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理第4章.ppt
第4章-相控阵雷达

• 空域滤波及数字波束形成引论(续)
– 高分辨率测角 • 波束形成的局限:需大孔径 • 多目标阵列数据模型 • 数据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分解及物理解释 • 信号子空间与噪声子空间 • 最大似然法、MUSIC法 • 相关目标的高分辨率测角
放大器
d
d
放大器
放大器
0+ 0 0- 0 0 0 0- 0 0+
移相法实 现多波束
相加 相加 相加 波束1 波束2 波束3
第3章 连续波雷达
相扫基本原理
• 相扫基本原理
– 通过移相器改变各阵元激励相位,实现扫描
– 假定所有阵元
• 无方向性
• 等幅同相馈
电
d sin
向波束宽度
d B (s)
0.29
Ba (%)
B
s in 0
第3章 连续波雷达
相扫基本原理
• 相扫基本原理(续)
– 由于d B(s), 0 增大, 允许的带宽变小
– 天线孔径, 波束宽度B , 允许的Ba(%)
– 天线指向0时, 能量充填整个孔径所需时间为
T D sin0 / c
的收发(T/R)固态组件,即都是有源的 • 固态组件的功率源是低功率的 • 各阵元辐射功率在空间进行合成 • 各阵元辐射信号间相位关系固定,即相参 • 各阵元的相位和振幅分布可按要求控制
第3章 连续波雷达
相控阵雷达简介
• 相控阵雷达简介(续)
– 有源阵的优点:
• 功率源直接联在阵元后面,馈源和移相器的 损耗不影响雷达性能;接收机噪声系数由T/R 组件中的低噪声放大器决定
0
• 当 ( d /)(sin - sin0) = 0, …, ±n (n为整 数)时,分子分母同为0,F() = 1,即F()
雷达系统(4)

• 数字T/R组件的收发状态是独立的,发射支路由DDS产生所需 的波形、经两次上变频形成发射信号通过环流器输出;接收支路 由环流器输入经限幅低噪声放大、两次下变频、A/D变换、I/Q 分离形成数字信号输出。DDS只对发射信号进行幅度和相位加权, 在接收状态幅相控制通过常规DBF方法完成。收发通道变频所需 的本振信号是时分复用的,有利于改善收发通道间相互干扰。
(3) 宽带数字阵雷达的延时补偿技术
孔径渡越时间的经典补偿方法是将天线分成若干子阵,子阵内采 用相位波束控制,而子阵之间采用时间延迟补偿,如图所示。
子阵之间通过时间延时控制之后,波束的偏移主要是由子阵孔 径渡越时间确定,极大减小了整个阵面对孔径渡越时间的影响。
若天线阵内每一个单元都包含有时间延时单元,使得在第N号单 元通道内的信号延迟τA,则第i号单元通道内的延迟为iτA/(N-1)。这 样,天线的孔径渡越时间TA将降为TA-τA。由信号频率变化所引起 的波束指向的偏移为:
f • tg
f0
当目标回波能量非垂直入射阵列时,阵列方向图形成时,边缘单 元需要的相位: (2 / 。)Lsin
L为阵列孔径,如果只改变频率而不改变移相器,那么波束将会 移动。对于等线长馈电而言,不会使波束变形,并且当频率增大时 ,波束会移向法线。如果由时延网络代替移相器,则通过时延网络 的相移会随频率变化,但波束保持不动(波束指向不变)。当使用移 相(独立于频率)控制波束时,若工作频率为雷达中心频率f0,波 长为λ0,若要求天线线阵的波束最大值指向为θ,则对于离阵中心 距离为x的单元,其相位为: (2x / 0 )sin (2x / c) f0 sin
4.2 数字阵列雷达的基本原理
接收和发射波束均以数字方式来实现的全数字化相控阵天线雷达 就称作数字阵列雷达。
雷达对抗原理_赵国庆_第4章

未知雷达信号主分选 检测、参数估计、 识别与决策处理等
数据库、知识库 的补充与修订
人工干预及控制、处理结果显示、记录等 信号主处理
对指定信号环境中个雷达信号的平均处理时间 对指定的雷达辐射源信号环境中的N部雷达 辐射源处理时间的加权平均:
N
TSP =
∑
i =1
i Wi TSP
信号处理时间要求: ELINK: 较长或者非实时 ESM: 实时处理,较短 RHAW: 实施处理,最短 信号处理时间与信号分选、识别、参数估计精 度、信号环境等因素有关。
见信号类型的频率调制类 检测跳频范围、频点和频率转移概率矩阵 见信号类型的相位调制类 检测调制类型、范围和周期转移矩阵 检测脉宽调制数值和脉宽转移概率矩阵 检测扫描周期、照射时间、扫描调制方式
2)
信号处理时间
两类信号处理时间: 对指定雷达信号的处理时间TSP 是从前端输出指定的脉冲描述字流开始, 到产生对该辐射源分选和识别结果,并达 到指定的分选和识别概率、参数估计精度 所需要的时间。
4)可处理的信号流密度
可处理的信号流密度是指不发生数据丢失的条 件下,单位时间内信号处理器允许前端输入的最 大脉冲描述字流的平均数λmax。 如: 星载、机载的ELINK λmax=几百万个脉冲/秒 机载的ESM、RHAW: λmax=几十万个脉冲/秒 地面、舰载设备: λmax=几万~几十万个脉冲/秒
1) 可测量和估计的雷达辐射源参数、参数
范围和估计精度
参数名称 辐射源方位 信号载频 脉冲宽度 脉冲重复周期 天线扫描周期 脉内频率调制 脉间频率调制 脉内相位调制 重复周期调制 脉冲宽度调制 天线扫描调制 计量单位 ° MHz µs ms s 参数范围 0°~360° 500~40000 0.05~500 0.01~100 0.005~60 估计精度 3° 3 5x10-2 1x10-4 1x10-3 参数来源 分选后PDW统计估值 分选后PDW统计估值 分选后PDW统计估值 分选后PDW相关统计 PDW 分选后PDW相关统计 由脉内信号分析电路统计 分选后PDW相关统计 由脉内信号分析电路统计 分选后PDW相关统计 分选后PDW相关统计 分选后PDW相关统计
雷达对抗原理第4章 雷达侦察的信号处理

第4章
雷达侦察的信号处理
图4-2 对雷达信号极化方向的检测和测量的系统组成
第4章
雷达侦察的信号处理
第4章
雷达侦察的信号处理
4.2.2 tTOA测量
tTOA是脉冲雷达信号重要的时域参数,雷达侦察系统中 对tTOA的典型测量原理如图4-3(a)所示,其中输入信号si(t)经 过包络检波、视频放大后成为sv(t),它与检测门限VT进行比 较,当sv(t)≥VT时,从时间计数器中读取当前时刻t进入锁存
除了自身能力以外,雷达侦察系统实际能够达到的信号
处理时间还会受到实际信号环境的严重影响,S中的辐射源 越多,信号越复杂,相应的信号处理时间也越长。
第4章
雷达侦察的信号处理
4. 可处理的输入信号流密度
该指标是指在不发生前端输入的{PDWi}i或{s(n)}n数据 丢失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信号处理机允许输入的{PDWi}i 或{s(n)}n最大平均脉冲数——λmax。在一般情况下,雷达侦 察接收机的宽带侦收前端对每一个检测到的射频脉冲均用一
处理的过程是:首先将实时输入的{PDWi}i与m个已知雷达数据库{Cj}
mj=1进行快速匹配,从中分离出符合{Cj}mj=1特征的已知雷达信号子流 {PDWi,j}mj=1,并分别放置于m个已知雷达的数据缓存区,交付信号主 处理按照对已知雷达信号的处理方法作进一步的分选、检测、参数估计 和识别处理等;对不符合{Cj}mj=1的剩余数据,再根据未知雷达知识库 {Dk}nk=1进行快速分配,产生n个未知雷达信号的分选子流{PDWi, k}nk=1, 另外放置于n个未知雷达的数据缓存区,交付信号主处理,按照对未知
1. 对输入{PDWi}i信号的处理 雷达侦察系统对{PDWi}i信号处理的基本流程如图4-1所 示,其中各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南京理工大学雷达原理课件3-4章(6in1彩色)

2013年
第1章 绪论
• 噪声系数
3.2 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和灵敏度
– 定义1:因存在内部热噪声,接收机(前端)的输 出SNR 低于 输入SNR 的倍数,或
– 定义2:接收机的输出额定噪声功率 高于 无噪 “理想接收机”的输出额定噪声功率的倍数
F = Si / Ni = No > 1 So / N o NiGa
– 级联电路的总噪声系数为
F0
=
F1
+
F2 − 1 G1
+
F3 − 1 G1G2
+L+
Fn − 1 G1G2 LGn−1
• 接收机总噪声系数F0↓,要求各级Fi↓ 且 Gi↑
• 接收机总噪声系数F0 主要取决于最前几级的内 部噪声,级数越靠前,影响越大
– 接收机第一级:低噪声 高增益 高频放大器
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电子工程系 许志勇
2013年
第1章 绪论
3.1 雷达接收机的组成和重要质量指标
• 微电子化和模块化结构
– 有源相控阵雷达通常需要几十至几千路、幅相一 致性要求很严格的接收机通道,需采用微电子化 和模块化的接收机结构(性能一致性要求)
– 优选方案
• 采用单片集成电路,包括微波单片集成模块 (MMIC)、 中频单片集成模块(IMIC)和专 用集成电路(ASIC)
2013年
第1章 绪论
3.1 雷达接收机的组成和重要质量指标
• 中频的选择和滤波特性
– 中频的选择与发射波形特性、 接收机工作带宽以 及现有的高频和中频部件的性能有关
– 较高的中频适于宽频带工作的接收机
– 中频滤波特性是减小接收机噪声的关键参数,其 带宽过大或过窄都将降低接收机信噪比,前者引 入过多噪声,后者会有信号能量损失
第4章 激光雷达的原理及其应用

➢ 在2018年的 CES (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 ,Velodyne 对外展
示了两款产品:128
线激光雷达
VLS-128和固态激光
雷达
Velarray。
Car 情报局
1、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中的作用
环境地图构建
Car 情报局
2
激光雷达的概念
Car 情报局
2.1、激光雷达的概念
激光雷达实际上是一种工作在光学波段(特殊波段)的雷达;它是以激 光 作为载波,以光电探测器为接收器件,以光学望远镜为天线。
LIDAR,(Light Detention and Ranging) LADAR,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
Car 情报局
1
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中的作用
Car 情报局
1、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中的作用
激光雷达是无人驾驶车辆的“标配”
Car 情报局
1、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中的作用
障碍与行人检测
图片来源于IBEO官网视频
Car 情报局
1、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中的作用
车距精准控制
图片来源于IBEO官网视频
Car 情报局
Car 情报局
5.7、无人车载激光雷达遇到的挑战
恶劣环境适应性
Car 情报局
5.7、无人车载激光雷达遇到的挑战
恶劣环境适应性
Car 情报局
5.7、无人车载激光雷达遇到的挑战
计算量大
Car 情报局
6
车载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
Car 情报局
6.1、激光雷达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Car 情报局
6.2、激光雷达向多线束以及固态激光雷达发展
Car 情报局
雷达一些基本原理课件

雷达一些基本原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电磁世界》的第四节《雷达与无线电波》。
本节课主要介绍雷达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知道雷达是如何工作的。
2. 培养学生对电磁波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雷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雷达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作中的应用。
难点:雷达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雷达原理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段关于雷达在航空、航海等领域中的应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雷达的作用。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雷达原理课件,讲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讲解雷达是如何捕捉目标信息的。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尝试绘制一个简单的雷达工作过程。
5. 知识拓展:教师介绍雷达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以及我国在雷达技术方面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雷达的基本原理1. 发射电磁波2. 反射电磁波3. 接收电磁波4. 解析信息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绘制一个简单的雷达工作过程。
答案:略2. 请列举两个你在生活中见到的雷达应用实例,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了雷达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绘制雷达工作过程,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对雷达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和我国在雷达技术方面的发展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课后拓展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雷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地质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雷达设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雷达原理电子教案 (4)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主波 回波 距离
主波 回波
回波 主波
(a)
(b)
(c)
图 4.1 (a)A型显示器; (b) J型显示器; (c) A/R显示器
2) 显示的坐标数量、种类和量程 这些参数主要根据雷达的 用途和战术指标来确定。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3) 对目标坐标的分辨力 这是指显示器画面上两个相邻目标 的分辨能力。光点的直径和形状将直接影响对目标的分辨力, 性 能良好的示波管的光点直径一般为0.3 ~0.5 mm。此外, 分辨力还 与目标距离远近天线波束的半功率宽度和雷达发射脉冲宽度等 参数有关。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仰角
高度
距离
距离
图 4.5 高度显示器的两种型式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4.
随着防空系统和航空管制系统要求的提高及数字技术在雷 达中的广泛应用, 出现了由计算机和微处理机控制的情况显示器 和综合显示器。情况显示器和综合显示器是安装在作战指挥室 和空中导航管制中心的自主式显示装置, 它在数字式平面位置显 示器上提供一幅空中态势的综合图像, 并可在综合图像之上叠加 雷达图像。图4.6示出综合显示器的画面, 其中雷达图像为一次 信息, 综合图像为二次显示信息, 包括表格数据、 特征符号和地 图背景, 例如河流、 跑道、 桥梁及建筑物等。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2.
平面显示器显示雷达目标的斜距和方位两个坐标, 是二维 显示器。 它用平面上的亮点位置来表示目标的坐标, 属亮度调 制显示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较小的范围。如果距离也不取全程, 而是某一段, 这时的B式
就叫做微 B显示器。在观察某一波门范围以内的情况时可以用 微B显。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方位 距离
图 4.3 偏心PPI显示器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距离
方位
图 4.4 B式显示器的图像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3 .高度显示器 这种显示器用在测高雷达和地形跟随雷达系统中, 统称 为E式显示器, 如图4.5所示, 横坐标表示距离, 纵坐标表示仰角 或高度, 表示高度者又称为 RHI 显示器。在测高雷达中主要用
制显示器。 平面显示器是使用最广泛的雷达显示器, 因为它能够提供平 面范围的目标分布情况, 这种分布情况与通用的平面地图是一 致的。显示器的图像如图 4.2 所示。方位角以正北为基准 ( 零方
位角), 顺时针方向计量;距离则沿半径计量; 圆心是雷达站(零距
离)。 图的中心部分大片目标是近区的杂波所形成的, 较远的小 亮弧则是动目标, 大的是固定目标。
回波滞后主波时间tR与线性锯齿波电压振幅成正比, 所以, 显示 器上回波迟后主波的水平距离与目标的斜距成正比。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探测脉冲 重复周期 X 扫描 回波 锯齿波 工作 期 刻度 X 扫 描 辉亮 停止期 匿 影 辉亮信号 距离刻度 移动距标 移动距标 回波信号 (a ) (b )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BF -9 2009 河流
表格
V =4
桥梁
AF -16-3 AF -61-5 …… …… MF=9 -5
目标 CF -3-9 9005
CF -07 13-32 跑道
闪光点
AF-16-37
距标
图 4.6 综合显示器画面示意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5.光栅扫描雷达显示器 近年来随着电视扫描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多功能
线性扫掠, 接收机输出的回波信号显示在主波之后, 二者之间距 与回波滞后时间成比例。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发射脉 冲
近区地 物回波
目标回 波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100 机械距离刻度
图 4.8 A型显示器画面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画面上有固定的距离刻度, 有时还有移动距标, 它迟后于主 波的时间可以由人工控制。根据回波出现位置所对应的刻度(或
辉亮
图 4.9 A型显示器各极波形及时间关系 (a) 示波管各极波形; (b)波形时间关系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2. A型显示器的组成 A型显示器组成方框图如图4.10所示, 主要包括如下几部分:
1) 扫掠形成电路 其主要由方波产生器、 锯齿电压形成电路
和差分放大器组成。扫掠形成电路形成锯齿扫掠电压波, 加在X 偏转板上, 控制电子束从左到右扫掠。 2) 视频放大电路 其功能是把接收机检波器输出的信号放大 到显示器偏转板上所需要的电平。
对比度 图像亮度 背景亮度 100 % 背景亮度
对比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目标的发现和图像的显示质量, 一般要求
在200%以上。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5) 图像重显频率 为了使图像画面不致闪烁, 要求重新显示 的频率必须达到一定数值。闪烁频率的门限值与图像的亮度, 环
境亮度, 对比度和荧光屏的余辉时间等因素有关, 一般要求达到
2) 显示的坐标数量、种类和量程 这些参数主要根据雷达的
用途和战术指标来确定。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3) 对目标坐标的分辨力 这是指显示器画面上两个相邻目标
的分辨能力。光点的直径和形状将直接影响对目标的分辨力, 性 能良好的示波管的光点直径一般为0.3 ~0.5 mm。此外, 分辨力还 与目标距离远近天线波束的半功率宽度和雷达发射脉冲宽度等 参数有关。 4) 显示器的对比度 对比度是图像亮度和背景亮度的相对比 值, 以百分数表示为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雷达物位计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4.1 雷达终端显示器
4.2 距离显示器 4.3 平面位置显示器 4.4 计算机图形显示 4.5 雷达数据录取
4.6 综合显示
4.7 光栅扫描雷达显示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3. 方框图说明 在图4.10中各部分的电路已在有关课程学过, 这里只着重说
明各部分的联系和特点, 下面讨论扫掠产生电路, 移动距标产生
的方法。 1) 扫掠产生电路 扫掠产生电路的任务是产生锯齿电压波并 加在示波管水平偏转板上, 使电子束从左至右均匀扫掠, 从而形 成水平扫掠线。扫掠线中有几个重要参数需着重考虑: (1) 扫掠长度L。为了使用上方便, 通常使扫掠长度为荧光屏 直径的80%左右, 例如直径为13 cm的示波管, 一般取扫掠线长为 10 cm, 即L=0.8 D, D为示波管的荧光屏直径。
和综合显示器。情况显示器和综合显示器是安装在作战指挥室 和空中导航管制中心的自主式显示装置, 它在数字式平面位置显 示器上提供一幅空中态势的综合图像, 并可在综合图像之上叠加 雷达图像。图4.6示出综合显示器的画面, 其中雷达图像为一次 信息, 综合图像为二次显示信息, 包括表格数据、 特征符号和地 图背景, 例如河流、 跑道、 桥梁及建筑物等。
光点在荧光屏上偏转的振幅来表示目标回波的大小, 所以又称为
偏转调制显示器。 A型显示器为直线扫掠, 扫掠线起点与发射脉冲同步, 扫掠线 长度与雷达距离量程相对应, 主波与回波之间的扫掠线长代表目 标的斜距。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J型显示器是圆周扫掠, 它与A型显示器相似, 所不同的是把 扫掠线从直线变为圆周。 目标的斜距取决于主波与回波之间在 顺时针方向扫掠线的弧长。 A/R型显示器有两条扫掠线。上面一条扫掠线和A型显示器 相同, 下面一条是上面扫掠线中一小段的扩展, 扩展其中有回波 的一小段可以提高测距精度, 它是从A型显示器演变而来的。
3) 距标形成电路 其包括固定距离刻度和移动距标的产生
电路。固定距离刻度电路由振铃电路、限幅放大器和刻度形成 电路组成。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触发 脉冲
方 波 产生器
锯齿电压 形成电路
差 分 放大器
振铃 电路
限幅 放大
刻度 形成
视 频 放大器
移动距 标形成
辉亮 放大
回波 信号
图 4.10 A型显示器的方框图
RHI显示器。 但在精密跟踪雷达中常采用E式, 并配合B显使用。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仰角
高度
距离
距离
图 4.5 高度显示器的两种型式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4. 情况显示器和综合显示器 随着防空系统和航空管制系统要求的提高及数字技术在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达中的广泛应用, 出现了由计算机和微处理机控制的情况显示器
移动距标迟后主波的时间)就可以读出目标的距离。
A型显示器大多数采用静电偏转示波管。图4.9绘出了示波 管各极的信号波形及时间关系。 要使电子束从左到右均匀扫掠, 在一对X偏转板上应加入锯齿电压波。为了增大扫掠振幅及避 免扫掠过程中偏转板中心电位变化引起的散焦, 通常在X偏转板
上加入推挽式的锯齿波。回波信号加在一个 Y偏转板上。由于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①—天线俯仰扫描线; ②—天线波束俯仰标志; ③—目标; 0 ⑨ ⑧ -6 -6 0 6 ④—航标线; ⑤—距离标志; ⑥—距离量程值; ⑦—状态标志; ⑧—天线方位扫描线; ⑨—天线方位标志
300DT 3
图 4.7 典型的机载雷达对地扫描状态显示画面
生一个对主波延迟可变的脉冲作为距标。调节距标的延迟时间
(并能精确读出), 使距标移动到回波的位置上 , 就可根据距标迟 后主波的时间tR算出目标的距离R(R=1/2ctR, 这里c为光速)。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4.2.2 A/R显示器 在A型显示器上 , 我们可以控制移动距标去对准目标回波 , 然后根据控制元件的参量 (电压或轴角) 而算得目标的距离数据。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4.1.2 对显示器的主要要求 雷达对显示器的要求是由雷达的战术和技术参数决定的 ,
通常有以下几点:
1) 显示器的类型选择 显示器类型的选择主要根据显示器的
任务和显示的内容, 例如显示目标斜距采用 A型、J型或A/R型;
显示距离和方位采用P型; 在指挥部和航空管制中心则选用情况 显示器和综合显示器。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主波
回波 主波
主波
回波
距离
回波
(a)
(b)
(c)
图 4.1 三种距离显示器的画面 (a)A型显示器; (b) J型显示器; (c) A/R显示器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2. 平面显示器 平面显示器显示雷达目标的斜距和方位两个坐标 , 是二维
显示器。 它用平面上的亮点位置来表示目标的坐标, 属亮度调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正北
方 位 角
图 4.2 平面显示器的图像
第 4 章 雷达终端显示器和录取设备 平面显示器既可以用极坐标显示距离和方位, 也可以用直角 坐标来显示距离和方位, 若为后者,则其画面如图4.4所示, 称为 B式显示器, 它以横坐标表示方位, 纵坐标表示距离。通常方位 角不是取整个360°, 而是取其中的某一段, 即雷达所监视的一
20~30次每秒。 6) 显示图像的失真和误差 有很多因素使图像产生失真和误 差, 例如扫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字符和图像位置配合不准确等。 在设计中要分析产生失真和误差的原因, 加以补偿和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