一、自主学习:(一)导入部分: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二)导学部分:1、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和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经线是连接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二、合作、探究、展示: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5、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12图1.8、图1.9、图1.10)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小结:完成下列表格三、当堂检测: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2.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精品学案(3)

地球和地球仪主备一、预习内容与指导:明确学习任务,自主预习教材。
(15分钟)教学目标:1、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读经纬度)。
初步建立地球空间概念.2、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质疑、习题中的创新题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3、习题设计涉及知识面广、深、有梯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分三个层次:★面向全体;★★面向中等以上学生;★★★面向优等生。
二、预习检测:以小考的形式进行。
(10分钟)★根据下列经纬网图,完成问题:写出A、B、C、D的经纬度:A ____ __,____ ___B _ ______,______ _C __ __ __,_____ __D ____ ___,_____ __三、概括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科学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8分钟)四、巩固练习:(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 12分钟 )★1、地球仪上某地点经度是60度,纬度是40度,这样的地方有几处?()A、一处B、二处C、三处D、四处★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A、一个方向B、两个方向C、三个方向D、四个方向★3、下列各点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点是()A、20°N、90°WB、40°N、10°WC、40°S、170°ED、20°S、20° E★4、某地的经纬度是西经165°,南纬45°,则该地属于()A.西半球的南半球 B.西半球的北半球C.东半球的南半球 D.东半球的北半球★★5、某地往北是北半球,往南是南半球,往西是西半球,往东是东半球,该地区位于()A.160°E,纬度0° B.20°W,纬度0°C.160°W,纬度0° D.20°E,纬度0°★★6、判断下图中A、B、C、D四地所在半球和低、中、高纬度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学案【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2、经纬网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重点难点】
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
二:纬度和经度
【合作探究】
探究一、根据经纬度定位
根据经纬度在图中标出A、B两点的位置
A:北纬15°东经 20°B:南纬15°西经 20°
探究二、判定经纬度坐标
1、写出右图中A 点的经纬度 A
2、写出右图中B 点的经纬度 B 【课堂构建】 利于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定义:在地球仪上,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交织形成。
2、经纬网的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交通、军事、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
3、经纬网定位 【拓展延伸】
小亮随父母去原始森林探险,突遇大雾,不慎将随身携带的指南针遗失而迷路。
机灵的小亮用手机拨通了求助电话,求助站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地图上找到了小亮
的准确地点,使小亮一家顺利的走出丛林
GPS 上哪一组经纬度,正确记录了小亮一家在迷路时的准确位置? A:(125°E, 40°N) B:(125°W,40°N) C:(125°E,40°S) D:(125°W,40°S) 【优化训练】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 ,B , C ,D , E ,F 。
【学后反思】
B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
一:经线和纬线
二:经度和纬度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略
合作探究二
1、40°N 60°W
2、 B:75°N S 145°E
【课堂构建】
1、经线纬线
2、位置航海航空
【拓展延伸】
A
【优化训练】
A 20ºE 20ºN
B 20ºW 30ºS
C 30ºE 10ºS
D 140º
E 60ºN E 170ºE 40ºN
F 160ºW 50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