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010004 VLAN配置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实验二、Vlan基础配置

实验二、Vlan基础配置
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RIP等)自动发现和传播路由信息,以便在不同 VLAN之间进行通信。
03
VLAN的划分方法
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
总结词
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是最常用的一 种VLAN划分方法,通过将交换机上 的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分配给不同的 VLAN,实现网络隔离和安全控制。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在配置VLAN时,要 确保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的设置正确,避免因配 置错误导致网络不通。
2. 在进行数据传输测试 时,应使用可靠的测试 工具和方法,确保测试 结果的准确性。
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 据网络规模和需求合理 规划VLAN的数量和范 围,避免不必要的网络 复杂性和管理难度。
端口设置
将交换机上的端口1-5分配给VLAN10, 端口6-10分配给VLAN20,并启用了 端口的VLAN标签功能。
实验总结与注意事项
01
02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 注意事项 验,掌握了VLAN的基 本配置方法,包括 VLAN的划分、端口设 置以及数据传输测试等。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 端口的VLAN标签功能 是否启用,否则可能导 致数据无法在正确 VLAN内传输。
作用
隔离广播域,提高网络安全性,灵活 构建虚拟工作组,提高网络管理效率 。
VLAN的优点
1 2 3
控制网络广播风暴
通过将不同的用户划分到不同的VLAN,可以有 效地控制网络广播的范围,避免广播风暴对网络 性能的影响。
提高网络安全
VLAN隔离了不同用户之间的网络通信,增强了 网络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敏感数 据。
基于MAC地址的VLAN划分通过检查数据包的源MAC地址来确定其所属的VLAN。这种划分方式适用于设备数量 较少、MAC地址相对固定的网络环境。

VLAN配置实验 (自动保存的)

VLAN配置实验 (自动保存的)

VLAN配置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多个交换机的VLAN划分配置方法二、实验设备计算机中安装了Boson NetSim网络模拟软件三、实验原理及内容VLAN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通过限制广播帧转发的范围分割了广播域四、实验步骤1、使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设计如下的网络拓扑图,并导入到Boson NetSim中(注意:这里的交换机应选择2950型号)(将PC1接入Switch1的fastethernet 0/1,将PC2接入Switch1的fastethernet 0/2,将PC3接入Switch2 fastethernet 0/1,将PC4接入Switch2的fastethernet 0/2,将PC5接入Switch3 fastethernet 0/1,将PC6接入Switch3的fastethernet 0/2;用Switch1的fastethernet 0/12与Switch2的fastethernet 0/12相连;用Switch2的fastethernet 0/11与Switch3的fastethernet 0/11相连)。

2、配置PC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测试PC间的连通性PC1:192.168.0.11/24PC2:192.168.0.22/24PC3:192.168.0.33/24PC4:192.168.0.44/24PC5:192.168.0.55/24PC6:192.168.0.66/24问题:此时PC间是否都连通。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3、在交换机Switch1中配置VLAN(进入Switch1)(1)Switch>enable进入特权模式(2)Switch#show vlan brief 查看VLAN配置问题:此时交换机上是否存在VLAN 存在。

(3)Switch#vlan database进入VLAN配置模式(4)Switch(vlan)#vlan 10 创建编号为10的VLAN(vlan0010)(5)Switch(vlan)#vlan 20 创建编号为20的VLAN(vlan0020) (6)Switch(vlan)#end 返回特权模式(7)Switch#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模式(8)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进入F0/1端口模式(9)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把端口F0/1加入到VLAN 10(10)Switch(config-if)#exit(11)Switch(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进入F0/2端口模式(1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把端口F0/2加入到VLAN 20(13)Switch(config-if)#end(14)Switch#show vlan brief查看 VLAN配置问题:此时PC1间是否能ping通PC2:。

华为设备VLAN配置实验指导书

华为设备VLAN配置实验指导书

VLAN配置原理概述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将一个物理的LAN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广播域(多个VLAN)的通信技术。

VLAN内的主机间可以直接通信,而VLAN 间不能直接互通,从而将广播报文限制在一个VLAN内,即广播隔离。

交换机可以基于端口、MAC地址、IP子网、协议和策略划分VLAN,通过802.1Q协议封装不同的VLAN报文,依据报文中的TAG字段对不同VLAN报文进行区分,并根据不同的端口属性对VLAN报文进行处理。

VLAN技术提供VLAN Aggregation、MUX VLAN等增强特性。

实验目的●掌握VLAN划分的不同方法●掌握VLAN Aggregation的配置方法●掌握MUX VLAN的配置方法●掌握VLAN间通信的基本配置方法●掌握端口隔离的配置方法实验内容1.任务要求公司A网络如实验拓扑所示,请根据如下需求对网络进行部署:1)在SW1、SW2、SW3和SW4上创建VLAN12、13、24、112、103、212、312、334、305、401和402;2)将SW1的E0/0/1和E0/0/2划入VLAN112,将E0/0/3划入VLAN103;3)在SW2的E0/0/1和E0/0/2划入VLAN212;4)在SW3的E0/0/1和SW3的E0/0/2划入VLAN312,将SW3的E0/0/3和E0/0/4划入VLAN334,将SW3的E0/0/5划入VLAN305;5)在SW4上,将MAC地址为5489-98CF-447F、IP地址为4.1.1.1的PC41划入VLAN401,MAC地址为5489-98CF-E17D、IP地址为4.2.2.2划入VLAN402;6)在SW1上,通过合适的技术实现VLAN112和VLAN103之间的二层隔离、三层转发功能。

另外可以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104,IP地址为1.0.0.254/24;7)在SW2上实现VLAN212内PC21和PC22二层隔离三层互通。

实验4 VLAN的基本配置实验

实验4 VLAN的基本配置实验

给端口指定VLAN
用途:
给指定vlan增加/删除以太网接口 命令格式(进入端口视图后): [Quidway-Ethernet0/1] port access vlan vlan-
id
[Quidway-Ethernet0/1]
Undo port access vlan
vlan-id
参数说明:
10.110.0.113/24 G:10.110.0.254
10.110.1.69/24 G:10.110.1.254
10.110.1.88/24 G:10.110.1.254
10.110.2.200/24 G:10.110.2.254
三层交换机中的路由和二层交换
二层交换引擎:实现同一网段内的快速二层转发 三层路由引擎:实现跨网段的三层路由转发
计算机网络实验

第二章
数据链路层:
VLAN的基本配置
学习目标:
学习完本课程,您应该能够:

Vlan的产生原因及原理 Vlan的配置


Trunk的配置
VLAN的产生原因-广播风暴
广播
……
通过路由器将网络分段
路由器
广播
……
通过VLAN划分广播域
广播域1 VLAN 10
广播域2 VLAN 20
广播域3 VLAN 30
vlan-id:VLAN接口的ID,取值范围为2~4094
设置/取消接口为VLAN Trunk
用途:
打开/关闭以太网接口的vlan trunk功能,基 于IEEE 802.1Q标准 命令格式: port link-type { access | trunk | hybrid } 缺省值:缺省为access类型

实验五 VLAN的配置

实验五 VLAN的配置

Vlan ID Vlan名 端口
实验步骤
1、检查连线,测试同组电脑当前的连通性(应能ping通) 2、各组负责配置的组员在各组的交换机上添加VLAN4,VLAN14 3、把两台电脑所连接交换机端口分别划入两个VLAN 4、再次在cmd下测试连通性(应不能ping通) 5、如有问题,检查配置 6、彻底删除两个VLAN及端口的从属关系 7、再次检查两台电脑的连通性(能ping通) 8、换同组另一同学从第1步开始重做 检查使用的命令: L3750#sh vlan L3750#sh ip int brief L3750#sh run
静态VLAN配置过程(续)
3、将PC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划入VLAN Switch(config)# int f1/0/11 //进入PC所连端口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 //将该端口配 置 为access模式 Switch(config-if)# swithcport access vlan 4 //将该端口分到vlan 4 4、配置交换机端口模式(交换机相连端口) Switch(config-if)# int f1/0/1 //进入到与另一台交换机相连 的端口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encapsulation dot1q//封装方式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工作方式配置为 trunk Switch(config-if)# end
静态VLAN配置过程
1、添加VLAN, 并命名 Switch# conf t Switch(config)# vlan 4 Switch(config-vlan)# name v4 Switch(config-vlan)# exit 2、配置VLAN管理地址(可以不配) Switch(config)# int vlan 4 Switch(config-if)# ip add 192.168.4.4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 no shutdown //启用端口 Switch(config-if)# end

VLAN的配置实验报告【完整版】

VLAN的配置实验报告【完整版】
Sw1(config)#vtp modeserver
Sw1(config)#end
Sw1#
4、配置VLAN主干:本组(SW2)配置主干
Sw1#conf t
Sw1(config)#int fa0/23-trunk
Sw1(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x#conft
Swx#(config)#int fa0/x
Swx#( 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x#( 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x#(config)#int fa 0/x2-x6
Swx#( 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Vlan的分配方法:
进入交换机控制台,通过语句把不同的机器划分到不同的vlan。
VLAN的划分有三种,分别是:基于端口的划分(静态配置)、基于MAC的划分(动态配置)及基于网络地址或网络协议的划分(动态配置)。
互连方法:
把不同的ip地址划分到不同的vlan,最后把vlan连起来。
VLAN通过主干连接多个交换设备,可以再设定相关网关、ip、子网掩码的设置后实行互连。
Sw1(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Sw1(config-if)#end
Sw1(config)#end
Sw1#
E组(sw1)配置连接端口主干:#int fa 0/x
5、分配VLAN:
在本组(Sw1)为组内计算机分配vlan(SERVER)
同时在E组(Sw2)为该组计算机分配vlan(CLIENT)

实验四 vlan基本配置

实验四 vlan基本配置
▪ tag vlan是划分vlan时用的,用tag的方式对各端口标记 对应的vlan
switchA#show interface fa 0/24 switchport
2021/7/1
9
步骤4: 在交换机switchB上创建Vlan 10, 将0/5端口 划分到vlan 10中
switchB# 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B(conf)# vlan 10 switchB(conf-vlan)name sales switchB(config-vlan)#exit switchB(config)#interface fa 0/5 switchB(config0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 (5 端口划分到vlan 10中。
switchB# show vlan id 10)
2021/7/1
10
▪ 步骤5: ▪ 在交换机switchB上将与switchA相连的端口
(假设为0/24端口)定义为tag vlan模式。
▪ switchB(config)#interface fa 0/24
2021/7/1
15
结束语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到vlan 10中。 switchA# show vlan id 10
2021/7/1
7
步骤2: 在交换机switchA上创建Vlan 20, 将0/15端口划分 到vlan 20中。
switchA# 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A(conf)# vlan 20
switchA(conf-vlan)name technical
switchA(config-vlan)#exit

网络技术培训DE000401 NE40 VLAN配置

网络技术培训DE000401 NE40 VLAN配置

配置举例

创建VLAN2,添加端口3/0/1、3/0/2,并创建VLAN三层接口,配置IP
地址:192.168.6.1/24;创建VLAN3,添加端口3/0/3、3/0/4,并创建 VLAN三层接口,配置IP地址:10.110.1.1/24
# 创建VLAN2
[Quidway] vlan 2 # 向VLAN2添加端口。 [Quidway-vlan2] port ethernet 3/0/1 3/0/2 # 创建VLAN2的三层接口。 [Quidway] interface vlanif 2 # 配置VLAN2的三层接口网关IP地址。
第三章 VLAN聚合配置
第四章 VLAN Trunk配置
NE40的VLAN实现方式

NE40系列通用交换路由器的VLAN不仅支持三层交换功能,也 支持二层交换功能

NE40系列通用交换路由器对基于接口的VLAN进行配置时

首先应根据需求创建VLAN,之后配置VLAN的端口及参数等 只有二层端口才能加入到基于接口的VLAN中

显示Ethernet和GE接口的端口切换情况
display { router | switch } port
VLAN故障排除

故障现象:向VLAN中加入端口失败 故障排除: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首先检查输入的端口是否都存在,命令行输入是否正确; 使用display interface命令确认该端口的PVID不属于其它VLAN; 使用display vlan命令确认该VLAN不是超级VLAN,超级VLAN 不能包含有端口;
在通过VLAN的接口与其他网络的IP路由设备连接时,VLAN接 口必须配置路由属性为routing,其它情况下VLAN接口的路由 属性配置为bridg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L010004 VLAN配置实验指导书ISSUE 1.0目录实验说明 (1)实验说明 (1)版本介绍 (1)实验目的 (1)实验任务 (1)相关资料 (1)第1章VLAN的基本配置 (2)1.1 组网及业务描述 (2)1.2 命令行列表 (2)1.3 配置流程图 (3)1.4 配置步骤 (3)1.4.1 配置各PC的IP地址 (3)1.4.2 配置VLAN及所属端口 (3)1.5 结果验证 (3)1.6 配置参考 (4)第2章Trunk的基本配置 (5)2.1 组网及业务描述 (5)2.2 命令行列表 (5)2.3 配置流程图 (6)2.4 配置步骤 (6)2.5 结果验证 (6)2.6 附加任务 (7)2.7 配置参考 (7)2.7.1 配置VLAN及所属端口 (7)2.7.2 配置Trunk端口 (8)2.8 组网及业务描述 (9)2.9 命令行列表 (9)2.10 配置流程图 (10)2.11 配置步骤 (10)2.12 结果验证 (11)2.13 配置参考 (12)2.13.1 配置VLAN及所属端口 (12)2.13.2 创建三层接口 (12)2.13.3 配置静态路由 (12)第3章GVRP的配置 (13)3.1 组网及业务描述 (13)3.2 命令行列表 (13)3.3 配置流程图 (14)3.4 配置步骤 (14)3.5 结果验证 (14)3.6 配置参考 (17)3.6.1 配置VLAN及所属端口 (17)3.6.2 启动GVRP协议 (17)第4章isolate-user-vlan配置 (18)4.1 组网及业务描述 (18)4.2 命令行列表 (19)4.3 配置流程图 (19)4.4 配置步骤 (19)4.5 结果验证 (19)4.6 FAQ (22)4.7 配置参考 (22)4.7.1 配置VLAN及所属端口 (22)4.7.2 创建Primary VLAN和Secondary VLAN (23)实验说明实验说明本实验指导书涵盖了VLAN的基本配置、端口的类型的配置、GVRP的配置以及isolate-user-vlan的配置等内容,可以用于VLAN的初级知识的培训,也可以用于具有一定VLAN知识背景的高级工程师培训。

版本介绍本实验指导书适用于VRP版本3.10,实验所用交换机为3526E ,RELEASE0020实验目的●掌握VLAN的基本配置●掌握端口的三种类型●掌握GVRP协议动态创建和注册VLAN信息●掌握isolate-user-vlan的配置实验任务●VLAN的基本配置●Trunk的基本配置●VLAN间的互通●GVRP的配置●Isolate-user-vlan的配置相关资料●华为各交换机产品操作手册第1章 VLAN的基本配置1.1 组网及业务描述图1-1VLAN基本配置上机组网图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VLAN的基本配置。

在同一交换机内,要求能够达到同一VLAN内的PC可以互通,不同VLAN间的PC不能互通。

1.2 命令行列表1.3 配置流程图1.4 配置步骤1.4.1 配置各PC的IP地址按照上图连接各实验设备,配置PCA IP地址为10.1.1.2/24,PCB IP地址为10.1.1.3/24,PCC IP地址为10.1.2.2/24,PCD IP地址为10.1.2.3/24。

1.4.2 配置VLAN及所属端口创建两个VLAN:VLAN 2和VLAN 3,配置端口Ethernet 0/1到Ethernet0/8属于VLAN2,端口Ethernet0/9到Ethernet0/16属于VLAN3。

1.5 结果验证同一VLAN内部的PC可以互相访问,在PCA上ping PCB,结果如下:C:\Documents and Settings\x99270>ping 10.1.1.3Pinging 10.1.1.3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Ping statistics for 10.1.1.3: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PCC与PCD属于同一个VLAN 3,在PCC上ping PCD,可以ping通,结果如下:C:\Documents and Settings\x99270>ping 10.1.2.3Pinging 10.1.2.3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0.1.2.3: bytes=32 time<1ms TTL=128Reply from 10.1.2.3: bytes=32 time<1ms TTL=128Reply from 10.1.2.3: bytes=32 time<1ms TTL=128Reply from 10.1.2.3: bytes=32 time<1ms TTL=128Ping statistics for 10.1.2.3: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不同VLAN间的PC不能够互相访问。

在PCA上ping PCC,不能ping通,结果显示如下:C:\Documents and Settings\x99270>ping 10.1.2.3Pinging 10.1.2.3 with 32 bytes of data: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Ping statistics for 10.1.2.3: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0, Lost = 4 (100% loss),1.6 配置参考在交换机上做如下配置:<Quidway>system-viewEnter system view ,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Quidway]sysname Switch[Switch]vlan 2[Switch-vlan2]port Ethernet 0/1 to Ethernet 0/8[Switch]vlan 3[Switch-vlan3]port Ethernet 0/9 to Ethernet 0/16第2章 Trunk的基本配置2.1 组网及业务描述图2-1Trunk的基本配置上机组网图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trunk的基本配置。

跨越多台交换机同一VLAN内的主机可以互通。

2.2 命令行列表2.3 配置流程图2.4 配置步骤(1) 配置各PC的IP地址首先按照上图连接各实验设备,然后配置PCA IP地址为10.1.1.2/24,PCB IP地址为10.1.2.2/24,PCC IP地址为10.1.1.3/24,PCD IP地址为10.1.2.3/24。

(2) 配置VLAN及所属端口创建两个VLAN:VLAN 2和VLAN 3,配置端口Ethernet 0/1到Ethernet0/8属于VLAN2,端口Ethernet0/9到Ethernet0/16属于VLAN3。

(3) 配置交换机之间的端口为Trunk端口,并且允许所能通过的VLAN指定端口Ethernet0/17为Trunk端口,并允许所有VLAN可以通过。

2.5 结果验证配置完成后,可以看到,同一VLAN内部的PC可以互相访问,在PCA上pingPCC,结果如下:C:\Documents and Settings\x99270>ping 10.1.1.3Pinging 10.1.1.3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Ping statistics for 10.1.1.3: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同样,在PCB上ping PCD也可以ping通。

不同VLAN间的PC不能够互相访问,在PCA上ping PCD,得到的结果如下:C:\Documents and Settings\x99270>ping 10.1.2.3Pinging 10.1.2.3 with 32 bytes of data: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Ping statistics for 10.1.2.3: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0, Lost = 4 (100% loss),2.6 附加任务在Switch A和Switch B之间增加交换机Switch C,同样实现上述实验目标:VLAN内互通,VLAN间隔离。

组网图如下:图2-2VLAN级联静态配置上机组网图2.7 配置参考2.7.1 配置VLAN及所属端口1. 配置RTA[Switch A]vlan 2[Switch A-vlan2]port ethernet 0/1 to ethernet 0/8[Switch A]vlan 3[Switch A-vlan3]port Ethernet 0/9 to Ethernet 0/162. 配置RTB[Switch B]vlan 2[Switch B-vlan2]port Ethernet 0/1 to Ethernet 0/8[Switch B]vlan 3[Switch B-vlan3]port Ethernet 0/9 to Ethernet 0/162.7.2 配置Trunk端口1. 配置RTA[Switch A] interface Ethernet 0/17[Switch A-Ethernet0/17] port link-type trunk[Switch A-Ethernet0/17]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允许所有VLAN通过Trunk端口2. 配置RTB[Switch B] interface Ethernet 0/17[Switch B-Ethernet0/17] port link-type trunk[Switch B-Ethernet0/17]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允许所有VLAN通过Trunk端口VLAN间的互通2.8 组网及业务描述图2-3VLAN间互通的上机组网图2.9 命令行列表2.10 配置流程图2.11 配置步骤(1) 配置各PC的IP地址及网关地址首先按照上图连接各实验设备,然后配置PCA IP地址为10.1.2.2/24,网关地址为10.1.2.1/24,PCB IP地址为10.1.3.2/24,网关地址为10.1.3.1/24,PCC IP地址为10.1.5.2/24,网关地址为10.1.5.1/24,PCD IP地址为10.1.6.2/24,网关地址为10.1.6.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